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dTe/ZnSe核壳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克伦特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巯基丁二酸作为表面修饰剂,水相法合成水溶性的CdTe/ZnSe核壳量子点,然后在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作用下,将CdTe/ZnSe核壳量子点与抗克伦特罗多克隆抗体(Anti-CLE pAb)连接。通过凝胶电泳和斑点杂交实验,验证CdTe/ZnSe核壳量子点与Anti-CLE pAb连接成功,并且CdTe/ZnSe-Anti-CLE pAb偶联物能识别克伦特罗-BSA抗原(CLE-BSA)。光谱分析表明,量子点与抗体连接后荧光增强,荧光峰位从628nm红移至635nm。将合成的CdTe/ZnSe-Anti-CLE pAb偶联物作为指示克伦特罗(CLE)分子的荧光标记物,制备出一种用于检测CLE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其最低检测量可达1μg/L。与ELISA法的对比实验表明,此试纸条能应用于CLE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量子点偶联抗体型夹心免疫传感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纳米量子点(QD)的放大作用与夹心免疫传感技术相结合, 首次应用量子点标记抗体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SPR)对心肌肌钙蛋白I(cTn I)进行特异性定量检测. 利用N-羟基琥珀酰(NHS)和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将量子点偶联到cTn I的单克隆抗体2F11上, 再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验证偶联是否成功, 膜印迹法证明标记后的2F11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和免疫学活性, 最后以蛋白A为基底膜、特异性抗心肌肌钙蛋白I多克隆抗体为第一抗体(捕捉抗体)、QD标记的抗心肌肌钙蛋白I单克隆抗体2F11为第二抗体(检测抗体), 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构建了对心肌肌钙蛋白I具有特异性的夹心免疫传感法, 并成功用于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 本法的检测范围为0.4~15 μg/L, 检出限为0.4 μg/L, 较未标记夹心法和直接法分别提高了约2倍和10倍.  相似文献   

3.
以巯基丙酸作为稳定剂合成水溶性碲化镉(CdTe)量子点,采用3种偶联方法将氨基苯磺酰胺(SN)与水溶性CdTe量子点进行偶联以制备氨基苯磺酰胺-CdTe量子点耦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分别表征了耦合物的结构和部分光谱学特性。结果表明:巯基丙酸的巯基中硫原子和羧基中氧原子与CdTe量子点纳米微粒表面的富镉离子发生了配位作用,也证实水溶性CdTe量子点与氨基苯磺酰胺的耦合主要是通过量子点周围巯基丙酸羧基(-COOH)中的氧原子与SN的胺基(-NH2)形成分子间氢键实现的。氨基苯磺酰胺-CdTe量子点耦合物对大肠杆菌增殖的生物学试验表明,耦合物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说明氨基苯磺酰胺-CdTe量子点耦合物制备成功。  相似文献   

4.
以羧基化CdTe/ZnSe量子点荧光微球为标记物,通过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活化法将氯霉素(CAP)单克隆抗体与量子点荧光微球偶联制备荧光探针.氯霉素全抗原(CAP-HS-BSA)及羊抗鼠二抗分别喷涂硝酸纤维素膜,形成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组装成新型氯霉素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层析试纸条,建立了快速、定量检测牛奶中CAP的方法.本研究开发的量子点荧光微球试纸条可在15 min内完成牛奶样品中CAP的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0.1~100.0μg/L,检出限为0.1μg/L.牛奶样品CAP的加标回收率为93.3%~97.9%,相对标准偏差在4.9%~6.9%之间.  相似文献   

5.
量子点荧光免疫法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提高量子点的发光强度和抗体的稳定性. 分别采用巯基乙酸和谷胱甘肽作稳定剂, 水相合成CdTe量子点, 再包覆CdS制备核壳型CdTe/CdS量子点. 以EDC/NHS作交联剂将CdTe/CdS量子点标记到呕吐毒素抗体上, 然后用牛血清蛋白封闭抗体. 研究发现, 谷胱甘肽稳定剂优于巯基乙酸. 与CdTe量子点相比, 谷胱甘肽修饰的CdTe/CdS量子点其荧光的强度和稳定性分别提高6倍和2倍以上. 谷胱甘肽碳链较长, 减少了量子点对抗体尤其是活性位点处的空间构型影响, 从而大大提高抗体的稳定性. 监测不同储藏时间(4 ℃)的CdTe/CdS量子点-抗体偶联复合物与呕吐毒素免疫反应前后荧光强度变化值, 结果显示抗体至少可以稳定7 d. 基于谷胱甘肽稳定的高性能CdTe/CdS量子点, 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呕吐毒素荧光免疫检测方法. 呕吐毒素浓度在0~0.9 ng•mL-1之间相对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R2)为0.9992, 检出限是0.038 ng•mL-1. 方法的灵敏度高于文献报道的其它方法, 如GC-ECD, HPLC和HPLC-MS, 已成功应用于小麦面粉样品中痕量呕吐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谷胱甘肽作稳定剂水相合成CdTe/CdS核壳型量子点,以EDC/NHS为活化剂对黄曲霉毒素B1(AFB1)抗体进行量子点标记,然后用牛血清蛋白封闭抗体。通过对量子点和标记抗体性能的研究发现,CdTe/CdS核壳型量子点荧光的强度和稳定性较裸壳的CdTe量子点分别提高了4倍和2倍以上。由于谷胱甘肽碳链较长,量子点对抗体尤其是活性位点处的空间构型影响减少,从而改善了量子点标记抗体的稳定性和活性,CdTe/CdS标记的AFB1抗体与AFB1免疫前后荧光强度变化显示抗体至少可以稳定6 d。基于谷胱甘肽稳定的高性能CdTe/CdS量子点,建立了一种荧光免疫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新方法。AFB1浓度在0.68~40 pmol/L之间荧光强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14,检出限为0.3 pmol/L。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米醋样品中痕量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用巯基丙酸作为表面修饰剂在水相中制备了稳定的CdTe纳米量子点.利用量子点外层包被的巯基丙酸上的羧基,实现了量子点与胰凝乳蛋白酶的直接偶联.偶联后溶液的吸光度值略有增大而吸收峰位不变,同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荧光发射峰位稍有蓝移.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确定了CdTe量子点与胰凝乳蛋白酶偶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9.0,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1.5 h.重点考察了NaCl浓度和胰凝乳蛋白酶浓度对量子点与胰凝乳蛋白酶偶联产物荧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巯基化合物修饰的CdTe量子点构建了量子点(供体)-罗丹明6G(受体)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 研究了CdTe量子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CdTe量子点与BSA相互作用后提高了CdTe量子点-罗丹明6G 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率, 减小了CdTe量子点和罗丹明6G分子间的距离(r), 证实BSA是通过其色氨酸(Trp)残基与CdTe量子点表面金属发生配位作用而直接结合到量子点表面的.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CdTe量子点作为新型无机基质,应用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法分析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癸烷磺酸(PFDS),全氟己烷磺酸(PFHxS)和全氟庚烷磺酸(PFHpS)4种全氟化合物(PFCs)的效果;同时与传统有机基质α-氰基-4-羟基桂皮酸(CHCA)、1,8-双二甲氨基萘(DMAN)进行比较.实验中,分别将目标分析物与基质溶液滴于样品板上并混合均匀,待自然蒸干溶剂后形成结晶状,采用337 nm波长紫外激光辐照激发,在负离子模式条件下MALDI-TOF-MS分析检测.此外,简要探讨了CdTe量子点颗粒激光辅助解吸离子化的机理.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颗粒,具有较强紫外吸收,可直接作为无机基质用于以上4种全氟化合物的MALDI-TOF-MS分析,并且具有提高待测物质谱峰强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具有癌细胞靶向性的荧光纳米探针在生物分析、生物医学和临床诊断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文基于碳量子点的低毒性、低成本、环境友好、制备方法简单及高发光特性等优点,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表面富含氨基的荧光碳量子点(CDs),进一步通过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缩合的方法,将叶酸(FA)分子中的羧基与其共价连接,从而得到叶酸共价修饰的碳量子点复合材料(FA-CDs)。 通过将该复合材料分别与海拉(Hela)和小鼠胚胎成纤维(NIH-3T3)细胞共培养,发现该复合材料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标记癌细胞,且制备的该复合材料具有低毒性和高发光性等优点。 该工作对癌细胞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斌  赵肃清  周丽华  张焜  张俊 《分析化学》2012,40(6):857-861
利用共价偶联的方式,在水溶性缩合剂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Sulfo-NHS)促进作用下,将400 μL的2 g/L狂犬病P蛋白抗体与适量的聚丙烯酸修饰后的水溶性硫脲修饰ZnO掺Cd量子点进行共价偶联反应,经磷酸盐缓冲液(PBS,0.01 mol/L,pH 7.4)透析纯化得到目标偶联物,采用荧光发射光谱、生物质谱、酶联免疫法等对偶联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偶联后的量子点荧光最大发射波长红移了10 nm,荧光强度随着狂犬病P蛋白抗原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量子点标记狂犬病P蛋白抗体后的分子离子峰在m/z 67580处,比狂犬病P蛋白抗体分子离子峰增大了1453.由此证实狂犬病P蛋白抗体成功偶联到水溶性量子点上,且结构未受破坏.  相似文献   

12.
CdS量子点制备与单增李斯特菌抗体偶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dCl2和Na2S为原料,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采取水相合成方法制备了CdS量子点.结果表明,合成CdS量子点最佳条件是:作用时间3 h,[Cd2+]: [S2-]为2: 1, 50 μL稳定剂,pH 8.0,反应温度30 ℃.通过EDC · HCl和NHS的作用,成功地将单增李斯特菌抗体IgG与CdS量子点偶联.偶联后的IgG-CdS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为偶联前的4倍.血清凝集反应和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明,偶联CdS量子点的单增李斯特菌抗体的特性没有发生变化,在荧光显微镜下可快速灵敏地检测出单增李斯特菌.本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和重复性高,可用于食品中致病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以水溶性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采用自行设计、组装的毛细管电泳-光导纤维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检测装置测定生物小分子。用20mmol·L~(-1)硼砂溶液(pH9.2)作电泳缓冲溶液,CdTe量子点与CdTe量子点标记的谷胱苷肽在6min内达到基线分离。试验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作为生物小分子的荧光探针,应用于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生物小分子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活化反应将多肽偶联到金纳米粒子表面,采用荧光光谱研究其形成的酰胺键的反应偶联效率.考察了实验条件,包括缓冲液的种类(HEPES、Tris-HCl、硼酸、PBS缓冲液)、pH值(pH 6.5~9.0)、缓冲液浓度(10, 25, 40和50 mmol/L)、NHS和EDC的浓度(NHS 0.2~1.0 mol/L,EDC 0.01~0.5 mol/L)及二者比例(0,0.5,1.0,2.0和2.5)、偶联反应时间(4, 8, 12, 24和36 h)等对偶联效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25 mmol/L 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缓冲液(pH 7.0), NHS/EDC浓度为0.4 mol/L/0.2 mol/L和24 h的反应时间为EDC-NHS活化反应将多肽偶联到金纳米粒子上的最佳实验条件.本研究结果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L-半胱氨酸(L-Cys)和巯基丙酸(MPA)为共修饰剂在水相中快速合成高质量CdTe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衰减曲线、透射电子显微图片、XRD图谱等相关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调节L-Cys和MPA的摩尔比,对CdTe量子点的生长速率和光学特性有明显影响.结果证实:与单一修饰剂L-Cys或MPA相比,L-Cys/MPA共修饰CdTe量子点具有较快的荧光发射峰红移速率,且其粒径分布均一、稳定性强.50L-CdTe(L-Cys与MPA摩尔比为50%)的荧光量子产率达到66.4%,75L-CdTe(L-Cys与MPA摩尔比为75%)的荧光寿命为46.8 ns.细胞毒性实验证明75L-CdTe量子点对SiHa细胞毒性较小,细胞存活率为75%~95%.进一步将其用于标记细胞,表明75L-CdTe量子点能有效地对SiHa细胞进行荧光标记.L-Cys/MPA共修饰CdTe量子点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CdTe/CdS核壳量子点与蛋白质荧光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连续离子层吸附技术合成了水溶性的CdTe/CdS核壳量子点.通过CdS壳层的包覆,量子点的量子效率由原来的15%(裸核)提高到38%(核壳),这种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化学和光学性质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可以用于生物标记.本文采取共价连接与静电吸附两种方法,实现了量子点的生物标记,电泳技术已证明,应用这种量子点成功地实现了对蛋白质分子的生物标记.通过对量子点与蛋白质偶联前后的荧光光谱分析,发现量子点与蛋白质作用后荧光增强是由于蛋白质对量子点进行了表面修饰,从而降低了表面缺陷引起的非辐射跃迁几率所致.通过共价连接量子点的荧光峰位红移,主要是由于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引起的;量子点与蛋白质静电吸附作用引起的荧光峰位蓝移主要起因于量子点表面电荷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以巯基丙酸为稳定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CdTe量子点.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所合成的CdTe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发光特性.透射电子显微境(TEM)表征了纳米微粒的结构和粒径分布.并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代表,通过测定CdTe量子点与BSA偶联(QDs-BSA)后溶液的荧光强度确定CdTe量子点与蛋白质偶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9~10,反应温度37 ℃,反应时间2 h.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溶液pH和NaCl浓度对QDs-BSA溶液和QDs溶液荧光强度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用制备的QDs-BSA荧光探针对BSA进行了定量测定,线性范围是0.06~0.48 μg/mL,对0.24 μg/mL QDs-BSA样品7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是2.2%.  相似文献   

18.
以水相中制备的巯基乙酸修饰CdTe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存在,阿米卡星能使合成的量子点荧光增强作用,建立了测定阿米卡星新的分析方法。考察了缓冲体系、量子点浓度、NHS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F/F0与阿米卡星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范围为2.0×10-7~2.0×10-5mol/L,相关系数为0.9971,检出限为1.9×10-7mol/L。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RSD≤2.1%(n=5),回收率为99.98%。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水热法合成水溶性CdTe及核壳结构CdTe/CdS量子点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细胞色素c对CdTe量子点及CdTe/CdS核壳量子点荧光的猝灭效应和CdTe量子点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效应,并阐述了猝灭机理。结果显示,细胞色素c对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效应具有一定的粒径依赖性,粒径越小,猝灭效应越强;细胞色素c对CdTe/CdS核壳量子点的猝灭效应比对CdTe量子点的更强,揭示了受激电子的表面传递机理。CdTe量子点通过松散牛血清白蛋白的螺旋结构而猝灭其荧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合成水溶性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的基础上,研究了CdTe量子点与罗丹明6G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CdTe量子点(供体)-罗丹明6G(受体)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有较好的转移效果.当磷酸缓冲溶液pH值为7.4,NaCl浓度为1.0 mol/L时,构建的CdTe量子点-罗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