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抗凝药物华法林的荧光增强作用,探讨了华法林与HP-β-CD的包合特性.并与β-环糊精(β-CD)对华法林的荧光增强作用和包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P-β-CD的荧光增强作用强于β-CD.基于HP-β-CD的荧光增强作用,研究建立了一种荧光光谱测定华法林的新方法.华法林在10.3~2266μ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92μg/L.此法已应用于华法林钠药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β-环糊精增敏荧光测定杀虫剂胺菊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荧光光谱探讨了β-环糊精(β-CD)与农药胺菊酯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胺菊酯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包合常数为40.3L/mol,在λes/em=295/356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水溶液中测定胺菊酯的荧光光度法。线性范围11~1500ng/mL,检出限3.4ng/mL。方法已用于河水中胺菊酯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荧光法,研究了在水、乙醇、甲醇、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β-环糊精(β-CD)7种不同介质中β-雌二醇的荧光强度。探讨了pH、包合物稳定时间、金属离子等不同条件对β-雌二醇在β-环糊精(β-CD)体系中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介质中,β-CD在酸性条件下对β-雌二醇增敏效果最好,在λex/λem=278/307nm处有强的荧光峰,据此建立了一种用β-CD增敏荧光法测定β-雌二醇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0×10-7~4.0×10-5 mol/L,检出限为1.36×10-8 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3%。采用Benes-Hildebrand双导数法测定了β-雌二醇/β-CD的包合常数及热力学函数△G~θ、△H~θ、△S~θ,探讨了β-雌二醇与β-CD相互作用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乳化剂(OP)存在下,在NaAc-HAc介质中,以水杨基荧光酮(SAF)作为荧光试剂,用荧光猝灭法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65 nm和539 nm,Cu2+含量在0~0.20μg/mL范围内符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0μg/L。已用于人发和茶叶中铜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多组分分解后白术挥发油(DVOA)与β-环糊精(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固定挥发油质量,考察了β-CD和HP-β-CD的浓度及包合时间对挥发油荧光强度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挥发油与β-CD和HP-β-CD的包合比及包合常数,并进一步研究了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热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挥发油的荧光强度随β-CD和HP-β-CD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表明包合物的形成,包合比均为1∶1;25℃下挥发油与β-CD和HP-β-CD的包合常数分别为110、172L/mol,表明包合稳定性为HP-β-CDβ-CD。温度25℃、35℃和45℃下,挥发油与HP-β-CD的包合常数分别为172、130、83L/mol,△G、△H和△S均为负值,且△H小于一般反应热,表明升高温度挥发油与HP-β-CD的包合稳定性降低;包合反应可自发进行,且为放热反应,包合过程是挥发油分子与HP-β-CD分子间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用研磨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α-山竹黄酮(α-MAG)的包合物,由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1H NMR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包合物的溶解度、表观包合稳定常数和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G,△H和△S.结果表明,Hp-β-CD能与α-MAG形成稳定的1:1包合物,表观包合稳定常数K为2.11 × 103L/mol,加入Hp-β-cD后,α-MAG溶解度大大增加.包合反应主要由焙变控制,驱动力为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7.
多胺修饰β-环糊精对铝-铁试剂荧光体系的增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焱  刘育 《分析化学》2002,30(3):276-279
研究了β-环糊精(1)、单-[6-乙二胺-6-脱氧]-β-环糊精(2)、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3)和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4)对铝-铁试剂荧光体系的增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加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后体系的荧光强度均增强,增敏率为4>3>2>1,其中4给出最大的荧光增敏率。研究了pH值在3.0-7.5之间酸度对主体化合物增敏能力的影响,发现体系的pH值对β-环糊精的增敏率影响较小,而随着体系酸性的增强,多胺修饰β-环糊精的增敏作用显著增强。探讨了修饰环糊精引入边臂的长度和主-客体间的尺寸适合等因素对铝-铁试剂体系荧光增敏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β-环糊精及羟丙基β-环糊精与香兰素包合作用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H-NMR、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研究了香兰素与β-CD和HPβ-CD的包合作用,发现香兰素与HPβ-CD包合时,HPβ-CD的内腔H-3和H-5质子较与β-CD包合时明显移向高场,表明香兰素分子进入HPβ-CD的内腔较深。用Benesi-Hildebrand关系式求得的包合物的平衡常数也证实香兰素分子进入HPβ-CD的内腔较深,所形成的包合物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β-环糊精、氢氧化钠和环氧丙烷为原料,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合成了不同取代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利用1H NM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进而计算了产物的取代度.结果表明,当固定β-环糊精与氢氧化钠用量摩尔比为1∶6,且环氧丙烷用量低于18倍的β-环糊精用量时,HP--βCD的取代度随环氧丙烷用量的增加呈现规律性增加,有利于获得所需取代度的HP--βCD.  相似文献   

10.
11.
为提高香豆素的水溶解度和热稳定性,用研磨法制备香豆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将香豆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以1∶1的摩尔比制成包合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鉴定;紫外吸收法测定包合物的包结常数为293M-1,并进行增溶性和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香豆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这个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包合产率为68.8%,形成包合物后,香豆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和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艾叶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艾叶挥发油(艾油)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原料,采用搅拌法合成了艾油-HP-β-CD包合物,其结构和性能经FT-IR和TLC表征。结果表明,HP-β-CD与艾油产生了包合作用,形成了包合物,在包合过程没有改变艾油的化学成分。最佳包合条件为:艾油1 mL,m(HP-β-CD/g)∶V(艾油/mL)=8∶1,搅拌速度700r.min-1,于60℃包合3 h。在此条件下,艾油利用率为79.50%,收率为56.56%,含油率为12.57%。  相似文献   

13.
在pH 7.6的PBS介质中,且在PVA存在下,荧光桃红在其荧光发射峰555nm处的荧光强度因β-环糊精的加入而增强(荧光开),当在此体系中加入镍(Ⅱ)离子,其荧光发生猝灭(荧光关),其猝灭程度(ΔIf)与镍(Ⅱ)的质量浓度在5~30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75μg·L-1。应用此"开关"型荧光探针测定了污水和矿石样品中镍的含量,并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8.8%~106%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1.2%~2.2%之间。对此荧光体系的反应机理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生理pH条件和中性条件下对γ-山竹黄酮(γ-MAG)的包合行为和增溶效果,并探讨了温度对表观包合稳定常数的影响.利用溶液-搅拌法制备了包合物,并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胃液pH和中性条件下,Hp-β-CD 均能与γ-MAG形成稳定的包合物,包合比分别为 1∶ 1和2∶ 1,表观包合稳定常数K分别为1.57×103 L/mol和2.7×106 L2/mol2,在中性条件下更容易形成包合物.而在肠液pH条件下,Hp-β-CD与γ-MAG没有包合现象.温度对表观包合稳定常数的影响不大.Hp-β-CD与γ-MAG形成包合物后,使 γ-MAG的溶解度增加了约31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1)、单-[6-乙二胺-6-脱氧]-β-环糊精(2)、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3)和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4)对Al(Ⅲ)-H2QS荧光体系和Zn(Ⅱ)-Morin荧光体系的增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主体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At(Ⅲ)-H2QS荧光体系增敏率为4〉3〉2〉1,对Zn(Ⅱ)-Morin体系为3〉4〉2〉1,并且所有的主体环糊精对前一体系的增敏作用都强于后者。研究了酸度对环糊精的增敏能力的影响,发现在两个体系中,体系的pH值对β-环糊精的增敏率影响较小,而对多胺修饰环糊精的影响较大。从修饰环糊精的边臂长度、主-客体的尺寸匹配、静电相互作用、疏水作用等方面探讨了多胺修饰环糊精对两种荧光体系增敏作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闫金红  张翠萍  杨频 《化学学报》2006,64(7):652-656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丹参酮 IIA在不同pH和不同摩尔浓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及二者的包合常数; 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 计算了包合过程的熵变、焓变及自由能变化; 用分子模拟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该包合物的形成; 用红外光谱对固体包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β-环糊精增敏荧光法测定氯氰菊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β-环糊精(β-CD)与农药氯氰菊酯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氯氰菊酯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其包合常数为37 L/mol.包合物在λex/λem=328/368 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测定氯氰菊酯的荧光分析方法.本法荧光强度与氯氰菊酯浓度在0.04~0.2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为0.024 μg/mL.该体系的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好.对实际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β-环糊精(β-CD)和中性红(NR)形成包合物,增敏中性红荧光猝灭测定亚硝酸根的新方法。在酸性介质中,亚硝酸盐与中性红直接反应,生成不发荧光的亚硝胺,调节溶液pH至9.6,在适量的β-CD存在下,过量的NR与β-CD形成包合物,体系荧光强度大大增强,据此提出了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NO2-的新方法。该体系最大激发波...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Se(Ⅳ)-丁基罗丹明B与L-色氨酸结合物在β-环糊精(β-CD)介质中的荧光光谱行为.加入L-色氨酸可使Se(Ⅳ)-丁基罗丹明B体系发生荧光猝灭,β-CD的加入导致溶液中荧光猝灭值ΔIF增加,且L-色氨酸的质量浓度与ΔI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测定L-色氨酸的新方法.优化了实验条件,结果表明:β-CD对测定具有增敏作用,色氨酸的质量浓度在1.0 ~30.0 m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IF =399.1ρ(mg/L)+258.9,相关系数r=0.999 3,检出限为0.21 mg/L.将方法用于粮食样品中L-色氨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相溶解度法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对肉桂酸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肉桂酸在不同浓度羟丙基-β-环糊精中的溶解度,绘制相溶解度曲线,得到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实验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对肉桂酸有较好的增溶作用,增溶效应为:邻羟基肉桂酸对羟基肉桂酸间羟基肉桂酸,为其药效的改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