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受体分子苯甲醛缩氨基硫脲,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在DMSO中对ClO3-,H2PO4-及CH3COO-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当加入H2PO4-或CH3COO-时,溶液颜色立刻由无色转变为黄色,而加入ClO3-阴离子则无变化,从而实现对此2种离子的裸眼检测。通过计算可知,由于阴离子碱性各异,受体分子对2种阴离子的识别作用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即CH3COO-H2PO4-;且主客体间形成1∶1的配合物。质子溶剂效应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之间以氢键作用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F-、Cl-、Br-、I-、CH3COO-、HSO4-、H2PO4-、NO3-8种阴离子及Fe2+、Co2+、Ni2+、Cu2+、Zn2+5种金属阳离子对配体1-(2-羟基-1-亚甲基)-4-苯基氨基硫脲(L)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L对F-、CH3COO-和H2PO4-有识别作用且能与Zn2+形成最稳定的1∶1金属配合物。在L-Zn2+配合物的DMSO溶液中引入Cl-时,溶液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无色,引入H2PO4-阴离子时,其溶液颜色由浅黄色变为金黄色。据此可建立选择性识别Cl-、H2PO4-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种新型二芳烯1-(3,5-二甲基异噁唑-4-基)-2-{2-甲基-5-[(3-亚氨基萘酚-2-基)苯酚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1O)双重响应化学传感器,系统地研究了在光和离子刺激下1O的光致变色和荧光开关性质.实验结果表明, 1O能够对CN~-/F–裸眼识别,在CN-/F-作用下溶液的颜色从无色逐渐变为黄色;同时,1O可作为"Turn-on"型荧光探针对Zn~(2+)进行专一性识别. 1O对CN~-和Zn~(2+)的检测极限分别达到1.03×10~(-6)和2.98×10~(-8) mol·L~(-1).  相似文献   

4.
通过Na BH4还原Ag NO3得到胶体银纳米粒子,制作了以该纳米粒子修饰的银电极,研究了其在电催化中的应用,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基于酪氨酸对纳米银的还原信号有明显抑制作用,建立了胶体银纳米粒子修饰银电极在Na Ac-HAc缓冲溶液中用差分脉冲法检测酪氨酸的方法,并讨论了优化工作条件。结果表明,在p H=5.5时,峰电流与酪氨酸的浓度在1.0×10-8~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2×10-9mol/L,峰电流Ip与酪氨酸浓度的负对数p C的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7.64 p C-15.69(R=99.73%)。用该方法检测氨基酸注射液中酪氨酸的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5.2%~107.8%之间。  相似文献   

5.
用抑制型离子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的F~-、cl~-、NO_2~-、H_2PO_4~-、NO_3~-。流动相为4mmoL/L Na_2CO_3-3mmoL/L NaHCO_3混合溶液,流速为1.5mL/min,进样量为0.5mL,在最佳色谱条件下,5种无机阴离子10min内实现基线分离。F~-、cl~-、NO_2~-、H_2PO_4~-、NO_3~-的检出限分别为0.008、0.012、0.030、0.068、0.077mg/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86%、1.30%、2.06%、1.82%、1.50%,回收率分别为108.0%、94.0%、101.0%、98.7%、94.4%。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β-环糊精和磺化杯[4]芳烃修饰银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其作为甲磺酸帕珠沙星的比色探针的应用。结果表明,两种化学修饰银纳米粒对甲磺酸帕珠沙星都能较好地识别,对甲磺酸帕珠沙星的最低检出浓度可达1.0×10-5mol/L。  相似文献   

7.
TiO_2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李宗威  朱永法 《化学学报》2003,61(9):1484-1487
利用表面修饰法合成了油酸(OA)修饰的TiO_2纳米粒子,采用红外光谱(IR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表面修饰的TiO_2纳米粒 子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研究了油酸浓度对TiO_2表面覆盖量及在油中分散性能的影 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油酸表面修饰,成功合成了具有油分散性能的纳米TiO_2, 并且获得了油酸修饰量与TiO_2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8.
TiO_2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表面修饰法合成了油酸 (OA)修饰的TiO2 纳米粒子 ,采用红外光谱 (IR)、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对表面修饰的TiO2 纳米粒子进行了结构表征 ,并研究了油酸浓度对TiO2 表面覆盖量及在油中分散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油酸表面修饰 ,成功合成了具有油分散性能的纳米TiO2 ,并且获得了油酸修饰量与TiO2 的最佳配比 .  相似文献   

9.
在玻碳电极表面修饰一层纳米CuFe_2O_4-石墨烯复合膜,研究了对硝基苯酚在复合膜上的电化学行为。该复合膜对对硝基苯酚具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测得一对不可逆氧化还原峰电位分别为0.063 V和-0.020 V。考察了支持电解质种类、酸度、修饰层厚度和扫描速度等对对硝基苯酚伏安响应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还原峰电流在浓度为3.0×10~(-5)~1.0×10~(-4)mol/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7)mol/L。方法应用于模拟水样中对硝基苯酚的测定,回收率为99.2%~101.1%。  相似文献   

10.
通过简便的一锅法合成了水溶性β-环糊精修饰的银量子点,成功实现了对D-和L-色氨酸比色区分识别.该银量子点对L-色氨酸可视化检测限为10^-4mol/L.  相似文献   

11.
12.
以FeCl3·6H2O作为单一铁源,1,6-己二胺作为胺化试剂,利用无模板的溶剂热方法制备了胺基功能化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并利用其键合叶酸分子,制备出表面修饰了叶酸的磁性Fe3O4复合纳米粒子。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差热-热重分析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所得纳米粒子的形貌、粒径、化学组成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叶酸分子通过化学键牢固键合在磁性纳米Fe3O4粒子表面,叶酸修饰的复合纳米粒子仍然具有良好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滴涂法得到了石墨烯(GR)-壳聚糖(CS)修饰的玻碳电极(GCE),再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将HAuCl4直接还原成金纳米粒子,沉积在GR-CS表面,制得了GR-CS/AuNPs GCE修饰电极。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别对制备的GR和构建的修饰电极GR-CS/AuNPs GCE进行了形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SO32-和NO2-在GR-CS/AuNPs 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对SO32-和NO2-均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作用,并且能实现对两种物质的同时测定,SO32-和NO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410μmol/L和1~380μmol/L,检出限(S/N=3)分别为1.0和0.25μmol/L。GR-CS/AuNPs GCE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灵敏度。此电极用于实际水样的SO32-和NO2-的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7.2%~102.6%,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以离子液体[BMIM]BF4及银纳米粒子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修饰玻碳电极,研制了电化学传感器。借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循环伏安法及阻抗等手段对电极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银纳米粒子与离子液体的比例对修饰电极的性能的影响,对修饰电极进行了优化。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样品中的抗坏血酸测定,加标回收率可96.3%,RSD为2.3%。  相似文献   

15.
利用As(Ⅲ)与核酸适配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使银纳米粒子(AgNPs)在盐溶液中发生不同程度的聚集现象,溶液颜色和光学性质发生改变,据此建立一种新型生物传感器检测重金属As(Ⅲ)。研究表明,在最佳优化条件下,该检测体系在5~100 ng/mL范围内A_(650)/A_(420)与As(Ⅲ)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7),检出限为4 ng/mL。方法对As(Ⅲ)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将其应用于水样品中As(Ⅲ)的检测,回收率范围为83.31%~96.47%。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步法合成了氨基化四氧化三铁(NH_2-Fe_3O_4)磁性纳米材料,并以XRD,I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将NH_2-Fe_3O_4组装到磁性玻碳电极表面,得了NH_2-Fe_3O_4修饰的磁玻碳电极,并以该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利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研究了铅(Ⅱ)离子和铜(Ⅱ)离子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H_2-Fe_3O_4纳米粒子可显著提高Pb~(2+)和Cu~(2+)在电极表面的富集量,提高溶出峰电流.由于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曲线中Pb~(2+)和Cu~(2+)的溶出峰电位差较大,且没有相互干扰,所以该电极可用于Pb~(2+)和Cu~(2+)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银/铂纳米簇(Ag/Pt NCs)的表面修饰调控其催化活性,建立了一种高灵敏的比色法检测Cu2+.巯基丙酸能够抑制Ag/Pt NCs的催化活性,而巯基丙酸与Cu2+作用后,将导致上述抑制作用减弱.基于上述原理,通过测量Ag/Pt NCs 催化TMB-H2O2反应产生的显色信号,可以实现Cu2+的比色检测.本方法检测Cu2+的线性范围为10~100 nmol/L,检出限(3σ)为5.0 nmol/L.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水样中Cu2+的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银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杀灭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银纳米粒子的杀菌活性和杀菌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400 μL的0.2 mmol·L-1银纳米粒子加入到1 mL自制的大肠杆菌溶液(600个/毫升)中,就具有明显的杀菌效果.银纳米粒子浓度增加,杀菌时间延长,杀菌效果明显增强;温度对杀菌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在温度达到3℃以后,杀菌效果显著,在低于这个温度时,银...  相似文献   

19.
To realize highly selective relay recognition of Fe3+ and H2PO4- ions, a simple benzimidazole-based fluorescent chemosensor(L)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Sensor L displays rapid, 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recognition to Fe3+ in H2O/DMSO(1:1, v/v) solutions. The in situ-generated L-Fe3+ complex solution exhibits a fast response and high selectivity toward dihydrogen phosphate anion via the Fe3+ displacement approach.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sensor L to Fe3+ and L-Fe3+complex to H2PO4- anion were estimated to be 1.0 × 10-9 mol/L. Notably, the sensor was retrievable to indicate dihydrogen phosphate anions with Fe3+, and H2PO4-, in turn, increased. This successive recognition feature of sensor L makes it a potential utility for Fe3+ and H2PO4- anion detection in aqueous media.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种基于双配体(巯基嘌呤(MP)和多肽CALNN)修饰金纳米粒子(AuNPs)的比色方法,用于快速、选择性地检测水溶液中的Cd2+。 其中,MP作为功能配体通过N原子与Cd2+发生配合作用,从而引起AuNPs聚集;CALNN配体有助于提高体系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当体系中无Cd2+时,溶液呈红色,随着Cd2+浓度的增加,溶液颜色逐渐由红色变为蓝紫色,这种颜色变化可以通过光谱测定还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 该方法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较快的响应速度(<5 min),其检测限达到350 n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