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色谱作为最常用的分析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然而,色谱方法在检测一些分子量小、极性高、挥发性差、热不稳定、生色基团少的分析物时会遇到检测响应值低、柱上保留时间短等问题,衍生化技术是克服这些问题的常用手段.本文主要介绍食品安全分析中常用衍生化试剂的使用选择和衍生化方法的建立以及衍生化技术在色谱检测食品中真菌毒素、非法添加剂、农兽药残留等物质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食品企业产品质量,更好实行QS制度,在评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常见的食品质量问题基础上,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法律责任,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企业自律和市场监管相结合、整合现有检测资源、提升检测能力、建立企业诚信档案等对策,以保障食品企业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亚蕾  陈晓姣  胡敬  陈兴国 《色谱》2012,30(11):1117-1126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食品成分的复杂性、多样性对食品分析技术和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毛细管电泳(CE)由于分离模式多、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试剂和样品用量少、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食品安全分析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本综述对2009年以来CE在食品中非食用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离子污染、食品毒素以及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和塑化剂的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对毛细管电泳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共收录文献63篇。  相似文献   

4.
微流控芯片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流控芯片技术可以实现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的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及便携化,因而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目前微流控芯片技术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该文着重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动植物源掺杂鉴别、转基因成分和致病微生物等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成为日趋重要的检测技术。从传统PCR、荧光PCR到数字PCR,PCR技术逐渐从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发展到准确定量,不仅提升了准确度和检测效率,同时也扩展了食品检测范围,使食品安全的监管更加精细化。该文总结了近5年来数字PCR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传统PCR、荧光定量PCR和数字PCR的相关标准制订情况,列举、讨论了数字PCR在不同食品安全领域检测中的技术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数字PCR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是保障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基础,同时因我国当前所处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日益凸显。目前,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主要面临检测方法不多、快检技术不成熟,尤其是缺乏超痕量的检测分析技术导致的检测灵敏度不高等问题。信号放大技术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途径,将信号放大技术与传统检测方法相结合,实现食品中重金属、生物/化学毒素、微生物及违法添加剂等方面的痕量检测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四种主要的信号放大技术与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展望了信号放大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由食品接触材料中高关注物质迁移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点关注领域.这些有意添加物和非有意添加物具有种类复杂、无标准谱图和标准品等特点,使其识别鉴定、定量检测与安全评估面临着众多技术挑战.发展快速、准确、灵敏的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技术,实现高关注迁移物的准确定量检测是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研究和管理的关键.该文简要介...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有害物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的意义重大。量子点作为一种具有超凡光电特性的纳米粒子,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本文对量子点可视化传感器的检测机理及其对食品中农兽药、重金属等有害物的检测和食品非法添加物的无目标检测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最近,三鹿毒奶粉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担忧。当然,有关专家告诉我们,出现问题的食品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食品还是安全的。而且,随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问题食品流入市场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问题食品的出现往往是因为食品中混入了有毒化工原料或病菌。那么现在有哪些新技术可以检测化工原料或病菌呢?  相似文献   

10.
Chen Y  Wu Y 《色谱》2011,29(7):594-600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食品物种鉴定是食品安全链的重要环节。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使食品物种鉴定变得更加快速、准确、灵敏。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采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食品物种鉴定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包括基因检测技术的特点、主要方法及其在动物源性食品、植物源性食品、高附加值食品和深加工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有毒残留物质超标造成的食品污染事件以及出口受阻频频发生,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连续启动了无公害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等行动计划及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研制开发食品中各种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及产品成为重要需求。  相似文献   

12.
《化学分析计量》2012,(5):36-36
山东是我国食品、农产品进出口第一大省,进出口总量占全国口岸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每年,来自于世界各地的食品、农产品在源源不断为当地经济注人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微生物污染一直是进出口食品安全的主要隐患,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样品检验数量逐年增加,2012年截止到6月已完成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近8000项目次,同比增长30%。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以及还在继续快速增长的检测压力,如何改变传统的检测技术,创新技术体系成为检测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念在逐渐变化,消费方式出现从家庭烹饪转向市场消费的趋势,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和风险逐渐增加。食品企业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隐患才能获得国际市场的准入,实现我国食品的对外贸易。在这种要求下,食品检测技术必须要满足快速、方便、准确和灵敏的要求。(1)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农药残留一直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突  相似文献   

14.
面向食品安全分析的核酸适配体传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淼  刘锐  苏荣欣  齐崴  王利兵  何志敏 《化学进展》2012,24(7):1378-1387
食品中危害因子的检测一直是国内外食品安全领域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核酸适配体是一类通过体外筛选技术得到的单链DNA或RNA,具有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和靶分子广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近年来,随着纳米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补结合适配体和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可实现对靶标物质的超灵敏、高选择性及快速检测。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筛选的食品危害因子适配体,综述了面向食品安全检测的基于适配体传感和纳米材料修饰的分析检测技术的进展,主要包括比色法、荧光法、电化学法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并探讨了适配体传感检测所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Zhou S  Xiao X  Li G 《色谱》2011,29(7):580-586
近年来,因环境污染、农兽残超标、人为添加滥用或贮藏不当等因素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快速检测技术简便快速、高效经济,满足食品初筛检测的要求。本文综述了酶抑制速测法、生物传感器法和免疫速测法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免疫分析、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代谢组学、核酸适配体等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发展迅速,已成为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主要方法.该文结合近年来各种快速检测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以上述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并讨论了...  相似文献   

17.
正为推动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推广和提升食品安全保障与相关检测技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由上海市食品学会与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及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国际食品产业发展论坛暨2018上海中欧国际食品安全研讨会将于2018年10月31日~11月2日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和上海国际食品安全装备与技术主题展期间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同期还将举办2018年上海市食品学会年会与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年会、全国  相似文献   

18.
陈国南  张津 《色谱》2011,29(7):571-57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大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现:“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牛肉膏”、“毒豆芽”、“塑化剂”等等又接踵而来……。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约十亿人次,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问题。因此,食品安全监督检验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新颖的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也应运而生。在众多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中,色谱技术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色谱芯片、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等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复杂基质中目标残留物检测的分析速度、灵敏度和准确性。为了集中展示我国科研和质检人员在食品安全质量分析方面的最新成果,《色谱》杂志特此编辑出版了“色谱及其他分离分析技术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专栏。我们有幸邀请到活跃在食品安全分析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综述。本专栏的文章中既有资深学者高屋建瓴的综述评论,也有来自质检第一线的案例分析。既有最新热点的介绍和应用领域的扩展,也有集样品富集技术、分离技术、高灵敏检测技术于一体的联用研究。此外,本专栏还前瞻性的报道了基于芯片电泳的食源性物种鉴定的新技术,相信该技术在我国的食品溯源体系建设中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普及。 “智慧在此,思想无疆”。希望这期专栏文章所呈现的理念和精髓,以及这些学术思想的碰撞和交融所产生的智慧的火花,能够给读者以启迪和收益,从而为不断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分析的研究和应用水平,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串联质谱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农产品和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更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快速、准确、灵敏的农药残留分析和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是当前农药残留分析研究和发展的方向。1983年,McLafferty等发明了串联质谱技术(MS-MS),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在许多研究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样,在农药残留分析领域,串联质谱技术也越来越体现出其定性准确、排除干扰能力强以及灵敏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白文荟  陈爱亮 《分析测试学报》2016,35(10):1360-1368
基于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作为一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分析工具,以适配体技术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简单便携、响应迅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因此在近些年成为分析检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总结了近几年应用于食品安全特别是农药残留检测的几种适配体检测技术(包括比色法、荧光法以及电化学法),并对其检测特点及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