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步辐射显微红外光谱具有高亮度、高信噪比等优势.应用同步辐射显微红外光谱对于中药进行研究,可以进行微区分析,从而更加深入了解中药的组成.应用同步辐射显微红外光谱对于杜仲的冰冻切片进行研究,采集不同微区的一系列红外光谱;同时对选定区域进行化学成像,进一步研究该区域中化学组成的分布,从而对于杜仲红外光谱中各个峰的归属有深入...  相似文献   

2.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鉴别塑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结合OPUS/Ident软件对添加不同填料、不同助剂的塑料进行鉴别分类。结果表明:分子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塑料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其中拉曼光谱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能够直接区分样品,而近红外光谱非常类似,不能直接区分。但是用OPUS/Ident软件中的W ard算法处理这3种光谱后,得到的树形图能够将样品准确分类。  相似文献   

3.
基于tdh, trh和tlh 3个基因区分了不同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 采用液相色谱(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获得不同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代谢轮廓, 并将其用于区分不同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 同时以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ERIC-PCR)及DNA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为对照, 采用NTsys2.10e软件计算所得结果的相似系数, 并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果进行解析. 结果表明, 根据所得代谢轮廓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 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解析发现了不同致病性菌株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tdh+, trh-, tlh+菌株3种, tdh-, trh+, tlh+菌株2种, tdh-, trh-, tlh+菌株 3种.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单根可寻址Pd微电极阵列,运用方波电位法对阵列上每根Pd微电极处理不同时间,诱导生成一系列不同纳米结构的Pd薄膜.以CO为探针分子,结合原位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进行表面组合电化学研究,一次性地获得CO吸附在不同纳米结构Pd薄膜上的红外光谱.观察到随方波电位法处理时间的逐步增加,桥式吸附态CO的红外光谱峰从正常吸收光谱到类Fano光谱,再到异常红外光谱的转变过程.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薄膜的形貌,发现不同红外光谱特征都对应着特定的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5.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大肠杆菌O157: H7、肠炎沙门氏菌、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四种典型食源性致病菌进行了研究. 对其红外谱图进行基线校正和归一化处理, 对其谱带归属进行判别分析, 选取具有菌株特性的1500~800 cm-1的谱带, 进行一阶导数运算, 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 并进行相关系数的统计学分析, 得出以下结果: 四种食源性致病菌最大相关系数为0.937, 最小相关系数为0.058, 而且四种不同的细菌在PCA和CA分析图上也达到了很好的区分效果. 研究表明, FT-IR有望成为一种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建立了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类鉴别方法。在600~1800 cm-1光谱范围内,对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86个单细菌进行光谱信息的采集。使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算法与一阶导数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并结合多层感知器(MLP)神经网络构建对4种致病菌的分类识别模型,探究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下的PCA-MLP模型预测效果,经平滑算法与一阶导数处理过的光谱数据训练集准确率为98.5%,测试集准确率为99.2%。本文建立的光谱技术结合PCA-MLP模型可实现对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光谱电化学技术——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法的反射式方法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报告了一种适于水溶剂和非水溶剂的反射式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池的设计,并首次在25um直径的超微铂盘工作电极上,对Fe(CN)_6~(4-)/FE(CN)_6~(3-)进行了现场显微红外光谱电化学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孙家政  姜红  孙百兵 《化学通报》2022,85(11):1393-1396,1407
采用显微共聚焦拉曼技术,建立了对三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鉴别的检测方法。使用XploRA PLUS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在激光功率为5 mW、积分时间为30s、积分次数为1次的条件下,对德尔卑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拉曼光谱数据的采集。对拉曼光谱采用多项式平滑算法和荧光背底扣除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降维,提取出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5.4%,样本明显的聚为了3类。同时结合Fisher判别分析法(FLD)构建分类模型,对三种样本进行交叉验证,分类准确率达到了100%。结果表明,采用显微共聚焦拉曼技术与PCA-FLD方法结合可实现对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准确鉴别且模型检测精度高,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黑色中性笔字迹为研究对象,共收集10个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样本56份,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黑色字迹样本的显微红外谱图和显微分光谱图进行处理.对显微红外谱图进行聚类分析和相似度比较,以区分不同成分的字迹;利用聚类分析,可将56份样本中的47份按成分不同分为6大类;利用相似度的概念,可对谱图的差异性进行量化;显微分光谱图主要进行色差计算,以区分不同色度的字迹;利用色差计算公式,计算两样品间的色差,共得1 596份色差数据,色差小于1的数据为31份,占全部比对样品的1.9%;将显微红外和显微分光分析结果进一步结合比对,可发现红外谱图聚为一类的样本之间有较大的色差,而色差很小的样本其红外谱图有较大差异,从而可将56份黑色字迹区分,为字迹的鉴定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冰  尾崎幸样 《电化学》2001,7(2):185-188
由水杨醛衍生得到的Schiff碱由于其具有起因于受激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光致 (热致 )变色性质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本文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在金、银基底及银溶胶表面上的拉曼光谱 ,比较了不同基底对吸附分子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磁性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e3O4微粒作为载体,糠醛单体为主要原料通过酸催化聚合-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磁性功能高分子PFD/Fe3O4光催化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DTA)以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技术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光吸收特性等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射下,反应40min后,PFD/Fe3O4对亚甲基蓝溶液的脱色率达到85%左右,COD去除率为47.37%.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三种稀土配合物[Ln(5-Cl-2-MOBA)3phen]2(Ln=Nd(1),Eu(2),Ho(3);5-Cl-2-MOBA:5-氯-2-甲氧基苯甲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TG-DSC)、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及摩尔电导等技术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2)发出铕离子的特征荧光.用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TG-DSC/FTIR)联用技术,阐明标题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并分析了逸出气体的三维(3D)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3.
一种含芘葡萄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胶凝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荧光活性小分子胶凝剂——芘磺酰基-丙二胺-葡萄糖(PSDAPG), 考察了其在36种常见溶剂中的胶凝行为. 结果发现, PSDAPG可使其中16种溶剂胶凝. 对癸醇, PSDAPG表现出罕见的超级胶凝能力, 室温下最低胶凝浓度(MGC)达7.0×10-4 g·mL-1. 此外, PSDAPG还是一种既可胶凝水又可胶凝有机溶剂的双性胶凝剂. 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在不同溶剂中, PSDAPG具有不同的聚集结构, 除了芘基之间的疏水π-π堆积作用外, 氢键作用是PSDAPG自发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重要驱动力. 实验研究还表明, 溶液态和凝胶态的PSDAPG荧光光谱均同时呈现芘的单体荧光和激基缔合物荧光光谱特征, 但两者的光谱形貌差异显著. 随凝胶的形成, 体系单体荧光发射增强, 激基缔合物荧光发射减弱,表明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阻碍了PSDAPG中芘单元的运动性, 使得以Birks途径形成激基缔合物的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两步加料法合成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树脂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由热老化和热重数据可知,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NaOH、Ca(OH)2、Ba(OH)2的加入分别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PVB树脂热稳定性,比较发现,Ba(OH)2的热稳定效率最高.此外,本文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对碱的热稳定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碱之所以能够延缓PVB高温下的热降解,是因为碱可以阻碍PVB受热后缩醛开环和共轭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运用顺磁共振波谱和原位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研究了高温对荒漠植物刺叶墙藓不同叶龄水合组织质膜透性和膜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自旋标记法研究质膜透性结果表明,处理前野生叶质膜透性普遍高于室内培养获得的原丝体和次生叶,处理后次生叶膜透性变化最大,比处理前增加4倍,其次为原丝体。质膜透性随叶龄增加,变化幅度逐渐降低。红外光谱的二阶求导、傅立叶自解卷积及拟合分峰等结果显示,各叶龄间蛋白质二级结构含量差异较大,表明各龄组织蛋白成分不完全相同;高温处理后次生叶和原丝体α螺旋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0%和16%;其它叶龄组织二级结构含量变化范围小,表明热胁迫下老龄组织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膜透性和膜蛋白二级结构分析证明,膜透性和蛋白质稳定性呈正相关,指示蛋白质组成和含量不同是造成各龄组织不同耐热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黄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立叶红外谱、圆二色谱及分子模型等技术,在生理pH条件下,研究了黄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其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分子模型研究表明,黄芩苷与HSA在亚结构域ⅡA结合,二者间的作用主要为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与荧光光谱结果基本一致.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显示黄芩苷与HSA结合后未...  相似文献   

17.
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对31个品牌电工胶带的粘合剂进行分析,通过红外特征吸收峰确定粘合剂的主要成分均为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混合物,不同品牌的样品通过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无法区分。通过OPUS软件分别选择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的红外特征吸收峰进行峰面积积分,计算两种物质特征峰面积的相对比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确定不同样品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特征峰面积的相对比例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然后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进行验后多重比较,分析特征峰面积相对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品牌。31个品牌电工胶带组成的465组样品对中有422组可以区分,区分率达到90.8%。结果表明,通过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可实现不同品牌电工胶带粘合剂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正> 有专利报道在使用聚氯乙烯(PVC)常用热稳定剂的同时,再使用碱金属磷酸盐作为助稳定剂,两者协同作用于氯化聚氯乙烯(CPVC)可获得较好的热稳定效果。本工作选用月桂酸二丁基锡(DBTL)和硬酯酸铅(PbSt_2)分别单独作用和与磷酸氢二钠(DSP)协同作用于CPVC,对不同热解程度的样品进行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某些特征吸收值,随受热时间增加而呈现的有规律的变化,可以代表主稳定剂有效成分的消耗和稳定反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双-β-萘甲酸多亚甲基二醇酯(B_n)在二甲基亚砜-水(DMSO-H_2O)和乙二醇-水(EG-H_2O)两种混合溶剂中的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以及温度、溶剂组成对荧光光谱的影响.发现疏水作用使B_3、B_4、B_5和B_(10)的两个发色团在基态时相互重叠,因此被激发时,很容易形成分子内激基缔合物.B_2的激基缔合物中,两个亚甲基为顺叠式构象,在基态时两个发色团只能相互靠近.以减小排斥能.受激后,两个发色团需稍作运动,才能形成激基缔合物,测定了B_2激基缔合物形成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并和β-萘甲酸酯发色团形成分子间激基缔合物的参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李业梅  戴月 《分析试验室》2007,26(11):10-14
利用琼脂糖(agarose)水凝胶将肌红蛋白(Mb)、血红蛋白(Hb)、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过氧化氢酶(Cat)4种血红素蛋白质固定在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形成稳定的血红素蛋白质-agarose膜修饰电极.用紫外-可见和红外光谱及原子力显微法对血红素蛋白质-琼脂糖膜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紫外-可见和红外光谱显示,在琼脂糖凝胶中,血红素蛋白质保持原始构象.溶液的pH(3.0~10.0)可逆地改变血红素蛋白质的构象,从而影响其光谱性质.原子力显微图象表明血红素蛋白质与agarose水凝胶之间存在较强的作用.研究了血红素蛋白质催化还原O2、H2O2的机理.稳定的血红素蛋白质-agarose修饰电极能运用于H2O2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