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创立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若干问题,从实例出发,分析了建立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经验,阐述了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快后续产业建设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泽州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现状,针对目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泽州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方向,探讨了促进该地区后续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清 《科技信息》2008,(17):316-316
本文论述了大通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意义,并结合大通县实际情况探讨并提出发展中藏药基地等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张守福 《甘肃科技》2007,23(11):240-242,129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与效益发挥,对今后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民乐县实际,具体分析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具有优势的产业,提出了明确的后续产业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文山市基本情况、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情况以及农户后续生计调查情况的深入调查,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发现文山市后续产业存在资金投入困难、后续产业发展不完善、林产品加工基础薄弱、林业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对广大退耕农民的有效服务、后续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结合其自然条件和退耕还林的特点,提出文山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方向及相应的发展对策以确保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  相似文献   

6.
李学军 《甘肃科技》2016,(1):136-137
概述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评估了退耕还林所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思路和后续产业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邢台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模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邢台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吸引龙头企业参与到退耕还林工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解决一系列后续问题,还能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同时分析了龙头企业在参与退耕还林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植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启明  常海清 《科技信息》2009,(20):I0046-I0046
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也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举措。安塞县退耕还林工程从1999年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临汾市2001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的基本情况,对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了搞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实施退耕还林十多年来,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补助政策实施后,要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途径之一便是发展后续产业。通过选取甘肃中部的会宁县和通渭县,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模式之一的劳务输出业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汪琦 《定西科技》2005,(3):43-44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兰州、天水之间,居陇山西侧,渭河上游,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土壤肥沃,水、气、温、光资源丰富,是发展蔬菜产业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群众参与程度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工程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对我省退耕还林与发展畜牧业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退耕还林(草)形势,对我省的退耕还林(草)、畜牧业发展条件与模式提出了个人观点。认为贵州省耕地形势严峻,农业基础薄弱,种植业结构相对单一。大面积退耕后将造成全省饲料粮及粗饲料供给紧张,对传统畜牧养殖业造成冲击。国家退耕还林(草)政策对恢复或重建已退化的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应积极引导农民通过退耕还林,推广种草养畜技术,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达到建设畜牧大省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陈平 《定西科技》2006,(3):9-10
陇西县位于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海拔1612—2778米。全县辖9镇8乡,耕地面积118.6万亩,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年平均降雨量445毫米,平均无霜期146天.年日照时数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著名的古丝绸要道,自古以来是陇上重镇名城,商贾云集,经贸繁荣。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被誉为“千年药乡”、“天下药仓”、“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之美称。是国家药监局认证的“白条党参”“黄芪”的原产地。尤其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集中精力抓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使中药材成为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7月27日,以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建设区域优势现代农业为主题的全国中药材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在陇西县举办。来自国内的中药材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商中药材产业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还草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还草是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西部“再造秀美山川”批示精神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我区1999-2003年来退耕还林还草的现状、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贵州喀斯特山区山多坡陡、坡耕地面积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是国家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本文分析了生态脆弱的贵州喀斯特退耕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阐述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探讨了适合喀斯特退耕区地域特征的生态农业发展的4种模式:即自给型粮食种植业、生态经济型林(果、药)业、效益型畜牧业和增值型绿色产品加工业,并提出了创新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重点扶持生态农业建设的龙头大企业等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贵州喀斯特山区山多坡陡、坡耕地面积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是国家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本文分析了生态脆弱的贵州喀斯特退耕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阐述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探讨了适合喀斯特退耕区地域特征的生态农业发展的4种模式:即自给型粮食种植业、生态经济型林(果、药)业、效益型畜牧业和增值型绿色产品加工业,并提出了创新生态农业建设的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重点扶持生态农业建设的龙头大企业等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冯建华  祁有海 《甘肃科技》2013,29(2):135-136,130
分析了华隆林区农林牧交错区退耕还林还草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成效巩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管小英  陈大庆 《甘肃科技》2012,28(11):7-8,19
天保工程实施后,大力发展符合林区特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后续产业,是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企业实力和增加职工收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和谐林区的必由之路.分析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后续产业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天保后续产业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