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布鲁斯·梅里菲尔德(R.Bruce Merrifield)博士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是Merrifield固相法的创始人。他由于发明了固相多肽合成法而荣获198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梅里菲尔德博士1921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Texas),但他早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度过的。他在那里高中毕业后,在附近  相似文献   

2.
本综述对十几年来固相肽合成中保护-裂解方式的发展状况,尤其以 Boc-Bz(?) 及 Fmoc-tBu 两类保护方式为主的应用特点、不断改进的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与归纳。此外,还介绍了一些新的氨基酸保护基、新的树脂连肽结构及新的酸解试剂等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黑色素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发现及其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的预测及鉴定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及其多肽疫苗研制的重要前提.预测黑色素瘤抗原基因-2(MAGE-2)的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方法也日显成熟,预测出的表位其组成通常为10个氨基酸左右的多肽,随后进行固相合成.因不同氨基酸活化方式及偶联效率的差异,通常对合成的表位多肽进行梯度反相高压液相色谱(RP-HPLC-UV)分析制备,以确保下一步细胞功能性研究即细胞杀伤验证的特异性;MAGE-2众多表位多肽都表现较强的疏水性,虽然分析制备前可供疏水肽选择的有机溶剂系统较多,乙醇及甲醇溶剂系统可能最具代表性.当用乙醇或甲醇溶解众多MAGE-2疏水性表位多肽样品后进行色谱分析时发现,合成的MAGE-2表位多肽的RP-HPLC分析时,214 nm峰面积积分百分比都偏小,显示其合成时氨基酸偶联率较低,由此色谱分析结果推出的合成的低偶联率与理论上单个氨基酸99.5%的平均偶联率差距太大;随后的表位氨基酸组成分析也未发现有诸如半胱氨酸等可能导致折叠异构的氨基酸存在;如何消除这一困惑?正基于此,本实验随机选用了固相合成MAGE-2表位(161-169),通过不同溶剂处理后,在LC-MS技术平台上对其反相行为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Fmoc/tBu酪氨酸和王树脂为原料,分别探讨了对称酸酐法、活化酯法和2,6-二氯苯甲酰氯(DCB)法中各种因素对氨基酸与树脂成酯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对称酸酐法连接率低,而其它两种方法,通过筛选合适的反应介质,均能取得良好结果。在活化酯法中,使用强极性溶剂DMA,弱极性溶剂THF/DCM和混合溶剂45%DMF/THF,反应5h,连接率均可提高到90%以上;在DCB法中,使用弱极性溶剂THF时,反应3h,连接率可达99%。总之,DCB方法是酪氨酸和王树脂成酯反应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亲水性保护基在使用经典方法进行多肽合成中常用的保护基都具有疏水性质,因此可使保护肽类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加。然而随着肽链的增长和溶解度下降,给肽键的形成反应及产物的纯化过程造成很大困难。为改  相似文献   

6.
应用自行合成的分离材料对固相络合萃取脱除柴油中碱性氮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柴油在合成树脂柱中的穿透曲线和洗脱曲线,实验测得动态吸附容量达到了7.85mg/gwetresin,碱性氮的脱除率达到了91%。表明本法具有树脂吸附容量大,碱性氮或收率高的特点;同时利用二阶动力学推动力模型描述固定床动态过程,考察了轴向返混对穿透曲线的影响,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微波作用下的多肽固相缩合反应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微波作用以及传统加热两种方式下, 研究了Fmoc-Val-OH与NH2-Tyr(t-Bu)-Wang树脂的固相缩合反应及其动力学. 测定了温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并获得了两种方式下的缩合反应的宏观动力学参数: 300 W微波作用下表观缩合反应级数为2.3, 活化能为104.7 kJ/mol; 传统方法中表观反应级数为2.9, 活化能为142.4 kJ/mol. 微波作用将常规条件下的连接率由68%提高到95%, 而所需时间降为常规条件的1/14.  相似文献   

8.
固相载体法合成低聚糖;固相载体;合成;低聚糖;偶联剂  相似文献   

9.
固载化酶催化合成多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述了溶剂、载体性质与固载化方法、pH值、底物浓度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固载化酶催化合成肽反应的影响,并概括了固载化酶催化合成生物活性肽、寡肽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进行复杂体系中痕量生理活性物质 (如氨基酸和多肽等 )的高灵敏度分析 ,往往需要对其进行柱前或柱后的荧光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或毛细管电泳分析 [1] .在一个存在着竞争反应的体系中 ,为保证样品有足够的反应产率 ,往往需使衍生试剂过量很多 ,这就使得衍生后的样品中必然含有高浓度的衍生试剂及其水解后形成的副产物 ,从而大大地干扰了分离与分析 .为解决这一问题 ,通常可采取溶剂萃取[2~ 5] 或加入 1 -金刚烷胺 [6 ,7] 或羟胺 [8,9] 等方法除去过量试剂 .但这些额外的处理使衍生方法更加烦琐 ,有时还导致收率的降低 .也有使用固相化的衍…  相似文献   

11.
微波固相加热法淀粉磷酸酯合成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固相氯化法合成氯化聚乙烯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在不同条件固相氯化聚乙烯(CPE)的红外光谱,探讨了一步和两步氯化合成的CPE的结构差别,着重讨论了两步氯化的CPE结构特点。从观察表征结晶结构和—(CH_2)_n—链段氯分布的特征频率变化表明,低温固相氯化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并且在CPE中形成高氯化和低氯化链段(或未氯化)的嵌段结构。在两步固相氯化时,晶区受到较大程度的破坏,氯化作用已不局限在无定形区,其结晶结构的破坏主要同第二步氯化程度有关,即使CPE氯含量相同,若前后两步氯化程度不同,结构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秦非  蒋挺大 《高分子通报》1998,(1):84-90,10
对低聚糖的固相合成作了评述,重点介绍了聚合物载体对糖苷化反应的影响、羟基的保护(包括载体化保护基)、糖苷化反应的各种方法和偶联过程中的立体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固相不对称合成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鸣  王彦广  陈耀祖 《有机化学》2001,21(6):436-444
近年来,随着液相不对称合成方法在固相条件下的成功实现,固相不对称合成将成为构建手性小分子库和天然产物全合成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通过底物手性诱导、手性辅助物诱导、手性试剂诱导和手性催化诱导的固相不对称合成的研究及应用,并探讨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氯化聚乙烯弹性体的固相法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季若  冯莺 《应用化学》1997,14(1):41-44
讨论了以固相法合成氯化聚乙烯(CPE)弹性体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以固相氯化反应所得的CPE,其大分子链上Cl取代基的分布比水相悬浮法更均匀.氯化过程的温度直接影响氯化速度及分子结构,如残留结晶、氯分布等.而聚乙烯颗粒表面与内部的氯化程度取决于氯化速度.大分子链上Cl取代基对邻近基团的氯化起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钌基催化剂催化的气固相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学品的生产,从原子尺度了解整个催化反应体系有利于合理设计新型催化剂.参与气固相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催化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近年来, Ru基催化剂由于在低温低压下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而广泛应用于一些气固相反应.本文对 Ru的基本性质、氧化行为以及 Ru基催化剂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介绍了钌基催化剂参与的气固相反应,包括挥发性有机物的催化氧化、一氧化碳优先氧化(PROX)、氨合成、氯化氢氧化以及甲烷部分氧化,分析了催化性能与理化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提出了钌基催化剂在相关反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Ru具有多种氧化态,在 Ru基催化剂参与的气固相反应中,金属 Ru和/或 RuO2被认为是活性物种,通常反应温度在400oC以下. Ru (0001)晶面在 O2存在条件下,随着氧气含量的不同会从中间态过渡到氧化态,实验证明该晶面属于 RuO2.理论研究证实了在反应过程中 RuO2的存在,并提出了核壳结构,对于其它气固相反应的机理研究有一定启发.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催化氧化主要集中烷烃、烯烃、芳烃以及卤代烃的催化氧化,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包括颗粒粒径、价态和晶体结构等对催化活性有很大影响,并且 Ru基催化剂对卤代烃的催化氧化表现出良好的抗卤性,同时多卤代副产物低于其它贵金属体系. Ru基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对 PROX具有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并且可以有效抑制 H2氧化、CO甲烷化和CO2甲烷化等副反应发生.氨合成的难点在于 N≡N具有很强的解离能,许多研究表明,氨合成使用的 Ru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载体性质密切相关, Ru与载体之间强的相互作用使得电子可以迅速地从载体转移到 Ru颗粒上,掺杂其它有效元素可能会提供更多的氧空位和有效防止高温焙烧导致催化剂烧结.对于 HCl氧化虽然研究较少,但是 Over等人对 HCl氧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日本住友化工设计的 Ru基催化剂已经商业化. Ru基催化剂可以有效降低甲烷部分氧化的反应温度和压力,并具有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避免副产物生成.现有催化系统以及新型催化剂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对于单一 VOC氧化过程和多元 VOCs催化氧化的机理和动力学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氨合成需要寻求具有高电导率的载体,从而将电子快速转移到 Ru颗粒表面,使得氨合成在更低温度下进行;为了避免副产物生成,需确保新型 Ru基催化剂上PROX和甲烷部分氧化在低温低压条件下进行; Ru基催化剂理化性质对活性的影响以及失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无溶剂条件下,室温研磨合成了11个未见报道的芳脲基酰基硫脲类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定结构,并进行了初步的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浓度采用10 mg/L时,一些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N-苯脲基-N′-肉桂酰基硫脲和N-对甲苯脲基-N′-肉桂酰基硫脲具有较好的生长素活性,分别为54.13%和46.79%;N-对甲苯脲基-N′-肉桂酰基硫脲和N-对甲苯脲基-N′-苯氧乙酰基硫脲具有较好的细胞分裂素活性,分别为55.11%和51.14%。  相似文献   

19.
固相共聚接枝合成功能化聚丙烯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马来酸酐 (MAH)和乙酸乙烯酯 (VAc)固相共聚接枝聚丙烯 (PP) ,在二者的投料摩尔比接近 1:1时 ,得到了高接枝率的多官能团功能化的PP .反应的机理是两单体摩尔比接近 1:1时容易形成较为稳定的过渡态 ,从而两者的共聚活性大大增加 ,接枝率大大提高 ,同时抑制了接枝产品熔体流动指数的增加 .这种含有多种官能团 (酸酐官能团和酯基官能团 )的极性PP对于拓展PP的应用范围 ,促进PP本身及其共混合金材料的功能化和高性能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室温固相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用室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一种有机 -多金属氧酸盐电荷转移配合物 (H2 quin) 3(PW12 O4 0 )· 4Hquin,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固体电子光谱、XRD、TG-DTA、极谱、伏安、ESR和变温磁化率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红外、紫外、固体电子光谱研究表明 8-羟基喹啉与杂多阴离子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反应 ,ESR和极谱、伏安研究结果证明配合物中杂多阴离子发生了单电子还原反应 ,生成了混合价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