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乙氧酰胺苯甲酯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过氧化苯甲酰和N,N-二甲基苯胺的引发作用下,制备了乙氧酰胺苯甲酯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优化的致孔溶剂为乙腈,模板、单体和交联剂的摩尔比为1∶6∶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的浓度,结合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和选择性评价,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所得微球的静态吸附量为15.0μmol·g-1,印迹因子为4.93。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聚合物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微球的形貌规则,印迹效应显著,热稳定性较好。本研究所采用的氧化还原引发方法具有制备简便、成本低以及特异性好等优点,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引发制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莱克多巴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莱克多巴胺分子印迹聚合物。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具有良好的特异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以熊果酸(UA)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腈+乙醇(v/v,3∶1)为溶剂,二乙烯基苯(DVB)/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熊果酸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径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形貌和化学表征;同时结合静态吸附实验对其结合能力、识别位点、吸附选择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沉淀制备的UA-MIPs形貌呈规则的圆球形,平均粒径为3.85μm,多分散指数U为1.029,对UA的平衡吸附量为26.3mg·g-1,吸附平衡时间为70 min,对熊果酸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4.
沉淀聚合法制备TNT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NT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乙腈为溶剂,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TNT分子印迹微球.紫外吸收光谱证实TNT与丙烯酰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TNT分子有较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能够选择性识别TNT分子.  相似文献   

5.
沉淀聚合法制备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乙腈-乙二醇(20∶1,V/V)混合溶剂中沉淀聚合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利用1H-NMR和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模板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三聚氰胺与甲基丙烯酸(MAA)分子通过协同氢键作用形成1∶2型氢键配合物.利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聚合物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近似圆球形,粒径约为400~500 nm,且大于非印迹聚合物微球,表面存在大量的结合位点.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分子的结合能力,印迹聚合物微球在4 h后逐渐达到吸附平衡,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微球主要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和平衡离解常数(Kd)分别为Qmax1=22.97μmol/g,Kd1=0.14×10-3 mol/L;Qmax2=157.65μmol/g,Kd2=2.55×10-3 mol/L,计算得出表观印迹效率和有效印迹效率分别为68%和58%.此方法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微球对三聚氰胺有较好的结合性能,可应用于三聚氰胺的分离检测.  相似文献   

6.
刘江  刘媛  李迎春  唐辉  吴冰冰 《高分子学报》2014,(12):1635-1642
采用两步蒸馏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红霉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第一步制备了甲基丙烯酸和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微球(PMAA-co-DVB),将其作为内核,再通过第二步蒸馏沉淀聚合,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红霉素(EM)为模板分子,内核表面聚合一层分子印迹膜层,从而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红霉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激光粒径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结合实验对其形貌和结合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聚合物单体体积分数为7%时,制备出的PMAA-co-DVB微球形态良好,当EM与MAA的比例为1∶4,第二步蒸馏沉淀聚合中单体体积分数为2.8%时,所得的印迹材料结合性能最佳,对EM最大结合量为76.8 mg/g,结合达到平衡的时间为90 min.对红霉素的识别能力高于对其结构类似物罗红霉素.  相似文献   

7.
牛庆媛  高保娇  刘苏宇  孙中军 《化学学报》2010,68(24):2600-2608
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 将功能大分子聚甲基丙烯酸(PMAA)偶合接枝到硅胶微粒表面, 形成了接枝微粒PMAA/SiO2, 采用本课题组建立的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 以生物碱苦参碱(来源于苦豆子)为模板分子,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 对接枝在硅胶表面的PMAA大分子链进行了分子印迹, 制备了苦参碱表面分子印迹材料MIP-PMAA/SiO2. 以另一种生物碱金雀花碱(亦来源于苦豆子)为对比物, 采用静态与动态两种方法研究了MIP-PMAA/SiO2对苦参碱的结合性能与分子识别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印迹材料MIP-PMAA/SiO2对苦参碱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 相对于金雀花碱(与苦参碱共存于苦豆子植物中, 且结构彼此相似), 识别选择性系数为8.14. 此外, 印迹材料MIP-PMAA/SiO2也具有良好的解吸性能, 以含氯化钠的乙酸水溶液作为洗脱液, 17个床体积内解吸率达到99.77%.  相似文献   

8.
以Hg2+为模板,马来酰亚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用沉淀聚合法制备Hg2+印迹聚合物。使用紫外光谱法分析模板与功能单体的结合情况,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其表面形态和化学结构,并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时间90 min,吸附温度60℃,吸附p H为7,最大吸附容量为61.23 mg/g。选择性实验中,印迹聚合物对Cu2+,Pb2+和Co2+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6.45,4.63,5.21。循环吸附实验中,第6次实验测得的吸附容量为第1次的86.3%。运用于实际样品中,自来水和河水中Hg2+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9.8%~100.7%之间。  相似文献   

9.
以水杨酸(S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对水杨酸具有较高选择性与较高亲和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环境扫描电镜表征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结构和形貌,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SA:AM:EDMA摩尔比为1:4:20时,得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粒径均一,球形度较好,对水杨酸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最大表观结合量可达到52.42mg/g。  相似文献   

10.
沉淀聚合法制备右旋邻氯扁桃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右旋邻氯扁桃酸为模板,丙烯酰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分别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讨论了反应介质用量、聚合温度、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印迹微球的影响。实验表明:分子印迹微球与传统本体聚合法制备的聚合物相比具有更高的特异识别能力,通过Scatchard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选择结合性能,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在识别右旋邻氯扁桃酸分子的过程中存枉两类结合位点,而空白聚合物微球只存在一类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1.
12.
以氨苄西林为模板分子,二苄基三硫代碳酸酯(DBTTC)为链转移试剂,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沉淀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光谱法和电镜表征,分别对功能单体及交联剂进行选择。采用吸附实验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优化条件制得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均一,分散性好,并对氨苄西林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为55. 7mg·g-1。将其做为固相萃取填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猪肾、牛奶和鸡肉中氨苄西林进行分离检测,回收率为78. 7%~97. 3%,RSD≤4. 1%。  相似文献   

13.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拟除虫菊酯的结构类似物二苯醚-联苯共晶作为替代模板,优化得到最佳的拟除虫菊酯类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条件:模板分子(二苯醚-联苯共晶)、功能单体(4-乙烯吡啶)、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摩尔比为1∶6∶20,反应温度为70℃,引发剂用量为1%。将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扫描电镜进行表征,并对吸附性能进行测试,其对60μg·mL~(-1)的二苯醚-联苯共晶的最大吸附量为6 041μg·g~(-1),且在7 h后达到吸附平衡。通过选择性实验得到印迹聚合物对毒死蜱、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吸附量分别为259、316、311、271、305、298μg·g~(-1),而非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则为169、188、181、183、151、142μg·g~(-1),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能明显高于非印迹聚合物。  相似文献   

14.
孙妍  王兵 《化学学报》2012,(14):1569-1575
采用沉淀聚合的方式以诺氟沙星(NFA)-Zn2+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分别选取酸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与碱性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制备了诺氟沙星-Zn2+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研究发现诺氟沙星与Zn2+及两种功能单体均发生了金属配位印迹作用且形成了比例不同的印迹复合物.红外光谱的功能基团的表征结果显示,甲基丙烯酸与诺氟沙星-Zn2+形成了以诱导作用占优的三元配合物,而4-乙烯基吡啶则与诺氟沙星-Zn2+形成了共轭作用占优的三元配合物.扫描电镜及粒径分布实验表征了聚合物的物理特性,结果显示印迹聚合物的表面存在孔及孔道结构而非印迹聚合物的表面较致密不存在孔且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粒径均在100μm以下,其平均粒径为39μm.等温结合及选择性实验的结果表明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识别性能优于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其特异性吸附容量和印迹指数分别为66.84μmol/g和4.207.同时在混合溶液的选择性实验中以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的印迹聚合物的选择识别诺氟沙星的能力优于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的聚合物,其识别因子分别为3.408和2.909,而非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吸附量较小且识别因子均接近于1,说明非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识别为非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Pickering乳液聚合法,以纳米SiO_2作为稳定剂,制备喹乙醇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乳液聚合法相比,采用Pickering法制备的聚合物粒径更为均一,分散性更好。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量以及良好的选择性,将其作为固相萃取填料,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饲料中的喹乙醇进行分离及检测,效果良好。方法回收率为85.71%~95.23%,相对偏差小于2.9%,检出限为0.96 mg/L。  相似文献   

16.
以加替沙星为模板分子,采用溶胶-凝胶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具有分子识别作用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其进行吸附性能研究证明了印迹聚合物对加替沙星的专一吸附性能。以该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材料填充固相萃取柱,优化固相萃取条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牛奶样品进行检测。建立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方法,分离富集并检测牛奶中的加替沙星,其回收率为79.87%,富集倍数为38,高于市售C18柱,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RAFT聚合法制备聚合物胶束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正龙  周丹  陈秋云 《化学进展》2011,23(11):2360-2367
聚合物胶束由于具有优良的组织渗透性、增容效果好、结构多样性和热稳定性等特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具有特殊结构和特殊性能的双亲性嵌段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RAFT聚合法合成聚合物胶束的机理和优势,表明了RAFT聚合法可直接在水溶液中方便快捷地制备出温度和pH双响应性聚合物胶束。然而,当聚合物胶束的浓度低于其临界胶束浓度时,胶束的稀释效应大大影响了其实际应用,为提高聚合物胶束的稳定性,文章归纳总结了一系列有关壳交联聚合物胶束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最后,文章展望了聚合物胶束在药物可控释放、靶向、生物成像、催化剂负载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吕运开  严秀平 《分析化学》2005,33(2):254-260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对特定分子具有选择性识别的聚合物的技术。分子印迹技术与溶胶-凝胶过程相结合,可设计多孔无机主体,增强分子识别能力,并具有极好的热稳定性和水解稳定性。改变溶胶-凝胶过程的条件,可制备具有最佳孔隙率和表面积,并用于分离复杂的混合物、选择性吸附富集模板分子(或目标分子)、催化、微合成器应用的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材料。综述了溶胶.凝胶技术和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技术和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材料的概念、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异丙威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识别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接枝到硅胶表面,然后以异丙威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单体,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制备了异丙威表面分子印迹材料MIP-P MAA-MPS-SiO2。采用动态与静态两种方法研究了该印迹材料对异丙威的结合性能与分子识别特性。结果表明,MIP-P MAA-MPS-SiO2印迹材料对模板分子异丙威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相对于参比物速灭威和甲萘威,印迹材料对异丙威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6.73和8.95。经过Scatchard模型分析,计算得到两类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230和117 mg/g,印迹聚合物的平衡离解常数K d分别为1428.6和476.2 mg/L。油菜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表明,此印迹材料可以对痕量异丙威进行富集分离测定,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