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新型的席夫碱探针2-羟基-1-萘甲醛缩-2-吡啶甲酰腙(L),通过红外、质谱、核磁氢谱和碳谱,对其结构予以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探针分子L对不同阴离子(F~-,Cl~-,Br~-,I~-,NO_3~-,CH_3COO~-,HSO_4~-,H_2PO_4~-,ClO_4~-)的识别性能,结果显示在乙腈体系中探针L对F~-具有单一选择性识别作用,可以实现对氟离子的裸眼识别。由Benesi-Hildebrand方程(采用紫外滴定光谱计算)显示,探针L与F~-以1:2的化学计量比稳定结合,二者的结合比为1.37×10~9(mol/L)~(-2),检测限为0.319μmol/L。采用~1H-NM R滴定实验研究了探针分子与氟离子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探针L与氟离子先形成氢键然后发生去质子化过程,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是导致探针分子L和F~-作用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移及颜色变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合成出了1个新的苯并咪唑-酰腙衍生物,N'-(2-羟基-1-萘基)亚甲基-2-[2-(4-甲基苯磺酰基甲基)-1H-苯并咪唑-1-基]乙酰肼(L),并利用IR,~1H NMR,~(13)C NMR,HRMS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裸眼、紫外-可见与荧光光谱研究了L对阴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向化合物L的CH_3CN溶液中加入F~-,Ac O~-和H _2PO_4~-后,溶液由无色变为亮黄色.在紫外灯下(λ=365 nm),加入F~-和AcO~-后,L的溶液发射出黄色荧光.表明化合物L可作为裸眼识别F~-,AcO~-和H_2PO_4~-的探针.紫外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显示,探针L可高选择性和高灵敏性识别F~-和AcO~-.探针L与F~-和AcO~-的结合常数(K_a)分别为4.25×10~3和2.96×10~4 L·mol~(-1),检出限(DL)分别为3.63×10~(-7)和8.51×10~(-8) mol·L~(-1).Job曲线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证明,探针L与F~-/AcO~-是1∶1配位.通过~1H NMR滴定确定了探针L与F~-/Ac O~-的络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L可作为检测F~-和AcO~-的比色和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12个含安替比林基的取代芳甲酰基硫脲类化合物,用1H 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并进行了室内生物活性测试.生测实验证明部分酰基硫脲类化合物,比如N-(安替比林-4-基)-N'-m(或o)-甲苯甲酰基硫脲,N-(安替比林-4-基)-N-o-硝基苯甲酰基硫脲,N-(安替比林-4-基)-N'-m(或p)-氯苯甲酰基硫脲,具有一定的细胞分裂素活性.  相似文献   

4.
在超声波辐射下,以PEG-400为固-液相转移催化剂,用邻氯苯胺与双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出了一种新的化合物——4-(N-甲酰基-N′-邻氯苯基硫脲)-N-邻氯苯基苯氧乙酰胺。实验中观察到了取代和加成反应的竞争。利用元素分析,1H、13C、APT及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确定了所合成的新化合物的结构。给出了该化合物的化学位移数据。所得的结果对这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双(1—甲酰胺基—3—芳酰基硫脲)的合成及环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草二酰肼与芳酚异硫氰酸酯的加成反应制得一系列新的双(1-甲酰胺基-3-芳酰基硫脲)1。1在碱性溶液中可环化脱水为双(3-基-4-芳甲酰基-1,2,4-三唑啉-5-硫酮)2。所有产物均经元素分析;部分化合物经红外光谱,~1H NMR谱,质谱确定其结构。某些1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促进玉米胚芽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系列D-π-A偶氮苯酚探针,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对F~-、Cl~-、Br~-、I~-、HSO_4~-、H_2PO_4~-、NO_3~-和AcO~-阴离子进行识别,考察探针电子结构和空间位阻对F~-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腈中P1~P4对F~-能选择性地识别,检测限达到0.10~0.63μmol·L~(-1)(1.90~11.97 ppm),探针分子与F~-形成的络合物共轭程度增大有利于对F~-识别,识别基团邻位取代基团空间位阻对F~-识别并不产生明显的影响。~1H NMR滴定表明识别机理为探针分子酚羟基与F~-通过氢键结合形成1∶1络合物。  相似文献   

7.
以2-苯基-1,2,3-三唑基-4-甲醛和1,3-二氨基硫脲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席夫碱化合物M1。在M1的DMSO溶液中加入F-时,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同时荧光增强,而加入其它阴离子如Cl~-,CN~-,Br~-,I~-,H2_PO_4~-,HSO_4~-,Ac O~-,NO_3~-等时,M1的溶液颜色和荧光均未发生变化,通过Job's plot和1H NM R滴定等方法研究了M1选择性识别F-的机理。结果表明席夫碱化合物M1作为荧光探针可选择性的比色识别F~-,并且对F~-的检测限为0.26μmol/L。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醋酸锰(Ⅲ)催化合成2-邻氯苯甲酰氨基萘并[1,2-d]噻唑”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以自制的醋酸锰(Ⅲ)为催化剂,催化氧化1-萘基-3-邻氯苯甲酰基硫脲合成2-邻氯苯甲酰氨基萘并[1,2-d]噻唑。通过该实验项目的教学,可使学生掌握醋酸锰(Ⅲ)、1-萘基-3-邻氯苯甲酰基硫脲和2-邻氯苯甲酰氨基萘并[1,2-d]噻唑的合成方法,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实验项目集无机合成实验、有机合成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可作为基础化学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或开放性实验开设。  相似文献   

9.
1.自对-双(2-羟乙基)氨基苯甲酸乙酯(Ⅺ)开始合成对-双[2-溴(或碘)乙基]-氰基-ω-溴代苯乙酮一六甲撐四胺盐(Ⅵ,Ⅶ)。2.巳合成对-乙氧甲酰氨基-ω-溴代苯乙酮-六甲撐四胺盐(Ⅷ)和对-乙氧甲酰氨基-ω-溴代苯乙酮的异硫脲盐(Ⅸ)。3.化合物Ⅵ,Ⅶ在组织培养试验中对HeLa细胞具显著的抑制作用,Ⅷ,Ⅸ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0.
吴玮琳  叶文法  杨曼丽  汪焱钢 《有机化学》2005,25(10):1291-1293
合成了12个含安替比林基的取代芳甲酰基硫脲类化合物, 用1H NMR, I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 并进行了室内生物活性测试. 生测实验证明部分酰基硫脲类化合物, 比如N-(安替比林-4-基)-N'-m(或o)-甲苯甲酰基硫脲, N-(安替比林-4-基)-N-o-硝基苯甲酰基硫脲, N-(安替比林-4-基)-N'-m(或p)-氯苯甲酰基硫脲, 具有一定的细胞分裂素活性.  相似文献   

11.
2-氟-6-氟苯甲酰基嘧啶基硫脲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思佳  王洁平 《有机化学》2003,23(10):1162-1164
合成了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氟-6-氯苯甲酰基硫脲,其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和IR确证。初步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3-巯基-2-丁酮与取代硅基丙炔酸甲酯的环合、酯的选择性水解、异硫氰化、胺化等步骤合成了13个未见报道的噻吩甲酰硫脲衍生物.各噻吩甲酰硫脲衍生物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的确证,其对小麦全蚀病、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经平皿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噻吩甲酰硫脲衍生物对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具有一定抑制活性,其中1-环丙基-3-(4,5-二甲基噻吩-3-甲酰基)硫脲(8c)抑菌活性表现较为突出,在10 mg/L浓度下其抑菌活性接近对照硅噻菌胺的水平.结构分析表明噻吩-3-甲酰硫脲衍生物噻吩环2位官能团的大小对小麦全蚀病菌抑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以罗丹明B和乙二胺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制得罗丹明酰乙二胺(1, Rhb);然后以无水THF作溶剂,化合物1与三聚氯嗪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罗丹明酰乙二胺-三聚氯嗪化合物(2, Rhbc);最后在氮气氛围下,化合物2与N,N-二甲基吡啶胺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双(2 吡啶苄基) 胺罗丹明基小分子探针(3, Rhbd),其结构经1H NMR、 IR、 HR-MS和元素分析表征。该探针可以识别Fe3+,检出限为30 nM。  相似文献   

14.
胥杨  薛思佳  孙晋峰  方治坤  尹安琴  陈龙 《有机化学》2008,28(11):1997-2000
以5-邻氯苯基-2-呋喃甲酰氯和丙氨酸为起始原料, 通过非均相法得到N-(5-邻氯苯基-2-呋喃甲酰氨基)丙氨酸, 再与10种不同取代苯胺反应, 通过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4-二甲氨基吡啶(DCC/DMAP)偶合法设计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5-邻氯苯基-2-呋喃甲酰氨基)丙氨酰胺类衍生物4a~4j. 通过元素分析, 1H NMR, IR 和MS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标题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了报道系列单链、2,6-取代萘刚性生色基的双亲化合物C_nNaph(2,6)C_4N~+(CH_3)_3(n=16,12,7,4),C_(12)Naph(2,6)PO_4~-和C_(12)Naph(2,6)C_4N~+(CH_3)_2CH_2CH_2OH的合成。分别用AEM、~1HNMR和DSC考察了该系列化合物在稀水溶液中的自组织行为、聚集体内分子运动和物相变化。当n≥7时,该系列双亲化合物在稀水溶液中可自组织形成双分子层结构,亲水基团的种类直接影响双亲分子的自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对硝基偶氮水杨醛吖嗪pH传感器S1。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传感器S1与八种不同阴离子的识别性能。通过向10%HEPES缓冲液(DMSO/HEPES=9∶1,V/V,pH=5.63)的S1中分别加入F~-、Cl~-、Br~-、I~-、AcO~-、SO_4~(2-)、NO_3~-、H_2PO_4~-等阴离子后,发现F~-、AcO~-、H_2PO_4~-的加入使得S1在584、614、622nm处的吸收峰增强,溶液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蓝色,同时其它离子的加入无上述现象。Job曲线测定了S1与F~-、AcO~-、H_2PO_4~-的化学计量比均为1∶1,及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39,2.60和12.5μM。通过布朗斯特酸碱反应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说明S1与F~-、AcO~-、H_2PO_4~-之间可能是脱质子化作用。由此可见传感器S1在溶液体系中是一种颜色可调的可视化传感器。  相似文献   

17.
咪唑鎓本身带有正电荷,2-位碳氢(C2-H)具有一定的酸性,是一种良好的氢键供体,能与阴离子形成氢键。因此,咪唑鎓可以识别各种无机阴离子和生物体内重要的阴离子。本文利用四(1-咪唑甲基)甲烷的独特结构,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了多咪唑鎓盐2、含有多功能臂的双咪唑鎓盐3和咪唑鎓环番4。采用荧光发射光谱法研究了咪唑鎓盐2、3、4对阴离子(Cl~-、Br~-、I~-、CH_3COO~-、PhCOO~-、HSO_4~-)的光谱响应。结果表明,咪唑鎓盐2和咪唑鎓环番4a加入Cl~-,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咪唑鎓盐3a加入PhCOO~-,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咪唑鎓盐3b和咪唑鎓环番4b加入I~-,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波辐射与固-液相转移催化联用技术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含咔唑基团的酰基硫脲衍生物3,利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产率高等优点.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细胞分裂周期25B磷酸酶(Cdc25B)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抑制活性筛选,实验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3对Cdc25B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对PTP1B也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其中1-(4-硝基苯甲酰基)-3-(9-乙基-咔唑-3-基)硫脲(3n)对Cdc25B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0.49±0.12)mg/mL],1-(2-硝基苯甲酰基)-3-(9-乙基-咔唑-3-基)硫脲(3l)对PTP1B的抑制活性最高[IC50=(3.59±1.15)mg/m L].值得注意的是,化合物3n对Cdc25B和PTP1B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分子对接的初步研究结果揭示了此类抑制剂的结构-活性关系.这些活性目标化合物是潜在的Cdc25B和PTP1B抑制剂,在癌症和糖尿病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2个新型氨基硫脲分子钳主体3a(1,3-二(o-甲苯氧乙酰氨基硫脲甲酰基)苯)和3b(1,3-二(p-甲苯氧乙酰氨基硫脲甲酰基)苯),利用UV-Vis和1H NMR测试其对F-、AcO-、Cl-、Br-和I-的阴离子识别性质。 结果表明,主体分子在DMSO溶液中对F-和AcO-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识别。 1H NMR光谱证明,主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相结合,结合Job曲线得出主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形成1∶1型氢键缔合物。 讨论了NH识别位点数及空间结构对识别性质的影响。 与硫脲对比,主体3a具有多个NH结合位点,可形成多个氢键,结合常数(Ks)更大。 与化合物3b相比,主体3a较大的空间位阻阻碍了其与阴离子的结合,因此两种主体分子与F-和AcO-结合常数均体现为Ks(F-)>Ks(AcO-)。  相似文献   

20.
高芷芳  盛怀禹 《有机化学》1983,3(3):199-201187
本文用测定ClO_4~-离子选择性电极电势选择性系数K_(ij)~(pot)的方法,研究了七种长链季铵大阳离子与十余种有机阴离子在水、油两相中交换能力的排序。即: C_2O_4~-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