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丹  王平  吴汉福  李济澜 《化学通报》2017,80(6):544-551
以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过甲基化、取代、关环、肼解反应制得含有喹唑啉二酮的中间体乙酰肼,进一步与多种取代醛和酮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9a-9t,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MS确证,并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测试,初步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对测试菌株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部分化合物对部分测试菌株的抑制活性接近甚至优于现有药物硫酸链霉素和多抗霉素B。  相似文献   

2.
以丹皮酚为原料与1,4-二溴丁烷反应合成中间产物2-(4-溴丁烷氧基)-4-甲氧基苯乙酮(2); 2与嘧啶类化合物反应合成了11新型个丹皮酚嘧啶类化合物(4a~4k),其结构经1HNMR, 13CNMR, IR和MS(ESI)表征。采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epG2(人肝癌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HCT-116(人结肠癌细胞)、A549(人肺癌细胞)和LO2(人正常肝细胞)等5种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6-(2-氟苯基)-5-氰基-4-羟基-2-丹皮酚丁巯基嘧啶(4c)以及6-甲基-4-羟基-2-丹皮酚丁巯基嘧啶(4i)对HCT-116的IC50值分别为(9.22±1.80)μg/mL、(1.32±0.71)μg/mL,优于阳性对照药顺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丹皮酚为原料合成了15个新型丹皮酚噻唑衍生物,利用IR、~1H NMR、~(13)C NMR和MS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对MGC-803(胃癌细胞)、LOVO(结肠癌细胞)、T-24(膀胱癌细胞) 3种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其中化合物4b、4e、4f、4h、4l对MGC-803的细胞毒性优于阳性对照药顺铂,尤其是化合物4b对MGC-803、LOVO和T-24三种肿瘤细胞的IC_(50)值分别为11. 39±4. 46、2. 06±1. 27和6. 03±0. 86μg/m L,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从牡丹皮中提取并精制得丹皮酚(1);1与硫代氨基脲经缩合反应制得新化合物丹皮酚希夫碱(2),收率61%;2与二水氯化铜反应合成了丹皮酚希夫碱铜配合物(3),收率53%,其结构经UV-Vis,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2和3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及白假丝酵母菌均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尤其是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和灭活作用较显著,MIC和MBC分别为2.20μg·m L-1和8.60μg·m L-1。  相似文献   

5.
吲哚-6-酰腙类化合物的微波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酰腙类结构引入吲哚环中, 合成一类新型的吲哚-6-酰腙化合物, 以期为新药筛选提供先导化合物.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 以较高的产率得到14个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 其结构均经1H NMR, IR, MS及元素分析确证, 并测试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郭亚宁 《合成化学》2016,24(3):247-249
芳醛和取代肼经亲核加成 消去反应合成了5个腙类化合物(3a~3e),其中香兰素腙(3a)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7.
去甲丹皮酚或丹皮酚分别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双氯芬酸偶联,合成了5个新的去甲丹皮酚衍生物(3a~3c,4b)和丹皮酚衍生物(5b),其结构经1H NMR,IR和HR-MS表征.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结果表明,3和5均有较强的抗炎活性,与阴性对照对CMC-Na相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8.
丹皮酚可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穿过血脑屏障,该作用机理为使其可能开发成为新型杀虫剂。鉴于此,本文合成了5个丹皮酚苯磺酰腙类衍生物(5a~5e),并评价了它们对威胁农作物的害虫的杀虫活性。在1mg/mL浓度下,以川楝素为阳性对照,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化合物3和5a~5e的杀粘虫活性。其中,化合物5e杀虫活性显著,最终校正死亡率(FMR=50.0%)与商品化植物源杀虫剂川楝素等同。初步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丹皮酚羰基位修饰是可行的;中间体3的亚胺位磺化修饰可提高杀虫活性,且磺化取代基不同活性差异显著。此外,实验还发现试虫取食了附有供试化合物的叶片后在幼虫期、化蛹期和羽化期均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状况的非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以邻氯苄胺为原料,经6步反应制得中间体2-氯-5-[1-(氧丙炔基亚氨基)乙基]苄基氨基甲酸甲酯(7);取代芳基肟经氯化后再分别与7经环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苄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10a~10l),其结构经1H NMR表征。初步的抗菌活性测试表明:在用药量为200 mg·L-1时,大部分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显示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10f的抑菌活性最高,抑制率95%。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产物阿魏酸为先导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反式阿魏酸酰腙类化合物,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研究对象,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病毒活性测试。该系列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药剂质量浓度为500 mg·L~(-1)时,绝大部分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反式阿魏酸酰腙类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其结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结构修饰,有望得到具有较高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新型芳醛并苯甲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结核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氨基-5-取代苯甲酸甲酯或2-氨基-5-哌啶基苯磺酰胺为起始原料,经酰化、胺基化、肼解和缩合反应合成了10个新型的芳醛并苯甲酰腙类化合物(8a~8i或Ⅳ),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初步研究了8a~8i和Ⅳ的抗结核活性。结果表明:8c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草分枝杆菌1180的MIC分别为9μg·m L-1和11μg·m L-1,与阳性对照药异烟肼(7μg·m L-1和8μg·m L-1)和利福平(8μg·m L-1和10μg·m L-1)的抑制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12.
新型蒎酸基双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除草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α-蒎烯为原料,经氧化和溴仿反应制得蒎酸(3)。在HATU作用下,3和Boc肼发生N-酰化反应得含Boc保护基的蒎酸基双酰肼(4);4脱除Boc保住基得蒎酸基双酰肼(5);5与取代苯甲醛经缩合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蒎酸基双酰腙类化合物(6a~6f),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的除草活性测试表明,6a~6f在用药量为100μg·mL-1时对油菜胚根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蒎酸基双苯酰腙(6b)和蒎酸基双对氟苯酰腙(6d)的抑制率分别为70.1%和73.2%。  相似文献   

13.
通过1-苯基-3-(4-甲基苯基)-4-甲酰基吡唑与芳氧乙酰肼的加成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的吡唑腙类化合物(3a~3e);3在酸性条件下环合,合成了5个新型的吡唑双杂环化合物(4a~4e). 3和4的结构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对3和4分别进行了棉花枯萎病菌(A),棉花黄萎病菌(B),棉花立枯病菌(C),瓜果腐霉病菌(D),番茄早疫病菌(E)及向日葵菌核病菌(F)等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3;其中4d和4e对A,C和D的抑制率大于90%,对E和F的抑制率大于80%.  相似文献   

14.
以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过甲基化、取代、关环、肼解反应制得含有喹唑啉二酮的中间体乙酰肼,进一步与多种取代醛和酮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9a~9t,所有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并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测试。初步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对测试菌株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部分化合物对测试菌株的抑制活性接近甚至优于现有药物硫酸链霉素和多抗霉素B。  相似文献   

15.
吡唑肼作为合成含氮杂环的中间体为人们广泛关注, 为了寻找可能具有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 设计并合成了两类新型含有吡唑基的腙类化合物, 其结构经1H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的除草与杀菌活性测定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取代肼和取代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依次经闭环、氯酰化、氧化、酯化及取代反应制得1,3-取代-5-氯-4-吡唑甲酰肼(7a, 7d, 7g和7j); 7分别与取代呋喃或噻吩甲醛经加成反应合成了12个新型的吡唑酰腙类化合物(9a~9l),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 μg·mL-1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1-苯基-3-三氟甲基-5-氯-4-(2-噻吩)-腙基羰基吡唑(9k)的治疗活性、保护活性和钝化活性分别为63.6%, 85.7%和93.1%,与对照药宁南霉素(65.9%, 86.4%和97.8%)相当;在50 μg·mL-1浓度下,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1,3-二甲基-5-氯-4-(2-噻吩)-腙基羰基吡唑(9b)与1-甲基3-三氟甲基-5-氯-4-(2-噻吩)-腙基羰基吡唑(9e)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的抑制率分别为42.5%和46.8%。  相似文献   

17.
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嘧啶类化合物因其广泛的生物活性在医药、农药等领域备受关注. 将不同基团引入嘧啶结构中, 经过结构修饰能产生一系列具有抗菌活性的嘧啶衍生物, 它在新型农药创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的研究进行了分类综述, 并展望了它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促进剂,CH2Cl2为溶剂,取代羧酸与SOCl2于0 ℃反应20 min后,再与丹皮酚于25 ℃反应3 h,合成了一系列丹皮酚酯(2a~2l),产率83.7%~95.6%,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MS(EI)确证。以苯甲酰丹皮酚酯(2a)的合成为例,考察了促进剂类型、促进剂用量、酰氯化时间和酯化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在最优反应条件(DMAc 2 mL,酰氯化反应时间为20 min,酯化反应时间为3 h)下, 2a产率94.0%。并提出了DMAc促进丹皮酚酯合成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9.
根据拼合原理,将丹皮酚和非甾体抗炎药通过连接臂[(CH2)n或NCH2CH2]偶联合成了8个新型的丹皮酚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和HR-MS表征。  相似文献   

20.
5-氨基-1-甲基-1H-吲哚与对氟苯磺酰氯反应,得到4-氟-N-(1-甲基-5-吲哚基)苯磺酰胺,再通过Vielsmeir反应得到4-氟-N-(3-甲酰基-1-甲基-5-吲哚基)苯磺酰胺,最后与苯并咪唑乙酰肼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5a~5g,并采用IR,~1H 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采用MTT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A549、MDA、A375和HCT116四种癌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