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Zn(II)/α-FeOOH 吸附体系的固体浓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丛  李薇  潘纲 《物理化学学报》2009,25(9):1737-1742
采用宏观吸附-解吸实验系统地研究了Zn(II)在针铁矿(α-FeOOH)表面吸附的固体浓度(Cp)效应, 并考察了温度对固体浓度效应的影响, 揭示了固体浓度效应产生的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Zn(II)/α-FeOOH的吸附等温线随固体浓度的增加明显下移, 表现出显著的固体浓度效应; 随着固体浓度的升高, 平衡浓度相近的实验点的解吸滞后角(θ)和热力学不可逆系数(TII)均明显升高, 说明体系的可逆性随固体浓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 这一结果符合亚稳平衡吸附(MEA)理论对固体浓度效应产生机制的预测. 本研究还发现Zn(II)/α-FeOOH体系在低温下的固体浓度效应比在高温下更为显著. 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解吸实验表明,该体系的吸附可逆性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强(θ和TII明显降低), 这再次证明了吸附可逆性对Cp效应的控制作用, 并从另一角度证实了MEA理论对固体浓度效应机制的解释. 实验测得Zn(II)/α-FeOOH体系的吸附热力学参数△H、△S分别为34.07 kJ·mol-1和195.71 J·mol-1·K-1, 表明Zn(II)可在针铁矿表面发生吸热的化学吸附反应.  相似文献   

2.
固体在许多介质中有着容易形变、强度降低的现象。通常总易把外部介质(或杂质)对固体强度的影响归之为化学破坏或电化学破坏(腐蚀),或者认为是溶解。但实际上往往不是这样,我们在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情况。云母在受力到一定程度时,便在解理面处断裂,直到断裂之前,只有单纯的弹性形变,表现为理想弹脆体。但罗金诺夫证明,云母在水中或其他能被云母吸附物质(某些醇和盐)的水溶液中,具有弹性后效,效应相当缓慢但很显著。在去荷重后,形  相似文献   

3.
固液界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界面。从生命起源到宇宙旅行,从工农业生产到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固液界面的问题。吸附作用就是发生在固液界面上最基本的一种现象。研究溶液吸附必须考虑吸附剂、溶质和溶剂三者的相互作用,以及界面分子定向的可能影响。在这方面,液相吸附与混合气体的吸附有相似之处。现时混合气体吸附理论还在萌芽时期,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溶液吸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有多种理论模型和实验分析.蛋白质吸附主要包括分子传递、吸附、重排、交换、解吸等步骤.蛋白质在表面的状态由表面性能、静电作用及蛋白质自身性质等因素决定.蛋白质分子在界面吸附后发生构象改变,引起熵增.  相似文献   

5.
高强  徐耀  吴东  孙予罕 《化学进展》2007,19(6):1016-1025
介绍了氨基酸在固体表面吸附的常见吸附模式和吸附等温线类型。在常见的等温式中Sips等温式能处理液相中吸附质浓度从低到高、吸附剂表面从均匀到不均匀等各种情形下的固/液吸附体系,得到的等温线一般归属4类:S型、L型、H型和C型;总结和讨论了各吸附参数对氨基酸吸附的影响,具体考察了氨基酸种类、固体表面的性质、溶剂种类、介质的pH、介质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氨基酸吸附的影响,指出通过优化各吸附参数,可以调整氨基酸和固体吸附剂之间的静电吸引力或疏水作用,达到最好的吸附效果;对氨基酸的固体吸附剂进行了分类阐述。  相似文献   

6.
气相渗透法中的溶质吸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相渗透仪上,用四个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和五个已知平均分子量的窄分布聚苯乙烯低聚体,对VPO方法中的溶质吸附效应作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对吸附效应作改正的方法.所得结果表明,在扣除溶质吸附效应后,仪器常数K无分子量依赖性,提高了测定低分子量聚合物数均分子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描述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的两个著名吸附等温式Langmuir公式和Bronauer—Emmett—Teller(B·E·T)公式可以由动力学方法和统计热力学方法导出。但在导出过程中,都要引进一些基本假定之外的附加限制和近似. 根据经典热力学的唯象特点,能建立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的吸附表面相热力学模型.从吸附平衡是一种热力学相平衡这一观点出发,可以由相平衡原理十分简洁地导出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多层吸附的B·E·T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8.
缺陷调控是固体化学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决定材料性能的核心要素。基于缺陷调控的忆阻效应将给未来电子信息领域带来全新的变革。本文综述了无机固体材料中忆阻效应的研究进展,主要总结了忆阻效应的产生机制和忆阻材料的类型,结合原子级p-n结的相关工作,提出深入明确电场下缺陷迁移机制将是从无机固体化学角度研究忆阻效应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缺陷调控是固体化学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决定材料性能的核心要素。基于缺陷调控的忆阻效应将给未来电子信息领域带来全新的变革。本文综述了无机固体材料中忆阻效应的研究进展,主要总结了忆阻效应的产生机制和忆阻材料的类型,结合原子级p-n结的相关工作,提出深入明确电场下缺陷迁移机制将是从无机固体化学角度研究忆阻效应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刘峙嵘  韦鹏  周利民  曾凯 《应用化学》2007,24(4):420-424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简要地研究了63Ni在泥煤中的静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5 min后泥煤对63Ni的吸附率可达69%,60min后达到吸附平衡;第1吸附阶段内镍吸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易解吸;从泥煤-水液固体系中泥煤的电离平衡和镍离子-氢离子之间离子交换平衡,以及物料平衡关系推导出泥煤平衡时63Ni的吸附量和氢离子的浓度、平衡时镍离子的浓度有关。溶液的pH值对镍的吸附和解吸有很大影响,随着溶液pH值增大,63Ni由水分室向泥煤分室转移的速率常数也逐渐增大,而由泥煤分室向水分室转移的速率常数逐渐减小,二者比值逐渐增大,pH=4.624 6时,2种可逆传递速率常数相等,为2.51。即适宜pH值范围内的pH值升高吸附量增大,低pH值不利于吸附。63Ni在泥煤-水体系中的动态变化可用封闭二分室进行描述,经拟合后的理论值与实验数据点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化学进展》2011,(7):1429-1445
放射性核素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是其在低浓度下物理化学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综述了固-液界面吸附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总结了放射性核素在固-液界面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模型,重点讨论了表面配位模型和亚稳态理论在固-液界面吸附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较为详细地概括了部分先进光谱技术、理论计算方法和模型模拟手段等在...  相似文献   

13.
固体吸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偏二甲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体吸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偏二甲肼的含量,色谱峰高与偏二甲肼浓度在0~13.8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当采样体积为60L时,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0.37μg/m^3和1.2μg/m^3。低、中、高3种浓度的偏二甲肼标准溶液测定结果(n=6)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5%,2.6%,1.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4.5%~101.0%。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固体样品中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的分析方法。通过恒温条件下的混合振荡提取固体样品中的有机卤化物,利用活性碳对有机卤化物进行富集,采用微库仑法对AOX进行检测。对比振荡吸附柱压滤法和振荡吸附抽滤法分析结果,表明柱压滤法在系统空白值、回收率和精密度方面都要优于抽滤法,其系统空白值为0.44μg(Cl-),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3.8%~99.0%。利用本方法对沉积物和土壤中的AOX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5.
唐笑  汪禹汛 《化学学报》2013,71(2):58-63
在保持染料吸附量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增加TiO2薄膜厚度来降低染料在TiO2薄膜表面的吸附浓度.研究了染料吸附浓度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中界面电荷复合效应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低染料吸附浓度下,DSCs中界面电荷复合效应明显降低,并由此使得DSC在薄膜厚度增加时,仍能保持0.72~0.80的高填充因子;在TiO2光电极有效面积由0.25 cm2增大到1 cm2时,总光电转换效率(η)损失由34.7%减少到19.6%.  相似文献   

16.
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等温式的热力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等温式的热力学理论李学良,林建新(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230009)气体在固体表面吸附的等温式通常可由动力学、热力学或统计力学等传统方法 ̄[1]导出。但通常都只针对具体模型作推导,而很少对方法作较完整的论述。本文运用热力学方法,在...  相似文献   

17.
在PEG-400交联柱上,用多肽样品研究了毛细管区带电泳中缓冲溶液浓度对迁移时间、柱效、选择性、分离度及进样量等的影响.发现试样的峰高与缓冲液浓度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电动进样模式,应注意毛细管内和进样槽里试样浓度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19.
自从提出了B.E.T.吸附理论后,绝大多数科学工作者测定固体比表面积时,都是采用B.E.T.二常数方程式:式中:P_0——在吸附温度下吸附质的饱和蒸气压; P——吸附质的蒸气压; q_m——每克吸附剂单分子层吸附量[克/克],或  相似文献   

20.
液-固吸附体系中不同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溶质吸附热力学函数的估算陈禹银(四川乐山师专化学系,乐山614004)耿信鹏(西北纺织工学院纺化系,西安710048)液-固吸附体系的热力学研究,总是从等温吸附数据入手求算吸附分配常数,再计算吸附自由能变化。由于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