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基于金磁微粒(GoldMag particles)的磁性分离富集性能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直接在金磁微粒表面吸附固定相思子毒素多抗制备捕获探针,以三联吡啶钌标记相思子毒素单抗作为电化学发光探针,两者与相思子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夹心复合物,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相思子毒素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利用此方法检测相思子毒素,其浓度在0.2~1 500μg/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成良好的对数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μg/L。与生物素-亲和素固定法相比,该法的检出限相当,其线性范围更宽、操作更简化,具有通用性,可以此为基础发展生物毒素及其它蛋白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诊断、环境监测及生物防护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基于金磁微粒(Gold-magnetic particle)兼有纳米金颗粒与磁微粒特性的优势,以相思子毒素(Abrin)为目标物,将蛋白A(SPA)包被金磁微粒偶联多抗作为功能化捕获探针,酶标噬菌体抗体作为特异信号检测探针,建立了一种检测相思子毒素的磁分离免疫分析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8~250μg/L,相关系数(r)为0.991 0,检出限为0.008μg/L,定量下限为0.008μg/L。该方法将蛋白A-金磁微粒功能化探针与酶标噬菌体抗体探针的优势结合,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适用于各种环境样品中微量相思子毒素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磁微粒偶联多抗为磁性捕获探针,酶标噬菌体抗体为特异信号检测探针,采用"磁性捕获探针-待测物-酶标噬菌体抗体探针"的检测模式,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酶标噬菌体抗体的磁分离免疫分析方法。本方法检测β-银环蛇毒素线性范围为0.016~62.5μg/L,回归方程为Y=0.641X+1.355(R=0.9925,n=13,p<0.0001),检出限为0.016μg/L。本方法比传统ELISA法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倍,与采用酶标单抗复合物探针的双抗体夹心磁分离免疫分析法相比,检测灵敏度提高4倍。本方法灵敏度高,具有较好重现性与特异性,在毒素的痕量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将人免疫球蛋白G(hIgG)抗体固定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一种电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以hIgG抗体标记的联吡啶钌脂质体为标记物,采用三明治型检测方式,成功建立了hIgG的ECL免疫检测技术.电化学发光强度与hIgG的浓度在0.01~0.8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y=618.7x(μg/L)-23.9(n=6,r=0.995); 检出限为0.004 μg/L.用于人血清中hIgG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碳纳米管,并用多电位阶跃法在碳纳米管表面沉积纳米金制得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膜。通过纳米金和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抗体之间的吸附作用,将抗微囊藻单克隆抗体固定于电极表面,以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研制了检测微囊藻毒素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微囊藻毒素与其抗体之间的特异性识别作用构建"三明治"夹心结构的免疫分析模式,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为二抗,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实现了对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在优化条件下,此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微囊藻毒素浓度在0.50~12.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30μg/L(S/N=3)。对实际水样进行了微囊藻毒素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3.0%~108.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8%~5.0%。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金纳米粒子(Au NPs)修饰金电极的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Au NPs溶胶,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将Au NPs组装到1,6-己二硫醇(HDT)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的金电极表面,再将MCLR抗体(anti-MCLR)固定于该修饰电极上,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法、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表征了自制化学修饰电极表面的形貌特征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特征。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MCLR(MCLR-HRP)与MCLR竞争结合抗体,建立了检测MCLR的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用DPV对MCLR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25μg/L,检出限为0.005μg/L。对构建的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进行了考察。该方法对实际水样中MCLR的加标回收率为100%~102%,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钌联吡啶络合物标记的凝血酶适配体为电化学发光探针,建立了均相电化学发光测定凝血酶的新方法。实验发现待测物凝血酶的存在,使金电极上电化学发光探针的电化学发光强度急剧降低,这是由于电化学发光探针与凝血酶形成了大质量生物复合物,使其扩散系数增大和电化学发光效率降低所致。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发光强度的降低与凝血酶浓度在0.5~7.5n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25nmol/L,对凝血酶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c=5.0nmol/L,n=7)。该方法具有简单灵敏、选择性好和无需探针固定化和冲洗步骤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电化学检测(CE-ECL/EC)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1(VB1)和维生素B6(VB6)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对VB1进行水解,可增强其电化学发光信号,并采用序贯均匀设计对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进行优化,测定VB1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和VB6的电化学信号。VB1和VB6能在5min内得到良好的分离。电化学发光强度与VB1浓度在5.0~5 00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检测限(S/N=3)为2.7μg/mL;电流强度与VB6浓度在10.0~1 00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检测限(S/N=3)为6.8μg/mL。VB1和VB6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6.0%~100.0%,相对标准偏差为1.4%~6.7%。用建立的方法对复合VB片中的VB1和VB6进行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以3种不同电活性物质(铁氰化钾平衡电对、亚甲基蓝和六氨合钌)为电化学信号探针,检测乳腺癌基因片段(乳腺癌DNA)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吸附作用将探针ss DNA固定于金纳米-多壁碳纳米管-Nafion复合纳米材料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了DNA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对DNA电化学传感器进行表征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5 mmol/L K3[Fe(CN)6]-5mmol/L K4[Fe(CN)6]平衡电对电化学探针检测液中,乳腺癌DNA的线性范围为0.1~500.0 nmol/L,其检出限(S/N=3)为0.03 nmol/L。以20μmol/L亚甲基蓝为电化学探针检测液时,乳腺癌DNA的线性范围为1.0~500.0 nmol/L,检出限为0.3 nmol/L。利用50μmol/L六氨合钌电化学探针检测时,乳腺癌DNA的线性范围为1.0~500.0 nmol/L,检出限为0.3 nmol/L。3种电化学探针中,利用铁氰化钾平衡电对探针检测乳腺癌DNA的检出限最低,线性范围最宽。该传感器可用于其他DNA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Nafion与聚丙烯酸钠的混合膜包覆三联吡啶钌(Ru(bpy)_3~(2+))掺杂SiO_2纳米粒制备了用于生物标记的电化学发光纳米粒,并构建了信号放大的免疫检测探针。结合免疫磁珠构建的捕获探针,建立了乙肝表面抗原的双抗体夹心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00pg·m L~(-1),相关系数R~2为0.9959,最低检测限为1.73 pg·m L~(-1)(S/N=3),表现出了高达200倍浓度差的宽线性检测范围和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石墨烯及中空结构的金纳米笼构建了无标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并用于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利用多元醇还原法合成制备了导电性好、催化性强、生物相容性好的金纳米笼;再利用高分散的石墨烯将其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进一步吸附固定微囊藻毒素抗体。在无微囊藻毒素存在时,电化学探针[Fe(CN)6]3!/4!在传感器界面上能获得较高的电流响应信号。当培育了微囊藻毒素后,抗体与微囊藻毒素形成免疫结合物,增加了电极表面的电荷密度和传质阻力,阻碍[Fe(CN)6]3!/4!扩散到电极表面,导致[Fe(CN)6]3!/4!的电流响应信号明显降低,电流减小的程度间接地与微囊藻毒素的浓度成比例,可实现对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实验考察了抗原培育时间,抗体浓度等条件对该传感器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对微囊藻毒素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05~1000μg/L,检出限为0.017μg/L,优于文献报道。此传感器操作简单,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将其用于实际水样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1%。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钌联吡啶电化学发光强度,对比研究了低浓度Ru(bpy)23+与N-丁基二乙醇胺、N,N-二丁基乙醇胺和三丙胺三种常用胺类共反应物的电化学发光响应情况,结果表明Ru(bpy)23+/N-丁基二乙醇胺体系的电化学发光特性最佳。实验对该体系在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系统中的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在电位1.8V,进样量150μL,推速30μL/s的最优检测条件下,获得Ru(bpy)23+的检出限(S/N=3)为5.0×10-10 mol/L。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9~5.0×10-7 mol/L;重复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5%。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电化学聚合在金电极表面固定兔抗人免疫球蛋白G抗体与人免疫球蛋白G及标记有Ru(bpy)2+3 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G抗体之间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三明治结构,成功建立了用于测定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的电化学发光(ECL)免疫技术.利用此方法测定人免疫球蛋白G含量,浓度在50 μg/L~2 mg/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a. u.)=48.41+0.09x(μg/L) (n=7);检出限为20 μg/L (3σ).测得正常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平均含量为11.2 g/L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溶胶凝胶法固定抗体制备黄曲霉毒素免疫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溶胶凝胶法,将正硅酸乙酯在HCl存在下水解形成的硅溶胶和黄曲霉毒素B1抗体的混合液涂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非标记型电化学阻抗免疫传感器。以[Fe(CN)6]3-/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测试底液,分别研究传感器的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行为。实验表明,电极因免疫反应所形成的复合物阻碍了[Fe(CN)6]3-/4-在电极表面的扩散,其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减小,电子转移阻抗随黄曲霉毒素浓度增加而线性增大。当介质pH=6.5和孵育时间为20 min时,免疫前后传感器的电子转移阻抗变化值最大。在此最佳条件下,传感器电子转移阻抗对黄曲霉毒素响应的线性范围为1.0~10μg/L;检出限为0.1μg/L(S/N=3)。此方法具有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可应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放大作用和纳米金质量扩增效应,建立了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相思子毒素的新方法.首先在石英晶体的金电极上依次组装二巯基丙酸、EDC和NHS进行表面修饰,然后通过亲和素固定生物素标记相思子毒素多抗来制备敏感膜,利用纳米金的质量扩增效应设计了一种"毒素-纳米金标记单抗"复合物,成功实现了对相思子毒素的检测,提高了传感器灵敏度和重现性.本传感器对相思子毒素响应的线性范围为0.05~5 mg/L; 回归方程为Δf=50.81CAbrin+67.11(r=0.9903,n=10,P<0.0001); 检测灵敏度为50.81 Hz · L/mg.  相似文献   

16.
利用石墨烯纳米片层(GS)偶联牛血清白蛋白(BSA)标记的微囊藻毒素(MCLR)(BSA-MCLR)构建了纳米金(Au NPs)为信号探针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合成纳米材料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通过待测MCLR与固定的BSA-MCLR竞争结合抗体(anti-MCLR),之后恒电位将Au NPs氧化为Au Cl-4,再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进行阴极电位扫描,还原Au Cl-4为Au,以产生的峰电流值为检测信号,测定MCLR浓度。最佳实验条件下,用免疫传感器测定MCLR的线性范围为0.1~50μg/L,检出限为0.05μg/L。对传感器的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进行了考察。相较于酶标探针,以Au NPs为信号探针标记抗体,可使检测过程更经济便捷,稳定性更强,检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以新型环状DNA为模板, 制备了环状DNA-银纳米簇(Circular DNA-AgNCs)荧光探针, 构建了一种无酶无标记检测微囊藻毒素-LR(MC-LR)的荧光传感分析方法. 设计的环状DNA由MC-LR适体链(Apt)和适体链的互补链(cDNA)杂交形成, 且cDNA可作为DNA模板用于合成AgNCs.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FL)表征了AgNCs的形貌和光学特性.结果表明, 当存在目标物MC-LR时, 由于MC-LR与环状DNA中Apt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 导致环状DNA解体, 释放出的cDNA-AgNCs在610 nm处呈现强荧光. 在优化实验条件下, 环状DNA-AgNCs荧光探针对MC-LR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05~500 μg/L, 检出限为1.7 ng/L(S/N=3). 该荧光探针具有制备简单、 无需任何标记和灵敏度高等特点, 为环境水样中微囊藻毒素-LR的快速和准确测定提供了一种简单、 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检测石蒜碱的方法。探讨了检测电位、分离缓冲液pH和浓度、分离电压、进样电压及进样时间等因素对石蒜碱分离检测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石蒜碱含量在0.03~2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检出限为0.005μg/mL(S/N=3)。对0.8μg/mL石蒜碱进行7次平行实验,其迁移时间、峰高和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7%,5.2%和5.6%。方法应用于石蒜鳞茎中石蒜碱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2%~98.6%。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中百草枯残留的金标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研究胶体金与抗体蛋白的作用过程,确定稳定标记1.0 mL胶体金需8.10μg抗体蛋白,标记体系的最佳pH值为8.5。以金标抗体为分析探针,PQ-h-OVA为竞争抗原,羊抗兔IgG为控制抗体,构建直接竞争胶体金标免疫层析检测体系(GICA)。确定膜上包被抗原的质量浓度为0.50 g/L,点样量为1.0μL/条;金标点样量:5.0μL/条;羊抗兔二抗的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0.11 g/L,点样量为1.0μL/条。金标试纸条的目测检出限为10μg/L,检测时间约5 min,交叉反应率小于0.10%。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该试纸条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5个月。  相似文献   

20.
分别将酮洛芬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得免疫原和包被原,经过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抗体经纯化后效价为1:128000。使用自制的抗体,建立了测定酮洛芬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ic-ELISA)新方法。ic-ELISA的线性范围为0.010~10.0μg/L,IC50为0.235μg/L,最低检测限为0.0040μg/L,线性回归方程为y=-22.97ρ+104.5(R2=0.980),与布洛芬、双氯酚酸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4%,方法可用于水体中酮洛芬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