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具有优异的柔韧性、耐腐性、加工性、绿色环保,广泛应用于薄膜、热熔胶、黏合剂、电线电缆等领域。然而,EVA存在粘度低、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因此,制备性能优良的新型改性EVA材料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综述回顾了近年来关于EVA不同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两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分析了不同改性方法的优势和短板,最后对EVA改性方法及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蚕丝蒸汽闪爆改性后的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蒸汽闪爆技术对蚕丝进行物理改性 ,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现代分析方法对处理前后的蚕丝进行形态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经蒸汽闪爆处理后 ,蚕丝表面形态 ,结晶结构 ,溶解性能有较大的改变 ,蚕丝的化学反应性能有了一定的改善 .  相似文献   

3.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固性环氧树脂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等诸多优异性能,对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表面都具有优异的粘接强度,可用于浇注、浸渍、层压、粘接剂、涂料等,用途十分广泛。由于环氧树脂材料存在脆性大,抗冲击性差、耐热性差等缺点,科研工作者对环氧树脂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机硅化合物改性环氧树脂在提高其热氧稳定性、韧性以及耐烧蚀性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功能性有机硅化合物或聚合物在环氧树脂进行改性方面,开展了反应共聚改性、作为交联剂固化改性、与环氧树脂共混/交联改性、增容改性、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引入阻燃剂结构改性以及微纳米复合改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成果。本文旨在总结上述各种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研究的新进展,并预测了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的潜在应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聚甲醛作为常用工程塑料,因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耐磨、绝热、绝缘性能及优异的可加工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汽车、电子电气及精密仪器等领域,但冲击韧性低和稳定性差限制了聚甲醛在工业上的应用,因此近几年聚甲醛的改性研究颇受重视。本文综述了聚甲醛的改性方法,详细论述了不同改性工艺对聚甲醛力学性能、摩擦性能、绝热绝缘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聚甲醛工业应用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纤维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常被用作树脂基体的增强材料.然而由于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较差,其增强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往往与理论值相差甚远,因此必须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其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粘结性能.本文作者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碳纤维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概述了涂层法、氧化法、高能辐射法等改性方法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强度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6.
方楠  刘风  刘小瑞  廖瑞娴  缪灵  江建军 《化学学报》2012,70(21):2197-2207
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改性对于纳电子器件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SiC衬底上石墨烯的相关研究, 包括外延法制备石墨烯、石墨烯与SiC衬底的作用机理、SiC衬底上石墨烯的改性方法以及外延石墨烯在器件等方面应用的重要进展. 目前, 外延法的工艺较为成熟且制备的较大面积石墨烯品质较好. SiC衬底和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衬底的表面原子种类、表面态、原子成键、钝化程度、电荷转移等密切相关, 其对石墨烯的电子能带、载流子种类产生明显影响. 实验与理论计算的结合可望加深对SiC衬底与石墨烯作用机理的理解, 并指导外延石墨烯改性及其在器件应用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改性聚乳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改善聚乳酸降解速度慢、细胞亲和性差等方面的不足,氨基酸对聚乳酸的改性工作正在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氨基酸对聚乳酸改性的各种方法,以及各种氨基酸改性聚乳酸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其中,较为常见的改性方法是合成聚(乳酸-氨基酸).展望氨基酸改性聚乳酸类生物降解材料的未来,降低合成成本是广泛应用的关键.因此,虽然目前广泛应用的聚(乳酸-氨基酸)合成途径是氨基酸环状衍生物(尤其是吗啉-2,5-二酮)开环聚合法,但经济有效地以氨基酸、乳酸等为原料的直接聚合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组成与结构,然后分别从化学改性、酶改性和物理改性三个方面对大豆分离蛋白改性进行了综述.其中,在化学改性方面,针对大豆分离蛋白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巯基等不同活性基团的改性原理及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在酶改性方面,主要介绍了谷胺酰胺转胺酶、木瓜蛋白酶等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作用.在物理改性方面,介绍了共混、加热改性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方法.通过化学、物理和酶等方法等来引起分子结构的微变化,可使人们获得各种符合预期的性能优良的产品,开发其在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聚醚醚酮(PEEK)作为一种特种热塑性工程塑料,在许多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不同手段改性聚醚醚酮,改善其热学性能、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本文从化学改性和纤维增强、无机填充、表面改性、与有机共混等物理改性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醚醚酮改性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对其在工业领域、电子电器领域、航空领域、汽车领域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简单的概括,最后展望了聚醚醚酮改性研究开发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改性高分子超滤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超滤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膜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中改善膜的亲水性,提高膜的抗污染能力已成为有待解决的迫切问题.由于单一的膜材料很难同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成膜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耐酸碱性、耐微生物性侵蚀、耐氧化性和较好的机械强度等优点,因此采用膜材料改性或膜表面改性的方法来提高膜的性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高分子超滤膜材料改性中常用的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方法.其中,化学改性可以通过膜材料和膜表面的化学改性来实现;而物理改性则主要是通过材料改性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The possibility of modifying the Dreywood anthrone method for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carbohydrate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the results was examined. The classical method and a developed modification were compared. The relative uncertainty in a determination by the modified method was less than 4%.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Prirodnykh Soedinenii, No. 3, pp. 218–220, May–June, 2006.  相似文献   

12.
能源问题一直是关乎人类命运的重要问题,光催化制氢被认为是有望解决这一问题的潜在途径之一.金属有机框架(MOFs)由于其多孔、高比表面积、带隙可调等特性,在光催化制氢方面得到了广泛关注.我们综述了近些年来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光催化制氢领域的各种改性方法 ,包括修饰有机连接配体、修饰金属中心、金属纳米粒子沉积、染料敏化与其他功能材料结合等.概括了改性后的MOFs光催化制氢性能,指出了MOFs基光催化制氢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思路,并展望了MOFs基光催化制氢剂的绿色未来.  相似文献   

13.
聚乙二醇共价修饰药用蛋白质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聚乙二醇共价修饰蛋白质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应用意义。分析聚乙二醇共价修饰蛋白质对确定产物的修饰程度是必要的,近年来渐成研究热点。主要介绍了聚乙二醇共价修饰蛋白质的各种分析方法与其优缺点。同时对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分类比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四乙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硝酸为催化剂来制备介孔SiO2,并采用后嫁接法对介孔SiO2进行氨基化改性。利用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末衍射(XRD),差热-热重分析(DTA-TG),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微电泳法及N2吸附-脱附方法对改性前后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氨基已成功嫁接到介孔SiO2孔道中,改性后的介孔SiO2有序度有所下降,但仍为介孔材料;改性之后介孔材料的孔径、比表面积、孔体积均变小。等电点由原来的2.74变为4.75。本文还以氨基修饰的介孔SiO2为载体,通过交联剂戊二醛固定诺维信(Novozymes)工业级漆酶,并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漆酶经固定化后,其操作稳定性比游离酶高。  相似文献   

15.
何硕  徐世敏  王驰  李凯  梅毅 《化学通报》2021,84(7):662-668
黑磷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强大的光吸收性、高比表面积以及各向异性等特点,在光催化领域表现出极强的应用潜力,如光催化析氢、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和生物医学光热、光动力学治疗等。但黑磷存在易氧化且光生电子-空穴复合严重等问题,需要通过改性提高黑磷光催化剂的性能。本文综述了表面修饰、掺杂、复合以及构建异质结等黑磷改性方法,着重对黑磷基材料在光催化产氢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指出了黑磷基材料在光催化领域应用需要克服的问题并展望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RNA腺嘌呤编辑(Ade-to-Ino)是RNA上最丰富的转录后修饰之一.腺苷到肌苷的转变通过作用于RNA上的腺苷脱氨酶(ADARs)催化腺苷C6位上的氨基水解脱氨产生.RNA腺嘌呤编辑参与调控基因表达和蛋白功能.研究发现异常的RNA腺嘌呤编辑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深入研究RNA腺嘌呤编辑的生理功能需要高灵敏检测、准确定...  相似文献   

17.
Binary polystyrene and poly(4‐vinylpyridine) mixed grafted silica nanoparticles (PSt/P4VP‐g‐SNPs) are fabricated using CuI‐catalyzed azide‐alkyne Huisgen cycloaddition (CuAAC) via grafting‐to method. Azide‐terminated PSt and P4VP are synthesized via post‐ and pre‐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modification, respectively. Then, the polymers are simultaneously anchored onto alkyne‐modified SNPs by CuAAC yielding mixed brushes as shown by Raman spectroscop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simultaneously grafting two distinct polymer chains to synthesize mixed grafted silica nanoparticles using CuAAC technique via grafting‐to method.

  相似文献   


18.
Previously, J. B. Krieger, Y. Li, and G. J. Iafrate suggested a new form of exchange correlation potential for electronic structure calculations (KLI form). This paper deals with some problems of adaptation of the KLI formalism to the scattered wave method in the cluster model. The basic approximations of the model (frozen core, muffin tin, and the form of the exchange correlation functional) are examin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ir effect on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ons, considering the given form of the exchange correlation potential. The results of test calculations are given for isolated H, He, Mg, and Xe atoms and H2O, CH4, and CO molecules.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在RNA分子中发现150多个转录后修饰。研究表明RNA中大量动态、可逆的修饰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能够参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因此,了解RNA修饰的动态分布、机制、调控和功能可以扩展人们对生命体调控机制的深入认识和理解。破译RNA修饰的生物学功能主要依赖于对这些修饰的精确检测、定量和定位分析。近10年来,用于RNA修饰的分析方法得到显著发展,促使RNA修饰领域发生了巨大变革。该文总结了RNA修饰分析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缺点,并对RNA修饰研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Cu改性SAPO-11分子筛催化萘和甲醇甲基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潇潇 《分子催化》2016,30(5):435-443
分别采用水热合成法和浸渍法对SAPO-11分子筛进行Cu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29)Si固体核磁共振(~(29)SiMAS NMR)以及N_2吸附-脱附(N_2adsorption-desorption)等表征手段对改性前后SAPO-11分子筛的结构、酸性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改性后分子筛催化合成2,6-二甲基萘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水热合成法进行Cu改性的SAPO-11分子筛结晶度升高,酸中心数量增加,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上升,从而使萘的转化率、2,6-二甲基萘的选择性、2,6-二甲基萘与2,7-二甲基萘的比值及2,6-二甲基萘的收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