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煤直接液化残渣焦CO2气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比较了流化床条件下神华煤及其直接液化残渣焦在CO2气氛中的气化反应性,考察了添加液化催化剂、脱除矿物质以及脱除重质油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气化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性比原煤焦好,残渣焦在1000℃和1100℃的气化反应性指数为0.135和0.290,而原煤焦的则为0.118和0.200。脱灰后残渣焦气化反应性低于脱灰后的煤焦,说明直接液化反应后剩余的难液化物质的气化反应性低于煤焦;未经脱灰处理的残渣焦气化反应性高于煤焦,反映了液化过程中富集的矿物质及铁系催化剂的催化气化活性。脱除残渣中的重质油会降低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废塑料-煤共处理液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煤和废塑料共处理液化是一种新的煤直接液化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废塑料作为主要的氢来源,本文介绍了目前已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并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煤直接液化油品组分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单体烃组成、族组成和碳数分布、杂原子化合物的分析等方面。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展望(引用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4.
利用热重、固定床热解和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热解特性及热解产物分布、组成和性质,考察了热解回收油品的适用条件。结果表明,450℃~500℃下神华煤液化残渣(SHR)和胜利煤液化残渣(SLR)热解油产率分别约为32%和20%,450℃后升高温度对油产率影响不大,但会使热解油中沥青烯(A)含量增加。SHR的热解油主要是己烷可溶物组分(HS),与SHR中HS结构相似。但SLR的热解油中A组分含量接近50%。SHR中的HS组分在热解时的聚合并不明显;而SLR中的HS组分在热解过程中伴随明显的聚合,导致热解油中含有大量的沥青烯。在400℃~500℃,两种残渣中A均有向热解油转化的趋势,而且SLR中A组分表现出了较大的逸出能力。但从热解产物组成分布分析,A的逸出还是少量的,一部分分解产生油品,一部分与前沥青烯和四氢呋喃不溶物(THFIS)一起形成了半焦。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重技术和固定床热解/在线质谱检测技术研究了残渣萃取组分重质油(HS)、沥青烯(A)、前沥青烯(PA)和四氢呋喃不溶物(THFIS)的热解特性,并尝试探讨了各萃取组分的热解行为与加氢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残渣中各萃取组分的加氢转化能力与其热分解能力有关。四种组分在SHR加氢液化产生的正协同作用的原因,在于各萃取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HS和A族组分中的某些低温挥发组分,在较低温度区间不挥发逸出,而在较高温度区间裂解,迎合了加氢液化对自由基碎片的需求。但PA的存在有利于缩聚反应的发生,可促进裂解产物的再聚合,从而对加氢液化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煤炭液化复合铁系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型高压釜,以杂酚油为溶剂,在反应温度400℃,氢初压6.08MPa,反应时间30分钟的条件下,研究了多种含铁矿物质、复合铁系催化剂对煤炭液化的催化效果。并用高压DTA技术进一步证实了复合铁系催化剂的良好液化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7.
林凯  赵晨 《催化学报》2020,(3):375-389
褐煤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低等级煤炭,具有高水分、低发热值和低灰量.此外,褐煤是含有多种杂质的多孔材料,低分子量的有机化合物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各种形式的褐煤含有水分灰硫、硫酸盐硫、黄铁矿硫和挥发物等杂质,现存在多种预处理方法,如10%盐酸预处理, HCl-HF预处理,氧化预处理、溶剂肿胀、溶剂萃取、微波处理、硝酸氧化、微生物脱硫等.褐煤直接液化可以通过加氢裂化,氧化裂解和烷醇分解反应从低级褐煤中产生各种产物.在催化加氢裂化中,铁基催化剂表现出最小活化且非常高效,而四氢化萘作为适当氢供体溶剂.此外,神华II技术采用悬浮床反应器和铁基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褐煤液化能力.此外,在通过降解、水解、脱硫、脱氮、脱汞和氢化直接液化褐煤的过程中检测到各种有用的产物.液化产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组分类别,例如芳环产物(前沥青质,沥青质和油)、氧化产物、环状产物和具有烃的烷醇分解产物.液化过程中涉及主要机制包括氧化,自由基形成,碳阳离子形成和烷醇分解.在氢和催化剂存在下褐煤的裂解通常遵循自由基机制褐煤液化的主要产物是单环产物,包括苯酚、甲苯、对伞花烃等环状产物.此外,氧化机理通常产生更多的氧化产物如羧酸等.直接煤液...  相似文献   

8.
9.
以煤直接液化残渣制备了水渣浆,考察了粒径分布、搅拌时间、分散剂的用量及种类对水渣浆性质的影响。根据实验确定了制备水渣浆的最佳工艺参数:Alfred粒径分布模型(d280~154μm、d154~74μm、d<74μm 质量分数分别为14%、16%、70%),搅拌时间20 min,分散剂加入量为干渣基1.0%。实验结果表明,液化残渣制备水渣浆的定黏质量分数分别为73.5%(NSF)和71.0%(SL)。分散剂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NSF)的分散降黏效果优于改性碱木质素磺酸钠(SL),而水渣浆的流变性,分散剂SL要优于分散剂NSF。  相似文献   

10.
11.
硫酸亚铁对两种烟煤直接液化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饱和浸渍法把FeSO4直接担载于山东兖州和山西汾西两种烟煤上。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考察了FeSO4浸渍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烟煤液化行为的影响,并通过XRD和热力学计算探索了FeSO4在煤直接液化反应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形态变化。结果表明,训练完全的人工神经网络不仅可较好地拟合实验结果,而且可较好地预报反应条件对FeSO4催化活性的影响,FeSO4在煤液化反应时存在着临界浸渍量,当  相似文献   

12.
用XPS研究我国一些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用电子能谱(xps)方法研究了我国九个不同牌号煤中有机硫的存在形态,并得到这些煤中各种不同形态硫的结合能数据。根据Lindberg等人所做模型化合物结果,给出了这些煤中硫元素结构能的化学归属。各种煤中硫的存在形态是不同的,有硫醇、硫醚、双硫醚、硫杂环、硫桥和取代基上的硫等。这一研究结果为今后研究煤的分子结构及脱硫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煤中铍的分布赋存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对中国不同矿区1018个煤层煤样和生产煤样铍含量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了中国不同成煤时代、不同聚煤区煤中铍的分布特征。同时,根据对10个不同煤田煤样的实验室浮沉试验、煤岩分析等试验研究,运用Solari方法,计算了煤中各组分中铍的理论含量,讨论了中国煤中铍的赋存特征,尤其是铍在各种煤岩组分中的分布。研究表明,铍在煤中富集程度较高,但相对于世界煤中平均水平来说,中国煤中铍含量总体水平较低。煤中铍主要赋存于惰质组及伊利石粘土矿物中,在镜质组及其它矿物中含量较低。同时,中国大多数煤中铍的有机亲和性指数较高,不利于选煤过程中铍的脱除。  相似文献   

15.
胥勃  吴越 《物理化学学报》1986,2(3):214-223
磷钼钒杂多酸在有供电子体存在下具有活化氧和使苯直接羟化的催化性能。以抗坏血酸和亚硫酸钠为还原剂的实验表明不同的还原体系吸氧动力学和羟化活性不同。根据氧化还原滴定、循环伏安法、电解还原羟化反应以及光谱实验等测定结果, 对这两个不同体系提出了各自可能的氧的活化机理。认为在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的情况下, 杂多酸阴离子通过三电子传递过程直接络合氧, 氧与阴离子形成中间络合物为控制步骤。在以亚硫酸钠为还原剂的情况下, 供电子体可能先与阴离子络合活化, 直接参与氧的活化过程, 供电子体与阴离子的还原络合为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了非均相催化一步合成碳酸二苯酯所需的催化剂载体并用XRD、SEM及TEM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载体的主要物相基本相同,皆为La0.3Mn0.5PbO,但当焙烧温度为800℃时,所得载体的粒径及孔容较好。最后通过合成实验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载体的焙烧温度为800℃时碳酸二苯酯的收率可达到5.62%,选择性可达到95.7%。此外还就柠檬酸的添加量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用固体核磁共振和电子能谱研究我国高硫煤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固体NMR和XPS技术研究了我国三种(广西合山煤、湖南辰溪煤、浙江长广煤)高硫煤的结构特征。由固体NMR测试结果计算出煤的十二种结构参数和芳香簇团的大小,获得了三个样品的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由XPS测试结果得到了煤中各种不同形态硫、氮的结合能数值。根据前入所做的模型化合物的结果,得知三咱煤中硫元素主要以噻吩硫形态存在,氮元素主要以吡啶和中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8.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内反应历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自行研制的工业提升管在线取样系统对胜利石油化工总厂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中下部进行在线取样,将取得的液体和催化剂榈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得到了重油催化装置提升管反应器中下部液体产品分布、催化剂活性、碳含量和焦炭H/C的变化规律。认为重油催化裂化的主要反应发生在提升管的中下部区域,并对提升管油剂混合处的渣油雾化、汽化和油剂接触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苄卤催化羰化以其简洁的合成路线 ,低廉的成本以及绿色无污染的优良特性已经广泛地引起化学和化工界的注意[1 ,2 ] 。其工业化应用的关键制约因素是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而水溶性两相催化体系中影响因素很多 ,目前有关报道却并不充分 ,本文以水溶性配体三 间磺酸钠 三苯基膦 [trisodium saltoftri (m sulfophenyl) phosphine :P (m C6H4SO3Na) 3,简写为TPPTS]与PdCl2 复合的配合物 [简写为PdCl2 TPPTS]为催化体系 ,考察了该体系在不同酸度条件下的反应情况 ,总结…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extent of π bonding between the metal atom and the ligand atoms in metal carbonyls and substituted metal carbonyls is a matter of great interest and importance and has accordingly been the subject of a great many studies by a variety of methods. In practically all such studies an indirect approach has been taken. The properties measured are not direct manifestations of electronic structure but rather they are properties whose own basis in electronic structure cannot be unambiguously def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