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聚乙烯醇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基材,熊果酸(U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在碳纳米管表面合成对熊果酸具有良好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MWCNTs-MIPs).讨论了不同摩尔比例的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合成印迹聚合物的效果,得出...  相似文献   

2.
黄敏  余梅  周如金  练国锋 《分析测试学报》2012,31(11):1401-1405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噻吩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识别性能,并考察了影响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因素(如:功能单体、交联剂、溶剂以及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等)。结果表明:以噻吩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氯仿为溶剂,反应温度60℃,在偶氮二异丁腈引发下合成的噻吩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噻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识别特性,可为石油产品进行深度脱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烯唑醇为模板分子,MAA为功能单体,EDMA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采用不同比例的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合成的聚合物对烯唑醇的吸附量,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烯唑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烯唑醇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进行Scatchard分析。由Scatchard分析可知模板分子烯唑醇与功能单体MAA形成了1类结合位点,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0.117m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38.66μmol/g。  相似文献   

4.
以1-氨基乙内酰脲(AHD)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 IP),考察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不同比例下制备的M IP对模板分子的吸附性能。通过Scatchard分析,表明该印迹聚合物上存在一类等价的吸附位点,其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4.33mmol/L。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印迹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对内分泌干扰物雌酮具有高选择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动力学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聚合反应条件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和识别性能有重要影响,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摩尔比为1:3:6,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过氧化苯甲酰(BOP)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热聚合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制备印迹聚合物(MWNTs-MIPs)。采用红外和热重分析等技术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液相色谱考察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过氧化苯甲酰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过氧化苯甲酰表现出特异性吸附,该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存在一种结合位点,其最大表观结合量为56.20 µmol/g。该印迹聚合物成功应用于固相萃取富集面粉中微量过氧化苯甲酰,浓度富集因子为526。  相似文献   

7.
发光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组胺的识别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组胺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共功能单体,锌原卟啉为荧光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种新的发光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振荡吸附后检测悬浊液荧光和柱吸附后检测流出液中组胺紫外光谱的变化,对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与组胺的结合特性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识别选择性优于非印迹聚合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子印迹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对内分泌干扰物雌酮具有高选择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动力学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非印迹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对模板分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聚合反应条件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和识别性能有重要影响,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摩尔比为1:3:6,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氯仿中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聚合物的平衡结合试验表明: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4:16时所得的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Ⅰ吸附量最大;合成时溶剂和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吸附量有很大影响;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Ⅰ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49.17μmol·g-1和22.6μmol·g-1,选择性结合试验中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Ⅲ的吸附量分别为26.8μmol·g-1和5.26μmol·g-1,说明印迹聚合物对苏丹红Ⅰ具有特异性吸附;Scatchard分析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具有两类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0.
以磁性Fe_3O_4为载体,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乙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DNOP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聚合物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结合气相色谱(GC-FID检测器)技术考察了磁性印迹聚合物对DNOP的吸附性能。通过正交实验表明,当反应在70℃、模板:单体:交联剂=1∶6∶30、引发剂占单体和交联剂总质量的2.5%的条件下,该磁性印迹聚合物对DNOP的饱和吸附量为1.82 mg g~(-1)。等温吸附实验表明,该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DNOP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本体聚合法制备2-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本体聚合法,以2-氯酚为模板分子,4-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系列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通过选择性实验和静态吸附实验对聚合物的选择性及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以甲苯作为致孔剂,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摩尔比为2:1时,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印迹因子为1.71,亲和位点总数Bmax为0.1137 mmol/g,具有最优的选择性和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芃岩  刘磊  张丽  姜宁  刘占理  王云 《化学通报》2008,71(2):132-137
以环丙沙星(CIP)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酯(TRIM)为交联剂,进行热聚合.通过对于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用量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得到最佳的聚合配比为n(CIP):n(MMA):n(TRJM)=1:6:16,并以此配比制得了对环丙沙星具有特异选择性吸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平衡结合法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动力学以及该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特性,通过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特性.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选择性,静态吸附分配系数KD为41.64,分离因子α为1.62;该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2类不同的结合位点,经计算它们的离解常数分别为Kd1=5.249×10-5mol·L-1,Kd2=2.237×10-3mol·L-1.  相似文献   

13.
以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合成了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采用紫外光谱(UV)和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法研究了聚合物的识别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为分子间氢键;红外(IR)光谱研究进一步表明,印迹聚合物通过非共价氢键作用特异性地识别模板分子。  相似文献   

14.
硅胶表面亮菌甲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接枝印迹方法,在硅胶微球表面制备了以亮菌甲素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荧光法优选了功能单体及比例,进一步用荧光法对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和印迹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吸附性能,印迹效率为48.6%.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制备对根皮苷具有仿生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本课题组所建立的紫外光谱法筛选并确定了制备根皮苷分子印迹聚合物所需的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及其与模板分子间的最佳比例(6∶1).然后以根皮苷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根皮苷分子印迹聚合物.经研磨、过筛、索氏提取去除模板分子后得到相应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颗粒.采用静态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根皮苷的结合与识别能力.结果表明与化学组成相同的非印迹聚合物相比,根皮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根皮苷具有较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6.
苯甲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甲酸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高选择性识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合成的聚合物作为吸附剂填充制备气体浓缩针装置,并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气相色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60℃下恒温聚合反应6h,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物质量比为1∶4∶20,预聚合时间为3h,溶剂为乙腈,模板分子为苯甲酸时,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苯系物的吸附量最大。  相似文献   

17.
以林可霉素(LIN)为模板,利用分子模拟方法模拟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MAA)、2-乙烯基吡啶(2-VP)和4-乙烯基吡啶(4-VP)4种常见的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的结合能,结果表明4-VP结合能最强为-98.25 kJ/mol。用悬浮聚合法制备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使用气相色谱检测各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结果4-VP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吸附量最大为102.8μmol/g,分子模拟结果与吸附试验结果一致,表明分子模拟可以为功能单体选择提供依据。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和动态吸附试验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表征,并进行了Scatchard模型分析。结果印迹因子为2.54,并且在150 min内较快地达到吸附平衡,表明林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可用于林可霉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先在MWCNTs表面包覆硅层,得到MWCNTs@SiO2,再以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为模板,无水乙醇为溶剂,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PTMOS)为双功能单体,四乙氧基硅烷(TEOS)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CAP分子印迹聚合物包覆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EM)、红外(IR)光谱和热重(TG)分析技术对CAP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动力学快,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印迹因子达到4.2,并且可循环使用。将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应用于实际样品鸡蛋中CAP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可达72.3%~84.1%。  相似文献   

19.
结晶紫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结晶紫为模板分子,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致孔剂种类,交联剂用量,模板分子用量等参数对印迹聚合物吸附结晶紫性能的影响,得到该聚合反应的优化条件:结晶紫、丙烯酸和EGDMA的摩尔比为1:4:40。采用静态平衡结合法以及Scatchard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结合特征,发现该印迹化合物存在两种结合位点,它们的离解常数分别为56.2μmol/L和7.52μmol/L。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制备对氯胺酮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的分离富集材料,实验采用本体聚合法,以氯胺酮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在优化了功能单体与交联剂的用量后,制备了一种吸附性能理想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该印迹聚合物在氯胺酮浓度为100μg·m L~(-1)的甲醇溶液中对氯胺酮的吸附量为33.8 mg·g~(-1),印迹因子为2.02,而且可以再生与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