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立了快速测定Pb(Ⅱ)的瑞利散射(RLS)新方法。在Tris-HCl缓冲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增敏溴甲酚绿(BCG),使瑞利散射显著增强,最大瑞利散射峰位于345nm,CTMAB-BCG进一步与Pb(Ⅱ)结合后生成的三元复合物的瑞利散射增强程度(|ΔIRLS|)与0.006~0.41mg/L范围Pb(Ⅱ)的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定量限为0.053mg/kg。方法用于萝卜红色素中Pb(Ⅱ)的测定,回收率为98.5%~102%,相对标准偏差为1.8%~2.5%。  相似文献   

2.
吖啶橙-罗丹明6G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定量测定茶多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λex/λem=450/556 nm,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存在下,吖啶橙(AO)-罗丹明6G(R6G)间能够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使R6G荧光大大增强。酸性条件下,茶多酚的加入使体系R6G的荧光发生猝灭。利用AO-R6G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定量测定茶多酚,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茶多酚含量在0.75~60mg/L范围内与R6G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35 mg/L。6次平行测定样品相对标准偏差1.36%~2.17%,回收率为93%~107%。该方法用于茶叶样品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样品(0~4.0mg)置于10mL比色管中,加入pH 7.6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1.0mL和1.00×10-4 mol·L-1孔雀石绿溶液2.00mL,稀释至10mL,反应10min。呋塞米与孔雀石绿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使体系的瑞利光散射(RLS)发生猝灭作用,最大瑞利光散射峰位于370nm处。呋塞米的质量浓度在0.006~0.40mg·L-1范围内与对应的瑞利光散射猝灭程度(ΔIRLS)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05 4mg·L-1。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7%~102%,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3.0%。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测定皮蛋中Hg的双波长共振瑞利散射新方法,研究了共振瑞利散射的光谱特征、共存物质的影响及反应机理。在pH 6.58的Tris-HCl缓冲介质中,Hg(Ⅱ)与快绿-溴代十六烷基吡啶结合生成三元络合物,使体系的双波长-共振瑞利散射(DWO-RRS)光谱显著增强,最大和次大的共振瑞利散射峰分别位于344 nm和470 nm波长处。当用双波长-共振瑞利散射(DWO-RRS)法测定时,Hg(Ⅱ)的质量浓度在0.005~0.50 mg/L范围内与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增强强度△I_(RRS)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σ/S)为1.4 ng/mL,定量限为0.034 mg/kg。方法用于皮蛋中Hg的测定,回收率为98.2%~102%,相对标准偏差(n=5)为2.1%~2.7%。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酸性Tris-盐酸缓冲介质和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存在下,Al(Ⅲ)与铬天青S反应的瑞利散射光谱,建立了定量测定Al(Ⅲ)的瑞利散射新方法。实验表明,体系的结合物使瑞利光散射(RLS)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瑞利散射光谱。最大瑞利散射峰位于371 nm处,瑞利散射增强程度(ΔIRLS)与0.016~0.54 mg·L-1范围的Al(Ⅲ)的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5 mg·L-1。方法用于面制食品中Al的测定,回收率为98.1%~102%,相对标准偏差(n=6)为0.8%~1.3%。  相似文献   

6.
在pH 9.0的PBS介质中葡萄糖与亚甲基蓝反应,使亚甲蓝荧光猝灭。若换用β-环糊精/亚甲基蓝荧光探针,则体系的荧光猝灭强度大大提高。葡萄糖的质量浓度在0.02~26mg·L-1之间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2mg·L-1。据此,建立了以β-环糊精/亚甲基蓝为荧光探针直接测定葡萄糖的荧光分析方法。该体系最大激发波长为660nm,最大发射波长为678nm。加标回收率在97.4%~101%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均小于2.5%。  相似文献   

7.
基于镉(Ⅱ)与ZnSe/Cu量子点之间的荧光猝灭作用,提出了用ZnSe/Cu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测定镉的方法。通过微波辅助加热,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巯基丙酸修饰的ZnSe/Cu量子点。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研究了ZnSe/Cu量子点与镉(Ⅱ)的相互作用。在pH为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和1.5×10-4 mol·L-1 ZnSe/Cu量子点溶液中测定镉(Ⅱ)。镉(Ⅱ)的质量浓度在0.025~0.40mg·L-1范围与ZnSe/Cu量子点荧光猝灭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k)为0.021 6mg·L-1。方法应用于水样的测定,回收率为98.0%,102%。对0.15mg·L-1镉(Ⅱ)标准溶液测定11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7%。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u2+对硫堇(TH)荧光光谱的影响,发现Cu2+对TH的荧光有猝灭作用。为了消除瑞利散射的干扰,进一步考察了Cu2+对TH同步荧光(Δλ=4~12 nm)的猝灭情况,并确定λex为626 nm,λem为635 nm(Δλ=9 nm)为工作波长。在同步荧光猝灭度(ΔF)与Cu2+质量浓度(ρCu2+)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据此建立了测定Cu2+的新方法。Cu2+的线性范围0.0133~0.975μg/mL,检出限为0.004μg/mL,加标回收率为97.4%~104.2%。该方法可用于自来水和矿泉水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在pH 8.4的溶液中,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和荧光桃红(Fluorescent pink,FP)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而使后者的荧光增强。体系中加入痕量Cu2+后,FP的荧光被猝灭,且在一定范围内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河水、农田水、自来水中痕量Cu2+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9.42~23.55μmol/L,检出限(3σ/k)为3.14μ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河水、农田水及自来水中Cu2+的检测,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0.91%,加标回收率为98.7%~99.0%,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在p H 7.40的磷酸盐(PBS)缓冲溶液中,盐酸头孢他美酯(CPH)可使5-溴水杨基荧光酮(5-Br SAF)的内源性荧光显著猝灭,据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CPH的新方法。CPH的浓度在8.0×10-10~1.8×10-8mol/L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猝灭值△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3.8×10-10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8%(n=5,c=8.0×10-9mol/L)。方法用于样品中CPH的测定,回收率为98.0%~103.5%。对体系的猝灭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荧光寿命、探讨温度对猝灭常数的影响以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确定CPH与5-Br SAF之间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1.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酸度条件下,头孢噻肟对牛血清白蛋白,Cu(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Cu(Ⅱ)对头孢噻肟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Ⅱ)和头孢噻肟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静态猝灭,并且在Cu(Ⅱ)存在下,头孢噻肟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头孢噻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为3.11×104L/mol,结合位点数为1.03;二元配合物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13×103L/mol,结合位点数为0.74。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Cu-酪氨酸荧光静态猝灭体系,络合物为Cu(Tyr)22 ,猝灭常数K为1.59×1010.以时间驱动模式代替浓度模式,在pH 8.8的硼砂介质中,测得Cu2 的线性范围为4.00×10-7~1.12×10-5 mol/L和8.00×10-6~1.12×10-4 mol/L,相关系数R=0.9996/0.9992,检出限(3σ)为6.6 × 10-8 mol/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8%(n=11,C(Cu2 )=2.4×10-6 mol/L).本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侯明  张静 《分析试验室》2003,22(Z1):238-238
探讨了荧光红与曙红Y之间的荧光能量转移,研究了Cu(Ⅱ)-荧光红-曙红Y-邻菲罗啉能量转移荧光猝灭体系的最佳条件,建立了荧光分析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λex/λem=404.7 nm/545 nm,乳化剂0P存在下,荧光红的荧光光谱(λem=524 nm)和曙红Y的吸收光谱(λmax=520 nm)能有效重叠.当荧光红和曙红Y单独存在时,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24 nm和545 nm;当荧光红和曙红Y同时存在时,曙红Y的最大发射波长不变,但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大,可见,荧光红和曙红Y分别作为能量给予体和能量接受体发生能量转移,使曙红Y荧光光谱灵敏度增大.在pH 6.5~7.6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Cu(Ⅱ)与曙红Y和邻菲罗啉形成配合物使曙红Y的荧光猝灭,加入荧光红后,体系的荧光猝灭值大大增加.利用荧光红-曙红Y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提高了测定铜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铜含量在0~250μg/L范围内与曙红Y的荧光猝灭程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82μg/L;测定100μg/L铜溶液,其相对标准偏差为4.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1%~107.7%.方法已应用于人发、茶叶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黄剑平  梅平  何治柯 《应用化学》2010,27(7):849-854
研究了Ru(bpy)2(dppx)2+-SDS-DNA(bpy=2,2′-联吡啶,dppx=7,8-二甲基-吡啶并[3,2-a:2′,3′-c]吩嗪)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结果表明,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预胶束聚集体存在下,Ru(bpy)2(dppx)2+-SDS体系具有很强的共振光散射,DNA的加入使其共振散射光猝灭。探讨了反应机理。基于DNA对Ru(bpy)2(dppx)2+-SDS体系共振光散射的猝灭作用,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在393nm处的共振光散射猝灭程度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1.2mg/L,检出限为1.5μg/L。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药物中酒石酸美托洛尔的双波长共振瑞利散射(DWORRS)新方法。在酸性Tris-盐酸介质中,刚果红与酒石酸美托洛尔及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反应生成红色三元缔合物,使双波长共振瑞利散射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具有2个明显散射峰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最大共振瑞利散射峰位于375 nm,另一共振瑞利散射峰位于515 nm,酒石酸美托洛尔在0.004~0.55 mg/L范围内与体系的RRS增强强度的绝对值(│△I_(RRS)│)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32 mg/L(375 nm),0.0038 mg/L(515 nm)和0.0018 mg/L(DWO-RRS,375 nm+515 nm)。还探讨了RRS的光谱特征、适宜反应条件、反应机理及共存物质的影响。方法用于药物中酒石酸美托洛尔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57%~102.1%,相对标准偏差为2.0%~2.5%。  相似文献   

16.
在吐温40存在下的pH 7.6 PBS缓冲溶液中,核壳型量子点CdS@ZnS与染料罗丹明B(RhB)能够发生有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使能量给体CdS@ZnS的荧光猝灭,能量受体RhB的荧光增强。当加入土霉素(OTC)后,发现体系中RhB的荧光发生猝灭,且体系荧光猝灭的程度与土霉素浓度在4×10-8~60×10-8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0,检出限为1.13×10-9mol/L,以此建立了利用CdS@ZnS-RhB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土霉素的新方法。方法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应用于牛奶中土霉素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7.5%~103.7%,相对标准偏差(n=6)不大于2.0%。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制备了对Cu(Ⅱ)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的Cd Te/Cd S@Si O_2@BPEI-CQDs双发射比率荧光探针。基于Cu(Ⅱ)能使探针表面的BPEI-CQDs荧光猝灭的现象,建立了测定Cu(Ⅱ)的比率荧光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该方法测定Cu(Ⅱ)的线性范围为0.40~70μmol/L,检测限为0.27μmol/L。建立的方法已被成功用于人体尿液及血浆中Cu(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在pH 4的HCl介质中,对二甲基氨基偶氮苯染料在50℃下可与红霉素作用形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冷却至室温后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上同步扫描得到各溶液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发现单一的红霉素溶液的最大响应波长在334 nm附近,波峰和坡度变化均不明显;而与对二甲基氨基偶氮苯染料反应后最大响应波长增加到368 nm(甲基橙体系)和356 nm(甲基红体系)附近,在597 nm附近还有一肩峰,波峰、波谷分明;散射强度I也明显增强,且强度与红霉素质量浓度成正比,分别在0~50 mg/L或0~80 mg/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IRRS=7.745×104ρ-15.17,r=0.9855(对甲基橙体系),IRRS=1.139×105ρ-36.91,r=0.9913(对甲基红体系)。据此,建立了测定红霉素的共振瑞利散射新方法,检出限可达0.15μg/mL。方法应用于红霉素肠溶片中红霉素的质量分析,加标回收率在97.6%~103.9%之间。  相似文献   

19.
利用G碱基和有机猝灭基团对荧光基团的双重猝灭作用构建了分子信标,建立了一种基于双重猝灭原理的检测凝血酶的简单方法.此分子信标中荧光基团设计为羧基荧光素(FAM),有机猝灭基团设计为Black Hole Quencher 1(BHQ-1),BHQ-1连接3个含有G碱基的核苷酸,分子信标的环设计为凝血酶的核酸适配体.体系中没有凝血酶时,分子信标呈茎环结构,荧光基团FAM与有机猝灭基团BHQ-1及G碱基相互靠近,FAM的荧光在BHQ-1及G碱基的双重猝灭下,其荧光信号很弱;当体系中有凝血酶存在时,分子信标与凝血酶特异性结合,形成G-四联体结构,茎-环结构被破坏,FAM远离猝灭基团BHQ-1及G碱基,其荧光得到恢复.在最适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I)与凝血酶的浓度(C)在0.4~40 n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24.63C(nmol/L)+13.06(R2=0.9972),检出限为0.18 nmol/L(3σ,n=9).实际血样加标回收率为96.3%~98.7%.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pH5.0~6.4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和CTMAB存在下,Mo(Ⅳ)对二甲氧基羟基苯基荧光酮(DMH-PF)的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微量Mo(Ⅳ)的新体系,DMH-PF最大激发波长为λex=514nm、最大发射波长为λem=547nm,DMH-PF与Mo(Ⅵ)形成1:2配合物使荧光猝灭,荧光猝灭量与Mo(Ⅵ)在0~0.072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022mg/L,体系稳定,灵敏度高,采用液膜分离富集钼,可应用于合金钢和石墨中微量钼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