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2-羟基-萘甲醛缩对甲氧基苯甲酰腙,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该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详细研究了该化合物在固态、不同溶剂中和有锌离子存在下的荧光光谱,探讨了溶剂极性和锌离子的存在对其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固体和溶液都有很强的荧光,溶剂对其荧光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其DMF溶液在485nm处发光最强。金属锌离子具有荧光增敏性。  相似文献   

2.
设计合成了化合物4-羟基苯甲酰-(2-羟基萘甲醛)腙(L)探针,经金属离子识别研究发现探针L对Al~(3+)具有良好的荧光增强识别效果且不受其它金属离子的干扰,且识别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明显变化,可以实现Al~(3+)的可视法检测,核磁滴定、job-plot、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等实验结果显示,探针L与Al~(3+)以摩尔比2∶1的方式进行配位。通过对紫外滴定数据的非线性拟合分析,探针L与Al~(3+)的结合常数为1.3×10~4L/mol,最低检测限为3.71×10~(-6)L/mol。因此,该腙类衍生物作为Al~(3+)的荧光及比色探针,识别体系线性范围较宽,检测限低,在痕量Al~(3+)的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由异烟肼与水杨醛缩合得到水杨醛异烟酰腙荧光探针A,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实验表明:荧光探针A是一种选择性高、灵敏度好的Cu~(2+)荧光探针。在4~20μmol/L范围内,Cu~(2+)的浓度与荧光探针A(10μmol/L)的荧光强度之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2μg/L。Job实验表明:Cu~(2+)与荧光探针A的络合比为1∶2,结合常数为2.92×109L/mol。  相似文献   

4.
设计合成了识别Zn2+的荧光传感分子--2-羟基-1-萘甲醛缩-2-萘甲酰腙(3)。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测试技术表征了其结构。 利用其光谱性质研究了该物质对几种过渡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质,初步探讨了其结合模式。 结果表明,在乙腈介质中,受体分子3表现出对Zn2+良好的选择性,Zn2+的加入导致受体分子3的吸收光谱在435 nm处出现1新峰,其吸光度逐渐增强,同时于239、302、330、342和387 nm处观察到5个清晰的等吸收点;在516 nm处荧光增强101倍,而其它过渡金属只引起受体分子]3的荧光略微增强。 Job法实验揭示受体分子3与Zn2+的结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用于识别阴离子的主体分子——邻羟基萘甲醛缩α-萘甲酰腙(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表征其结构;研究了阴离子对1吸收光谱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结合模式。实验表明,在DMF中,阴离子加入对1的吸收光谱影响大小为:F-H2PO4-AcO-,而Cl-、Br-、I-和HSO4-对1的吸收光谱几乎没影响。Job法实验得出1与F-的结合比为1∶1。  相似文献   

6.
2-羟基-1-萘甲醛半碳酰腙铬(Ⅲ)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2-羟基-1-萘甲醛半碳酰腙铬(Ⅲ)单核配合物,通过红外、紫外、荧光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光谱数据表明:配体2-羟基-1-萘甲醛半碳酰腙作为三齿螯合剂,通过酚氧,亚胺基氮和酮氧与铬(Ⅲ)离子配位。其铬(Ⅲ)中心为扭曲的六配位八面体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7.
何冰晶  邵海峰 《合成化学》2007,15(3):365-367
合成了一种新的Schiff碱配体——2-羟基-1-萘甲醛缩氨基硫脲(LH)及其6种新型稀土金属配合物ML(M=Er,Gd,Nd,Pr,Sm,Tb),其结构经UV,1H MNR和IR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同时含有M-O,M-N和M-S键形成的五元环和六元环各一个,LH为多齿配体。  相似文献   

8.
通过衍生化4-氨基-1,8-萘二甲酰亚胺合成了一个含有酰胺基和磺酰胺基配位点、可以选择性识别汞离子和铜离子的荧光探针(NAS)。在乙醇/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缓冲溶液中,NAS显示淡黄色弱荧光,加入汞离子后变为蓝色强荧光,而铜离子能引起NAS荧光猝灭。常见金属离子对这两种离子的检测都没有影响,但铜离子会影响NAS对汞离子的荧光增强响应。通过质谱分析,并参考有关4-酰胺基萘二甲酰亚胺类荧光探针的研究文献,提出了NAS分别与汞离子及铜离子的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2-硼酸基苯甲醛-(2′-羟基-4′-磺酸基)萘腙衍生物(2-BBHSNH),该化合物水溶性极好,识别体系不需任何有机介质。在pH=6.0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2-BBHSNH对Pb2+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主客体分子间形成1∶1型的发光配合物。该配合物最大发射波长为568nm,稳定常数为4.3×104 L·mol~(-1)。荧光强度的变化值与Pb~(2+)浓度在5.0×10-7~1.0×10-4 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3,检出限为9.7×10-8 mol·L~(-1)。将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Pb2+的测定,回收率为111%~116%。  相似文献   

10.
11.
标题配位体H2L和它的铜(Ⅱ)配合物[Cu(HL)(py)2](OAc)(H2O)(HL:C12H10N3O2单负离子)已被合成与表征。配合物结构测定的结果表明晶体学不对称单元由结构相似的两套分子构成。在每个分子内,铜(Ⅱ)的四角锥形的配位多面体中HL和一吡啶分子配位于它的底面。结合红外谱图讨论了H2L在配位中的去质子化作用。从而确  相似文献   

12.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水热晶化合成法制备MCM-41分子筛,然后采用物理浸渍法对其进行酰腙修饰,得到2-羰基丙酸-4-硝基苯甲酰腙/MCM-41复合材料(简称吸附剂1)和2-羰基丙酸-4-甲氧基苯甲酰腙/MCM-41复合材料(简称吸附剂2)。以MCM-41分子筛为参照,研究了吸附剂1和吸附剂2对Ni~(2+)的吸附性能,测试了硫酸镍、乙酸镍与丁二酮肟作用的最佳显色时间,考察了吸附时间、Ni~(2+)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吸附剂1和吸附剂2吸附Ni~(2+)性能的影响,最后用正交试验确定出吸附剂1和吸附剂2对Ni~(2+)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60min,吸附剂0.3g,Ni~(2+)初始浓度70mg/L,温度40℃,吸附量分别为68.72mg/g和65.17mg/g  相似文献   

13.
邻羟基萘醛水杨酰腙-铝高灵敏荧光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新荧光试剂邻羟基萘醛水杨酰腙,研究了β-环糊精对试剂与铝形成包络物的适宜反应条件及Triton X-100协同增敏作用。确定了形成包络物的包结比为1:1,包结常数为1.37×10^3,测定铝的线性范围为0 ̄80μg/L,检测限0.24μg/L,是目前荧光法测定铝最灵敏的方法之一。应用于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某些席夫碱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等生物活性,在生化反应中起到转氨基作用,碳氨双键是该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活性的效应基团。而含-CONHN=CH-基团的酰腙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和强配位能力,在农药、医药和分析试剂等方面一直是人们广泛研究的对象,某些该类化合物在治疗一些疾病和抑菌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探索高效抗菌药物,本研究组在从事席夫碱及腙类化合物的合成、生物活性的测定等工作中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测定了标题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肺炎克氏菌、铜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苯胺或取代苯胺、二硫化碳与水合肼在氢氧化钾催化下经加成与取代反应合成了10种N(4)-取代氨基硫脲,随后在浓盐酸催化下分别与2-羟基-1-萘甲醛加成合成了10种未见报道的2-羟基-1-萘甲醛缩-N(4)-取代氨基硫脲.通过IR、1 H NMR与13 C NMR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离体法初步测试了标题化合物对6种常见农作物真菌病源菌的抑菌活性,并推测其可能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及辣椒疫霉病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活性大小与标题化合物N(4)-取代基中苯环所连取代基的类型与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经酰化、酯化、胺解、亲和加成合成2,6-吡啶二甲酰肼-2-羟基萘甲酰腙(L1)。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方法研究了酸碱对L1互变异构的影响及L1、Cu(Ⅱ)、铜运输蛋白(copper trafficking protein,apoCopC)三者的相互结合。结果表明,在pH=7.4、50 mmol·L-1 Tris-HCl缓冲条件下,L1可分别与Cu(Ⅱ)、apoCopC结合形成1:1的配合物,条件结合常数分别为3.32×106 mol-1·L和4.01×105 mol-1·L;而Cu(Ⅱ)-L1与apoCopC结合形成1:1复合物的条件结合常数为8.09×105 mol-1·L。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子对接模拟表明,L1结合在apoCopC的N端,光谱滴定证实L1、Cu(Ⅱ)、apoCopC可形成以Cu(Ⅱ)为中心的三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17.
铜是生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一些重要酶的活性中心,其配合物不仅在生命体系有着特殊的生物活性[1],而且由于具有特殊的磁学、电学、光学等性质而在材料、催化等许多领域中表现出潜在应用价值,因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2],为此我们合成了2-羟基-1-萘甲醛缩氨基胍铜配合物,并对此配合物进行了一系列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经酰化、酯化、胺解、亲和加成合成2,6-吡啶二甲酰肼-2-羟基萘甲酰腙(L1)。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方法研究了酸碱对L1互变异构的影响及L1、Cu(Ⅱ)、铜运输蛋白(copper trafficking protein,apoCopC)三者的相互结合。结果表明,在pH=7.4、50mmol·L-1 Tris-HCl缓冲条件下,L1可分别与Cu(Ⅱ)、apoCopC结合形成1:1的配合物,条件结合常数分别为3.32×106mol-1·L和4.01×105mol-1·L;而Cu(Ⅱ)-L1与apoCopC结合形成1:1复合物的条件结合常数为8.09×105mol-1·L。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子对接模拟表明,L1结合在apoCopC的N端,光谱滴定证实L1、Cu(Ⅱ)、apoCopC可形成以Cu(Ⅱ)为中心的三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设计合成了含偶氮酰腙类受体分子1,2-羟基-5-(4-硝基苯偶氮基)苯甲醛-p-硝基苯甲酰腙。用UV-Vis和荧光光谱考察了其与AcO-、H2PO4-、F-、Cl-、Br-和I-阴离子的作用。当加入AcO-、F-和H2PO4-时,受体分子的吸收光谱发生明显的红移,同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更为重要的是受体1对阴离子表现出荧光光谱的比率变化。最后通过在DMSO-d6中的核磁滴定实验研究受体1和F-相互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设计并合成了用于识别锌离子的荧光传感分子——2-羟基-1-萘甲醛缩-4-二甲氨基苯甲酰腙(1),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在乙腈中1对过渡金属离子(Zn2+,Cd2+,Cu2+,Hg2+,Pb2+和N i2+)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1表现出对Zn2+的良好选择性,Zn2+的加入导致1的长波长荧光增强449倍。Job曲线确定1与Zn2+形成1∶1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