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霍安祥 《物理学报》1959,15(5):219-229
用一架30厘米×30厘米×10厘米磁场为6200高斯的云室,在海拔3185米的云南落雪高山实验室拍摄了30000对照片,获得105个V0,而可以进行分类的有43个。其中有26个θ10,16个Λ0和一个θ20。本文对θ100和一个θ20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1)Q值,Q0)=(36.2±2.5)Mev,Q10)=(233±11)Mev;2)平均寿命,τ0)=(3.19-0.92+2.42)×10-10秒,τ10)=(1.14-0.27+0.49)×10-10秒;3)动量分布与以前的工作没有显著差别;4)N(Λ0)/N(θ10)=0.51±0.22(权衡数);5)Λ0和θ10在质心系的衰变角分布没有明显的不对称性;6)一个θ20在静止坐标系寿命为~10-9秒,衰变类型可能为θ20→π-+0或者θ20→π±?+ν。  相似文献   

2.
李媛  邵凤兰 《中国物理 C》2007,31(9):810-814
在分析不同情形超子衰变的基础上, 给出超子衰变对超子产生率和末态超子极化的贡献的一般计算公式. 用Monte-Carlo数值计算研究强子衰变对高能反应末态超子极化的影响,结果发现, 强子衰变对Λ超子的贡献很大这一结论具有普遍性, 与模型无关; 不同模型给出的单极化pp碰撞产生的大横动量Λ超子极化的差别, 很可能相当大一部分来源于强子衰变. 考虑到衰变对极化贡献的计算中有较大不确定性, 检验不同模型, 最好看Σ±0的极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Ed=0.1—2.5MeV能量范围内,研究了Be9(d,p0)Be10(0),Be9(d,p1)Be10(3.368MeV),Be9(d,t0)Be8(0),Be9(d,α0)Li7(0)及Be9(d,α1)Li7(0.478MeV)诸反应。在Ed=0.150,0.220,0.401,0.706,1.005,1.301,1.484,1.750,2.000,2.250和2.500MeV共十一个能量上分别测量了这五群出射粒子在θL=10—155°区间的角分布。在θL=135°,Ed=0.1—2.5MeV,在θL=95°,Ed=0.1—2.2MeV,和在θL=112.5°,Ed=0.5—2.5MeV测量了Be9(d,p0)Be10的激发函数。在θL=135°和112.5°,Ed=1.2MeV,用较厚靶(100—300μg/cm2)测量了Be9(d,p0)Be10(0)反应的截面绝对值,结果为σ(p0)L=135°)=1.60mb/sr,σ(p0)L=112.5°)=1.55mb/sr。这样就得到了在此能区内,这五群出射粒子的截面情况。对所得结果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TOF-ΔE和0°注入探测器的方法,鉴别并测量了23Al β+延发质子衰变能谱,通过精密脉冲发生器和计数器测得23Al的半衰期T1/2=(476±45)ms.实验中重现了能量为0.216,0.278,0.438,0.479MeV的低能衰变质子.另外,还观察到了一个新的β+延发衰变能级Ex=8.916MeV,并给出了它们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5.
郁宏  沈齐兴 《中国物理 C》1994,18(12):1143-1146
在J/ψ强子衰变过程中,伴随f0(975)产生的玻色共振态X,若衰变为一对正反赝标介子,它的自旋-宇称只能是产JPC=(奇)--.这里给出了过程的角分布螺旋度形式,并就如何确认X为1--或3--介子作了讨论.认为北京谱仪在K+Kπ+π四叉道中见到的反冲f0(975)的共振态X1(1573)是一个可能的新共振态.  相似文献   

6.
沈齐兴  郁宏 《中国物理 C》1992,16(10):919-927
本文讨论了J/ψ的强子衰变过程J/ψ→V1+X,X→V2+V3,V2,V3→2P(或3P)(其中Vi代表矢量介子,P代表赝标介子).对于具有不同自旋-宇称JP的中间态X,得到了相应的角分布的螺旋度形式.这些公式对于利用BEPC上得到的J/ψ事例,确定上述过程中间态X的自旋-宇称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超核Λ5He的核结构研究及其结合能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核Λ5He的核结构及其对Λ超子结合能B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了其壳心核4He的极化效应,计算了当4He中含有D态混合成分时对结合能BΛ的贡献.结果表明,壳心核受到Λ超子相互作用的严重极化,不再具有自由α粒子的结构;D态成分的贡献仅改善BΛ的计算值约0.5MeV.进一步考察了可能的三集团结构,发现对Λ+d+d三集团模型,计算所得BΛ值比较接近实验值,表明它有一定的合理性.要得到肯定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Λ超子中考虑味SU(3)对称破缺,在夸克势模型基础上引进夸克与σ和π介子场的耦合,运用相对论性的两夸克集团理论,研究了ΛN作用势、3S1道和1S0道的ΛN弹性散射相移.  相似文献   

9.
利用L3合作组1992年和1993年的数据,通过τ→a1v→π±π0π0v道测量了由Z0衰变的τ的极化不对称性Apol=-0.239±0.126±0.100,其中第一项误差为统计误差,第二项误差为系统误差.由此推断有效电弱混合角sin2θw=0.2197±0.0219.  相似文献   

10.
王群  谢去病 《中国物理 C》1994,18(9):807-812
用一个简化模型概括的低激发态重子主要衰变分支比和我们在文献[2]中给出的基本关系,得出L=1激发态重子对∑+(1385),∑+0(1530)和Ξ0的衰变贡献,进而用γ共振能量下的实验值R1=(1530)/Ξ,R2=∑(1385)/∑和R3=∧(1520)/∑(1385)作输入,估算了L=1的各激发态重子的产生比例.  相似文献   

11.
沈齐兴  郁宏 《中国物理 C》1992,16(3):219-228
本文给出了级联衰变过程e++e→J/ψ→V+X,X→P1+Y,Y→P2+P3(V代表矢量介子,Pi代表赝标介子)的角分布螺旋度形式,为通过J/ψ三级二体强衰变过程对中间态X粒子进行自旋-宇称分析提供理论公式.  相似文献   

12.
神经元网络在τ→ρVτ极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LEP/L3的τ→ρVτ极化物理分析中,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法选择事例,获得了比较高的选择效率.详细研究表明,网络本身不会引入明显的系统偏差.使用在Z0能区采集到的8977个τ+τ对事例,得到τ→ρVτ道的极化率Pτ=-0.129±0.050±0.050.本文介绍在这一工作中使用的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这工作研究了关于在有奇异粒子参加时强作用宇称不守恒的问题。入射粒子π的动量为68亿电子伏/c和80亿电子伏/c。应用了24升的丙烷气泡室,气泡室放在磁场强度为13.700高斯的磁场里,一共看了34000张照片,得到203个∧0粒子。研究了这208个∧0衰变在∧0静止的系统里前后的不对称。对全部事例得到不对称因子的下限αPθ=-0.24±0.12。这前后不对称的存在是与在产生奇异粒子的强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有联系的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14.
我们把Migdal的关于基态原子核转动惯量的半经典近似的推导,推广到激发态(T≠0)情形;并由此计算了裂变碎块角分布参数K02。与实验数据比较的结果表明:在现有近似下,原子核的对相互作用能解释U区裂变核在低激发能(Eexc≤15MeV)时,K02“反常”小的现象,同时利用对相互作用与角动量的依赖关系,可以定性地解释Pb附近裂变核并没有这种“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5.
首次分析了ψ(2S)→τ+τ衰变道,给出其分支比测量结果.分析基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北京谱仪(BES)所获取的1.27×106事例,得到分支比值为(3.54±0.61±0.63)×10-3.此值与粒子表给出的ψ(2S)其它轻子道分支比值比较,符合e-μ-τ普适性假设.利用这些数据,还计算得到ψ(2S)衰变的总宽度Γtot=251±37keV.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矩分析法对J/ψ辐射衰变产生的θ(1720)宽共振峰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由于f'2(1525)和θ(1720)二共振峰有重迭,为此我们讨论了2++(f'2(1525))+0+++0++和2++(f'2(1525))+0+++2++二种三态耦合结构模式,这对于弄清θ(1720)这个宽共振峰的结构,确定可能包含在其中的二个共振态,例如G(1590)和f2(1720)的质量、宽度、自旋以及其它重要性质,进一步认识这二个令人关注的共振态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郁宏  沈齐兴  张霖 《中国物理 C》1994,18(7):583-590
给出了过程e+e→τ+τ→a1υτ,a1→ρπ的密度矩阵和角分布的螺旋度形式.通过分段拟合把相应于W-a1跃迁和强作用顶点a1ρπ形状因子的螺旋度振幅比确定下来,给出了一个确定宽共振态a1质量和宽度而与模型无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上的北京谱仪(BES)收集的7.8×106个J/ψ事例,测量得到J/ψ→ΛΛ,ΛΛγ和ΛΛπ0三个衰变道的分支比分别为Br(J/ψ→ΛΛ)=(l.08±0.06±0.24)×10-3,Br(J/ψ→ΛΛγ)-4(90% CL),和Br(J/ψ→ΛΛπ0)=(2.3±0.7±0.8)×l0-4; 第一个衰变道的角分布为dN dcosθ=N0(1+αcos20),α=0.52±0.33±0.13.  相似文献   

19.
16O束轰击197Au靶,通过熔合蒸发4n反应产生了209Fr,借助于氦喷嘴带传输系统对其衰变性质进行了研究.由γ-t,X-γ-t,γ-γ-t符合及γ-γ延迟符合测量得到的结果,首次建立了209Fr的(EC+β+)衰变纲图.它包含了20条γ射线.209Rn的5个低位态的成员可以用[(210Rn2+)(νf5/2)-1]多重态结构来解释.实验估计209Fr(EC+β+)衰变的分支比为(3.0±1.5)%.  相似文献   

20.
用39MeV-α粒子轰击天然钨靶产生了183Os测量了183Os衰变的γ-β符合谱,确定了β+能谱的端点能量.最终提取出 衰变的QQEC值:QEC=2.24±0.10MeV,与系统学的估计值;2.30±0.10MeV在误差范围内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