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配体1,2-环己二胺缩邻香兰素(H2L)和不同的镱盐反应,合成了4个镱稀土配合物[Yb(H_2L)_2](ClO_4)_3·2CH_3OH·H_2O(1),[Yb_4(L)_4(NO_3)2(H_2O)_2](PF_6)_2·4CH_3CN(2),[Yb_4(L)_4(H_2O)_2Cl_2](PF6)_2·2CH_2Cl_2·2H_2O(3)和[Yb_4(L)_4(NO_3)_2(H2O)_2][Yb(NO_3)_3(H_2O)_2(CH_3OH)](NO_3)_2·4CH_2Cl_2·6CH_3OH(4)。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零维的单核结构,配合物2~4均为四核结构。研究了4个配合物的近红外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准刚性的双吡啶化合物3,7-di(3-pyridyl)-1,5-dioxa-3,7-diazacyclooctane (L),合成了4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NO_3)(H_2O)_2(L)_2]NO_3 (1)、[Co_2Cl_4(L)_2]·CH_2Cl_2 (2)、[Cd_2(AcO)_4(L)_2]·4CH_3OH (3)和[Cd_2(NO_3)_2(CH_3OH)_2(H_2O)_2(L)_2](NO_3)_2·2H_2O (4)。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单核结构,配合物2是24-元环状双核结构,而配合物3和4为多边形双核结构。在这些配合物中,双吡啶配体分别采用了单齿、trans-和cis-桥连3种不同配位方式。配合物经过了元素分析、红外、热重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3-甲氧基水杨醛与乙醇胺缩合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mmpH_2(hmmpH_2=2-[(2-羟乙基亚氨基)甲基]-6-甲氧基苯酚),以hmmpH_2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Fe_2(hmmp)_2(hmmpH)_2]·1.5CH_3CN·0.5H_2O(1)和[Co_2Na(hmmp)_2(N_3)_2(CH_3O)(CH_3OH)_2](2)。以3,5-二溴水杨醛与乙醇胺缩合得到化合物hmdbrpH_2(hmdbrpH_2=2-[(2-羟乙基亚氨基)甲基]-4,6-二溴苯酚),以hmdbrpH_2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混价三核配合物[Mn(Ⅱ)Mn(Ⅲ)_2(hmdbrp)_2(O_2CPh)_4(CH_3OH)_2]·2CH_3CN·2CH_3OH(3)(HO_2CPh为苯甲酸)。对配合物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还对1和3进行了磁性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2个六配位的Fe(Ⅲ)离子通过2个醇羟基氧原子相连形成二聚体结构,配合物2中Co(Ⅲ)也为六配位,通过2个甲醇中氧原子相连形成双核结构,配合物3为一混价三核锰结构,3个Mn离子呈线性排列。磁性测试表明配合物1中Fe(Ⅲ)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3的三核锰单元内Mn(Ⅱ)、Mn(Ⅲ)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3-(2-吡啶基)-1,2,4-三唑配体(HL)和不同的金属盐设计合成了5个配合物[Co(HL)_2(H_2O)_2](NO_3)_2(1)、[Cu_2(L)_2(NO_3)_2(H_2O)_4](2)、 [Cu_2(L)_2(AcO)_2(H_2O)_2]·6H_2O(3)、[Cu_2(L)_2(HL)_2(ClO_4)_2]·2CH_3CN(4)和[Cd_2(L)_2(HL)_2(NO_3)_2]·2H_2O(5),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单核结构,并且可以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5为双核结构。配合物2和5可以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3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了配合物中HL配体的配位模式。此外,研究了配体HL和配合物1和5的固态荧光性质及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5.
对于合成化学家来说,通过合成策略调控单离子磁体的磁动力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以三(2-羟基亚苄基)三氨基胍配体(L)合成了2例单核Dy.配合物[Dy(L)_2(H_2O)_2]ClO_4·2H_2O·2CH_3CN·CH_3OH (1)和[Dy(L)_2(H_2O)_2]CF_3SO_3·4H_2O·2CH_3OH (2)。对其结构和磁性研究表明,不同的抗衡阴离子对于配合物1和2的动态磁行为有显著影响。2个配合物中,Dy.中心都具有三角形十二面体D_(2d)对称性,在零直流场下表现出单离子磁体的行为,其有效能垒分别为358 K (1)和309 K (2)。结构参数对比表明轴向位置的键长和键角微小变化对轴向配体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轴向配体场的微小变化导致了2个配合物交流磁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樊健  孙为银  唐雯霞 《化学学报》2003,61(6):946-949
报道了一个由新型三角架配体1,3,5-三咪唑基苯(L)与Zn(CH_3COO)_2· 2h_2O组装得到的配合物:[Zn(L)_2(H_2O)_2]-(CH_3COO)_2·2H_2O (1),用X射线 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晶胞参 数a = 0.8339(1) nm, b = 1.2209(2) nm, c = 1.7565(3) nm, β = 94.880(3)° ,D_c = 1.383 g/cm~3, μ = 1.505 mm~(-1), F(000) = 1560, R_1 = 0.0429, wR_2 = 0.0713。配合物1具有二维层状结构,醋酸根阴离子位于层与层之间的孔 道中,并且可以被硝酸根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由2,6—二乙酰吡啶和肼基硫代甲酸酯衍生的希夫碱C_5H_3N[CH=NNHC(S)XR]_2(X=S,R=CH_3、C_6H_5CH_2;X=O,R=C_6H_5CH_2).离析出类型为MC_5H_3N[CH=NN=C(S)XR]_2(M=Co~(2+)、Ni~(2+)、Zn~(2+)、Pb~(2+)和Cd~(2+))的希夫碱配合物.配合物为元素分析、红外、可见—紫外光谱以及磁化率测量所表征.结果指出:上述希夫碱均为N_3S_2型五齿配体.  相似文献   

8.
水杨醛苯甲酰腙锰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杨醛苯甲酰腙C_(14)H_(12)O_2N_2(H_2L)常作为三齿配体和金属离子配位,有两种不同配位形式:HL~-(只失去酚羟基质子)和L~(2-)(进一步失去胺基原子)。本文用以合成了下列两种不同价态锰的配合物:Mn(Ⅱ)(HL)_2和Mn(Ⅲ)(HL)L以及Mn(Ⅱ)(HL)(CH_3COO)·1.5H_2O和Mn(Ⅲ)L(CH_3COO)·0.5H_2O,迄今文献中只见Mn(Ⅱ)L和Mn(Ⅲ)LX(X=CH_3COO~-、Cl~-、Br~-)型双核锰配合物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9.
以二乙醇胺为配体合成了一种具有[Dy_2Co_8]核结构的配合物[Dy_2Co_8(L)_4(HL)_4(HCOO)_4(OH)_2Cl_2(CH_3OH)_2]Cl_2·4CH_3OH·2H_2O(1)(H_2L=二乙醇胺),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磁性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学数据:a=1.160 4(8)nm,b=1.322 7(9)nm,c=1.465 3(9)nm,α=71.181(7)°,β=67.638(7)°,γ=65.939(7)°。在晶体结构中,每一个Dy(Ⅲ)都是九配位,而每一个Co(Ⅱ)均为六配位。  相似文献   

10.
四水合氯化锰、2-吡啶甲醇和1,1,1-三羟甲基乙烷在乙腈里反应合成出一个七核Mn簇合物[Mn~Ⅱ_3Mn~Ⅲ_4(Cl)_6(hmp)_6(thme)_2]·H_2O·3CH_3CN(1·H_2O·3CH_3CN,hmpH为2-吡啶甲醇,thme H_3为三羟甲基乙烷),并对该化合物进行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磁性研究。1·H_2O·3CH_3CN属于单斜晶系I2/a空间群,配合物核骨架可看成由交替的MnⅡ和MnⅢ离子形成一个六边形,而这个六边形又围绕在1个MnⅢ离子的周围,这种结构类型的配合物以前并没有报道过。磁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H_2O中MnⅢ与MnⅡ或MnⅢ与MnⅢ离子之间总体是铁磁性耦合的,交流磁化率研究发现该化合物有弱的频率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以4-甲氧基水杨醛和季戊四胺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_4L,然后将配体H_4L分别与Ni(Cl O_4)_2·6H_2O、Cu(Cl O_4)_2在乙醇溶液中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席夫碱配合物[Ni_2(L)]·DMF(1)和[Cu_4(L)_2(DMSO)_3]·2DMSO(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和2都为双核配合物。初步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及其配合物1和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合成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_2(L)_2Br_2]·CH_3OH(1)和[Zn_2(L)_2(CH_3COO)_2]·2CH_3OH(2)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苯基氨基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中心Cu(Ⅱ)离子与来自1个三齿缩氨基脲配体阴离子和2个μ2-桥联的溴离子配位,拥有扭曲的四方锥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Zn(Ⅱ)离子配位构型与配合物1中Cu(Ⅱ)离子的相同,周围的供体原子为N_2O_3。配合物2中的2个醋酸根的配位模式不尽相同,其中一个为μ-OCO双齿桥联,另外一个为μ-O单齿桥联。甲醇溶液中,配合物1和2的荧光发射峰与配体HL相似。  相似文献   

13.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具有π共轭体系的二羧酸H2L与金属盐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新颖的配位聚合物:{[Mn_2(L)_2(H_2O)_5]·2H_2O}n(1)和[Cd(L)(H_2O)_2]n(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具有一维{Mn3(COO)_2}链的二维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中镉离子与L2-配体中的羧基氧螯合配位,最终得到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1和2都通过结构单元之间的氢键作用,最终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磁性和配合物2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2个3-氨基-4-羟基香豆素类Schiff碱双核Ni(Ⅱ)和立方烷型Cu_4(μ_3-O)_4的四核Cu(Ⅱ)配合物,[Ni(L~1)(DMF)(H_2O)]_2(1)(H_2L~1=3-((5-溴-2-羟基-亚苄基)-氨基)-4-羟基-苯并吡喃-2-酮)和[Cu_4(L~2)_4]·DMF·CH_3OH·2H_2O (2)(H_2L~2=4-羟基-3-((2-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双核结构,由2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2具有立方烷型Cu_4(μ_3-O)_4的四核结构,由4个金属离子和4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1是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2是四方晶系,I4_1/a空间群,且中心金属Ni(Ⅱ)和Cu(Ⅱ)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六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此外,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及π…π作用形成1D超分子链结构,配合物2通过分子内氢键和π…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此外,研究了H_2L~1,H_2L~2及其相应的Ni(Ⅱ)和Cu(Ⅱ)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5.
以2,2′-二氨基二苯醚和4-吡啶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含吡啶二脲配体(L),并分别与HgCl_2和Cd(ClO_4)2进行了配位反应,得到2个配位聚合物{[Hg(L)Cl_2]·2DMF}_n(1)和{[Cd(L)_2(H_2O)_2](ClO_4)_2·4DMF·2H_2O·2CH_3OH}_n(2),采用1H NMR、MS、FTIR和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L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配体及2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结构解析表明,2个配合物均为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考察了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及其对甲醇蒸气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柔性长链希夫碱N,N'-双(3-甲氧基-水杨醛)-1,7-庚二胺(H_2L~1)与N,N'-双(3-甲氧基-水杨醛)-1,9-壬二胺(H_2L~2)为配体,合成了4个具有纳米分子尺寸的双核稀土配合物[Ln_2(H_2L~1)_2(OAc)_4]·2(CF_3SO_3)(Ln=Pr(1),Eu(2))和[Ln_2(H_2L~2)_2(OAc)_4]·2(CF_3SO_3)(Ln=Pr(3),Eu(4))。晶体结构表明,在这些配合物中,长链希夫碱配体均表现出"伸展式"的配位方式,并将两个稀土离子螯合在配合物结构的中央。发光性能研究表明,配合物1~4均表现出希夫碱配体部分的可见区发光。  相似文献   

17.
以1,1′-二羟基-5,5′-联四唑(H_2BTO)为配体,镧系金属离子作为金属中心,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5种金属配合物:[La_2(BTO)_3(H_2O)_8]·2H_2O (1)、[Ce_2(BTO)_3(H_2O)_8]·2H_2O (2)、[Pr_2(BTO)_3(H_2O)_8]·2H_2O (3)、[Sm_2(BTO)_3(H_2O)_8]·2H_2O (4)和[Nd_2(BTO)_3(DMF)_4]·6H_2O (5)。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和元素分析对5种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种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配合物1~4的热稳定性,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分别计算了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8.
合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Li(L)_2]ClO_4(1)和[Na(L)_2]ClO_4(2)的结构(L为2-(5-氯-喹啉-8-基氧基)1-吡咯烷酮)。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与2同构,金属离子与来自2个酰胺配体L的N_2O_4电子供体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此外,还测定了配体高氯酸盐(HL)ClO_4·H_2O的结构,并详细研究了3个化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9.
柔性三齿配体1,3,5-tris(imid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ITMB)和1,3,5-tris(tri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TTMB)与金属镉(Ⅱ)和锌(Ⅱ)分别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d_3(SO_4)_4(TITMB)_2(H_2O)_4][Cd(H_2O)_6]·2CH_3OH}_n(1)和{[Zn(TTTMB)(HCOO)_2]·CH_3OH}_n(2)。配合物1和2均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态荧光、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存在着由硫酸根离子和Cd(Ⅱ)构成的一维链,其再与配体TITMB配位形成二维层状结构,[Cd(H_2O)_6]~(2+)位于层与层中间平衡电荷。配合物2具有典型的63二维蜂窝状拓扑结构。配合物1和2中的二维层状结构,均通过氢键作用延伸成为三维结构。配合物1和2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并且在固态下释放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20.
4-甲基-3-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分别与CuCl_2·2H_2O、Ni(NO_3)_2·6H_2O、Cu(ClO_4)_2·6H_2O和Cd(NO_3)_2·4H_2O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uL_2Cl]Cl·H_2O(1)、[NiL_2(H_2O)_2](NO_3)_2(2)、[CuL_2(H_2O)_2](ClO_4)_2(3)和[CdL_2(NO_3)_2]·CH_3CN(4),测定了它们的X射线单晶结构,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中心离子Cu1(Ⅱ)具有畸变的四方锥构型[CuN_4Cl]。配合物2、3和4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_1/n,P2_1/n和P2_1/c。配合物2、3和4的中心离子Ni1(Ⅱ)、Cu1(Ⅱ)和Cd1(Ⅱ)都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NiN_4O_2]、[CuN_4O_2]和[CdN_4O_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