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一定的硫酸浓度条件下,以高锰酸钾和硫酸锰为原料,采用均相液相氧化法获得了稳定性良好的Mn3+溶液。并以此溶液为氧化剂,在超声波作用下,选择性氧化甲苯制取苯甲醛。探讨了相关因素对Mn3+溶液的稳定性和苯甲醛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为4.0 mol/L,高锰酸钾和硫酸锰物质的量比为1∶12时,可制得浓度较高、稳定性良好的Mn3+溶液;同时在反应温度60℃,硫酸浓度7.0 mol/L,甲苯与Mn3+物质的量比4∶1时,施加59 kHz和175 W的超声波,可促进甲苯的选择性氧化,获得较高收率的苯甲醛。  相似文献   

2.
微波消解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锰酸盐指数是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 ,测得化学需氧量 ,一般仅限于地表水、饮用水、生活污水的测定[1] 。常规的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法需在常压下用沸水浴加热 30min(从水浴重新沸腾起计时 ) [2 ] ,所需时间较长。用微波消解法测定CODcr方法已有报道[3,4 ] ,但对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未见报道。本文采用微波消解的方法对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进行改进 ,在常压下 ,用理论COD 5 0 0mg·L-1的葡萄糖溶液作为分析试样。通过对火力调节、微波时间、酸度等条件试验 ,建立了微波消解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方法。结果表明 ,微波消解具有高效、…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测定葡萄糖的血红蛋白模拟酶催化荧光法.采用斜率法,利用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无毒性的L-酪氨酸作为荧光底物,与 GOD催化氧化葡萄糖的反应进行偶联,成功的测定了果蔬组织液中的葡萄糖并获得了最佳实验条件.考察缓冲溶液pH和浓度对荧光斜率的影响,发现在高pH条件下采用NH3-NH4Cl溶液有荧光增强作用.干扰物质对测定H2O2的影响也进行了考察.荧光法对反应产物测定,以3倍标准偏差计算葡萄糖检出限为1.3×10-8 mol/L,线性范围为5.0×10-8~1.2×10-4 mol/L.对4.0×10-6 mol/L的葡萄糖溶液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79% (n=9).本法成功地应用于果疏中葡萄糖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赵方方  游奎一  彭超  谭珊  刘平乐  吴剑  罗和安 《应用化学》2015,32(11):1312-1318
在环己酮肟水解反应制备硫酸羟胺过程中,环己酮肟与产物硫酸羟胺在酸性条件下难以分离,硫酸羟胺的含量测定受到环己酮肟的干扰。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建立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新方法同时测定硫酸羟胺与环己酮肟的含量。 结果表明,在H+浓度大于2.4 mol/L,Fe3+/环己酮肟摩尔比大于5:1的条件下,环己酮肟和硫酸羟胺测定的标准滴定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8和0.9999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9%和0.50%,水解反应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7.1%~100.6%。  相似文献   

5.
采用流动注射光度法对海水化学需氧量(CODMn,高锰酸盐指数)进行快速测定。实验以KMnO4作氧化剂,淀粉-KI作显色剂,葡萄糖作标准物质;对流动注射分析流路进行了设计,优化了反应圈长度、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进样量、泵速等实验条件;并通过自动加热装置对反应器进行在线加热;在最优条件下,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6mg·L-1(实际需氧量),最低检出限为0.13mg·L-1,实际海水测定时加标回收率在96%~104%范围内,对1mg·L-1的COD标准溶液进行了11次连续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8%。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灵敏度高,用于海水实际样品分析时,其测定值与国标法测定值一致。  相似文献   

6.
改性活性炭纤维吸附二甲胺水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氧化法制备改性ACF,以二甲胺水溶液为吸附对象,在静态吸附条件下研究了吸附时间、温度、ACF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获得了吸附等温线;在动态吸附条件下测定了动态穿透曲线,并研究了ACF的再生方法。在ACF优化用量0.6g/100mL溶液条件下,对初始浓度256mg/L二甲胺溶液的吸附率为85%;吸附饱和的ACF用5%盐酸溶液进行再生时,再生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7.
偶氮胂M-溴酸钾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钒是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测定痕量钒的催化光度法已有许多报道[1~5],但利用偶氮胂M试剂褪色为指示反应测定痕量钒目前尚未见报道.研究发现,在硫酸介质中,V(Ⅴ)对KBrO3氧化偶氮胂M(AM)的褪色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且反应速率在一定条件下与溶液中V(Ⅴ)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建立了一个测定痕量钒的新催化光度法并测定了催化反应的反应级数,确定了反应的速度方程.  相似文献   

8.
1-1型单组分盐溶液中荷电膜膜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固定电荷模型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 研究膜体积电荷密度为定值和其大小随电解质主体溶液浓度呈指数变化的两种初始条件下, 五种纳滤膜(NTR 7450, ESNA 1, ESNA 1-LF, LES 90和UTC 60)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和氯化钾溶液中的膜电位, 获得膜体积电荷密度与电解质主体溶液浓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 当体积电荷密度随浓度呈指数变化时, 拟合的膜电位与实验结果更接近, 得到的固定电荷密度更精确. 膜电位的大小与膜两侧电解质溶液浓度的比值相关. 在较高浓度时, 膜电位的值还与扩散系数相关; 其中阴阳离子的扩散系数之比大于1.0是膜电位反号的标志. 在中间浓度时, 膜电位随电解质主体溶液浓度近似呈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对GB 11892 - 1989《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中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通过对测量重复性、滴定管、移液管、标准溶液浓度等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和量化 ,求得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1.10× 10 -2 。  相似文献   

10.
在碱性溶液中,N-溴代丁二酰亚胺可以氧化曙红产生化学发光,硫酸卡那霉素的存在可以显著地增强这一反应的化学发光信号。基于此发现,优化了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硫酸卡那霉素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测定硫酸卡那霉素的线性范围为1.0×10-7~2.0×10-5g/mL,检出限为6×10-8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3%(5.0×10-6g/mL硫酸卡那霉素溶液,n=11)。该方法已用于滴眼液中硫酸卡那霉素含量的测定。对化学发光反应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催化动力学电位法测定痕量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稀硫酸介质中,以痕量钒(Ⅴ)催化溴酸钾氧化碘化钾的反应为指示反应,用碘离子选择电极跟踪Ⅰ-,建立了催化动力学电位法测定钒的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该指示反应为一级反应,反应速度可用电位的变化△E表示.当时间固定,△E与钒(Ⅴ)浓度在0.015~0.1 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3.2×10-7g·L-1.该法可用于钢铁样品中钒的测定,试样溶液中钒(VO3-4)预先从弱碱性溶液中(pH 7.0~8.2)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用1.0 mol·L-1硫酸从树脂上将钒(Ⅴ)洗脱后按所述方法测定.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面活性剂缔合体系中木素模型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孢原毛平革菌在一定条件下分泌出的木素过氧化物酶(LiP)为生物催化剂,用分光光度技术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水溶液中LiP催化氧化藜芦醇(VA)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TritonX-100水溶液中,LiP催化氧化VA反应遵循乒乓机。稳态动力学参数测定表明,TritonX-100对上述酶促反应的最大反应初速率及VA的米氏常数影响不大,但使过氧化氢的米氏常数下降近50%。依据不同Triton-100浓度下(远低于、接近于和远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和VA的疏水性指数,我们认为该结果是表面活性剂单体对酶蛋白分子的修饰所致。  相似文献   

13.
宋宏伟  黄惠  谭宁  陈步明  郭忠诚 《应用化学》2016,33(12):1455-1461
为了研究铝基铅银合金阳极在含氟离子和硫酸的体系中电化学行为,对含银0.2%的铝基铅银合金阳极(Al/Pb-0.2%Ag)分别在不同氟离子(F-)和硫酸浓度下进行循环伏安测试和恒电流极化曲线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F-浓度升高时,对阳极表面单质铅氧化成二价铅以及二价铅氧化成四价铅有抑制作用,对四价铅还原为二价铅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二价铅还原为单质铅有促进作用;此时析氧反应受阻,氧化成膜反应将被促进;硫酸浓度升高时,阳极上面铅的氧化和还原程度均先增大后减小;硫酸浓度为20 g/L、F-浓度0.1 g/L时阳极的氧化成膜和析氧反应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将紫外光催化氧化与流动注射技术结合,建立了一种基于KMnO4褪色反应的在线光催化氧化光度法快速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新方法.最佳实验条件为:检测波长525 nm,进样量300 μ.L,聚四氟乙烯反应管长300 cm,KMnO4浓度0.4 mmol/L,H2SO4浓度0.3 mol/L,氧化液流速0.65 mL/min,载流流速0.85 mL/min,15 W低压汞灯.方法线性范围为0.5~10 mg/L;检出限为0.1 mg/L;相对标准偏差<2%(n=6);加标回收率为84.0%~97.0%,分析速度为20样/h.本方法避免了光催化剂的二次污染,实现了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的低成本、快速、自动在线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铜氨溶液乌氏黏度计法测定棉纤维聚合度。聚合度在1 000以上时,纤维素在铜氨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75~1.0 g/L;聚合度在1 000以下时,纤维素质量浓度为1.5 g/L。用棉纤维平衡样品制备纤维素铜氨溶液,将铜氨溶液加入到0.5 mol/L的硫酸标准溶液中,过量的硫酸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1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测定铜氨溶液中NH4+浓度,然后计算棉纤维的平均聚合度。在选定条件下,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n=4)。该方法检测速度快,测定结果稳定,可用于测定棉纤维聚合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一种测定被氧化海藻酸钠上醛基浓度的方法。盐酸羟胺可与醛基反应生成肟,同时释放出HCl,通过滴定HCl的量可计算出醛基的浓度。据此,本文采用盐酸羟胺-电位滴定法测定被氧化海藻酸钠上的醛基浓度,并考察了该方法的测定条件、精密度及准确度。结果,当盐酸羟胺与样品之间的反应时间≥2 h时,被氧化海藻酸钠上的醛基浓度与氧化反应时的投料比(≤80%)基本一致,该方法的RSD<10%;当以戊二醛溶液为标准品时,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1%。本方法可快捷准确地测定小分子或大分子多糖上的醛基浓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碘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以及此络合物在574 nm波长处有吸收峰,提出了水样中溶解氧的光度测定法.为固定样品中的溶解氧,于碱性介质中加入硫酸锰与之形成三氧化二锰沉淀物.测定时加入硫酸使与沉淀物反应而释出所固定的氧,并立即与同时由溶液中已加入的碘化钾与硫酸反应而释出碘而使溶液中呈现蓝色.用光度法在574 nm波长处测得其吸光度.从由碘酸钾标准溶液作为溶解氧标准所制作的标准曲线上查得试样中溶解氧的含量,对显色的条件作了系统试验并选定了优化的反应条件,溶解氧的质量浓度在0.027~0.80 mg·L-1之间符合比耳定律.取3种不同来源的水样按此方法测定其溶解氧含量,所得结果与碘量法及溶解氧测定仪所测得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8.
H2O2氧化法修复柴油污染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燕英  刘菲  陈鸿汉  何炜 《应用化学》2007,24(6):680-683
用20 mL H2O2氧化处理柴油重度污染土壤,研究了土壤含水量过饱和状态下pH值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4 h之内,5%初始含油量污土,pH值为5~8时,去油率在96%以上,即pH值近中性的土壤介质,在含水量过饱和情况下,处理条件相同时,其氧化去除效果差别不大;反应后溶液pH值由7.34、6.74、5.78降至7.02、6.58、5.49,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酸性基团如CO2、H 、羧基、β-酮酸等的产生所致;反应溶液中H2O2量下降明显,1 h时由初始浓度0.05 mol/L降至0.000 3 mol/L左右,测出值趋近于0;表层油含量变化不稳定,但总趋势下降,下层油含量变化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整个氧化过程中柴油组分经历了分解、挥发和自下而上的迁移。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羟丙基马尾松磨木浆粕与丙烯腈接枝共聚的基本反应规律。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体系具有较高单体转化率、高接枝效率和低均聚的特点。当高锰酸钾予处理时间大于10分钟,温度高于50℃,浓度达0.057N时,接枝增量趋于稳定;但当高锰酸钾浓度高于0.99N,温度在65℃以上时,接枝增量反而下降,这可能是由于高锰酸钾氧化接枝底物造成。在50℃,硫酸浓度为0.021M时,接枝增量有一最大值。接枝增量和均聚率随聚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20分钟后基本趋于稳定,接枝增量随单体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加,但均聚率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气液撞击流反应器中,研究了Fe~(2+)协同热活化过一硫酸氢钾盐诱导自由基脱除模拟烟气中的NO。考察了主要工艺参数(溶液温度、Fe~(2+)浓度、过一硫酸氢钾盐浓度、溶液pH值、NO入口浓度)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分析检测了反应产物和自由基。基于不同系统的对比研究、反应产物检测和活性自由基的捕获,揭示了NO脱除过程的机制和反应路径。结果表明,提高溶液温度、Fe~(2+)浓度和过一硫酸氢钾盐浓度均提高了NO的脱除效率,而提高溶液pH值和NO入口浓度均降低了NO的脱除效率。Fe~(2+)和热对活化过一硫酸氢钾盐产生自由基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自由基氧化是NO脱除的主要路径,而过一硫酸氢钾盐直接氧化是次要的脱除路径。Fe~(2+)和热的协同活化体系具有比其他体系高得多的NO脱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