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Tris-HCl(pH7.40)缓冲溶液中萤光素(F)与稀土金属离子Dy(Ⅲ)形成的配合物Dy(Ⅲ)(F)3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机制,实验测得Dy(Ⅲ)(F)3与鲱鱼精DNA的结合比为5: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14×105L·mol-1·cm-1,Dy(Ⅲ)(F)3与鲱鱼精DNA的结合常数K14℃=1.78×104L·mol-1,14℃时ΔrHm=1.03×104J·mol-1,ΔrSm=1.17×102J·mol-1·K-1,ΔrGm=-2.34×104J·mol-1.Dy(Ⅲ)(F)3与鲱鱼精DNA主要以部分嵌插和沟渠结合方式发生作用,作用过程为熵驱动.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可见、荧光光谱等研究手段.确定了γ-环糊精-中性红包合物(γ-CD-NR)与鲱鱼精DNA之间存在嵌插和静电两种作用方式.用摩尔比法和舣倒数法确定了γ-CD与NR的包合比~n_(γCD-NR):nNR=1:1,包合常数K_f=2.08×10~3 L·mol~(-1).γ-CD-NR包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合比n_(γCD-NR):n_(DNA)=4:1,结合常数K_25℃~θ=2. 11 × 10~6L·mol~(-1).化学热力学研究显示γ-CD-NR包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结合为熵驱动.以吖啶橙(AO)作荧光探针,研究发现γ-CD-NR包合物和AO在与DNA作用时存在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光谱法、电子吸收光谱法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LCu(Ⅱ)(L=二甲醇-二硝酸-二[1,3-二(苯并咪唑-2)丙烷])与DN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显示,不同浓度的配合物与DNA作用有不同的结合常数及n值,表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呈混合型作用模式.加入DNA后电子吸收光谱产生减色效应及红移现象,结合常数K为2.42×103 L/mol,表明铜配合物与DNA发生了弱插入作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显示,加入DNA后峰电位明显负移,峰电流下降,表明发生静电作用;而DNA浓度较低(约5.0×10-4 mol/L)时,随着DNA浓度的增大峰电位又有相对正移现象,表明可能同时存在弱插入作用.综上所述,配合物LCu(Ⅱ)与DNA发生了弱插入作用和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光谱学方法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Ni(Ⅱ)-EDTA与DNA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Ni(Ⅱ)与EDTA形成配离子的摩尔结合比nNi(Ⅱ)∶nEDTA=1∶1,配合物Ni(Ⅱ)-EDTA与DNA的摩尔结合比为nNi(Ⅱ)-EDTA∶nDNA=2∶1,其结合常数K■B25℃=2.77×105 L.mol-1,K■B37℃=2.01×105 L.mol-1.该过程为熵和焓共同驱动,其ΔrS■m=171.39J.(mol.K)-1,ΔrH■m=-2.05×104 J.mol-1,25℃时ΔrG■m=-3.06×104 J.mol-1.Scatchard法和探针法等均表明Ni(Ⅱ)-EDTA与DNA之间的结合方式以沟区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5.
锌(Ⅱ)没食子酸的配位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没食子酸(GA)、Zn^2-在接近生理条件下的配位行为及其与DNA的作用.探讨了溶液的pH值对配位行为的影响.计算了GA和Zn^2-在溶液中的配位数,推测了二元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以及DNA对GA-Zn^2-体系的荧光淬灭常数.结果表明GA单独存在时,几乎不与DNA发生作用.当GA与Zn^2-按1:1形成配合物后.可以与DNA发生作用.三元复合物的形成,使体系的吸收光谱红移,荧光强度降低.HPLC的保留时间改变.GA任Zn^2-介导下与DNA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配合物Fe(Ⅲ)(PMBP)_3,Fe(Ⅱ)(PMBP)_2,Cr(Ⅲ)(PMBP)_3和Cr(Ⅲ)(TTA)_3。用弹式量热计测定了燃烧热。用TG-DTA和DSC法确定了放热峰之一的活化能,反应热和反应级数。  相似文献   

7.
用IAsys光学生物传感器与荧光淬灭法研究了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的相互作用,得出了在25℃和pH 7.4条件下两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其结合常数数量级可达到105,两者相互作用时只有一个结合位点,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的结合常数是单独的菲咯啉配体的6倍.推测菲咯啉铜配合物在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在与组蛋白H1结合处切割核小体上的DNA,从而产生凋亡所特有的DNA片段化阶梯现象.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以喹诺酮药物分子(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为配体的钆(Ⅲ)配合物Gd(L)3@6H2O(L为药物配体).通过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率、元素分析和顺磁共振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2种革兰氏阳性菌和2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L-60(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SRB蛋白染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BEL-7402(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Gd(OFLX)3@6H2O对BEL-7402细胞有强效抑制作用,Gd(CPLX)3@6H 2O对HL-60和BEL-7402细胞均有强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滴定量热法测定了298.15K下稀土镧(Ⅲ)、镨(Ⅲ)及钐(Ⅲ)离子与8种氨基酸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反应焓变,并由此推出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熵变.实验结果表明焓变是配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氨基酸侧链R基极性的增加对配合反应有阻碍作用,而氨基酸中环参与配合反应则有助于提高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解-反应量热法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反应热量计内,测定了[Gd(Gly)4(Im)(H2O)](ClO4)3和[Y(Gly)4(Im)(H2O)](ClO4)3两种稀土甘氨酸咪唑配合物的标准生成焓分别为(-3 461.46 ±0.22) kJ·mol-1 和(-3 926.6±0.90) kJ·mol-1.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白藜芦醇甙(白藜芦醇与葡萄糖形成的糖甙)进行全优化Opt和频率Freq计算,结合有机结构知识和统计热力学原理,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利于药物与受体作用形成电价和共价配合物,以发挥药理作用的几何结构依据和空间效应的依据.并结合热力学数据(平动和转动)得出了白藜芦醇甙的熵增效应,为药物与受体作用增加了自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三氟乙酰丙酮(HTTA)与稀土离子Y(Ⅲ)、Er(Ⅲ)和Nd(Ⅲ)的配合物,并测定了它们的配位数及稳定常数,结果显示这四种配合物的配位数均为3;它们的稳定顺序为:Er(TAA)3>Y(TAA)3>Nd(TAA)3。  相似文献   

13.
铜离子与黄酮类配合物的促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3种结构相关的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Baicalein)、黄芩苷(Baicalin)和汉黄芩素(Wogonin)与Cu2 的配位作用,考察了其络合金属离子的结构特征,并且检测了黄酮类化合物与Cu2 形成配合物后的促氧化活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扫描黄酮类化合物与Cu2 形成配位后的吸光曲线变化;用电泳法检测了黄酮类化合物与Cu2 形成配合物后对DNA链的氧化损伤.结果表明,这3种黄酮主要是通过A环鳌合Cu2 .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与Cu2 形成配合物后不具有促氧化作用,而黄芩苷与Cu2 形成配合物后仍然具有一定的促氧化作用,能够导致DNA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4.
稀土配合物Gd(TTA)3Phen的两种不同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稀土配合物Gd(TTA)3Phen(TT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Phen=邻菲咯啉)的2种不同效应,即作为光致发光中分子间能量转移的能量给体和电致发光中的电子转移层的性质,这些性质是由配合物中的中心离子Gd(Ⅲ)的电子层结构决定。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以喹诺酮药物分子(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为配体的钆(III)配合物Gd(L)3·6H2O(L为药物配体).通过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率、元素分析和顺磁共振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并用液体稀释法测定了药物配体和配合物对2种革兰氏阳性菌和2种革兰氏阴性菌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与药物配体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相同;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L-60(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SRB蛋白染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BEL-7402(人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Gd(OFLX)3·6H2O对BEL-7402细胞有强效抑制作用,Gd(CPLX)3·6H2O对HL-60和BEL-7402细胞均有强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人体生理(pH 7.4)环境下,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分析法、圆二色光谱分析法(CD)和分子模拟技术探究了维生素D_3(VD_3)与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VD_3与HSA通过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HSA内源荧光发生静态猝灭。结合常数为10~5 L·mol~(-1)数量级,结合位点数约等于1,表明VD_3与HSA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有一个结合位点。计算的热力学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46.54kJ·mol~(-1)和59.26J·mol~(-1)·K~(-1),显示疏水作用是维持HSA-VD_3复合物稳定的主要驱动力。位点竞争实验显示,VD_3主要结合在HSA的Site Ⅰ位。分子模拟进一步证明了VD_3在HSA上的结合位点并展示了二者的结合模式。紫外、同步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结果显示,VD_3结合HSA导致HSA酪氨酸残基所在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降低,并且使HSA的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升高,HSA的多肽链产生了局部伸展,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铝(Ⅲ)与 3,5,7,2',4'-五羟基黄烯酮(桑色素,Morin)在非离子宏面活性剂Tween 80存在下,pH3.4—4.4的HAC-NaAc介质中,Al(Ⅲ)与Morin形成稳定的黄绿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423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2×10~·mol~1·cm~1 ,配合物组成比用Al(Ⅲ):Morin=1:3,其表观不稳定常数为1.43×10~(17),Al(Ⅲ)浓度在0~15μg/25ml之间符合比尔定律.以硫脲、抗坏血酸和邻菲罗啉作掩蔽剂,测定了电镀废水中微量铝,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用萃取化学方法对金(Ⅲ)在混合中性氧配体——磷酸三丁酯/二苯基亚砜(TBP/Ph_2SO)和TBP/三苯基膦氧(TBP/Ph_3PO)体系中的配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没有与配体发生直接的配位作用,而是藉氢键方式与试剂形成两类配合物,其组成为[H_3O~+·2TBP·Ph_2SO·yH_2O]·AuCI_4~-·HCl和[H_3O~+·mTBP·nPh_3PO·yH_2O]·AuCl_~-(m=1或2,n=1或2,m+n=3).求算出相应配合物的表观生成常数logK=3.33,5.29和6.32.对配合物的形成机理及其结构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用一种新的基于共振镜技术(resonant mirror)的IAsys光生物传感器分别测定了小牛胸腺DNA(ctDNA),鲑鱼精DNA(hsDNA),pUC-18质粒DNA与组蛋白H1相互作用的结合和解离的动力学速率常数(ka,kd)和解离平衡常数(KD).结果表明ctDNA与H1的结合作用最强,其KD值为5.44×10-7mol.L-1,hsDNA,pUC-18质粒DNA与组蛋白H1的KD值分别为73.34×10-7,67.93×10-7mol.L-1.  相似文献   

20.
在pH 7.4的Tris-HCl缓冲液中,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CD)以及粘度实验和熔点实验研究农药氰戊菊酯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发现,随着氰戊菊酯浓度增大,DNA农药体系出现紫外增色,CD谱收缩现象,DNA的粘度和熔点明显增大,说明氰戊菊酯主要以嵌入方式与DNA结合,氰戊菊酯可导致DNA链增长,破坏右手螺旋以及碱基堆叠。测定不同温度(293,302,310K)下氰戊菊酯与DNA之间的表观结合常数,并通过Van’t Hoff方程计算出两者作用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78.63kJ.mol-1和359.5J.mol-1.K-1,据此推测疏水作用是两者结合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