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方法为核心,设计了一套多功能的实验装置,可应用于中学"氨分子扩散"实验、NH3和HCl反应实验、氯水漂白作用实验、SO2和H2S反应实验等多个实验中,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
夏凯 《化学教育》2008,29(2):60-61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更应突出绿色化、微型化、定量化、探究性和趣味性,在进行氯气性质实验时,为了解决氯气的污染问题,体现无(低)毒、低污染原则,利用针管进行氯气溶解性实验、氯水漂白性实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很好地发挥了实验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以双通管为主体的复合微型实验装置,4 min 内完成了氯水的制备、氯水颜色的观察、氯水的萃取、氯气与水反应产物H+与Cl-的检验、氯水漂白性的实验。  相似文献   

4.
陈裕森 《化学教育》1994,15(6):34-34
新编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实验1-6]介绍的氯水光照分解实验(同以前各版本相同,是将无支管的盛满氯水的圆底烧翻倒立在盛氯水的水槽内。)由于氯水与空气大贰积接触,氯气逸出污染实验环境且氯水易失效;不便于验证分解产物,使用新制氯水进行实验时即使在日光直射下也不能在45分钟内有明显现象。实验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5.
王文娟  魏锐  于成玉 《化学教育》2017,38(17):60-63
通过运用自封袋和塑料点滴板等微型装置设计实验,并选用浓度较稀的盐酸和次氯酸钠溶液反应来制取氯气,采用滤纸来扩大性质实验中溶液的接触面积,可以很好地完成氯气的氧化性、氯气与碱反应、氯水的漂白性以及氯离子的检验等实验。该微型实验设计绿色环保,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蒯世定 《化学教育》1982,3(2):50-50
现行初三《化学》课本第四章第二节指出氯气具有漂白性;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又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硫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实验;第六章第二节中又指出活性炭和木炭也能脱色。为了区别氯气、二氧化硫和活性炭的漂白,在教学时可增做下列实验: 【实验1】在碱性品红溶液里通入氯气,片刻红色溶液褪为浅黄色或无色,加热退色后的溶液,无明显变化。也可以在品红溶液里加入新制备的氯水,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Ⅰ引言近年来,在中学化学教学里,实验的运用有了很大的进步。苏联波里索夫的“化学教学法”(1956)一书中提出“没有一门科学像化学那样对实验需要到如此的程度”,这句话说明了突验在研究化学中的重大作用,对研究性实验和教学性实验都适用。因此,化学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脱离了实验去完成中学化学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只有正确地运用实验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而不是形式主义地去掌握巩固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楚地了解化学生产的基本原理;也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有效地揭露客观世界里事物和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从而  相似文献   

8.
氯水和溴化钾、碘化钾溶液反应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志贵 《化学教育》2009,30(3):65-66
对氯水与碘化钾溶液、溴化钾溶液反应出现的现象通过实验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氯水和KI溶液反应后的溶液用CCl4萃取生成的碘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做好氯水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任红艳  桑晓 《化学教育》2019,40(20):59-63
论证教学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教学的热点领域。论文采用准实验设计,使用混合研究方法,在“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过程。实验组开展论证式教学的实践活动,并采用GR编码方式细致地分析学生科学论证活动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论证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化学师范生的科学论证能力,并提高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李超 《化学教育》1997,18(3):33-33
现行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通过实验〔1一6〕介绍氯水光照分解,验证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光照可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  相似文献   

11.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二氧化氯、氯、亚氯酸根及氯酸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田芳  谢家理 《分析化学》2004,32(4):522-524
建立了一种测定水中的ClO2、Cl2、ClO2^-、ClO3^-离子色谱法,在含有碳酸氢钠缓冲溶液的中性条件下,用NaNO2将ClO2、Cl2还原为ClO2^-、Cl^-,通过测定ClO^-和NO3^-的变化值,间接测定ClO2和Cl2。加入硫代乙酰胺(TAA)作掩蔽剂测定ClO2^-。  相似文献   

12.
陈焕文  徐抒平  李双峰  于爱民 《分析化学》2003,31(11):1399-1402
研制了一种基于光度法现场测定水中余氯、总氯的手持式仪器 ,开发了相应的专用试剂包 ,讨论了影响该仪器分析性能的主要因素。用该仪器和试剂现场测定水中的余氯和总氯 ,线性范围是 0 .0 1~ 5 .0mg/L ;RSD <3% ;单个样品分析时间不超过 3min。  相似文献   

13.
垃圾焚烧氯对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管式反应炉上,通过加入有机氯(PVC)和无机氯(NaCl)研究了垃圾焚烧时氯对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下,氯对重金属的挥发几乎没有影响,只有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氯才会对重金属的挥发特性产生影响,且垃圾焚烧过程中氯的存在使重金属更易向飞灰或烟气中迁移,垃圾中有机氯对重金属迁移特性的影响要大于无机氯。氯的存在会显著改变分布在飞灰和烟气或底渣和飞灰之间的重金属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一定试验条件下,对使用液氯作净水消毒的水进行需氯量试验,所得结果作为加氯量的参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明浩  许树柏 《分析化学》1992,20(5):591-593
本文详细研究了游离氯在水溶液中与对氨基-N,N-二乙基苯胺(DPD)显色的最佳条件,建立了测定水相中游离氯的新方法。方法显色迅速,颜色稳定时间较长,选择性好,常温下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操作方便,可用来进行快速分析。线性范围为0~100μg/50ml,摩尔吸光系数达1.1×10~4L·mol~(-1)cm~(-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65%,最大吸收峰为553nm,方法用于水样中游离氯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氯制备方法及相关产品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氯由于对细菌、病毒有广谱、快速、高效、安全的杀灭特点和优势,正成为水处理取代液氯的最佳换代产品,在饮用水、工业水处理、食品保鲜、纸浆漂白、石油解堵等多种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国外的一些生产方法由于本身存在一些不足并不完全适合于国内使用。因此,我国不少学者开展了二氧化氯新制备方法的研究,并开发了一些稳定性的二氧化氯产品。本文介绍和评述了这些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Chlorination is the most common method worldwide for the disinfection of drinking water. Howeve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ly toxic products from this method has encouraged the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disinfection technologies. Among them,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has emerged as one of the more feasible alternatives to chlorinat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that can contribute to drinking water disinfection and underscores the efficiency of recently developed diamond films in chlorine-free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四氯化碳与Zr(NMe22[iPrNC(NMe2)NiPr]21)反应先生成中间体ZrCl(NMe22[iPrNC(NMe2)NiPr]22),然后生成ZrCl2[iPrNC(NMe2)NiPr]23)。该反应可能是自由基反应。另外,配合物2可由ZrCl(NMe23与二异丙基碳二亚胺iPr-N=C=N-iPr反应制备。对配合物2进行了核磁共振(NMR)和元素分析。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垃圾氯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明确垃圾焚烧中氯的确切来源和种类,为垃圾焚烧炉的设计、运行提供参考和促进垃圾焚烧过程中二恶英类物质等二次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控制措施的研究,采用硝酸银容量法、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等研究了城市生活垃圾各主要成分中氯元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PVC类塑料和厨余中的灰尘部分含氯量相对较高,均在100mg/g以上;当含氯量大于100mg/g时,可以采用硝酸银容量法测定;含氯量为0.1mg/g-10mg/g时可以采用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当含氯量小于0.1mg/g时则只能采用离子色谱法;组分中含硫时只能用离子色谱法测定。  相似文献   

20.
During the chlorine disinfection of reclaimed-water, the proportion of bromo-disinfection by-products (bromo-DBPs) in total DBPs is affected by chlorine dosage, reaction time, pH, ammonia nitrogen (NH3-N) and preozon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romo-trihalomethanes (bromo-THMs) form more easily than bromo-haloacetic acids (bromo-HAAs) and bromine incorporation in DBP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hlorine dosage. Within 5 h, bromine incorporation in THMs (n(Br)) increases but bromine incorpo-ration in HAAs (n′(Br)) decreases with the extension of reaction time; however, n(Br) decreases and n′(Br) keeps relatively constant at a longer reaction time. Furthermore, bromine incorporation in DBPs is low under acidic and alkaline conditions. The increase of NH3-N concentration inhibits the formation of chloro-DBPs,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n(Br) and n′(Br) to some extent. Preozonation enhances the formation of HOBr and the increase of bromine incorporation in DBPs; however, ozone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xidizes HOBr to its salt form, leading to the decrease of bromine incorporation in DB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