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圆柱壳是潜艇、化工容器和宇航结构的主要结构形式.对于它的振动特性文献[1-14]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文献[1]作了综合评述.本文以两端固定(C-C).两端简支(SD-SD),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C-F)和两端自由(F-F)等四种常见边界为基础,采用放松或增加约束的方法,考察了边界条件变化对自振频率的影响,并和前人的研究和实验结果作了比较,表明本文的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环加肋圆柱壳稳定性的新方法─—复合有限条法。该方法能够在一个复合有限条元中计入若干个横向加肋的影响,井能考虑肋骨的偏心,是一种子结构方法。算例表明,复合有限条法具有很高的求解精度和效率,是一种分析加肋柱壳结构的较理想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计算环加肋圆柱壳的总体失稳临界载荷,而且可计算其局部失稳临界载荷。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一种特殊的坐标变换将具有复杂截面形状的柱壳映射成圆柱壳,然后只需对变换后的圆柱壳作振动分析就可获得非圆柱壳在各种边界条件下的固有频率与振型。文中首次系统地给出了椭圆柱壳在各种边界条件下的频率系数,研究了拱预平底截面形状柱壳的自由振动问题。最后讨论了截面形状和边界条件变化对固有频率的影响,并和前人的研究结果作了比较,表明本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5.
舱壁和环肋加强的无限长圆柱壳声弹耦合模型及其声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基于最一般情况,借助线弹性薄壳理论,建立了加肋圆柱壳声辐射计算模型,分析模型考虑了环肋和舱壁对圆柱壳的径向、切向、纵向作用力以及纵向弯矩.导出了分析模型的声弹耦合控制方程,利用傅氏变换和模态展开给出了辐射声压的计算方法.通过大量数值计算,研究了舱壁、环肋刚度与间距以及结构阻尼等因素对辐射声压的影响.分析模型与工程实际比较接近,有较广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环加肋圆柱壳稳定性的新方法-复合有限条法。该方法能够在一个复合有限条元中计入若干个横向加肋的影响,并能考虑肋骨的偏心,是一种子结构方法。算例表明,复合有限条法具有很高的求解精度和效率,是一种分析加肋柱壳结构的较理想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计算环加肋圆柱壳的总体失稳临界载荷,而且可计算其局部失稳临界载荷。  相似文献   

7.
曾德顺  邱笑农 《力学季刊》1996,17(3):173-181
本文对厚圆柱壳的非轴对称振动进行了分析,其中除包含通常的薄膜和弯曲效应外,还反映了转动惯性,横向剪切变形和横向挤压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对于厚圆柱壳来说存在着频率密集区,频率位置发生移动,横向挤压的影响必须要考虑。  相似文献   

8.
采用增量理论,借助增量数值解法研究了复合加载(轴向流-固冲击载荷+径向均匀外压)条件下环肋圆柱壳的弹塑性动力屈曲,采用类似B-R准则和Southwell方法来确定临界载荷,讨论了径向均匀外压对结构动力性态及抗轴冲击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区域分解法来分析不同边界条件下环肋骨圆柱壳-圆锥壳组合结构的振动特性.首先把组合壳体分解为自由的圆柱壳、圆锥壳段;视环肋骨为离散元件,根据肋骨与圆柱壳段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将肋骨的动能和应变能附加于圆柱壳段能量泛函中.然后基于分区广义变分和最小二乘加权残值法将所有分区界面的位移协调方程引入到组合壳体的能量泛函中.圆柱壳段、圆锥壳段位移变量的周向和轴向分量分别采用Fourier级数和Chebyshev多项式展开.以自由-自由、自由-固支和固支-固支边界条件的环肋骨组合壳体为例,采用区域分解法分析了其自由振动及在不同激励下的振动响应.通过与有限元软件ANSYS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非常吻合,验证了区域分解方法的计算精度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浸水圆柱壳振动特性的有限条—边界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圆柱壳的结构特点,对浸水圆柱壳进行有限条-边界元分析,在流场的边办元分析中,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边界单元,这种边界元不仅能与结构的有限条单元协调,而且计算量小,精度高,在此基础上,对浸水圆柱壳的振动频率,模态以及响应作了全面分析,获得了理想的数值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个层叠式PVDF压电作动器用于壳结构的振动控制。考虑压电层、粘接层、壳体耦合关系,推导了表面局部粘贴层叠式PVDF压电作动器的圆柱壳的振动控制方程,给出了作动力与压电层和粘接层层数、厚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作动力与作动器粘贴位置之间的关系。针对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圆柱壳,进行了振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层叠式PVDF压电作动器作动力与作动器层数近似成线性关系,增大作动器层数能有效增大作动力,在低控制电压下能显著抑制圆柱壳振动,作动器周向不完全粘贴时,在径向产生的径向作动力对壳体横向振动控制非常有利。说明了层叠式PVDF压电作动器是一种可用于壳体结构振动并具有良好作动效果的作动器。  相似文献   

12.
张会杰  唐志平  李丹 《实验力学》2009,24(6):525-531
对不同几何尺寸和边界约束条件的TiNi合金圆柱壳进行了准静态径向压缩实验研究,利用数字摄像和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不同位置柱壳的变形特征和应变分布,结果表明,在柱壳表面受压处先出现相变铰,随着名义应变的增大,相变铰将发展成相变铰区;在柱壳表面受拉处出现相变铰,但此处材料先进入马氏体相.当径厚比和边界约束不变时,随着名义应变的增大,柱壳的耗能率和比能不断增加.当名义应变不变时,柱壳的耗能率和比能随边界约束个数的增多而增加,吸能效果更好,随径厚比的增加而减小,吸能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任意厚度层合开口柱壳的温度应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层合柱壳混合状态方程和边界条件的弱形式,建立了具有固支边的层合开口柱壳的温度应力混合方程,给出了任意厚度层合开口柱壳在温度荷载和机械荷载共同作用下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14.
水下环向双周期加肋圆柱壳体的自由振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浸没于水中的弹性环向双周期加肋薄圆柱壳为研究对象,考虑介质与结构振动的耦合效应,研究流固耦合系统的自由振动。基于Kennard薄壳理论、Helmholtz方程以及壳壁外表面的运动协调条件,并借助Dirac-δ函数引进肋骨对壳体的作用,从而建立耦合系统的运动方程。通过富氏积分变换、引进算子,并利用算子的周期性,得到系统的频率方程。采用沿实波数轴搜索求根的方法,重点计算了水下无限长环向双周期加肋柱壳的自由传播波频率系数,并进一步研究了流场和肋参数对壳体固有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骁  李映辉  赵华 《力学季刊》2016,37(2):266-273
研究了轴向运动层合圆柱壳体的振动特性.基于Donnell壳体理论,建立了轴向运动层合圆柱壳体的横向振动方程,使用Galerkin方法求解该振动方程,得到其固有频率,通过与有限元结果对比说明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轴向速度、纤维方向角、长径比和厚径比对壳体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纤维方向角为 (15?/-15?)s时,轴向运动柱壳前3阶固有频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从弹性力学的三维基本方程导得的状态方程,结合层合近似模型,求得了柱型正交各向异性功能梯度圆柱壳的自由振动频率,给出了数值算例,并与前人结果作了比较,文末讨论了相关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具环向贯穿脱层的轴对称层合圆柱壳进行振动模态分析.首先,采用Heaviside阶梯函数,构造了一种适合于脱层壳的位移模式.通过对脱层壳的能量分析,应用瑞利--里兹法后,得到用时间函数表示的系统振动控制方程,然后对其求解,得到脱层壳模态分析的特征方程式.算例中,讨论了不同的脱层位置、脱层大小和脱层深度对脱层壳振动模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导出了具有正交异性复合铺层和偏心加筋的圆柱壳体在轴压、横向压力或它们的任意组合作用下的屈曲问题的近似解,文中提出的方法使壳中不同铺层及偏心加筋引起的弯曲与拉伸间的耦合研究成为可能。以前的研究方法表明由于忽略了弯一拉耦合效应,所予测的屈曲结果是不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四边任意支承条件下弹性矩形薄板弯曲问题的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阳  张永山 《应用力学学报》2005,22(2):293-297,i013
利用辛几何法推导出了四边为任意支承条件下矩形薄板弯曲的解析解。在分析过程中首先把矩形薄板弯曲问题表示成Hamilton正则方程,然后利用辛几何方法对全状态相变量进行分离变量,求出其本征值后,再按本征函数展开的方法求出四边为任意支承条件下矩形薄板弯曲的解析解。由于在求解过程中并不需要人为的事先选取挠度函数,而是从弹性矩形薄板弯曲的基本方程出发,直接利用数学的方法求出问题的解析解,使得这类问题的求解更加理论化和合理化。文中的最后还给出了计算实例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The vibrations of a cylindrical shell reinforced with ring ribs attached to the shell by means of elastic elements are studied. The problem is solved by the finite-element method. The shell and ribs are modelled by a plane four-node finite element,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a four-node plane stress element and a four-node flexural element. The effect of the stiffness of the elastic elements on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modes is examin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Prikladnaya Mekhanika, Vol. 41, No. 8, pp. 105–110, August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