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针对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存在的不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和优化实验,得到一种利用铁粉吸氧腐蚀原理和连通器装置的改进方案。改进方案具有原料廉价易得、绿色环保、装置简约、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动态可视、科学高效、安全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1 从一个新情况提出的新问题 高中化学历来都有用石墨碳棒作阳极电解CuCl2、饱和食盐水溶液,用金属Zn作阳极电解ZnCl2溶液镀Zn2种教学演示实验.前者所用的是惰性阳极(石墨),电极不发生反应,后者用的是活动性阳极Zn,电极会发生简单的氧化反应(Zn-2e-Zn2 ). 相似文献
6.
在固体聚合物电解池电解水制氢过程中,阳极析氧反应是整个电化学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本文从固体聚合物电解池析氧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催化剂材料以及制备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新的检测手段已经开始应用于原子层级的析氧反应机理研究,对析氧反应活性中间产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优化传统的制备工艺,开发新型的制备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析氧催化剂的活性或者稳定性。此外,引入高稳定性、低成本、高活性的催化载体,亦可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并相应地降低其成本。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总结,为今后阳极析氧催化剂的研究指明方向,推动固体聚合物电解池的商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分析教材中铁的吸氧腐蚀实验的影响因素,围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通过改进传统的实验方法,结合先进的数字化实验系统,运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定量研究,对铁的吸氧腐蚀实验提供探究建议,从而更有效地用实验解释吸氧腐蚀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电解池学习的知识要求和学生学习电解池知识存在的困难,从原理、装置和任务3个维度提出电解池认识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高二电解池复习教学,并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进行复习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电解池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反思中总结了存在的不足,指明了后续教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教材和文献中次氯酸光解实验的不足之处,利用数字化实验从光照条件、氯水浓度、传感器、实验表征等方面探究次氯酸光解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测得溶解氧、pH和氯离子浓度的数据为支持多重表征次氯酸光解过程,帮助学生通过实验促进对次氯酸分解反应的理解,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用挖孔的橡胶塞作容器,固定阴、阳离子交换膜,制成具有3个电极的电解槽;可以任选其中的1张或2张离子交换膜进行电解操作。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绿色环保等优点,弥补了中学教材中缺少膜电解实验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双电解池正反馈示波计时电位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双电解池正反馈示波计时电位法研究郑建斌,高鸿,朱俊杰,胡娟(西北大学电分析化学研究所,西安,710069)(南京大学化学系)关键词正反馈示波计时电位法,双电解池,切口由于在经典示波计时电位法中所施加的交流极化电流的频率很高,充电电流就构成了影响去极剂... 相似文献
13.
14.
薄层电解池流动注射法测定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层电解池做高压液相色谱鉴定器的报道较多。但不用分离装置的简单薄层电解池流动注射法国内似尚未见正式报道,国外报道也很少。Alexandra等曾以管状金电极流动注射安培法测定氯。我们分别以大面积银、铜、玻璃碳、铜面镀金为工作电极装配电解池,试验发现以玻璃碳为最佳。本文报道薄层电解池的结构及用薄层电解池流动注射法测定铜的试验条件及结果。 相似文献
15.
双电解池电流反馈倒数示波计时电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双电解池电流反馈倒数示波计时电位新技术进行滴定分析,引法能克服单克解池电流反馈法受切口在曲线最大值附近限制的缺点,提高了测定灵敏度。用此方法进行了检测限、 金属离子及药物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电化学还原CO2可实现CO2的资源化转化,是缓解因其过度排放所导致诸多环境问题的关键技术. 本文提出了一种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构型CO2还原电解单池的结构设计,可同步实现气体扩散阴极两侧CO2的供给与电解质液层的更新. 基于该MEA构型电解池,实验考察了电解质液层中KHCO3浓度和更新与否对氮掺杂石墨烯锚定的Ni电极表面CO2电还原制备CO的反应活性、产物分布与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若电流密度低于5 mA·cm-2,KHCO3浓度显著影响电解电势而非产物分布. CO2还原电解单池在稳定运行中存在着“可逆”与“不可逆”两种衰减模式. 其中,阴极/电解质界面处催化剂的流失是 “不可逆”衰减形成的原因;而电解质液层中KHCO3溶液的流失导致了MEA构型CO2还原单池的“可逆”衰减,周期性更新KHCO3电解质是降低其“可逆”衰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