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伍宗敏  林似兰 《化学学报》1982,40(5):406-418
对溶液中形成的络合物[1]建立了许多方法以求取其分级平衡常数及配位数[2~4],但同一络合体系的分级平衡常数及最大配位数可能不同.除了测定方法及条件有别外,理论处理方法亦是决定因素,方法不同,结果悬殊.对单核多级络离子体系的处理,Leden-Fronaeus-徐光宪(LFX)的对数函数外推法[5~9]是理论较成熟、结果较可靠、应用较广泛的方法.经过系统分析,我们认为LFX法采用对数函数逐级外推,导至误差逐级积累,因而存在高级稳定常数不准确和最大配位数难于判断的缺点.为此,本文提出一新函数Wi,以核实溶液络合物的最大配位数N,并相应地校正高级络合常数βN,使LFX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pH法测定了UO2+2与甘氨酰替甘氨酸、白氨酸和d,l-2,3,5,6-四氢-6-苯基咪唑[2,1-6]噻唑的络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分别得出,UO2+2-甘氨酰替甘氨酸体系:β1=5.7×103和β2=1.4×1010;UO2+2-白氨酸体系:β1=4.0×105和β2=1.6×1013,以及UO2+2-d,l-2,3,5,6-四氢-6-苯基咪唑(2,1-6)噻唑体系:β1=6.5×104和β2=2.0×1010(25℃,μ=0.1,KCl维持)。同时,将徐光宪的溶液中络合物吸附平衡理论引入pH法研究络合物稳定常数中。  相似文献   

3.
周本省 《化学学报》1982,40(2):185-190
在极谱学中,各作者得到的从半波电位E1/2求络合物稳定常数的公式中,都要用到半波电位E1/2和汞滴表面络合剂Xb-的平衡浓度[X]0这两个最基本的量[1-11].其中,E1/2这个量不但可以从实验上直接测定,而且它与标准电极电位、稳定常数、活度系数、扩散系数以及汞滴表面络合剂的平衡浓度等的关系式已由许多学者[1-6]从理论上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4.
含二茂铁基的烯胺及其过渡金属络合物前人做过一些工作[1-4]。但二茂铁甲酰烯胺类衍生物未见文献报道。我们考虑二茂铁甲酰烯胺及其络合物的应用前景,研究了二茂铁甲酰烯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络合性质。由二茂铁甲酰丙酮[5]与取代苯胺缩合,得到了十种不同N-芳基-二茂铁甲酰烯胺:FcCOCH=C(CH3)-NHC6H4X 其中:X=H; O-, m-, p-OH; m-, p-OCH3; O-, p-Cl; m-, p-NO2着重研究了取代基的种类与位置对缩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4种不同电荷的Co(Ⅲ)金属配合物跨人红细胞膜的动力学,并测定了它们跨人红细胞膜的一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发现[Co(C2O4)3]3-的跨膜速率明显高于[Co(en)3]3+,[Co(en)2(C2O4)]+和[Co(en)(C2O4)2]-,后3种配合物的跨膜速率常数随正电荷的减少略有增加,跨膜机制为简单扩散.[Co(C2O4)3]3-的跨膜速率受阴离子通道抑制剂DIDS明显抑制,抑制率为51.95%,推测其跨膜机制为部分经阴离子通道协同简单扩散过膜.人红细胞摄入L-[Co(C2O4)3]3-的速率明显大于D-[Co(C2O4)3]3-,显示了一定的手性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溶度法研究了硫脲提金时的Au(Ⅰ)与硫脲的络合情况,得知Au(Ⅰ)与硫脲的络合物的最大配位数为3,即Au(Ⅰ)在硫脲溶液中有Au(Thio)+、Au(Thio)2+和Au(Thio)3+等络离子存在.在25℃时,其稳定常数分别为β1=3.3×104、β2=5.8×105和β3=1.3×106。根据18、25和35℃三种温度时的试验结果,求得Au(Ⅰ)与配位体硫脲之间络合平衡的热力学函数ΔF°、ΔS°和ΔH。  相似文献   

7.
莫金垣  林植青 《化学学报》1980,38(4):387-391
有关微量锆的络合滴定已有研究[1,2],而微量锆的库仑络合滴定尚未见有文献报道。锆与EDTA有较强的络合能力,能在酸性溶液中将Fe3+-EDTA络合物中的Fe3+置换出来。而Fe3+能被电生的Fe2+-EDTA滴定[3]。为此,本文以Fe3+-EDTA电生Fe2+-EDTA为滴定剂,5-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用分光光度法确定终点,建立微量锆的库仑络合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B3PW91/6-311+G(d)计算水平上, 计算并讨论了Ni4Ti2, [Ni4Ti2]2+, [Ni4Ti2]2-与Ni4Ti4, [Ni4Ti4]2+, [Ni4Ti4]2-团簇的几何结构和芳香性. 在构型优化过程中得到了Ni4Ti2(D4h), [Ni4Ti2]2+(D4h), [Ni4Ti2]2-(D4h)和Ni4Ti4(D2h)4个稳定构型, 发现当引入上下2个Ti原子后, Ni4环成为了平面正方形构型. 核无关化学位移(NICS)计算结果表明, Ni4Ti2(D4h)与Ni4Ti4(D2h)的NICS值为正, 而[Ni4Ti2]2+(D4h)和[Ni4Ti2]2-(D4h)的NICS值为负, 且[Ni4Ti2]2-(D4h)的NICS值更负. 同时还发现, 由s与d轨道参与形成的反磁性环流是引起[Ni4Ti2]2+(D4h)和[Ni4Ti2]2-(D4h)具有较大芳香性的主要原因; 其中Ti原子主要提供dz2与s轨道, 而Ni原子主要利用其dz2与dx2-y2轨道形成正方形环, 它们之间构成了球状的d轨道环流, 且[Ni4Ti2]2+(D4h)和[Ni4Ti2]2-(D4h)中还有非常明显的π轨道环流.  相似文献   

9.
关于三(乙二胺)合镍的亚硝酸盐,Bandyopadhayay[1]曾使醋酸镍、亚硝酸钠和乙二胺作用,得到顺磁性物质Ni2en2(NO2)3(OH),并认为它是无机高聚物.Бабаева和张守纲[2]在合成[Nien2(NO2)2]络合物时,观察到紫红色晶体,认为是亚硝酸三(乙二胺)合镍,但未列出化学分析和性质测定的数据.我们用醋酸镍、亚硝酸钠和过量的乙二胺作用,合成亚硝酸三(乙二胺)合镍(Ⅱ),并测定其若干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
聚乙烯亚胺-金属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及配位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聚合物络合超滤(PC-UF)技术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结合, 利用化学理论计算模型, 建立了测定聚乙烯亚胺(PEI)与金属离子络合稳定常数及平均配位数的方法. 将该方法用于PEI与Cd2+的络合过程. 配制不同浓度比的PEI和Cd2+的混合溶液, 待络合反应平衡后, 用超滤离心管离心分离高分子PEI-Cd络合物, 自由离子Cd2+及其小分子络合物渗滤至滤液中; 用10 mL体积分数为3%稀硝酸将滤膜上截留的PEI-Cd络合物解离, 离心得到Cd2+的稀硝酸溶液; 用ICP-MS分别测定2次超滤后滤液中Cd2+的浓度, 利用化学理论模型进行计算, 得到PEI-Cd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平均配位数. pH=4.0~5.9时, PEI-Cd络合平衡的研究结果表明, 稳定常数和平均配位数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 较低程度的质子化可使PEI与Cd2+的络合能力增强, 络合稳定常数增大.  相似文献   

11.
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动力学基本理论, 建立了简单级数反应的热动力学对比参量方程, 提出了一种新的热动力学研究法--对比参量法. 利用该法可以从一张热谱图上同时解析出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半衰期和热动力学体系的冷却常数. 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经理论推导和实验数据验证,证明测定死时间的Grobler-Balizs法和Ambrus法是同一的。  相似文献   

13.
热动力学特征对比参量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简单级数反应的积分和微分热动力学方程,建立了热动力学特征对比参量 法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由特征时间参量计算特征对比参量的方法,通过几种不 同级数模型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并利用该法研究了过氧化氢 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氧化对苯醌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动力学方程 可以表示为:dC(醌)/dt=kC(醌)C(H_2O_2)~0.5C(H~+)~(-0.5)  相似文献   

14.
吴宁生  顾光华 《分析化学》1994,22(5):461-464
本从色谱峰的EMG模型出发,通过对重叠色谱峰的模拟和回归分析,提出了一种三元重叠色谱峰的面积的定量方法,三元重叠色谱峰的每一个峰面积可以由峰面积比和总面积求得,此法所需的数据都由实验色谱图上测得,峰面积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适用于相对峰谷为50%-95%的三元重叠色谱峰面积的定量。  相似文献   

15.
脉冲电流法电解合成聚苯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0.2mol/L苯胺和0.5mol/LH2SO4介质中采用脉冲电流法电解合成聚苯胺(PANI)膜.循环伏安研究表明,与恒电流法相比,脉冲电流法制得的PANI膜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活性.扫描电镜(SEM)对膜层的微观形貌观察发现,这种特殊的聚苯胺膜层呈纳米纤维状结构,不同于恒电流法制取的颗粒状PANI膜.讨论了脉冲通断比和频率对于膜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Li4SiO4具有有利于离子传导的结构,为锂离子导体理想的基质材料[1].在硅酸盐体系中,硅的聚合态很复杂,难以得到纯相,鉴于固相法操作简单,在已有的文献中,合成方法多为固相法,但固相法不易保证成份的准确性、均匀性且合成温度较高.溶胶-凝胶法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湿化学合成方法,用此法合成离子导体具有纯度高、均匀性好、颗粒小、反应过程易于控制等优点[2],而通常的溶胶-凝胶法是用金属醇盐与有机盐为前驱物,这样成本较高,且易造成污染.本文用金属醇盐及无机盐为前驱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4SiO4纯相,并同一般固相法相比较,对合成的…  相似文献   

17.
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chromatography generates a two-dimensional chromatogram from a one-dimensional signal array. This process can only be done unambiguously when the range of secondary retention times is less than the modulation period. However, complex samples often produce wider ranges of secondary retention times. Peaks with retention times that exceed the modulation period are said to be "wrapped-around". A simple algorithm has been developed that determines absolute retention times when wrap-around occurs. A sample is first analyzed under standard modulation conditions and then re-analyzed with a modulation period that is increased by an integer fraction of the original modulation period. Retention shifts along the secondary axis are used to determine absolute retention tim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to optimize the 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ze the technique limitations. The efficacy of this algorithm has been tested through a series of isothermal GC x GC separations. This method has been found to be particularly useful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s of metho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光电化学方法在铜缓蚀剂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群杰  周国定 《化学通报》2002,65(6):422-427
本文综述了笔者实验室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在铜缓蚀剂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采用此方法不仅可对铜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进行评定,而且还可对缓蚀剂的作用机理级缓蚀协同效应与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其它一些常规电化学方法及表面分析所不能得到的一些信息,此方法不失为一种研究缓蚀剂作用机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非线性统计理论方程计算气-液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非线性统计理论方法计算气- 液平衡组成,参数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并可用纯组分的物性参数进行估算.用此方法计算了气- 液平衡计算中最困难的二元含水体系的平衡组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计算精度高,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irborn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 which has been employed in routine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The method is in principle based on well known techniques, but some impro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nalysis time and the cost without lowering the quality of the analytical results. Recovery studies have been made for some important steps of the procedure, and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he sampler has been tested. The method has proved to be suitable for monitoring of PAH in highly polluted as well as pristine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