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合成了铕(Ⅲ)与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1,10-邻菲罗啉(Phen)及其衍生物的三元固体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铕(Ⅲ)与α-萘甲酰呋喃甲酰甲烷(α-NMFM),1,10-邻菲罗啉(Phen)形成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及红外光谱,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铕与4-(4-吡啶甲酰基)苯甲酸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Eu3+为中心离子,4-(4-吡啶甲酰基)苯甲酸(HPFBA)、1,10-菲罗啉(Phen)和三苯基氧膦(TPPO)为配体,合成了新型配合物Eu(PFBA)3(H2O)4,Eu(PFBA)3Phen(H2O)3和Eu(PFBA)3TPPO(H2O)3(PFBA=4-(4-吡啶甲酰基)苯甲酸根).红外光谱表明,形成配合...  相似文献   

4.
1,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Eu(Ⅲ)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四种1,3-二苯基-4-酰基-5-吡唑酮(酰基分别为苯甲酰基、苯乙酰基、丁酰基和氯乙酰基,化合物以DPBZP、DPPAP、DPBTP和DPCAP表示)为配体,合成了Eu(Ⅲ)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FTIR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发射Eu(Ⅲ)的特征荧光;配合物荧光;配合物荧光强度与配体吡唑环4-位酰基上的取代基团密切相关,荧光强度随配体不同的变化顺序为DPBZP<DPPAP<DPCAP;第二配体邻菲罗啉具有较为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均苯三甲酸铕掺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两个系列的均苯三甲酸铕配合物。其一是以均苯三甲酸(H3btc)为配体,Eu3+及掺杂过渡金属Zn2+、Cd2+、Mn2+、N i2+为中心离子的配合物;其二是以均苯三甲酸、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Eu3+及掺杂Y3+、La3+、Gd3+为中心离子的异核稀土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差热-热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寿命及荧光性能等方面的测试分析。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EuL.6H2O(1)、EuLL1.′5.2H2O(2)、Eu0.5Y0.5LL1.′5.3H2O(3)、Eu0.5La0.5LL1.′5.3H2O(4)、Eu0.5Gd0.5LL1.′5.3H2O(5)、EuZnLC l2(C2H5OH)2.2H2O(6)、EuCdLC l2-(C2H5OH)2.5.2H2O(7)、EuMnLC l2(C2H5OH)2.2H2O(8)、EuN iLC l2(C2H5OH)2.2H2O(9)(其中L=btc,L′=Phen)。均苯三甲酸的羧酸氧原子和邻菲啰啉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差热-热重的测试结果表明,均苯三甲酸-邻菲啰啉异核稀土配合物的分解温度为490℃,铕掺杂过渡金属配合物分解温度为450℃,两类配合物的最终分解产物均为氧化物。荧光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EuLL1.′5.2H2O(2)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二元配合物EuL.2H2O(1);配合物(3)、(4)、(6)、(7)中,Y3+、La3+、Zn2+、Cd2+无未充满的d层或f层电子,对Eu3+的荧光有增强作用;配合物(5)中的Gd3+有4 f7半充满稳定电子层结构,对Eu3+的荧光也有增强作用。在配合物(8)和(9)中,Mn2+和N i2+的未充满d层电子消耗配体吸收的能量,对Eu3+的荧光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6.
赵兴龙  高保娇  丁浩 《发光学报》2013,34(3):268-275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萘甲酸(NA)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 制得萘甲酸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NA。 以PSNA为大分子配基, 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 与Eu(Ⅲ)离子配位, 分别制备了高分子-稀土二元发光配合物PS-(NA)3-Eu(Ⅲ)与高分子-稀土三元发光配合物PS-(NA)3-Eu(Ⅲ)-Phen。 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UV)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深入研究了配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 并应用Antenna效应理论, 从微观机理上进行了深入分析。 制备了配合物的固体薄膜, 考察了固体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大分子配基PSNA与Eu(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 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 即键合在PSNA侧链的配基NA能有效地敏化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 大分子侧链的萘甲酸配基比苯甲酸配基对Eu(Ⅲ)离子荧光发射具有更强的敏化作用。 第二配体的协同配位效应导致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7.
铒有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近红外发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乙酰基丙酮(AcAc)和二苯甲酰基甲烷(DBM)的水合二元铒配合物以及乙酰基丙酮、二苯甲酰基甲烷和三氟乙酰基丙酮(TFA)分别与1,10-邻菲罗啉(Phen)的三元铒配合物,并经元素分析确认;表征了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探讨了铒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性能,并对不同配体对发光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Er(AcAc)3Phen三元配合物是所研究的几种配合物中近红外发光性能最优的。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稀土Eu与谷氨酸(Glu)、邻菲罗啉(Phen)形成的三元固体配合物,对其进行了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的测试,确定其化学组成[Eu(Glu)3phen]Cl3·2H2O,用IR、循环伏安等研究了此配合物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铕与苯甲酸(BA)二元配合物及铕与BA、邻菲啰啉(Phen)三元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表现为配体的吸收,配体吸收能量传递给中心离子Eu3+.配合物红外光谱不同于配体的红外光谱,羧基的对称伸缩振动vm (coo-)移至1418cm-1,反对称伸缩振动vaa(COO-)移至1562cm-1,表明稀土与配体之间形成了配位键;测定了配合物及其防伪油墨的荧光性能,铕与苯甲酸、邻菲啰啉形成的三元配合物表现出中心离子Eu3+的特征荧光,616nm荧光发射最强谱蜂对应Eu3+的5D0→7F2跃迁.制备的稀土荧光防伪油墨在可见光下印迹无色,在紫外灯下呈现明显红色荧光.  相似文献   

10.
以Eu3+,Tb3+为中心离子,2-(4-氯代苯甲酰基)苯甲酸(HCBBA)为第一配体,邻菲咯啉(Phen)、三苯基氧膦(TPPO)、二苯亚砜(DPSO)为第二配体,合成了多种铕铽的二元和三元配合物,并测试其荧光效能,以研究配体的加入对中心离子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均发出Eu(Ⅲ)和Tb(Ⅲ)的特征荧光,但相对强度明显不同。在铕与2-(4-氯代苯甲酰基)苯甲酸根(CBBA)形成的配合物体系中,Phen和DPSO显示了较强的敏化作用,且Phen敏化效果更强,而TPPO则对配合物荧光有猝灭作用。在Tb-CBBA体系中,DPSO表现出很强的敏化作用, Phen和TPPO却对配合物荧光起猝灭作用,且TPPO猝灭效果更强。经红外推测,羧酸根均以双齿桥式与Eu3+和Tb3+配位;在3 200~3 600 cm-1出现水的弱的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配合物中含有结晶水。  相似文献   

11.
采用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β-二酮化合物1-(4-溴苯)-3-苯基丙烷-1,3-二酮(L),并以其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稀土Eu(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合成的配体及三元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配体L含有β-二酮结构,且烯醇式含量高;配合物中L的氧原子以及Phen中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谱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能量传递主要来自第一配体。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显示配合物表现出Eu3+的特征发射,主发射峰为Eu3+的5D0 →7F2发射,属于窄带发射,单色性较好,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十种以2-噻吩乙酸(TPAC)、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单一稀土Eu3 配合物、Eu3 掺杂La3 、Gd3 、Y3 、Er3 以及不同比例的Eu3 掺杂La3 异核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荧光性能研究。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EuL3L′,Eu0.5Y0.5L3L′,Eu0.5La0.5L3L′,Eu0.5Gd0.5L3L′,Eu0.5Er0.5L3L′和EuxLa1-xL3L′(其中L=TPAC,L′=Phen)。羧酸的氧原子和邻菲啰啉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配合物为非电解质。荧光光谱的测试表明荧光惰性离子La3 、Gd3 、Y3 对Eu3 的荧光有增强作用,顺序为La3 >Gd3 >Y3 ;Er3 对Eu3 的荧光有猝灭作用。不同比例Eu3 掺杂La3 异核配合物中,当Eu3 :La3 =0.50:0.50时敏化作用最强,荧光强度值最大。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十种以2-噻吩乙酸(TPAC)、邻菲哕啉(Phen)为配体,单一稀土Eu^3+配合物、Eu^3+掺杂La^3+、Gd^3+、Y^3+、Er^3+以及不同比例的Eu^3+掺杂La^3+异核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荧光性能研究。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EuL3L’,Eu0.5L3L',Eu0.5La0.5L3L',Eu0.5,Gd0.5L3L',Eu0.5Er0.5L3L'和EuxLa1-xL3L'(其中L=TPAC,L’=Phen)。羧酸的氧原子和邻菲哕啉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配合物为非电解质。荧光光谱的测试表明荧光惰性离子La^3+、Gd^3+、Y^3+对Eu^3+的荧光有增强作用,顺序为La^3+〉Gd^3+〉Y^3+;Er^3+对Eu^3+的荧光有猝灭作用。不同比例Eu^3+掺杂口’异核配合物中,当Eu^3+:La^3+=0.50:0.50时敏化作用最强,荧光强度值最大。  相似文献   

14.
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合成了以铕及铕掺人不同比例的Y2 或Tb3 为中心,以β萘基甲酰三氟丙酮(β-NTA)和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的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核磁共振氢谱、差热-热重、红外光谱分析及荧光性能的研究.其化学组成式为(EuxY1-x)(β-NTA)3 PJlen及(EuxTb1-x)(p-NTA)3Phen(x=0.1;0.3;0.5;0.7;0.9);摩尔电导测试数据表明,所有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明,配体β-NTA通过烯醇式氧负离子采用双齿配位的形式与稀土离子配位,Phen的两个氮原子也与稀土离子双齿配位;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激发光谱都为一宽带峰,配体能很好的吸收能量,在惰性不发光Y3 的含量工小于0.3,发光Tb3 的含量小于0.5时,可以使Eu3 的特征荧光发射得到一定程度增强,这表明两种不同的离子都可以敏化Eu3 .  相似文献   

15.
在无水乙醇溶液中用氯化稀土与4,4,4-三氟-1-(2-呋喃基)-1,3-丁二酮(FTFA)和邻菲啰啉(Phen)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分析及荧光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化学组成分别为Eu(FTFA)3Phen、Sm(FTFA)3Phen;(Eu0.5RE0.5)(FTFA)3Phen(RE=Y,La和Gd)及(EuxGd1-x)(FTFA)3Phen(x=0.1,0.3,0.4,0.7,0.9)。配体FTFA通过烯醇式氧负离子与稀土离子双齿螯合配位,Phen的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呈环状配位;所有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铕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要远大于钐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对于铕系列掺杂配合物来讲,所有激发光谱都为一宽带峰,表明配体能很好的吸收能量;在荧光惰性Gd3 离子的含量0.1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铕与 2 噻吩乙醛酸 (HL)和邻菲罗啉 (phen)的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测定了配合物的分子式为 [EuL2 phen·(H2 O) 3 ]NO3 ;配合物中的Eu(Ⅲ )离子与 2 噻吩乙醛酸和水分子中的O原子以及邻菲罗啉中的N原子配位。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配合物中Eu(Ⅲ )离子的5D0 7F1和5D0 7F2 跃迁分别位于 5 92和 6 18nm。该固体配合物于室温下被紫外光激发可以发出强的特征红色荧光。IR光谱中 ,2 噻吩乙醛酸的特征吸收峰νCO (1719cm-1) ,νC—O(12 32cm-1) ,δO—H(90 9cm-1)在形成配合物后消失。在配合物中出现—COO-的反对称νas(16 4 2cm-1)和对称νs(14 0 8cm-1)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HNMR谱图中 ,2 噻吩乙醛酸环上的 3个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形成配合物后移向高场 ,邻菲罗啉环上 4种不同环境的质子峰的化学位移形成配合物后向低场移动。从TG曲线可以看出 ,此配合物在常温至 2 5 0℃以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合成了铕与对硝基苯乙酸(HL)及邻菲罗啉的三元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其配合物的组成为EuL3phen。用红外光谱、热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光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Eu^3 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8.
以Eu3+为中心离子,2-羟基喹啉-4-羧酸(H2hqc)、1,10-菲罗啉(Phen)和三苯基氧磷(TPPO)为配体,合成了新型配合Eu(Hhqc)3(H2O)、Eu(Hhqc)3Phen(H2O)5和Eu(Hhqc)3TPPO(H2O)5.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IR表明配合物Eu(Hhqc)3Phen(H2O)5的Δν值大于钠盐Δν值,配合物中羧酸根以单齿方式配位.而配合物Eu(Hhqc)3(H2O)和Eu(Hhqc)3TPPO(H2O)5Δν值均小于钠盐的Δν值,表明配合物中羧酸根与Eu3+呈螯合双齿配位方式.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均在581,594,615,654和703nm附近产生五条谱带,为Eu3+的特征发射,归属为5 D0→7 FJ(J=0,1,2,3,4)能级间的跃迁,第二配体Phen和TPPO的引入对Eu3+的荧光发射有明显增强作用,且Phen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以4-乙烯基吡啶(4VP)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物为配体,并以邻菲洛啉(Phen)及2,2′-联吡啶(Bipy)小分子配体协同反应,与Eu(Ⅲ)配位,合成了稀土高分子配合物;通过FTIR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的测定,较充分地研究了稀土高分子配合物光致发光的光物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通过吡啶环上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可直接配位;小分子配体的协同配位,可使稀土离子配位数趋于满足,且由于小分子配体能有效地加强能量吸收及分子内的能量传递,大大增强了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20.
Eu3+配合物掺杂聚合物的制备与光谱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噻吩甲酰三氟丙酮(2-thenoyltrifluoroacetone , TTFA), 六氟乙酰丙酮(hexafluoro- acetylacetone, HFA)和甲基联苯甲酰(dibenzoylmethide, DBM) 分别为配体合成了Eu3+的三种β-二酮类配合物Eu(TTFA)3、Eu(HFA)3和 Eu(DBM)3,以及掺杂这三种配合物的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用分光光度计对它们的荧光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配合物中Eu(TTFA)3荧光强度最强,并分析了其原因,发现能级匹配、配体取代基、配体结构对称性等均对配合物发光效率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比对,证明了TTFA是Eu3+发红色荧光的优良配体.进一步研究还发现,Eu(TTFA)3掺杂PMMA中稀土离子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均随掺杂浓度(质量分数为0.08~0.5)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