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2.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散文集,其中包涵了诸多的温情元素。但透过全书,我们却可以深刻领悟到鲁迅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即对封建制度、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最透彻最尖锐的批判。鲁迅文化批判意识的形成表明了其对社会国民精神状态绝望感的反抗,是其“反抗绝望”这一人生主题的有力体现。  相似文献   

3.
徐谞 《镇江高专学报》2011,24(2):38-39,49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10篇反顾童年与青少年时期的回忆散文,其中前8篇皆为对童年故乡生活的记述。《朝花夕拾》表露出了铮铮铁骨背后的点点柔情,也正是这种铁血与柔情的碰撞,"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给鲁迅的散文作品增添了新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朝关系史研究方面,日本、韩国、朝鲜的学也都取得了令人瞩日的成就,借鉴与吸收他们的学术成果,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订正其错误的学术观点,是中国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中朝关系史译集》从这一目的出发,选译了较有代表性的日、韩学的学术成果翻译成汉,旨在向中国学介绍国外研究的动态,推动我国东北地方史、中朝关系史的研究与发展。因此,《中朝关系史译集》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朝关系史研究方面,日本、韩国、朝鲜的学者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借鉴与吸收他们的学术成果,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订正其错误的学术观点,是中国学者责无旁贷的任务。《中朝关系史译文集》从这一目的出发,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日、韩学者的学术成果翻译成汉文,旨在向中国学者介绍国外研究的动态,推动我国东北地方史、中朝关系史的研究与发展。因此,《中朝关系史译文集》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晚年杂文,尤其是部分回忆散文,其文学属性和艺术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地镌刻进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年轮。作为回忆散文集的《朝花夕拾》,在经历了其他文体辉煌成就的历时遮蔽之后,其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也日渐呈现于世人面前。同为"夕拾"的怀旧之作,两者在创作背景、艺术格调以及主题意蕴等方面显示出某种暗合和一致。从异质同构的角度来切入鲁迅的散文世界,无疑可以更准确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一代文化巨人的伟大心魄。  相似文献   

7.
《朝花夕拾》不仅记载了鲁迅先生的绍兴生活及南京读书,日本留学,回国工作的经历,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认识,表现了他自我内心世界的情态,展示了对故乡风情民俗的留恋,文集中所突出描绘的独特的鬼魅世界,以及亲友亡故之往事,既是现实社会的观照,也是鲁迅先生暮年心态的折射,不家乡土风习的撷趣。  相似文献   

8.
1876年签订的<朝美条约>是清政府为维护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新的外交政策(即李鸿章将传统的以夷制夷和西方的均势外交相结合的政策)的产物.通过分析李鸿章对朝政策出台的背景,及这种新的外交政策的形成和<朝美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来阐释清政府这一时期对朝政策的矛盾心态,客观认识、评价这一时期对朝政策.  相似文献   

9.
就《左传》的记载来看,“因”并非一种婚姻关系,而“报”并不见容于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烝”是在婚姻伦理形成之初,在宗法制度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的一种事实婚姻。它既非群婚或转房婚的遗迹,亦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对于这种事实婚姻,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亦非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早期贵族阶层婚姻伦理的相对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10.
《梅雨之夕》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有着与主流文学不同的特质:全篇采用意识流手法,运用精神分析,传达出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人性困惑、人生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下的焦虑,表现出现代文学所具有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南豫剧三团排演的《朝阳沟》,自1958年搬上舞台之后,就引起了研究界的广泛关注,相继出现了大批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豫剧《朝阳沟》研究的发展轨迹与研究成果两方面,对已有成果进行归纳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有重视文体的传统.<墨子·大取>云:"夫辞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这里所说的"类",虽不专指文体类别,但包含有区分文体的内涵.<尚书·毕命>则将"辞尚体要"与"政贵有恒"相提并论,进一步凸显了文体的重要意义.<周礼>、<礼记>等都有关于文体的记述.后人继承这一传统,对文体给予了高度重视.刘熙<释名>、蔡邕<独断>、曹丕<典论>、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志论>、李充<翰林论>、任防<文章缘起>等,都重视文体探讨.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明确提出:"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论文意>也说:"凡文章体制,不解清浊规矩,造次不得制作."  相似文献   

13.
道光朝是整个清代急剧变革的时期,其既失去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又面临重重的国内外矛盾,是清王朝迈上衰落道路的转折点。当时漕运已是社会各种势力博弈的焦点,其中官、绅、学、民之间的利益纠结与冲突使闹漕斗争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而统治阶级与地方政府力图通过协调不同阶层的利益,达到维护封建统治与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樵史通俗演义》是清初一部颇具影响的时事小说。它不仅对当时的史书产生重要影响,还对昆曲的经典之作《桃花扇》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桃花扇》在改编《樵史通俗演义》中弘光朝事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增删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二是添加了小说中没有的侯方域因素,三是强化了小说中的人物冲突。  相似文献   

15.
16.
赵云洁 《科技信息》2012,(18):170-170
古典诗词中吟咏秋天的作品很多,悲秋已经成为一种文学母题,杜甫的《登高》与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便是悲秋题材的诗歌,两位诗人都有漂泊异乡的苦楚,两首诗都有独特的造诣,本文即对其做比较赏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悲剧起因和本体意义,悲剧冲突和情感价值,悲剧结局与悲剧性等三个方面将《窦娥冤》中的窦娥和《祝福》中的祥林嫂作了比较,从而说明关汉卿和鲁迅在悲剧艺术史上树起了两面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大旗。  相似文献   

18.
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朱晓慧谈起鲁迅,人们常有这样一种印象;严肃、冷峻、犀利......岂不知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他作品的风格也一定是多样化的,决不是刻板单调的.鲁迅在评陶渊明的诗时曾说过:"这'猛志因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训诂学方法对《读鲁迅旧诗小札》一书中对鲁迅几首诗歌的释义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商业文化与海派氛围,加上现代中国激烈的社会矛盾催生了新感觉派小说的发生与发展。施蛰存作为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小说《梅雨之夕》很好地把握住了现代人的现代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