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钱卫军  尹斌 《分析化学》1996,24(9):993-997
本文用化学聚合法合成了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可溶的聚苯胺(PANI)。通过溶液法定量(浓度与体积)制膜,对PANI膜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CV)性质进行了研究,证实了PANI膜在10.0mol/L HCl的介质中,-0.15 ̄0.65V(vs.SCE)的电位范围内氧化还原单元为八隅体单元。比较了恒电流聚合与化学聚合所得的聚苯胺的CV性质,发现两者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聚苯胺/PA-6导电复合膜的电化学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化学复合法,以聚己内酰胺为膜基,通过氟硼酸掺杂,使苯胺电解聚合,制成一种新型的聚苯胺/聚己内酰胺(PAn/PA-6)复合膜,考察了电流密度、掺杂剂浓度及苯胺浓度等因素对导电复合膜的电导率、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影响苯胺电化学计量聚合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斌  肖跃武 《分析化学》1995,23(12):1414-1417
本文对影响苯胺电化学计量聚合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这些因素包括:电化学聚合方法、电极电位(E)、电流密度(I),以及苯胺单体和酸溶液的浓度等,实验结果表明,最合适的聚合方法为恒电流法,其条件为:电极电位不大于0.70V(vs.SCE)聚合电流密度(I)约为0.05mA/cm^2,苯胺单体浓度为1.1mol/L,酸(HCl)的浓度则为2.2mol/L  相似文献   

4.
恒电位条件下制备聚苯胺PAn及其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恒电位条件下在玻碳电极上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膜,研究了聚合条件如聚合电位,聚合介质,苯胺浓度等对聚苯胺膜化学性质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制备聚苯胺的最佳聚合方法和条件,并讨论了在不同支持电解质溶液中和不同PH值条件下PAn膜的循环伏安行为,认为550mV出现的氧化还原峰与阴离子的掺杂有关。  相似文献   

5.
将以铂微粒修饰玻碳电极(GC)为基体的聚2,5-二甲氧基苯胺膜(PDMA)形成修饰电极(Pt/PDMA/GC).循环伏安实验表明,Pt/PDMA/GC电极对甲醇氧化比分散于玻碳电极上的铂催化活性更大。讨论了PDMA膜厚度、铂微粒含量及甲醇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这种电极在酸性甲醇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陈瑞川  万桢 《应用化学》1998,15(6):25-28
以电化学聚合法在石墨电极上获得聚间苯二胺膜(PMPD),并建立了快速、灵敏的膜质量检验方法: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PMPD膜-邻苯二胺(OPD)反应法,对聚合、活化等条件作了研究;进一步制成了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检测鼠免疫蛋白(MIgG)的免疫电极,对血清样品作了检测.结果表明:2.5V电池电压下,于含0.12mol/LMPD的1.2mol/LH2SO4中聚合20min,再以30g/L浓度的戊二醛活化4h,所得HRP标记电极及免疫电极重现性好;检测HB-sAg和MIgG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3.2mg/L及0.1~10mg/L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聚苯胺(PAn)膜电极在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溶液中电化学处理或浸泡后的循环伏安(CV)曲线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An膜电极在 DMcT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或浸泡过程可使DMcT进入PAn膜内部与PAn形成复合物。PAn对DMcT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可能和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子给体-受体复合物有关。该复合物的电何尝氧化还原特性不同于PAn对DMcT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可能和得之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在聚钴-席夫碱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一种新合成的杂环席夫碱N,N’-二乙酰吡啶缩双苯胺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聚合膜与钴(Ⅱ)的配合反应及聚合物膜的电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该席夫碱可在电极表面通过电化学聚合反应形成具有良好的机械、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的聚合物膜,该聚合物膜可与钴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这种配合物对和分子一氧化氮的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胶束在电极一有面的定向及增溶作用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苯胺电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胶束体系中,胶束介质能催化苯胺的电聚合反应,使其氧化电位负移,减少膜的降解,提高膜的稳定性,同时,也使得聚合速率增大,在0.1mol/L的SDS的胶束溶液中,其聚合效率提高到不含SDS的纯体系的25倍,在含有10^-4mol/LSDS的硫酸溶液中,聚苯胺(PAN)的成核生长为  相似文献   

10.
聚邻甲苯胺(POT)、聚2,5二甲氧苯胺(PDMAn)和聚间氯代苯胺(PClAn)由化学法合成而得,用它们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在铂上成膜以制得聚合物修饰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1mol/LH2SO4中,POT的氧化还原分两步进行,呈现两对氧化还原峰,PDMAn只在较负的电位区呈现两对氧化还原峰,而PClAn不呈氧化还原活性.不同电位下的交流阻抗特征与循环伏安图相对应.三种聚合物膜电极在0.5mol/LK3[Fe(CN)6]溶液中的伏安图也证明铁氰离子的还原速度依POT>PDMAn>PClAn的顺序而下降.环取代基的影响用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进行解释.可溶性聚苯胺便于制作大面积器件,环取代基对调节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电化学方法在石英晶体微天平的金电极上修饰聚苯胺膜,用作一个气体传感器(Au-QCM/PAn传感器).该传感器对乙醇、苯和氨等被测气体的频率响应表明,在含高氯酸钠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制得的聚苯胺膜,其结构有利于被测气体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载铂微粒的聚苯胺薄膜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的载有金属铂微粒的聚苯胺(PAn)膜电极对甲醇在硫酸中的电化学氧化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电极材料中的铂微粒是沿着聚苯胺的纤维分布的,而且主要沉积在PAn膜的表面。  相似文献   

13.
戴李宗  吴辉煌 《电化学》1998,4(3):241-245
聚邻甲苯胺(POT)、聚2,5 二甲氧苯胺(PDMAn)和聚间氯代苯胺(PClAn)由化学法合成而得,用它们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在铂上成膜以制得聚合物修饰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在1mol/LH2SO4中,POT的氧化还原分两步进行,呈现两对氧化还原峰,PDMAn只在较负的电位区呈现两对氧化还原峰,而PClAn不呈氧化还原活性.不同电位下的交流阻抗特征与循环伏安图相对应.三种聚合物膜电极在0.5mol/LK3[Fe(CN)6]溶液中的伏安图也证明铁氰离子的还原速度依POT>PDMAn>PClAn的顺序而下降.环取代基的影响用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进行解释.可溶性聚苯胺便于制作大面积器件,环取代基对调节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恒电位法低浓度苯胺的电化学聚合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受扩散和电极反应同时控制的聚合电流方程式,成功地进行了验证,并对与聚合反应有关的电化学参量αA、kB,DR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丙炔醇聚合股对铁在酸性溶液中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技术研究了Fe/H_2SO_4与Fe/H_2SO_4+H_2S体系中丙炔醇(PA)聚合膜的形成及其缓蚀作用,同时利用SEM、AFM及EDX对PA聚合不同时期铁表面腐蚀形貌进行观测与成分分析.结果表明,Fe/H_2SO_4与 Fe/H_2SO_4+ H_2S体系中 PA可逐渐聚合成膜,从而有效抑制基体的腐蚀,使电极表面较为平整,微米尺度下呈现规则的块状结构;但Fe/H_2SO_4体系中宏观上PA并未形成连续的保护膜,导致电极表面局部发生腐蚀;而Fe/H_2SO_4+H_2S体系中,H_2S、HS-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减缓了PA聚合成膜,但长时间腐蚀后,由于硫化物的生成覆盖在PA聚合膜上,使其具有长期缓蚀效能.  相似文献   

16.
以有序碳纳米管阵列电极为基底电极,在硫酸或高氯酸溶液中,分别探明不同电化学聚合方法以及苯胺单体浓度对聚苯胺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循环伏安法无法制备出聚苯胺纳米线;而应用恒电位法虽可制得聚苯胺纳米线,但纳米线不能形成有序阵列;只有应用恒电流方法,并且以高浓度苯胺的高氯酸溶液作为聚合溶液,方能制得有序聚苯胺纳米线阵列.  相似文献   

17.
低电流密度下恒电流法制备的聚苯胺修饰电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低电流密度下恒电流法制备的聚苯(PA)修饰电极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低电流密度聚合的PA膜的优点。发现此种条件下聚合的PA膜具有较好的电荷传输能力,它不仅对Br^-,Tl^+/Tl等电对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而且对H^+的Nernast响应也更接近理论值。  相似文献   

18.
铂微粒修饰聚2,3—二甲氧基苯胺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以铂微粒修饰玻碳电极为基体的聚2,5-二甲氧基苯胺膜形成修饰电极循环伏安实验表明,Pt/PDMA/GC电极对甲醇氧化比分散于破碳电极上的铂催化活性更大,讨论了PDMA膜厚度,铂微粒含量及甲醇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这种电极在酸性甲醇溶液中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脱氧核糖核酸在汞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金添  周剑章 《分析化学》1998,26(7):819-822
首次在汞膜电极上利用循环安,微分脉冲和交流伏安法研究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汞膜电极作为一类固体电极可应用于负电位区DNA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同时结合凝胶电泳和UV光谱法,研究了用纯高氯酸处理的DNA的氧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纯高氯酸可经起DNA的变性和降解,纯高氯酸不适宜DNA的变性处理。  相似文献   

20.
用电化学及光谱电化学研究了硫酸溶液中苯胺在玻碳电极上的聚合降解过程 ,在 - 0 2~ 1 0V电位范围 ,循环伏安图显示了四对氧化还原峰 .通过比较聚苯胺 (PAn)膜在硫酸空白溶液和含对氨基苯酚 (PAP)的硫酸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及电化学聚合时溶液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证明了PAn膜的降解产物PAP的存在 ,同时原位现场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初步研究了苯胺聚合降解的动力学过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