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不久前,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其中在对细胞重新编程“定制”细胞系方面的进展名列第一位。《科学》杂志说,这些细胞系以及“定制”它们的有关方法,为科研人员理解甚至未来治愈一些医学上的顽疾提供了工具,比如帕金森氏症、Ⅰ型糖尿病等。其它9项进展包括:(1)系外行星,眼见为实:天文学家们利用特殊的望远镜技术将行星微弱的光线与恒星明亮炫目的光芒区分开来,第一次直接观测到了太阳系外围绕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2)癌症基因名单扩充:通过对来自不同癌症(包括胰腺癌和胶质母细胞瘤这两种最致命的癌症)细胞基因进行测序,科研人员发现了数十种与癌症有关的基因突变,这些变异使得细胞分裂失去控制,导致细胞一步步发生癌变。(3)神秘的新型材料:高温超导体是在某个相对较高的临界温度下电阻突降至零的材料。在2008年,科研人员制造了一场“高温超导轰动”,因为他们发现了一类全新的以铁化合物为基础的高温超导材料,这是继“铜-氧”化合物高温材料之后高温超导领域的最重大进展。(4)观察蛋白质的工作:生物化学家今年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新进展,他们“看”到了蛋白质如何与目标结合,然后转换细胞的代谢状态,起到促成某一组织特性的作...  相似文献   

3.
4.
王夔 《大学化学》1986,1(1):15-19
一需要什么样的化学人才? 现在的医学教育体系是在20世纪早期开始建立起来的。当时,医学界的主导思想是遵循一个生物医学模式。在这种条件下,化学课程仅仅是做为理解某些基础医学科学的基础而开设的。这些课程安排在教学计划的最初阶段,与医学教育基本上是隔离的。达种安排忽视了化学科学与医学学科的交叉,低估了化学在医学科学发展中的实际价值。从教学法上说,它代表了一种陈旧的教育思想。“他们认为,教一门科学与教另一门科学的关系,只在于对一门科学中的概念的了解支持对另一门的概念的了解”。目前,医学界的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委员会组织召开的"高分子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纪要详细报告.主要涉及高分子科学的国际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近年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及学科生长点;我国高分子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应对建议等.  相似文献   

6.
大量史料說明,中国在紀元之初就已經发現了石油,石油在照明、潤滑、葯物、炭黑等等方面的应用在中国也有近千年历史。而且,早在1521年(明朝正德末年)就在四川嘉州开凿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事实証明,中国劳动人民在石油工业技术的首創上有着很大的貢献。但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和近百年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长期持續,生产力发展极  相似文献   

7.
再论中国分析仪器的十大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次论述了我国分析仪器振兴、发展和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所必须注重的十大关系.可供分析仪器的制造者、使用者和有关的领导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第十届国际煤科学大会于1999年9月12~17日在太原迎泽宾馆召开。国际煤科学大会是国际煤科学界最高级、最大型的会议,由国际能源署(IEA)主办,每两年一次在国际能源署成员国举办(1995年在英国,1997年在德国,1999年在中国,2001年将在美国)。国际煤科学界的著名人物均积极参加每届大会。会议研讨范围广泛、展示国际煤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代表国际煤科学界的最高水平。我国尚不是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因此,第十届会议在中国召开,充分显示了我国在煤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也反映了举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山西煤…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学的发展,到现在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虽然这个历史发展时期尚未完结,但是它在理论、方法、实验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均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当代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正在经历着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定向突变方法缺失了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氨端位于preS1区的54个碱基对(编码氨基酸2—19).该基因在猴肾细胞株COS-M6中表达的产物(S301蛋白)和野生型表面抗原大蛋白不同.它不但能被分泌出细胞,而且对表面抗原主蛋白分泌的抑制作用大大减弱,提示了缺失区域中含有一个阻止大蛋白分泌的滞留顺序.S301蛋白的分泌依赖于主蛋白的表达,而且它们的分泌有同步性.和野生型表面抗原大蛋白一样,S301蛋白在COS细胞中合成后能转移至内质网膜,并被糖基化.它对热稳定,对蛋白酶不敏感,并保留了大蛋白和主蛋白的抗原性.由于S301蛋白具有易分泌、稳定性好、抗原性和大蛋白相同等特点,它很可能成为新一代的防治肝炎的基因工程疫苗.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前,香港的中学化学教育跟世界理科教育的主流一样,强调给学生以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以适应继续升学的需要.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注入式.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化学通报》1974年第5期刊载了“法家沈括和《梦溪笔谈》中的化学”及附“《梦溪笔谈》有关化学、冶金的九则(节释)”[以下简称“节释”]。文章对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法家,也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沈括,作了正确的分析,对他在科学上的成就,特别是与化学有关的内容,作了较详尽的阐述。这些资料对我们把批林批孔深入到《化工》教学领域有很大的帮助。文中提到:“沈括作为地主阶级革新变法派的政治家,……实际上他也没有能彻底地摆脱儒家传统思想的束缚,在《笔谈》中还反映出掺杂着封建迷信的神秘主义的糟粕。”这对我们也有很大启发,因而阅读了《笔谈》原文  相似文献   

13.
日本化学化工在二次大战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得到了恢复。化肥工业在1950年就率先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1955年日本的化工生产开始进入“高度成长期”。1966年日本化工在不同行业技术进步中对日  相似文献   

14.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不久前利用化学传感技术,研发出可快速检测物品是否含有有毒物质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使用一种特制的分子聚合材料,最快1min内可检出包括食品在内的样本是否含农药、污染物质或其它毒素。香港城市大学耗时两年、斥资超过30万港元,开发针对食品及环境测试的化学传感技术。城大生物及化学系副教授林汉华解释,传感物质以聚合材料制成,只要将粉末状的聚合材料混合酒精,加入测试样本,一旦检测出有毒物质,包括农药、污染物质或毒素等,颜色就会由粉红色转变为荧光绿色。据报道,香港过去相关检测多在化验所进行,检测一个样本花费两三千港元。而香港城市大学以成本较低的化学传感技术完成测试,不但很快测定结果,测试费用较实验室测试便宜九成。林汉华还表示,这种测试目前只能知悉样本是否含有有毒物质,无法测试该物质的准确浓度,因此测试主要解决的是样本是否含有禁用物质的问题。香港城大研发出快速检测物品是否含毒的新方法@莉  相似文献   

15.
高分子科学的发展与百年诺贝尔化学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0多年来的诺贝尔化学奖中,有7次颁发给了10位直接或间接对高分子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通过这7次颁奖,可以看出高分子科学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确立阶段、完善发展阶段和多向发展阶段。这3个阶段也体现了高分子科学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及技术手段的变化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85年前,1869年3月18日在科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就是Д.И.门捷列夫周期律诞生的日子。周期律的发现不但总结了关于元素的智识,而且发现了元素不是孤立的,不是没有联系或杂乱无章的,而是彼此间存在着严格的周期规律;周期律的发现,不但告诉我们自然间存在着多少元素,  相似文献   

17.
《化学分析计量》2014,(4):88-88
<正>在计算机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整个背景下,仪器仪表开始向网络化突进,如仪器仪表自动化、多台仪器联网、多维媒体、虚拟仪器仪表等。仪器仪表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与客户直接交流,突破了世界和空间的限制,直接网站信息交流,专家远程仪器仪表进行维护和分析等。同时随着微处理器、人工智能技术并行的发展,以及仪器仪表和计算机的完美结合,仪器仪表行业也正在向智能化、微型  相似文献   

18.
正渗透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回收等特点,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具有高渗透压的驱动液是正渗透技术的核心问题。正渗透驱动液的类型有直接利用型和循环利用型,后者包括NH3/CO2汲取液、磁性驱动液、有机化合物驱动液和无机化合物驱动液。随着正渗透驱动技术的发展,驱动液已从简单的盐类、糖类转变为功能性物质。正渗透技术发展空间巨大,将成为解决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和能源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代药物化学的基础是建立在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及物理性质的关系上的。在某些类型的药物中,这种关系也可以是很显然而很容易发现的,而在其他类型的药物中,这种关系也可能是很隐含而不容易发现的。由于这种难易隐显的不同,药物化学家对于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关系的估价,有许多不同的意见,也曾发生过许多的争辨。但是随着药物化学的发展,我们对于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关系的认识,也经过一系列的演变而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了现在,一般研究药物化学的人,不单是肯定了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间有一定的或深或浅的关系存在,而且也认识了这种关系的深浅程度不同的原因;不但是能够有效地利用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的关系来作评判现有药物优劣的标准,而且也可以胜利地利用这种关系来作改良旧药物与发展新药物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十大功劳中异汉防己碱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民间常用中药十大功劳中提取、分离出一种结晶性的抗流感病毒活性组分F6;经熔点测定、旋光度测定、薄层色谱分析(TLC)、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质谱分析(MS)、核磁共振分析(NMR)和红外分析(IR),确定F6的主要成分为异汉防己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