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电沉积技术将金沉积在铅笔芯电极(PGE)上,借助Au-S作用,将L-半胱氨酸(L-Cys)组装于金表面,利用吖啶橙(AO)与L-半胱氨酸之间的静电作用,将吖啶橙间接组装于金表面,构建成三层自组装膜电极AO/L-Cys/Au/PGE。将该复合膜电极连接在电化学工作站的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端之间,与参比电极浸入溶液中,构建了一个新的检测回路。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和循环伏安法对多层自组装膜的组装过程进行表征。利用吖啶橙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零流电位法,通过对比加入不同浓度BSA后零流电位值的变化(ΔEzcp)对BS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1.0×10-9~1.0×10-5mol/L范围内,ΔEzcp与BSA浓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7 0,检出限为1.41×10-11mol/L。该方法选择性和重复性好,有望应用于其它蛋白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将具有导电功能的聚(4-羧酸钠苯基)乙炔阴离子(PCPA)与具有生物活性的DNA聚阴离子交替与重氮树脂聚阳离子(DR)进行自组装,可以得到层重复单元为DR/DNA/DR/PCPA的三夹层聚电解质自组装膜。重氮树脂聚阳离子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与聚阴离子发生光化学反应,使层与层之间的离子键连接转化为共价键连接,从而制备稳定的纳米级超薄膜。本文用红外光谱法对此类聚电解质自组装膜的光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利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聚乙烯亚胺-牛血清白蛋白复合膜,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监测该组装过程。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g·L-1,聚乙烯亚胺溶液的浓度为10mmol·L-1,石英片基底在两种溶液中的浸泡时间为均为5min,每次浸泡后用水清洗3次,每次1min。多层膜在特征吸收处的吸光度随膜层数递增均匀增加,且吸光度与膜层数间呈线性关系,这表明该复合膜是均匀组装的。该组装过程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该复合膜的组装方法有望用于制备酶生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4.
基片在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溶液中交替吸附 ,其表面形成致密有序的超薄膜的自组装 (ESA electrostaticself assembly)技术是由Decher及其合作者在 1 991年提出[1] ,由于简单易行 ,从一出现就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极大兴趣[2~ 4 ] .对生物材料来说 ,这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方便的表面改性手段 .因为生物材料在生物体内种植时 ,是否会被机体视为异物 ,关键在于机体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 ,而与材料的本体性质基本无关[5] .因此利用这种技术 ,可对生物材料 ,特别是对那些生物相容性不好的材料表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白硕  鲁从华  曹维孝 《化学学报》2005,63(9):866-868
从巯基乙酸包覆的银纳米颗粒(MA-AgNP)和重氮树脂(DR)由自组装方法, 制备了感光性的超薄膜. 在掩模(photomask)覆盖下对膜进行选择性曝光和紧接着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显影, 未光照部分的膜被显影液完全洗脱, 而光照部分的膜不能洗脱, 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 用AFM和SEM对图像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光敏性聚电解质重氮树脂及其自组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苯胺-4-重氮盐与甲醛的缩合产物是一种正离子性光敏性聚电解质重氮树脂,本文主要结合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对重氮树脂的性质尤其是它的光、热反应,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形成复合物性质,及基于这种带重氮基的光敏物质的各自组装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简要介绍了光敏性自组装超薄膜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的自组装,由于方法简单,对环境无污染,近年来备受重视[1~8]。以重氮树脂为聚正离子的聚电解质复合物,由于光照时重氮基分解,致使复合物的离子键转为共价键,溶解性发生重大改变,从而以重氮树脂为聚正离子的聚电解质复合物是一种新的光成像体系[9,10]。张希等用重氮树脂与聚苯乙烯磺酸钠成功地制备了对极性溶剂稳定的自组装超薄膜[11]。本文用羧基负离子聚电解质与重氮树脂进行自组装,并研究该自组装膜的光,热反应。羧基负离子聚电解质与重氮树脂的自组装超薄膜,文献上报道较少。1 聚丙烯酸钠…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通过静电、氢键、电荷转移等的自组装 ,尤其是静电自组装已有大量报道[1] .带重氮基(N+2 )高分子 (重氮树脂 ,DR)自组装的特点是形成组装膜的弱键 ,光照下能转变为共价键 ,不稳定的膜变成稳定的膜[2 ] .乳胶颗粒的组装 ,因胶体晶体、光子晶体的进展 ,越来越受关注[3 ] ,国内也有一些评述文章[4 ,5] .就胶体晶体而言 ,用它作模板 ,几乎能制备包括无机、有机、金属、陶瓷的各种多孔材料 .自然界的蛋白石 (Opals)是SiO2 颗粒有序沉积物中 ,渗入水溶性硅酸盐 ,再在其中固化形成的 .按照自然形成蛋白石的模式 ,从胶体晶体复制 ,…  相似文献   

9.
以光谱技术与微量热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水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与环丙沙星分子间结合作用的机制.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8.39×10  相似文献   

10.
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光谱技术与微量热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水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与环丙沙星分子间结合作用的机制. 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8.39×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 =1.18;依据Fō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授体 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2.46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33).微量热法测得反应的焓变 ΔrHm≈0;牛血清白蛋白与环丙沙星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以疏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1.
荧光素与牛血清蛋白作用的光谱研究与分析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荧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最大吸收峰的波长480nm,比荧光素红移9nm。该法简便、快速,线性范围宽,干扰少,灵敏度较高,用于牛血蛋白样品测定的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2.
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研究了不同酸度条件下,环丙沙星(CPF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药物对BSA构象的影响,证实了二者间相互作用为单一的动态猝灭过程,求出了猝灭常数,并依据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药物与蛋白的最近距离.  相似文献   

13.
光谱法研究巯嘌呤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巯嘌呤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AS)分子间的相互结合反应.测得巯嘌呤与BSA、HAS反应的结合平衡常数分别为:2.39×103L/mol、1.28×103L/mol.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算了给体(BSA和HAS)与受体(巯嘌呤)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巯嘌呤对BSA和HAS构象的影响.证实了巯嘌呤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14.
Triton X-100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魏晓芳  刘会洲 《分析化学》2000,28(6):699-70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溶液体系中Triton X-100(T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TX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二者形成不发荧光的复合物所产生的静态猝灭是引起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得二者的结合常数,发现在不同TX浓度下,结合常数K及络合个数n均不同;低于TX的cmc,K=440mol/L,n=0.91,高于cmc,K=10mol/L,n=0.42,疏  相似文献   

15.
The binding of sparfloxacin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fluorescence and absorbance spectra, and the interactions influenced by Fe^3 and Cu^2 were explored. Based on the Scatchard‘s site binding model and fluorescence quenching, practical formulas for a small molecule ligand attaching to a bio-macromolecule are proposed. The binding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suggested models, and the binding distance, the transfer efficiency of energy between sparfloxacin and BSA were obtained in view of the F6rster theory of non-radiation energy transfer. The effect of sparfloxacin on the conformation of BSA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灿烂绿(B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BG与BSA在16℃、30℃、45℃三个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BG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主要为静态猝灭;以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力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了BG对BSA的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一种纳米金合成的新方法。采用葡萄糖还原氯金酸,成功制备出平均粒径为15~35 nm,且高度分散的纳米金溶胶。分别讨论了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用葡萄糖制备稳定的纳米金溶胶的最优条件为:pH=5.0,葡萄糖∶Au=35,反应温度100℃,pH值在加入葡萄糖后再予以调节。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金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偶联,确定偶联最小蛋白用量为5μg/mL,并在该最小用量的基础上成功制得了BSA-纳米金复合物。  相似文献   

18.
吡蚜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吸收、荧光、同步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研究了吡蚜酮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结果发现, 吡蚜酮使BSA的紫外吸收峰强度降低, 峰位红移; BSA的特征荧光峰猝灭, 荧光猝灭常数KSV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表明吡蚜酮与BSA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 且吡蚜酮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由van′t Hoff方程计算出体系的ΔH和ΔS值, 得出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根据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2.4 nm. 采用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考察了吡蚜酮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