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概况;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概况;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我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包括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概况;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等,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论藓类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与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藓类植物是一类特殊类群的高等植物,其形态结构与其它植物相比非常独特,在长期的环境选择下,形成了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形态解剖结构。本文从叶片、茎轴、假根等方面,综述了藓类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形态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细胞编程性死亡(PCD)是具有积极生物学意义的细胞死亡,植物PCD参与了植物胚胎发育、植物各器官的形成与衰老和植物抵御外界伤害等多种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DNA序列在植物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A序列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系统与进化学研究,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选择相对应的DNA序列来进行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在植物系统与进化学中主要一些DNA的应用,主要是讨论叶绿体基因组(rbcL等)和核基因组(18S,ITS)中的特定DNA序列区段。研究表明,18S,rbcL等编码基因一般适用于较高分类阶元甚至整个种子植物谱系间的系统发育的探讨,而ITS极cpDNA的非编码区序列等因其较快的进化速率多用于较低分类阶元的系统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DNA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DNA序列分析在药用植物鉴定和品质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药用植物鉴定和道地性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药用植物鉴定和品质研究中的常用DNA片段(基因)、DNA序列分析在药用植物鉴定以及道地性研究中的应用等3个方面对有关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研究的前景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揭示毛竹竹秆秆柄形态学与解剖学特征。方法 利用形态统计学、滑走切片与石蜡切片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秆柄形态与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 毛竹成熟笋秆柄长约3.22 cm, 基部、中部与上部直径分别约为1.2、1.4与1.9 cm,平均具有约14个芽鳞片。解剖学分析显示,毛竹秆柄为实心结构,从外到内依次分布有表皮、下皮、皮层、维管组织与基本组织。其中,下皮约7层细胞,皮层约25层细胞,秆柄横切面维管束分布数量约672个。毛竹竹秆秆柄维管束从形态上可分为6种类型,以仅具有单个后生导管的纤维帽闭合式维管束为主,其形态显著不同于毛竹竹秆与竹鞭节间典型的开放式维管束。同时薄壁细胞纵向排列不规则,且无明显的长、短细胞之分。纵切显示,秆柄木质化程度、维管束密度均为底部最高,中部次之,上部最低。对不同初生增粗生长期笋芽秆柄形态与解剖学观察发现,发育后期笋芽秆柄芽鳞片数、长度与直径均与成熟笋秆柄接近;同时发育前期笋芽秆柄已具有与成熟笋秆柄相同的芽鳞片数;但秆柄长度变化从小到大依次为发育前期笋芽<发育中期笋芽<发育后期笋芽。结论 毛竹竹秆秆柄解剖学结构显著不同于竹秆;秆柄基本结构在笋芽的发育前期已分化完成;发育前期至发育后期笋芽秆柄具有一个明显的伸长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金缕梅(Hamamelidaceae)的木材解剖学特征进行研究,比较相互之间的进化关系,同时对比传统分类学与分子生物学所分别得到的结果。木材解剖学方法在研究植物的进化关系上比之传统的分类方法要更准确,同时探讨了这一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黄脸油葫芦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解剖镜和光镜观察了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 and Matsuura))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解剖学结构,并对脑和各体神经节的组织学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脸油葫芦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食道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前、中、后脑分化明显,腹神经索包括三对胸神经节、五对腹神经节及纵贯各神经节的神经索;脑和各体神经节的组织学结构相似,由外向内依次是神经鞘、神经细胞层和髓质层;脑的髓质层复杂,其中含有四种由神经细胞球体和神经纤维束形成的脑体,一对蕈状体、一个脑桥体、一个中央体及一对脑腹体。  相似文献   

11.
臭椿初生结构中分泌道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研究了臭椿初生结构中分泌道的发生发育、结构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分泌道为裂生腔隙,只分布于茎和叶中;分泌道原始细胞起源于基本分生组织;分泌道原始细胞团裂隙的扩大靠鞘细胞的插入和上皮细胞自身的切向伸长;成熟的分泌道呈圆形或椭圆形,由一层上皮细胞和其外的1 ~2 层鞘细胞包被.在茎中,分泌道分布于髓和髓射线中,且呈一圈排列;在总叶柄和叶柄中,分泌道的分布除了与茎中的一样外,在髓维管束近旁也有分泌道的存在.在小叶片中,分泌道分布于叶片基部主脉的初生木质部近旁的薄壁组织中.  相似文献   

12.
用克隆测序法检测葱属14个种的ITS序列,共获得17条不同的ITS序列.结果表明:大葱和洋葱正反交杂种一代测定出分别来自大葱和洋葱两个不同的ITS序列;楼葱也具有两个不同的ITS序列.从ITS序列分析、简约信息位点、GC含量及位点数差异看出,ITS序列比5.8SrDNA序列变异程度高,且ITS1序列比ITS2序列变异丰富.种间遗传距离表明:洋葱、分蘖洋葱和胡葱亲缘关系最近,大葱、鸡腿葱和阿尔泰葱之间也非常近.MP和NJ系统树显示:14种葱属物种分为两大支,薤、韭菜、韭葱和大蒜被分在一支;其余的为另一支.由此推测出:楼葱起源于两葱属物种的种间杂种;胡葱与洋葱源于共同祖先;大葱是由阿尔泰葱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13.
直观教学法是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灵活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理解教师所表达的意思,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文章提出了实施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直观教学法是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灵活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理解教师所表达的意思,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文章提出了实施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白刺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解剖及其发育过程中淀粉的变化。白刺果实为复合核果。由三心皮合生的三室子房发育而来。三个子房室中有一室不产生胚珠,所形成的两个胚珠中仅一个最后形成种子,另一胚珠中途退化。果壁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组成。外果皮成熟时肉质可食;中果皮源于维管形成层,由纤维细胞构成。为成熟核果的果核部分;内果皮由约8层薄壁细胞构成,果实成熟时退化解体。种皮由内珠被、外珠被和最外层珠心细胞共同构成。胚珠在其发育过程中产生承珠盘和珠孔塞结构。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之后新兴的一门研究生物体内源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变化规律的组学技术,是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以高通量检测和数据处理为手段,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的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积累的数据和信息量的增大,其在药用植物学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也与日俱增.主要对代谢组学的产生、研究方法和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探索艾氏解剖学视频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取随堂测验的方法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发现艾氏解剖学视频学习结合传统教学的实验组较传统教学对照组有明显优势,随堂测验成绩高于与传统教学对照组,可见应用艾氏解剖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及取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级临床医学本科1班的20名学生作为观察组,采用讨论式教学法,07级临床医学本科2班的2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两组班级授课均由教学科研能力相同的老师担任。分别在学期中和学期末比较两组学生综合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学生考试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讨论式教学较传统的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成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年来RAPD技术在药用植物道地性研究中取得的主要进展,及其它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道地性方面的应用,并对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用进行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根据PCR-RFLP分析、微卫星序列分析、SSCP分析和核酸序列分析的原理及技术要点及其在rDNA序列分析中的具体运用,以及nrDNA在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发育、中药材道地性鉴定及5SrDNA在鉴定体细胞杂种方面的研究进展,确认核rDNA是一个优良的分子标记,主要体现在:序列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具有系统发育信息的核苷酸位点,且该序列易于排序,在植物分类、系统发育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