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湿地是全球氮循环的N源、N汇和N转化器,自然湿地氮的研究对于揭示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湿地泗洲头为研究区域,根据湿地海拔高程梯度(10~17 m)采取表层土壤0~20 cm土层样品,分析了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较为复杂,0~10 cm土层的氮含量和10~20 cm土层的氮含量呈现相似的梯度特征,0~1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要高于10~20 cm土层的土壤氮含量,其中0~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的全氮、铵态氮、碱解氮含量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3~14 m,硝态氮最高均值出现在高程16~17 m.利用SPSS双变量中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表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与地上生物量、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年均淹水时间、高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氮素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在统计学意义上最为显著,而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这反映了鄱阳湖泗洲头表层土壤氮含量的空间分布与积累过程受干扰的因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湿地洲滩土壤碳、氮、磷是重要的营养元素,其分布特征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2014-2017年对鄱阳湖湿地洲滩前缘浅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全氮、全磷观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洲滩前缘浅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的年际变化特征不同,有机碳变化不显著,全氮、全磷变化显著; 浅层土壤有机碳、全磷、全氮的高程梯度变化极显著; 浅层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年际变化极显著,氮磷比不显著; 浅层土壤碳氮比高程梯度变化不显著,碳磷比、氮磷比的高程梯度变化极显著.浅层土壤氮磷含量较其他  相似文献   

3.
尤鑫  戴年华  张杰  姚忠 《江西科学》2012,30(5):702-706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开展对鄱阳湖湖滩草洲生态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对策研究。通过对鄱阳湖湖草的生物物候、种类、分布、保护和利用问题的调查,结合现状进行成因分析,提出鄱阳湖湖滩草洲生态系统保护与湖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策,为鄱阳湖的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是一个过水型湖泊,洪水季节,茫茫一片.枯水季节洲滩显露后,湿生草本植物相继萌生,是天然的季节性牧场.本文就鄱阳湖水位变化与洲滩显露淹没规律,植物的生物量,营养成分和自然载畜量,草洲利用现状,提出合理利用鄱阳湖湖滩草洲发展畜牧业的意见,并建议对现有畜禽品种进行改良和建立一个以水禽为主休的草洲畜牧业体系.同时,还应正确处理牧业与其他各业的关系,以及充分发挥草洲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江湖洲滩血吸虫病控制对策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介了我国江湖洲滩血吸虫病的流行概况、钉螺及血吸虫的生物学特性、动物血吸虫病流行特点,巧妙地设计出消灭病原、洪水涨落前后进行封洲禁牧等措施,使人畜下洲后不与水体中的钉螺接触,切断病原进入螺体和人(畜)体内,从而转变灭病必先灭螺的观念,做到有螺无害、净化草洲,达到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轮虫种类组成与现存量季节变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谢钦铭  李云 《江西科学》1997,15(4):235-242
根据Koste提出的轮虫分类系统对鄱阳湖1987-1989年6个采样站的轮虫调查资料进行了分类,并报道了其现存量的调查结果。笔者共观察到轮虫85种,隶属于33个属,20个科。鄱阳湖轮虫新记录28种。翻阳湖轮虫的数量变动曲线与生物变动曲线都呈现夏,秋季两个高峰,冬,春季为低贬期。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湿地植物中不少可应用于人工湿地,筛选鄱阳湖典型湿地植物芦苇、南荻、芒尖苔草和茭白对生活污水进行水培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典型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总磷、总氮和CODC r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为鄱阳湖湿地植物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小红  涂祖新  王松 《江西科学》2016,(4):397-399,408
报导了2012年春季在鄱阳湖星子县梅溪湖草洲湿地发现成片的微型螺,一龄螺壳高在5 mm以下的占总螺数的41.5%,壳高在6 mm以下的占总螺数的75.5%。试验证明,在产卵旺季,壳高5 mm下者均无产卵力,壳高在5 mm以上者,产卵力亦显著下降。调查结果分析认为成片微型螺的成因与鄱阳湖2011年水位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湖水退水过早、气候长期干旱及特殊的、局部的地理环境有关,鄱阳湖水情变化是钉螺消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鄱阳湖地区高分辨率(0.7 a/1.5 cm)湖泊-三角洲沉积记录的地球化学特征,重建了该区域18世纪中叶以来的气候演化序列.分析表明:鄱阳湖地区河湖相小于20 μm的沉积物硅铝率(n(SiO2)/n(Al2O3))、铷锶比(Rb/Sr)敏感地响应了区域气温变化,指示区域气候自18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暖-冷-暖3个阶段,其中的偏冷阶段由1790—1820年、1853—1905年的2个强冷时段和1820—1853年的弱冷时段组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记录中普遍反映了这种气候演化阶段; 20世纪以来该区域气候逐渐变暖.功率谱分析显示:区域气温存在85 a、33 a、11 a和2~5 a的震荡周期,这与太阳辐射、太阳黑子活动和ENSO的周期一致; 该区域气候1790—1820年和1853—1905年的强冷时段对应了太阳辐射的低值期和火山活动的活跃期,这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演化受火山活动、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黑子活动及低纬海气作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通江湖泊之一,其水位变化对鄱阳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认清水位变化特征及规律对鄱阳湖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鄱阳湖星子站1970-2015年水位监测数据,利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法以及累积距平法定量分析了鄱阳湖水位的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并对水位的突变状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近46年间鄱阳湖月均水位年内呈现出单峰型变化;年际间虽然水位波动较为频繁,但总体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鄱阳湖水位在2003年开始发生突变,突变后月均水位和年均水位都较突变前发生显著下降,鄱阳湖面临的洪水威胁相对减轻,而枯水威胁则有所加重.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原生动物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报道了1987~1989年鄱阳湖6个采样站原生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现存量季节性变化的调查结果。共观察到83种原生动物(仅包括肉足虫类和纤毛虫类),隶属于53属31科12目。原生动物数量变动曲线一般有春末和仲秋两个高峰,秋季高峰远大于春末高峰。原生动物年生物量变动曲线与数量变动曲线基本上一致。还用原生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相似系数与优势种群对鄱阳湖各站的水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该文以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取0~15 cm、15~30 cm及30~45 cm深度的土壤,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深度土壤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样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鄱阳湖南矶湿地苔草植被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微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未达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显著水平(P>0.05),土壤古菌群落微生物多样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苔草植被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到41个细菌门类,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为优势菌门;检测到8个真菌门类,其中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罗兹菌门为优势菌门;检测到10个古菌门类,其中广古菌门、泉古菌门、奇古菌门为优势菌门.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碱解氮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幼苗萌发法研究了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蚌湖、大湖池、中湖池、沙湖、象湖等5个湖泊的不同水位湖滨带土壤的种子库特征,并比较了土壤种子库与秋季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库中共计萌发了52个物种,其中沙湖最多有35种,而蚌湖最少只有21种.种子库中萌发出的幼苗以牛毛毡(Heleocharis yokoscensis)、沼生水马齿(Callitriche palustris)、刚毛荸荠(Eleocharis valleculosa)、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等数量最多.地表植被中则出现了68个物种,以红穗薹草(Carex gotoi)、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蚕茧蓼(Polygonum japonicum)、荻(Triarrhena sacchariflora)等物种的盖度最高.5个湖泊的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在物种组成上的相似系数都比较低,平均相似系数为25.22%,这表明在秋季退水后,鄱阳湖湖滨湿地植被的恢复与建立主要依赖于根茎等无性繁殖体,土壤种子库的贡献较少.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2007年7月对鄱阳湖的淡水螺类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定性定量采集。标本经整理,计有螺类26种,隶属7科15属。优势种为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ntginosa)、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和方格短沟蜷(Semislcospira cancellata)。平均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69.60g/m^2和110,27ind./m^2。不同断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范围在1,11—2.11;均匀度指数Jsww的范围为0,76—0.99。  相似文献   

15.
春秋两季鄱阳湖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9年6月和9月所采的样本,比较分析了中国鄱阳湖区春秋两季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该湖春、秋两季浮游藻类的物种数、数量及生物量依次为:68种和178种、1.76×107 cells/L和2.4×106 cells/L,21 mg/L和2.1 mg/L. 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春、秋两季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值分别为0.7309~2.8098和0.3565~2.5913,群落均匀度指数(J)值分别为0.2941~0.9159和0.1351~0.8383,物种丰富度指数(R)值分别为0.3827~1.6382和0.5300~2.5605,生态优势度指数(C)值分别为0.2456~0.9091和0.3636~0.9587.结论是,秋季物种较春季丰富,数量和生物量则以春季为大,C平均值春季低于秋季,导致H、J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此次调查检出的种类中有18个属于有机污染指示藻类,且H平均值低于往年,提示鄱阳湖有向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余心乐  涂菲  刘影 《江西科学》2011,29(2):295-298
选取2001~2002年鄱阳湖区星子、永修、新建、南昌、进贤、余干、鄱阳、都昌8个县有螺洲滩分布数据以及8县历年血防查、灭螺数据等资料为基础,采用经验统计分析法,利用Excel和SPSS等软件分析研究鄱阳湖区有螺洲滩变化。结果显示:鄱阳湖区有螺洲滩面积与洲滩面积呈正比例关系,与洲滩块数成反比例关系;有螺洲滩集中分布在13.0~17.8 m的高程带上;鄱阳湖区有螺洲滩分布较为离散,但钉螺在洲滩分布较为聚集;有螺洲滩距居民点距离分布较洲滩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鄱阳湖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得出应筑坝控湖的结论。对控湖工程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尽快筑坝控湖以提高湖泊效益。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水质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鄱阳湖1991-2003年的水质水文资料,系统分析了鄱阳湖十多年来水质的变化趋势,并对产生水质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保护鄱阳湖水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连续10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鄱阳湖水系水质及湖体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水系水质及湖体水质均呈下降趋势,非汛期水质比汛期更差;水系、湖体主要污染物基本一致,为氨氮和总磷;湖体富营养化程度为中营养,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沉积物中主要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云  钟恢明  刘志刚 《江西科学》2010,28(3):336-340
本研究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均能检测到HCH、DDT等有机氯农药,但不同种地区的沉积物,农药含量差异较大,且湖泊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普遍存在。分析结果表明:HCHs来源于林丹,DDTs主要代谢产物为DDE,HCB残留难以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