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单元知识要点 学习本章要求 对“密度”概念、定义式加深理解与掌握;熟练运用定义式及其变形式来解决有关测定物质密度、计算物体体积或质量的问题。1.1 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它反映物质实体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入门的学习中,比较方法的应用不胜枚举.通过比较而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例如: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形成速度的概念;比较物体的冷热程度,建立温度概念;比较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并比较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质量,则导致密度概念的建立.还有更复杂的例,例如:比较在同样的初始条件下,一辆小车进入不同水平面(木板上铺有毛巾、木板上铺有棉布、木板表面)的运动情况,进而推想到理想的情况,导致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同时形成惯性的概念.以上这些事例都说明,面对观察、实验提供的事实,物理学的研究接着要做的第一层次的工作就是比较;更…  相似文献   

3.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所说,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号打√号;锗的则打×号)。 1.由同种物质制成的两个实心球,质量较多的一个,其体积也一定较大。 2.用不同种物质制成的两个实心球,体积较大的一个,其质量也一定较多。 3.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三个球,甲是铅球,乙是铜球,丙是铁球。如果有实心的球,则一定是铁球。  相似文献   

4.
初学物理,日常生活中的观念容易与物理概念混淆,要特别注意这两者的不同.一个物理概念,它的内涵是什么,只能依据它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去理解,不能以“想当然”的办法对待.例如,日常生活中可以说“铝比铁轻”,这不会引起太大的误会;物理学却不能认可这个说法,它要问“难道一块很大的铝(比如体积为01米3)比一块很小的铁(比如体积为1厘米3)轻吗?”,它认为应该在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比较质量,那才能显示这两种物质不同的某种特性,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铝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请同学们注意,如果说“某块铝比某块铁轻”,那是另一回事,这只涉及对特…  相似文献   

5.
一、质量的多样性1.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质量”这一概念是1687年牛顿在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明确提出来的.牛顿写道:“物质之量,以其密度及体积联合度之”、“此项物质之量,以后我们将以物体或质量名之”.按照牛顿的看法,物质的量或质量是绝对不可入的原子所带有的,某一物体的体积内容纳的原子愈多,物质的量就愈大;原子在物体中徘列愈密,原子就愈多,物体就含有更多的物质的量.仙还认为构成物质的原子具有不可入性、惯性、引力等不变的基本属性.其中惯性概念是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入的,惯性的大小则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第一大题 判断题(20分)每小题2分,对的请在答题卷中属于该小题的括号里打“”;错的打“”.答错给-1分.1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在行驶中的火车上的人是静止的.2冬天,人讲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3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彼此一定平衡.4湖水的实际深度比湖边的人看到的要浅.5 1米=106微米.6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7小孔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8由公式ρ=mV可知,一定种类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9置于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的物体受到重力、桌面支持力和地面支持力的作用.10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仪器.第二大题 单项选…  相似文献   

7.
例 1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自距地面高为h的塔顶上自由落下 ,问该物体落到地面的速度是多大 ?(不考虑空气阻力 )解析 假定地球的质量为M ,不考虑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因为物体是在地球表面附近运动 ,可以认为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即为mg .选定地球水平表面为参考平面 ,则从过程的初始状态到末状态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地球和物体的位置分别移动了h1和h2 ,如右图 1所示 ,由动能定理可以得到12 mv2 m=mgh2 , 12 MV2 M=mgh1,两式相加得12 mv2 m 12 MV2 M=mgh1 mgh2 =mgh ①从①式可以看出 :如果把物体m和地球…  相似文献   

8.
气体浮力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佳 《物理实验》2005,25(12):28-29
将自制的简易天平密封在玻璃罐头瓶中.通过增大、减小瓶中空气密度的方法,验证了气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与物体体积和气体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纯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透明体.在一大气压下,纯水的凝固点(冰点)是0℃,沸点是100℃.水具有几种特殊物理性质:在所有固态和液态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和绝大多数物质的密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情况不同,水的密度在4℃(严格讲3.98℃)时最大;和绝大多数物质凝固时体积缩小,密度增大的情况不同,水结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减小,水的分子量虽然不大,但它的沸点和蒸发热却相当高.所有这些反常现象都同水的结构有着密切联系.现代分子理论告诉我们: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且在作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相…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惯性质量 牛顿正式将质量概念引进物理学.在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开宗明义的第一条定义就是:“物质的量是用它的密度和体积一起来量度的.”接着,在对这一定义的阐释里,他又说:“我在以后不论何处称之为‘物体’或‘质量’的,就是指这个量而言.”[1] 由此可见,牛顿并没有将质量定义为物质的量,而只是将物质的量也叫做物体或质量.在《原理》一书中,牛顿确实把这三个名词当做同义词使用.牛顿多次说过物质的量同物体所受引力成正比,也说过物质的量同物体的惯性成正比,但这些都不是他所下的定义.如上所述,牛顿将质量即物质…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质量?目前大家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质量是物质之量,有人则说质量是惯性的大小.我们同意前一种看法,认为后一种看法目前已经不对. 19世纪以前,许多人认为物体系由相同的最小粒子所组成,这种粒子和运动无关.物质之量正比于粒子数,质量是物质之量的简称,它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但由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子,并从实验和理论上证明了电子的质量随速度加大而增长.电子如此,原子、分于和宏观物体也如此.因此,许多物理学家认为质量守恒定律被推翻了.在古典力学里,质量虽说表示物质之量即粒子数,但是物体的质量归根到底还是由…  相似文献   

12.
提高环氧树脂热界面材料热导率对解决5G等微电子芯片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方法,重点研究了纳米金刚石填料的不同填充方式对环氧树脂基复合物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颗粒填充方式下,复合物热导率随金刚石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大尺寸金刚石填料可以降低复合物的自由体积分数,对热导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多颗粒填充方式下,复合物热导率随颗粒数的增多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增加颗粒数可以减小复合物的自由体积分数,但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及界面热阻,其对热导率的削弱作用更为显著.此外,同一质量分数下,增大纳米金刚石颗粒尺寸比增加颗粒数对复合物热导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研究对具有高热导率的纳米金刚石/环氧树脂复合物热界面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庆云  陈艳晶 《物理实验》1997,17(3):141-141
比重瓶法是测定颗料状固体密度的一种方法[1-2],但是测定颗粒极为细小的物质即粉末状固体物质密度时,用比重瓶法则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根据多次实验测定的经验,对比重瓶法做了些改进,改进后的方法对减小实验误差,降低操作难度方面效果明显.一、比重瓶法测定颗粒状固体物质的密度通常测定步骤如下:1.将比重瓶装满水后,塞上中心有细孔的塞于,擦去溢出的水,称量质量为M1.2.称量粒状物体的质量为M。3.将粒状物体倒入装有水的比重瓶,重新按步骤1操作,称量混合质量为M3.4.计算出粒状物体的密度式中PO为测试温度下水的密度.二…  相似文献   

14.
质量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量,也是物质的一个根本属性.很显然,讨论质量问题不能仅就物理学而言,必须结合哲学来考察. 一、质量定义为“物质的量” 是有确定意义的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第一条定义是:“物质的量是用密度和体积一起来量度的.”并加注释说:“空气的密度加倍,体积加倍,它的量就增加四倍;体积加三倍,它的量就增加六倍.”[1]既然密度和体积的乘积等于质量,因此,这个定义实际是说,“物质的量”是用质量来量度的.在牛顿力学体系中,质量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毫无疑问,牛顿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理解“物质的量”的.他认…  相似文献   

15.
设计出一种非接触式高速运动物体速度测量系统,在CCD单帧曝光时间内利用闪光灯对飞行中的物体进行两次闪光照明,CCD对两个不同位置的飞行物体成像,设定两个光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测量出两个物体像之间的距离即可算出其飞行速度.该系统能够进行实时测量,突破了空间单点测量技术的局限,可在同一幅图像上记录下不同时刻多个空间点目标的图像信息,以及同一时刻不同空间点目标的图像信息,从而可以获得目标运动的瞬时速度.  相似文献   

16.
设计出一种非接触式高速运动物体速度测量系统,在CCD单帧曝光时间内利用闪光灯对飞行中的物体进行两次闪光照明,CCD对两个不同位置的飞行物体成像,设定两个光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测量出两个物体像之间的距离即可算出其飞行速度.该系统能够进行实时测量,突破了空间单点测量技术的局限,可在同一幅图像上记录下不同时刻多个空间点目标的图像信息,以及同一时刻不同空间点目标的图像信息,从而可以获得目标运动的瞬时速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处于气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该物体所排开气体的重量.即: 式中,是气体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V是物体所排开气体的体积. 我们知道,流体产生浮力的原因是由于在流体内部不同深度处的压强不同,从而对放人其中的物体的上下表面施以不同的压力,形成了压力差的缘故.要是某种流体的内部压强处处相等的话,这种流体是不会产生浮力的. 又根据气体分子运动论,气体内部压强为 式中,n为单位体积的分子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m为一个分子的质量.据此式,在一定温度下,如果气体的密度均匀,则其内部压强为一定值,处处相等,不会形…  相似文献   

18.
拖曳体激发内波时空特性实验及其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科  王宏伟  盛立  尤云祥 《物理学报》2018,67(3):34701-034701
在具有密度跃层的分层流体中,采用沿水槽中纵剖面对称布置电导率探头阵列的方法,对1个球体和2个不同长径比细长体在拖曳运动下激发内波的时空特性进行了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一个与长径比近似为线性关系的临界Froude数Frc,当FrFr_c时,内波相关速度均与物体运动速度一致,体积效应内波为主控内波,内波波高均随拖曳速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Lee波峰值对应速度随长径比增大而增大;当FrFr_c时,内波相关速度均小于物体运动速度,其相关速度Froude数Fr_(iw)均在0.43—1.18之间的一个条带内变化,尾迹效应内波为主控内波,内波波高均随拖曳速度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大.此外,从波形结构上看,体积效应内波关于水槽中纵剖面是对称的,而尾迹效应内波关于水槽中纵剖面是不对称的.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已有针对拖曳球产生内波的等效源理论模型基础上,针对体积效应内波,提出了不同长径比模型的等效源移动速度和体积的设置方法;针对尾迹效应内波正对称和反对称这一特性,提出了正对称组合源和反对称组合源理论模型及其参数设置方法.所得计算结果在波高、波形结构和波系分布上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表明了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及其参数设置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陈晏军  郭华 《中国物理 C》2004,28(4):392-397
在密度相关的相对论平均场近似下,研究了核介质密度对σ,ω,ρ,π介子有效质量的影响并与线性Walecka模型、非线性Walecka模型及TW模型的计算相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参数下的介子有效质量的变化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在低密度区域内,介子有效质量随核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在密度较高时,σ,π介子的有效质量随核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ω,ρ介子的有效质量随核物质密度的增大其减小趋于平缓.不对称系数α对介子有效质量的影响很小.在TM1参数中σ介子的非线性自相互作用项以及多体耦合项(σπ)2对于π介子有效质量的影响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1.在图1(a)中,木块A的长度是酮围围。位置如图1(b)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 ℃.(北京94年)厘米.用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所用祛码和游码的 克.图1(c)表示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示数是每澳鑫,{自菌自(b)图1 2.图2所示是液体压强计,它是用来研究_的仪器,当压强计的金属盒D放人液体内部的深度增加时,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成都94年) 3.为了测某一正方形物体的密度(物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现有器材如下:直尺、天平、量筒、水、弹簧秤.请写出四种不同方法测物体密度所需器材的组合① ②③④(广东94年) 4.用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