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行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验证性实验偏多、缺少条件实验、忽视样品的预处理等问题,提出了改革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从筛选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验,重视样品的预处理和实验条件的选择,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等方面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林类专业中“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平台条件较低,仪器硬件配置较少,学生基础相对较弱,教学难度大等问题。探究了分类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按项目分级设计模块化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团队协同分工实施教学实践,分层创建实验教学资源,过程考核结合目标考核的综合实验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实践,“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观。  相似文献   

3.
吉邢虎  吴卫兵  何治柯 《化学通报》2015,78(12):1176-1178
为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仪器分析理论基础知识,高效掌握有关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我们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及荧光分光光度法实验教学为例,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摸索。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强化理论知识与实验联系、归纳仪器操作步骤、注重细节培养等措施,提高了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完成基础实验后,能自由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获得所需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新型实验教学仪器——"毛细管电泳富集仪"的研制及实验教学开发应用。对该仪器的工作原理、仪器性能、工作参数以及实际富集效果和教学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讨论,对于影响样品富集效果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的实际富集因子可达560倍。采用研制的毛细管电泳富集仪对原有实验进行深度开发,深化和丰富了仪器分析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胡万群  邵伟 《大学化学》2014,29(2):29-33
开发了一个具有远程互动式功能的仪器分析实验多媒体教学软件,内容包括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基础理论、背景知识、预习测试、实验报告、实验讨论、实验操作技能规范等。  相似文献   

6.
鹿现永 《化学教育》2019,40(6):81-84
为了提高“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将智能手机通过无线投屏器和投影仪连接,将实验原理讲解、实验仪器操作、纠正实验共性错误和实验安全培训等教学基元高效率地展现于课堂。该教学新模式突破了实验室空间限制,不但有助于提高指导教师的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而且提高了对学生的指导率和实验成绩优秀率,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化学实验习惯。  相似文献   

7.
傅深娜 《化学教育》2018,39(14):54-58
实验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部分。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中,对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构建了“绿色生产链”式实验课程体系,内容包括生产链式实验课程体系框架、绿色环保微量实验内容和“O2O”实验教学手段等。通过改革,实现了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做学相融”和“产学相融”,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职业综合素养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微型化实验由于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成为当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基于此,从实验仪器装置、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创新性、与探究教学的整合这五个方面对微型化学实验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从而为微型化学实验应用于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面向本科生开设毛细管电泳实验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以科研成果充实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采用自主研发的“CES2 0 0 0型毛细管电泳仪”作为教学仪器 ,在基础仪器分析实验中面向本科生开设毛细管电泳实验。  相似文献   

10.
《大学化学》2021,36(9)
结合仪器分析实验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对线下实验的补充作用,并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应对"停课不停学"等特殊状况的出色表现,通过问卷和互动反馈,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出虚拟仿真实验的局限性,提出线上虚拟仿真与线下课堂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用"是高等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产学研用"教学一体化背景下,为提高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效果,强化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分析目前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仪器分析"产学研用"教学机制、教学方法、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考核等问题进行一体化建设探索,以期通过"产学研用"教学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并对高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人才的有效衔接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韩杰 《化学教育》2018,39(12):33-37
2015年南开大学提出了"讲一练二考三"新理念,旨在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本科教学进行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讲一"要求教师精讲决定实验成功的关键内容,强化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练二"要求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增加学生实践机会;"考三"则要求考试内容不限于教材内容,注重将学科前沿设计成考核内容。介绍了"讲一练二考三"理念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酸)、氨基酸”知识内容为研究对象。从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编写特点及衔接的含义来分析该部分内容的衔接,体现出知识深度的增加、广度的扩增、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提高及知识前后关联性良好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要适应世界潮流和时代变化,本科教育须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结合学科发展和企业发展需求,中山大学化学学院与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发科技)共同建设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本文以中山大学-金发科技本科实践教学基地为例,探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实践基地的建设内容与成果体会。  相似文献   

15.
吴晗清  孟博研  苏鑫 《化学教育》2020,41(15):34-38
电解质、离子反应、化学键组成一个核心概念群,是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重难点。对北京市普通高中370名高二学生的测查显示:(1)概念掌握的程度为:化学键<离子反应<电解质。(2)“电解质的概念”与“导电原理”“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共存”的掌握程度存在显著相关;电离与离子反应概念的掌握程度显著相关;“导电原理”与“离子反应概念”“离子共存”“离子键与共价键综合辨析”的掌握程度显著相关。表明电解质的概念、导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是概念体系中的重要纽带。(3)优秀、中等、学困3类学生在解决容易和较难2类概念的相关问题上差异最大,而中等难度上的差异相对较小。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核心概念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6.
罗静  刘仁  刘晓亚 《化学教育》2021,42(2):6-10
本着培养涂料行业精英人才的宗旨,针对涂料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改进以及考核方法改革等4个方面探索了“功能涂料”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课程实践。通过自编教材,精心设置授课内容,将科研成果、前沿知识、生活场景、新闻事件与书本知识相结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讨论法和交换式互动上课来加强课堂的互动性;通过过程性评价提高课程的学业挑战度。通过教学改革,本课程的选课率和出勤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学生对涂料的兴趣明显增加,毕业后选择进入涂料领域工作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林桦  要明月 《化学教育》2023,44(1):41-49
基于走向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研究的基础,对初中化学溶液的复习进行了整体单元设计,以“自贡井盐的制作过程”为情境,采用任务驱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渗透不同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溶液知识解读自贡井盐的制作工艺,加强对溶液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升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安娅  陈卓  秦好丽 《化学教育》2016,37(4):56-58
结合化工实践教学特点,从基础实验、仿真操作以及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构建了"3模块2步骤多评价"化工仿真教学模式,优化配置仿真与实训内容,增设下厂前仿真实习,建立开放式仿真实验平台,通过分步骤实施和多元化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按照时间脉络将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历程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第1个阶段是借鉴前苏联、摸索前进期,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我国新的教育体系逐步建立。从教育部颁布的第1部《大纲》起,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就被确立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双基”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第2个阶段是遭遇“文革”、破坏倒退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多次“运动”的冲击,一度停滞。  相似文献   

20.
精准设计评价目标是有效开展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前提和保证。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目标的制订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规划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依据学习活动承载的素养功能和水平,结合相关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准确定位评价角度和评价水平。以“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课时教学为例来说明评价目标的科学制订和规范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