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甲基-3-磺酸丙烷-β-萘并噻唑等与肉桂醛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了三种新型水溶性苯乙烯半菁染料,并对三种染料的紫外吸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取代萘并吡喃衍生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离子液体具有强极性、不挥发、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其极性和亲水/亲脂性可通过改变烷基碳链的长短和阴、阳离子的种类来进行调节,对其结构进行化学修饰,可以得到具有特定功能的离子液体[1-3],因此被誉为绿色溶剂和可设计的溶剂[2]。许多萘并吡喃衍生物都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药  相似文献   

3.
N-(N’,N’-二甲基氨基乙基)-4-硝基-1,8-萘酰亚胺和2,3-二甲基苯并噻唑碘化盐在痕量水存在下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萘酰亚胺衍生物——N-(N’,N’-二甲基氨基乙基)-4-[2-(2,3-二氢-2,3-二甲基苯并噻唑)氧基]-1,8-萘酰亚胺,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表征。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连慧琴  周子彦  侯军  吴学 《化学学报》2006,64(10):1036-1042
设计合成了16个新的具有不同迁移基团、不同取代基及双苯氧基萘的苯氧基并萘醌化合物;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 结果表明, 化合物的结构影响其变色性能, 当迁移基团为芳香基时, 其变色性较好; 主链醌环上有取代基时, 化合物成色体最大吸收波长红移; 双苯氧基萘并萘醌化合物较相应的单化合物有较大的摩尔吸光系数; 随着苯基上取代基增大, 其成色速率常数变小.  相似文献   

5.
萘氧基萘并萘醌的合成和光致变色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政  徐素贤 《应用化学》1996,13(1):77-79
萘氧基萘并萘醌的合成和光致变色性质方政,杨志范,王淑芝,徐素贤,方天如,王佛松(吉林工学院化工系长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萘氧基萘并萘醌,合成,光致变色苯氧基萘并萘醌类光致变色材料具有耐疲劳,室温下几乎无热消失反应,...  相似文献   

6.
刘洁  宋功武 《化学研究》2013,(6):595-598,604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热力学方法研究了3-乙基苯并噻唑螺萘并噁嗪(EBS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为7.46的Tris-HCl及0.01mol·L-1的NaCl介质中,EBSN能强烈猝灭BSA的荧光,猝灭机理为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在298、306和313K时,两者的表观结合常数Kb分别为1.762 0×104,3.396 3×104和6.123 5×104 L·mol-1.与此同时,EBSN与BSA的结合反应是自发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BSA和EBSN的工作曲线分别为F0-F=2.439c-8.322和(F0-F)/F=0.061 89c+0.556 6,对BSA和EBSN的检出限分别为0.015mg·L-1和7.61×10-7 mol·L-1.  相似文献   

7.
以3-芳基-5-巯基-1,2,4-三唑为原料, 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酰丙酮和乙酰乙酸乙酯一步成环, 制备得到12种新的2-芳基-5-取代-6-甲基噻唑并[3,2-b](1,2,4)-三唑类衍生物. 所有化合物结构经IR, 1H NMR, 13C NMR 和MS及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8.
噻唑并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英  贺红武 《有机化学》2007,26(2):166-174
综述了在医药和农药领域具有广泛用途的噻唑并嘧啶类化合物近二十年来合成方法上的研究进展. 结合本研究组在这一领域的工作介绍了噻唑并嘧啶类化合物的三种主要结构类型: 噻唑并[3,2-a]嘧啶、噻唑并[4,5-d]嘧啶、噻唑并[5,4-d]嘧啶类化合物的相关合成方法及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10.
在微波促进下,由2-甲基-β-萘噻唑和取代芳香醛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基-β-萘噻唑染料,该法操作简便,收率高.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MR,MS,IR,UV-vis确证.  相似文献   

11.
以“乙酸乙酯的制备”为例, 针对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从实验性质、教学模式、组织模式、考核评价方面进行了改革,探讨了开展设计实验的必要性及实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个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于一体的无机化学综合实验。通过不同方法制备得到葡萄糖酸锌,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蒸发、浓缩、过滤、结晶等基本操作,学习配位滴定的原理及操作,了解红外光谱检测法及谱图解析。采用分组形式以不同方法制备产物,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探讨和拓展。学生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的优劣,解决了实验过程中的存疑,锻炼和提高了综合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吴淑琰 《化学教育》2017,38(6):47-49
采用“任务式”教学法实施综合设计性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通过师生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学生自主实践方案、自主编制水质监测报告、教学评价等4个教学环节的展开,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辜敏  岳斌  贺鹤勇 《化学教育》2021,42(2):34-40
设计了Dawson型杂多酸的制备实验,同时结合最新科研成果,引入配体和过渡金属离子与Dawson型杂多酸水热合成多酸配位聚合物,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红外和热重对多酸配位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该实验,不仅让学生了解多酸配位聚合物这一无机合成化学前沿领域,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在培养化学研究兴趣的同时提升创新思维和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面向化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实验课程,经过几代教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建设成为一门教学形式新颖多样、教学内容层次丰富的创新性化学实验课程,有效帮助学生整合实验理论和方法,锻炼和提升化学相关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深度分析和解决化学相关科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研习惯的形成和科研素养的提升。对综合化学实验课程近年来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进行总结,并对课程未来的建设思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综合化学开放性实验体系,同时对用于开放实验课程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整个评价体系由授课教师、实验员教师、学生组长以及学生自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对学生实验情况的评价,再取一定的权重系数后形成,并通过网站实现对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情况的二维评价。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个综合化学实验,主要内容为用三氯化铁和草酸钾为原料水相制备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配离子电荷,重点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红外光谱,测定了配合物的磁矩、XRD和热稳定性等。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配合物组成为K3[Fe(C2O4)3]·3H2O,产率90.0%;电子光谱吸收峰数值小于350~400 nm,是由配体到中心离子的电子跃迁产生的;红外光谱归属推断配合物中存在双齿或螯合的草酸根;配合物磁矩为5.16 B.M.,中心离子Fe3+的杂化态为sp3d2,配合物为高自旋的外轨配合物,八面体结构。通过该实验,学生能够理解配合物制备、组成测定和结构表征系列实验的原理,熟悉各种现代测试技术,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简单原料(单氰胺、硅溶胶)利用模板法制备石墨相氮化碳,并对所得产物进行结构表征与形貌分析。采用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评价石墨相氮化碳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得到降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与降解速率常数。通过实验,可使学生熟悉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中常用的模板法,对产物的测试与表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光催化材料结构与性能的了解。实验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将相变储能材料这一前沿研究领域引入到本科教学实验中,特推荐一个综合性研究实验--相变物质正十四醇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首先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以正十四醇为芯材的相变微胶囊,然后运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别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形貌和储热性能进行了表征。该实验的制备部分可使学生熟悉高分子化学中缩聚反应原理以及微胶囊制备中常用的原位聚合法,对产物的测试和表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红外光谱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理解。实验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嘉 《化学教育》2018,39(15):76-77
针对教材中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不足,结合自身实践,使用真空采血管设计微型减压蒸馏装置用于制备乙酸乙酯。通过实验证明,该装置安全高效、实验效果好、简便易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