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0.53μm激光产生的超热电子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在“神光”I号装置上利用波长0.53pμm、脉宽τ约750ps、能量60~230J激光(靶面激光强度1×10 ̄(13)~5×10 ̄(15)W/cm ̄2)照射Au盘靶和Au拄黑腔靶产生超热电子的实验观测结果与分析。实验测量10keV以上硬X光谱和通量表明:采用倍频激光可以使超热电子能量明显比基频光小一个量级左右,超热电子温度T_h、热电子温度T_e均降低一半左右,受激Raman散射光能量E_(SRS)减少二个多量级。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Au盘靶(等离子体定标尺度L≤100μm)产生超热电子的主要机制可能是双等离子体衰变和共振吸收,此外还有受激Raman散射(n≈n_c/4),100μm<L≤240μm超热电子产生的主要机制是TPD,此外还有SRS(n≈n_c/4);黑腔靶(L≥300μm)超热电子产生的主要机制是SRS(n<n_c/4)。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靶材料对快电子能量分布的影响,采用电子谱仪测量了飞秒激光与Cu和CH靶相互作用中在靶前和靶后产生的快电子能谱。结果显示,在靶前Cu和CH靶的快电子能谱相似,反应了快电子发射对靶材料的依赖性较弱;在靶后Cu和CH靶的快电子能谱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电子的输运过程与靶材料密切相关。冷电子环流以及自生磁场是导致Cu靶快电子能谱"软化"的原因,而对于CH靶麦克斯韦分布的快电子能谱主要由碰撞机制决定。  相似文献   

3.
测量了Bi2Sr2Ca1-xYxCu2O8单晶样品ab平面内电阻率ρab和多晶样品电阻率ρ.热电势S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单晶:x的范围从0到0.15;多晶:x的范围从0到0.4).在单晶和多晶样品中,都系统地观察到类似于YBa2Cu4O8,YBa2Cu3O7-y体系中由于自旋能隙出现而引起的输运性质反常现象.详细地讨论了上述实验结果,并与角分辨率光电子能谱实验(ARPES),电子拉曼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Bi2212相欠掺杂区域的电子相图.  相似文献   

4.
在活塞圆筒式P~V关系测量装置上,研究了KH_2PO_4(KDP)和(CH_3NHCH_2CO-OH)_3CaCI_2[Tris-sarcosinecalciumchloride(TSCC)]在室温下、4.5GPa内的p~V关系。实验结果表明:KDP在2.1GPa左右有一个相变;TSCC在0.8GPa和3.2GPa左右各有一个相变。本工作还给出了它们在相变前后的状态方程,以及它们的格临爱森参数γO、体积模量B_o和B_o的压力导数B_o。  相似文献   

5.
RELATIVISTICCALCULATIONOFIONIZATIONENERGIESFORTITANIUMIONSTiⅠTOTiChenBo1,2TanMingliang2JiangGang2ZhuZhenghe2ZhaoYongkuan31In...  相似文献   

6.
双示踪元素X射线能谱诊断激光等离子体电子温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星光Ⅱ”激光装置上对Mg/Al混合材料平面靶和Mg/Al示踪层金盘靶进行三倍频激光打靶实验,用平面晶体谱仪测量靶材料发射的X射线能谱,获取了示踪离子谱线实验数据.采用多组态Dirac-Fock方法计算所需原子参数,并在局域热动平衡条件下建立了双示踪离子谱线强度比随电子温度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由双示踪元素等电子谱线法确定了Mg/Al混合材料平面靶及金盘靶激光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 关键词: 电子温度 激光等离子体 X射线能谱  相似文献   

7.
对[μ-CF_3CO_2)_2Ln(μ-CF_3HCO_2)Al(i-Bu)_2·THFl_2(Ln=Nd,Y)配合物单晶结构的X-射线分析指出,配合物具有中心对称性,配位中心由两个稀土和两个Al离子组成,稀土由两个THF和6个TFA分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盖三棱柱结构,Al由两个TFAG和两个i-Bu配位形成四面体结构。桥连Al与两个稀土的TFA分子的羧基发生歧化加氢,其碳原子由SP ̄2型转变为SP ̄3型.NMR研究表明,在THF溶液中,该配合物保持了它在单晶中的配位结构,所不同的是两个i-Bu在溶液中有两种异构形成,二者间为慢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高温材料特性,设计并进行了特种靶激光打靶实验,观察到了C8H8碳氢有机膜样品的自发射,初步给出了用透射光栅谱仪测得的高温样品材料的自发射能谱。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飞秒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中高能质子的产生和加速机制,在超短超强激光装置“SILEX-I”上进行了飞秒激光与平面固体薄膜Cu靶的相互作用中高能质子空间分布、能谱和产额的实验研究。实验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CR39和Thomson离子谱仪相结合的方式,在固体靶背表面法线方向测量了质子空间分布、能谱和产额。实验结果表明:质子沿着靶背法线方向发射,质子空间分布呈圆环状,存在一定的立体角;质子在一定能量处出现截断;截断能量的大小与靶厚度有关。经分析,高能离子的产生和加速是多种作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静电场中的TNSA加速机制则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超短超强激光通过尾波场加速产生的高能负电子束与金属靶相互作用可以获得高能正电子束。实验和计算均表明当高能负电子与较厚的靶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正负电子和X射线强度强、发散角大。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准确测量能谱,谱仪前方必须使用准直孔,让混合束通过准直孔后再进入大间隙的磁场区域内进行偏转和探测。应用FLUKA程序模拟表明,通过在谱仪外部添加准直孔,谱仪内部添加塑料(以下简称CH)屏蔽片的方式,可以实现谱仪能量分辨率的提高和对噪声的有效抑制,从而实现在混合场中对正电子束能谱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飞秒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中高能质子的产生和加速机制,在超短超强激光装置“SILEX-I”上进行了飞秒激光与平面固体薄膜Cu靶的相互作用中高能质子空间分布、能谱和产额的实验研究。实验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CR39和Thomson离子谱仪相结合的方式,在固体靶背表面法线方向测量了质子空间分布、能谱和产额。实验结果表明:质子沿着靶背法线方向发射,质子空间分布呈圆环状,存在一定的立体角;质子在一定能量处出现截断;截断能量的大小与靶厚度有关。经分析,高能离子的产生和加速是多种作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静电场中的TNSA加速机制则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类Ni稀土X光激光波段衰减膜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类 Ni稀土 X 光激光波段衰减膜进行了设计,并根据设计结果,利用磁控溅射和旋转涂覆法分别制备了自支撑的 Ag 衰减膜和聚苯乙烯( C8 H8)衰减膜。利用真空 α能谱测厚仪和 αstep100 台阶仪分别对衰减膜的质量厚度和均匀性进行了测量,用 Auger 电子能谱( A E S)对 Ag 衰减膜进行了表面杂质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星光”Ⅰ激光装置,聚焦激光束于真空室内平面箔靶,产生高离化态等离子体,分别用四个不同晶格间距的平晶摄谱仪和1m掠入射光栅谱仪测量了22Ti、26Fe、28Ni、29Cu、30Zn、32Ge等中Z元素及72Hf、73Ta、74W、75Re等高Z元素的高离化态离子发射谱,其波长为3.6-300分别用组态相互作用的Hartree-Fock-Relatvistic(HFR)方法和多组态的Dirac-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利用汤姆逊(Thomson)离子谱仪测量超短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高能质子能谱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利用Thomson离子谱仪(平均磁场强度为0.167 T,电场加高压为3000 V,电场强度约为0.429 MV/m)和固体核径迹探测器CR39相结合,在固体靶背表面测量了激光的高能质子能谱.结果显示:质子沿着靶背法线方向发射,质子在一定能量处出现截止,截止能量与靶厚度和靶材料密切相关.分析认为,靶法线鞘层加速(TNSA)机制是质子能谱分布及能量截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Gd_(1-x)Ca_xBa_2Cu_3O_(7-y)(0.0≤X≤0.20)高温超导体在常压和高压下的超导电性在1-300K温度范围内,利用Bridgman对顶砧获得压力达9.0GPa,测量了(X=0.10,0.15,0.20)样品的dT_c/dp分别为7.68,7.8和4.46K/GPa。发现T_c的压力导数随着ca ̄(2+)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分析了氧含量对T_c和dT_c/dP的影响.利用常压下晶格参数精修值和阳离子与氧离子间距随压力的改变,说明CuO_2面在超导电性上的作用,用CuO_2面之间耦合解释T_c(P)曲线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较宽的温度(4.2-80K)和磁场(0-8T)范围内测量了YBa_2Cu_3O_(7-δ)和Y_(0.9)Eu_(0.1)Ba_2·Cu_3O_(7-δ)样品的磁滞回线和磁弛豫,研究了其M(t),J_c(T)和U_(ef_f)(J)关系,并与现有的一些理论模型所预言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与YBa_2Cu_3O_(7-δ)相比,Y_(0.9)Eu_(0.1)·Ba_2Cu_3O_(7-δ)样品的有效钉扎势和无磁通蠕动时的临界电流密度有明显提高,表明Eu的部分替代引入了新的、具有更大的钉扎势的钉扎中心;(2)与其它模型相比,集体钉扎——蠕动理论对我们的实验结果作了更好的描述,因而本文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析相光度法测定铜(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Cu-PEG-DDTC(铜试剂)(NH4)2SO4体系的析相光度法并应用于测定Cu。最宜酸度为3.6-9.0(NaAc-HAc,NH4Cl-NH3.H2O)缓冲溶液,其络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4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05×10^3L.mol^-1.cm^-1,Cu浓度在0-30μ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铜与DDTC形成组成为1:2的稳定络合物。该方法用于铝合金中铜的测定,获得了满  相似文献   

18.
Y-123相超导体Cu位掺Sn的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技术(XPS)研究了Y-123相Cu位掺Sn超导体的电子结构.实验发现在掺杂量较小时,样品的芯能级谱都变化很小,特别是Cu2p3/2谱,其卫星峰与主峰的强度比Is/Im还略有升高;但当掺杂量较大时,芯能级谱的变化方向与掺杂浓度较低时相反,Cu2p3/2谱的Is/Im出现了明显下降.电子结构上的这种变化与Sn掺杂对超导转变温度的影响相一致.实验结果表明高价态的Cu确实有益于超导,杂质Sn主要占据在Cu-O链上Cu的格位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激光与空腔靶、平面靶相互作用时,利用多道高能X射线滤波-荧光谱仪(FF谱仪)、高能X射线角分布探测器以及激光功率能量计,对等离子体发射的超热X射线和受激喇曼散射光进行测量的情况;给出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典型的超热X射线能谱、角分布、超热电子温度Th以及受激喇曼散射光能量ESRS,对实验结果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辐射烧蚀区电子温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此文叙述了采用晶体谱仪测量辐射烧蚀区电子温度的方法.在"星光Ⅱ”激光装置上,以波长为0.35μm,能量~70J,脉宽~700ps的强激光注入辐射烧蚀靶,实验首次测到了辐射烧蚀样品自发射谱,配合理论计算,给出了碳氢样品电子温度29eV.另外用空间分辨晶体谱仪研究了发泡铝靶电子温度空间分布;用双示踪元素等电子谱线法研究了Formvar(CHO)膜平面靶的电子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