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离心式涡轮增压器透平具有与传统透平不一样的结构,本文对某一小流量、高转速、小轮径的离心式透平进行一维气动设计、三维流场模拟与优化以及变工况性能研究。首先,对流体工质以及流动过程进行简化处理,获得一维气动设计的结果;接着,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离心透平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改变叶片数目、叶片厚度、中弧线形状等进行叶型优化,获得更合理的流场;最后,分析不同转速、不同流量(背压)下离心式透平的变工况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完全气体为流动工质,进行离心透平级的气动设计与性能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所设计的离心透平级进行设计工况及变工况条件下的三维稳态流场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流道内的流场合理,流线流畅,气动性能符合预期;在变工况条件下,当转速一定,随着背压的降低,流量缓慢增大,效率先缓慢下降,再迅速下降。随着背压的升高,流量和效率都是先缓慢下降,再迅速下降;涡流的出现会导致变工况点的效率的迅速下降;转速增大对流量几乎没有影响,转速增大可使最佳效率点向压比p_2/p_1小的方向移动;转速减少对流量也几乎没有影响,转速减少可使最佳效率点向压比p_2/p_1大的方向移动;进口温度的变化对级效率影响较小,质量流量随进口温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 用低沸点工质转换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及中、低品位工业余热,已逐渐开展.从目前国内外发表的著作看,论述循环系统的较多,而涉及低沸点工质性质对透平选型和设计影响的报告却甚少.本文从低沸点工质的性质出发研究它对透平设计与选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透平冷却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冷却透平中主流流动和传热过程的复杂耦合问题。传统透平设计过程中,通常将气动设计与冷却设计分开进行,因而难以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在某高温轴流透平的初步设计中采用了一种气热耦合的通流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传统通流计算的基础上引入了冷却计算模型,并以通流计算得到的主流流场参数作为传热计算的边界条件,由此求得透平所需冷气量及主流流场参数。本文采用ANSYS CFX对设计透平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气热耦合通流设计方法可以在透平初步设计阶段提供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低温与超导》2017,(1):11-17
冷压缩机设计目标总压比为15,设计为三级串联运行,设计压比分别为3.2,2.5,1.875,压缩工质为超低温负压氦气。通过气动计算与模拟优化,得到了合理的三级冷压缩机各级转速与各项几何参数。通过CFD模拟计算,得到了三级冷压缩机在设计工况下的流量、压比和等熵效率值。并以第一级为例,对压缩机内部模拟流场进行了分析,表明设计冷压缩机内部流场压力分布均匀,没有出现较大的流动分离与激波。通过对各级冷压缩机选取大量工况点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各级的预估工作性能曲线。结果表明,各级的设计都满足流量范围随级数增加而增大的要求,且各级目标工况处都在该级的高效区范围内,能够满足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离心透平的通流部件主要包括:进气道、静叶栅、动叶栅、无叶扩压器、出气道,本文对除静叶栅、动叶栅之外的附属通流部件的子午面进行设计。进气道子午面设计采用等截面法,保证级前进气均匀、轴向对称;无叶扩压器采用与叶栅等高的平行侧壁形式,最佳出口直径根据整机效率最优的原则得到;出气道子午面采用与叶栅等高的圆弧扩压弯管设计。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附属通流部件简单易行,特别适合工程应用,以某一离心透平为例,数值模拟得到的级效率为88.51%,整机效率为90.34%,轮周功为478.9 kW,性能达到预期。  相似文献   

7.
微型燃气轮机热力系统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典型的100kw微型燃气轮机系统进行了热力设计及分析,包括对微型燃气轮机回热循环、热电联产和电冷联产热力系统的分析研究。计算了不同压比和温比条件下系统的性能特性,探讨了燃气轮机余热分别应用于供热和制冷时的系统特性,为微型燃气轮机热力系统的设计和参数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离心透平作为一种结构紧凑、气动效率较高的新型透平类型,在中小型工业汽轮机以及余能利用等场所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借鉴常规透平的气动设计方法,参考某跨音向心透平的初始设计参数,以过热蒸汽为工质,进行了单级跨音离心透平的一维气动设计。利用CFX等工具根据一维设计对透平进行动静叶优化、数值模拟,并对变工况性能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该单级跨音离心透平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和变工况性能,设计工况效率高达87.36%,且变工况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9.
10.
以离心透平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气体为流动介质,在效率最优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完全径向出气(α_2=90°)的一维气动设计优化方法,并与效率最优、无约束出气的一维气动设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压比ε~*=0.625,反动度在0~0.5范围内的情况下,无论是否存在余速利用,无约束出气和完全径向出气对应的最佳速比和最佳轮周效率随反动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变压比的情况下,该一维气动优化设计方法得到的最佳轮周效率与无约束出气设计方法得到的最佳轮周效率相差不超过0.5%。但是由于约束了α_2=90°,减少了一个设计变量,简化了设计过程。因此可以用该设计方法进行离心透平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液化装置用一级透平膨胀机进行一维热力参数设计计算并使用商业软件ANSYS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的校核。计算表明,一维设计所得结果具有一定准确性。三维校核过程中,分别使用理想气体、PR方程以及He Pak三种不同的氦气体工质物性库,三者对工质密度计算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别,且压力越大差别越大;喷嘴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差别较小,温度分布差别较大;工作轮叶片表面压力分布在前缘处有一定差别,尾缘处变化曲线基本重合,温度分布同样差别较大。此次模拟校核表明,理想气体物性库与实际气体物性库的结果存在一定偏差,故对于小型低温透平膨胀机而言,即便温区在20K以上,也应使用实际气体物性库对其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2.
以湿蒸汽为流动工质,利用一维方法,进行了两级跨音湿蒸汽离心透平的气动初步设计,并采用平衡凝结流动模型,对该两级透平进行流道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所设计的离心透平在进汽干度为0.995 kg/kg、压比为10.15的设计工况下,功率为250.62 kW,轮周效率为82.838%。在变工况条件下,通过调节转速、蒸汽干度、进汽压力、进汽温度与出口背压,获得了两级跨音湿蒸汽离心透平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转速下小膨胀比的透平效率高,高转速下大膨胀比的透平效率高;进汽干度大的透平效率高;随着膨胀比的增大,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佳膨胀比对应的极大值。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研究混合气中含有湿蒸汽凝结的透平工作过程是能源有效利用中的一个实际课题。过程的特点是气体部份的流量不断变化,凝结释放的潜热不断加热主流,排气温度将比不含蒸汽凝结的情况为高,且输出功增加。凝结释热过程也使透平内部流场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离心式制冷机组负荷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离心式制冷机组的组成与结构进行分类研究,并分别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给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主要工作参数的计算公式。采用直接迭代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单级离心式制冷机组满负荷工作过程进行模拟,给出了模拟程序流程。以功率为1934kW的离心式制冷机组为模拟对象进行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模拟的制冷量、功耗以及COP值等与实际的数值误差在4%以内。  相似文献   

15.
“七五”国家攻关课题中要求完成一个透平叶栅自动设计程序,在只输入叶栅进、排气拉瓦尔数λ_i与λ_e,进气角β_i及等熵指数k后,即能自动设计出良好叶栅。本文叙述如何利用中心流线法解析解来完成此任务。在用此法设计叶栅时,要在程序中预先  相似文献   

16.
带有固体微粒的气流进入烟气透平,在静止与旋转叶列槽道内,除极细小颗粒基本上随气流一起运动造成比单纯燃气有较大的粘性作用与粘性损失外,较大一些的颗粒必然会有不同于主气流的速度,在叶片槽道内有特定的三元运动轨迹,通过动量及热量交换,影响气流作功能力,并且由于在槽道内碰撞弹跳,对叶片和壳体进行冲蚀磨损。叶片的磨损速率和许多因素有关,如机体与微粒材料性质、微粒的大小、形状、浓度与速度、碰撞弹跳方向和撞击几率等。如果微粒运动轨迹使叶片某一部位有较大撞击几率,这一部分的磨损会加剧。另一现象是随着叶片通道中气流的转弯、加速、二次流和涡流的产生、冷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与透平集成发电系统的流程模拟和参数分析,研究了平均电流密度、水蒸气与天然气之比、天然气入口流率、阴极气体循环比等参数,对系统输出功率、效率、电压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太阳能热发电过程中蒸汽流量小、焓降高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部分进汽的向心式蒸汽透平。所设计的蒸汽透平在流量仅为2.33 kg/s、压比为3.36的工况下仍有较高的效率。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导叶和叶轮内部流动特性,探讨了部分进汽对通道流通能力及总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离心式压缩机叶轮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离心式压缩机的性能分析对设计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的工作是针对设计工况下离心式压缩机叶轮的。对叶轮的两个流面作了势流场和边界层分析。文中并建立了联系叶轮内边界层参数与损失之间的关系。从而可由边界层参数计算流动损失。对两个三元叶轮作了实验测量,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0.
采用NURBS曲面造型方法,在轴对称端壁上叠加径向高度变化量构造非轴对称端壁。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的方法,经过两轮实验设计,寻求性能较优的设计方案。结果分析表明: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的实验设计方法,定向搜寻透平叶栅的非轴对称端壁优化设计方案,是可行的。与圆柱端壁相比,优化后涡轮叶栅通道出口面积平均二次流动能减小5.48%,总压损失系数减小了1.63%,端壁换热状况局部有改善。非轴对称端壁通过改变端壁的静压分布削弱了涡轮叶栅通道中马蹄涡、通道涡的强度。非轴对称端壁使通道内靠近进口段和出口段端壁换热被削弱,尾迹区换热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