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染料木素(Ge)与牛血清蛋白(BSA)间相互作用,在水溶液中Ge能够有效地猝灭BSA的荧光发射。考查了溶液p H、水浴温度、水浴时间等参数对于Ge猝灭BSA的影响,并且通过StemVolmer方程计算了Ge与BSA之间的结合类型、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等参数。结果表明,Ge猝灭BSA的类型为静态猝灭,Ge与BSA可形成1∶1型非共价复合物。通过同步荧光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了Ge与BSA间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氢键作用与疏水作用是Ge与BSA形成复合物的主要驱动力,Ge通过改变BSA中Trp134残基微环境的疏水情况猝灭BSA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荧光分析法研究了不同酸度、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硝基苯对牛血清蛋白(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发波长λex=280nm,发射波长λem=342nm,浓度为0.05 mol·L-1,pH=7.5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猝灭效果最为明显。计算289,304和318 K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25×104、1.00×104和0.833×104L·mol-1。通过Gibbs-Helmholtz方程对其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进行计算(ΔH=-10.7 kJ·moL-1;ΔS=41.4 J·moL-1·K-1),表明二者之间是静电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硝基苯对牛血清蛋白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最后使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对其作用机理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3.
通过共振散射光谱(RLS)、二维共振散射光谱(2D-RLS)及荧光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聚乙二醇(PEG)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PEG和BSA之间存在着氢键作用及疏水作用,其中氢键作用是主要的。在相同条件下,基于RLS方法测得的PEG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为9.56×103L/mol,而基于荧光光谱方法测得的PEG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为6.21×103L/mol。两种方法此外所测得的实验数据比较接近,表明RLS方法可普遍用来分析蛋白质与水溶性聚合物之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pH为10.0时,Cu2+离子与明胶的相互作用,推导出含有n个键合位置的明胶大分子与Cu2+离子的结合公式;用明胶中两种荧光基团的荧光强度变化数据,线性拟合出Cu2+离子与明胶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讨论了Cu2+离子对明胶分子构象的影响.非线性拟合结果与实验值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5.
荧光光谱法研究氧氟沙星与明胶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通报》2005,68(10)
  相似文献   

6.
荧光光谱法研究槲皮素与氨基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荧光活性物质槲皮素(Qct)与色氨酸(Try)、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的相互作用.在pH 7.4的磷酸缓冲溶液(PBS)中,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平衡常数(K)和结合摩尔比(n)及结合的热力学常数.槲皮素与游离的氨基酸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是自发进行.并由所得热力学常数确定了结合的作用力类型.  相似文献   

7.
烷基酚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环境激素辛基酚(OP)、壬基酚(NP)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随着ctDNA的加入,辛基酚、壬基酚的荧光光谱产生了有规律地猝灭,且最大发射峰红移.其中荧光猝灭是由于形成了烷基酚-DNA加合物而引起的静态猝灭.辛基酚、壬基酚与ctDNA均以插嵌模式相互作用,其结合常数分别为5.1×105 L·mol-1 和1.4×106 L·mol-1 ,结合位点分别为1.31和1.45.热力学参数确定了辛基酚及壬基酚与ctDNA的作用力类型主要是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荧光桃红(TCB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研究表明,BSA与TCBF的结合数为n=1.16。其平衡常数KA=6.95×106L/mol。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算了给体(BSA)受体(TCBF)间的距离r=1.79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83。实验表明:荧光桃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荧光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磷酸缓冲溶液(PBS,pH 7.2)中有无金纳米粒子(AuNP)共存时槲皮素(Qct)与牛血红蛋白(BHb)的相互作用,评估了共存AuNP对Qct和BHb的荧光猝灭效应及对Qct-BHb作用的影响。测得了不同温度下Qct-BHb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结合摩尔比n,并由所得热力学常数确定了结合的作用力类型。根据F rster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了Qct-BHb作用的分子间距离r=2.68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232。  相似文献   

10.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由于核苷类药物中间体氰基乙基尿嘧啶(CEU)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发生特异性变化,且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据此提出以氰基乙基尿嘧啶为探针,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方法.在最佳试验条件下,体系的荧光强度与HSA和BSA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38~496.2 mg·L-1和1.56~624.0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045 mg·L-1和0.051 mg·L-1.方法应用于人血清及牛血清中HSA及BSA的测定,并以此样品为基体分别加入HSA及BSA标准溶液作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5.1%~102.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0.43%~2.72%之间.  相似文献   

11.
王芹  张晟瑞 《分析测试学报》2013,32(10):1197-120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谱法首次研究了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 hydrochloride,CL)与人免疫球蛋白G(Human immunoglobulin G,HIgG)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Scatchard方程和Vant Hoff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CL和HIgG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常数。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CL可以使HIgG发生荧光猝灭。在298、304、310 K温度下,CL与HIgG间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95×104、2.35×104、1.82×104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84、0.87和0.94,表明两者之间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在CL与HIgG相互作用的体系中,其焓变和熵变的值分别为-30.47 kJ/mol和-16.58 J·K·mol-1,表明其结合过程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数据可知:CL的加入会引起HIgG二级结构的变化。此外,当HIgG与CL间的摩尔比为1∶4时,CL的加入可引起HIgGβ-折叠结构含量的减小。  相似文献   

12.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体系中,利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以及UV-vis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联二萘酚(BINOL)及其两种手性异构体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INOL对BSA荧光产生猝灭现象,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随着温度的升高,BINOL与BSA的结合常数逐渐减小,结合过程是自发且放热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在相同条件下S-BINOL比R-BINOL更易与BSA结合,其外消旋体的结合能力居于两者之间。根据Forster能量转移理论可知BINOL与BSA的结合距离1.78 nm(S-BINOL-BSA)、1.79nm(Rac-BINOL-BSA)、1.91 nm(R-BINOL-BSA),均小于8 nm。通过对同步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发现,BINOL的存在明显改变了BSA的构象,α-螺旋的含量分别由49.45%降到36.34%(R-BINOL-BSA)、57.83%降到34.46%(Rac-BINOL-BSA)、50.16%降到37.81%(S-BINOL-BSA)。  相似文献   

13.
荧光光谱法研究喹诺酮抗菌素与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喹诺酮抗菌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与过氧化氢酶分子间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药物对过氧化氢酶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形成复合物所产生的静态猝灭是引起过氧化氢酶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进一步依据荧光猝灭结果确定了药物-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相似文献   

14.
荧光光谱法研究核黄素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亚敏  王兴明  费丹  董发勤  丁立生 《化学学报》2008,66(10):1245-1251
在B-R缓冲溶液中, 以吖啶橙(AO)作荧光探针研究了核黄素(RF)与DNA的相互作用. 在pH值为7.25时, 荧光光谱研究表明, RF与DNA发生作用生成了复合物, 其结合比为nRFnDNA=5∶1, 28 ℃时RF与DNA的结合常数K=2.53×106 L/mol; 并运用双倒数法求得RF与DNA相互作用的 为-6.06×104 J/mol, 为-78.70 J/(mol•K), 28 ℃时的 为-3.69×104 J/mol. 同时通过粘度法、盐效应和Scatchard法等研究了RF与DNA的作用方式, 确定了在该实验条件下RF与鲱鱼精DNA之间主要为沟面和静电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改进荧光光谱法研究药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韬  黄锐  夏之宁 《分析化学》2007,35(10):1415-1420
为了解决蛋白与药物分子的荧光光谱相互作用分析存在的缺点,采用小分子为荧光检测对象,以血清白蛋白(SA)为猝灭剂,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pH=7.4)下伯氨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西酞普兰与SA的相互作用。测得伯氨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西酞普兰与SA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8.16×104L/mol、4.14×106L/mol和6.08×107L/mol。这种改进荧光光谱法能更准确和全面地表达出SA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信息。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相互作用分析法对改进方法进行了验证。并推测出药物与蛋白之间存在一种"点对面"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6.
荧光光谱法研究茶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荧光光谱法研究茶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茶碱;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17.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水溶液中除草醚(N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P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运用位点模型计算298 K、308 K、318 K时结合常数K_A分别为6.97×10~4、5.25×10~4 、4.96×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98、0.92、0.96.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为主;运用F(o)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NP与BSA的结合距离r为2.19 nm;用同步荧光技术初步考察了NP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荧光光谱法研究黄藤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中药黄藤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黄藤素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测定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KA为1.650×105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502;根据F rster能量转移理论,测得供体与受体间结合距离r为2.801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为0.190。  相似文献   

19.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热力学参数;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20.
荧光光谱法研究橙皮甙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7.40的Tris-HCl 缓冲体系中,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橙皮甙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随着温度升高,橙皮甙与BSA 的猝灭常数逐渐增加.实验表明:橙皮甙对BSA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过程.由热力学参数焓变(△H=70.71 kJ/mol)大于零和熵变[△S=316.29J/(mol·K)]大于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