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电堆积富集-非水毛细管电泳同时分离测定中药虎杖中的大黄素、白藜芦醇和虎杖苷的新方法.对各种影响因素做了系统的研究,确立了中药虎杖中3种有效成分的最佳电堆积和分离条件,以甲醇为非水介质,30mmol/L NaAc-4 mmol/L NaOH-2 mmol/L CTAB溶液为背景电解质,运行电压为-25 kV,在220 nm波长下紫外检测.该法已应用于中药虎杖中大黄素、白藜芦醇和虎杖苷同时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和游离大黄素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柱(3.9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0.015 mol-1 H3PO4-甲醇,流速为0.5 mL·min-1,检测波长为284nm.样品采用乙醇-水(1 1)溶液和乙酸乙酯提取.江西产虎杖样品中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和游离大黄素的回收率分别为97.9%,96.1%,95.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3.
董静  王弘  万乐人  端裕树  陈世忠 《色谱》2009,27(4):425-430
建立了快速、准确鉴别中药虎杖中化学成分的液相色谱-质谱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HPLC/ESI-IT-TOF MS)对蒽醌类以及羟基二苯乙烯类对照品,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虎杖苷进行了分析,总结其多级裂解规律。建立了虎杖甲醇提取物的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及质谱检测条件,根据负离子模式下获得的各组分多级质谱数据,对比对照品碎裂特征并参考文献,对主要色谱峰进行指认,共鉴别了10个化合物,包括白藜芦醇-4′-O-葡萄糖苷、虎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白藜芦醇、决明松-8-O-葡萄糖苷、大黄素-1-O-葡萄糖苷、决明松-8-O-(6′-乙酰基)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6′-乙酰基)葡萄糖苷和大黄素,其中决明松-8-O-(6′-乙酰基)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6′-乙酰基)葡萄糖苷为虎杖中新发现的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工作中,采用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可提高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效率并有利于新化合物的发现和鉴别。  相似文献   

4.
1引言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根茎。虎杖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芪类(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和葸醌类化合物。芪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属多酚类的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虎杖甙);葸醌类主要含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等。芪类和葸醌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有薄层扫描法、HPLC法、气相色谱法、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等。其中分光光度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因而易于推广使用。实验对芪类和蒽醌类化合物紫外吸收和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考察,发现这两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峰重叠严重。为了消除这一影响,通过改变pH等介质条件,可以使重叠谱峰分离,并采用导数分光来提高分辨率,实现了芪类化合物分光光度法的直接测定,并利用该碱性溶液在可见光谱区测定葸醌类化合物含量。  相似文献   

5.
应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了益肾排石方中的化学成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关键成分、关键靶点和通路进行了预测分析。应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技术(UHPLC-MS/MS)对益肾排石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10批益肾排石方样品,应用HPLC建立指纹图谱,标记共有峰,进行共有峰归属,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基于指认出的成分,建立了“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GEO数据库获得了肾结石相关的差异基因。对方中功效关联物质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进行了分子对接验证。通过数据库匹配、元素组成和碎片结构分析,共从益肾排石方中鉴定出32种成分;在对10批益肾排石方的指纹图谱的建立过程中,通过对照品指认确定了王不留行黄酮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虎杖苷、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芦丁、木蝴蝶苷A、大黄酸、异橙黄酮、芦荟大黄素、白杨素、大黄酚、厚朴酚、大黄素甲醚、汉黄芩素和大黄素17个共有峰,10批益肾排石方相似度结果均在合理范围内,且17个共有峰均能归属到虎杖、黄芩、牛膝、柴胡、金钱草、枳实、大黄、厚朴、杜仲和王不留行10味中药。结合生物信息学筛选了ESR1和PTGS1为关键基因,与17种药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预测大黄酸和王不留行黄酮苷为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6.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鸡血藤、穿山龙、虎杖、干姜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藤穿通痹胶囊中虎杖苷的含量.藤穿通痹胶囊的最佳水煎工艺为第一次加13倍量水,煎煮3 h,第二次加10倍量水,煎煮2 h,线性关系良好.优选的藤穿通痹胶囊水煎工艺提取率高,可行性好,工艺稳定,同时建立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面简单、准确,适用于对藤穿通痹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大黄素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成分,也存在于虎杖、芦荟等药用植物中,是分布广泛的一种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其药理作用表现为抗肿瘤、扩张血管、抗菌、导泻、利尿等,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合本研究组的工作综述了大黄素的化学合成方法、结构修饰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虎杖苷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CNT/GC)电极上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在0.2 mol/L HCl溶液中,用方波溶出伏安法研究了虎杖苷在CNT/GC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虎杖苷在+0.83V(vs.Ag/AgCl)电位处产生一个阳极氧化峰,峰电流与虎杖苷的浓度在7.0×10-7~4.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达4.57×10-7mol/L。方法可用于生药材和中成药中虎杖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定量核磁共振波谱法同时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和虎杖苷的方法。样品用80%乙醇和丙酮两次超声提取净化,再用定量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考察了样品预处理和核磁共振实验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选择氘代二甲亚砜-重水(10∶1,V/V)为溶剂,用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的2,3,5-三碘苯甲酸为内标,选择脉冲延迟时间为5 s,采样次数为32次。定量峰为6.388~6.391(白藜芦醇:H-2,6,d,2H)和6.322~6.330(虎杖苷:H-4,t,1H)。结果表明,NMR测定的精密度均小于0.6%,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白藜芦醇和虎杖苷的检出限分别为0.23和0.24 g/L,定量限分别为0.69和1.57 g/L,包括样品提取过程的回收率分别为97.7%~103.5%(RSD=2.4%)和94.5%~99.2%(RSD=1.6%),显示出定量核磁共振法在中药定量时的可靠性。实际测定4种虎杖饮片及配方颗粒样品中白藜芦醇和虎杖苷含量分别为3.57~5.69 mg/g和12.73~24.07 mg/g。  相似文献   

10.
微波辅助提取石蒜和虎杖中有效成分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微波辅助提取(MAE)中药材中化学成分的非稳态扩散过程, 根据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石蒜中石蒜碱、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以及虎杖中白藜芦醇和大黄素微波辅助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研究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药材粒度等因素对石蒜中石蒜碱、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以及虎杖中大黄素和白藜芦醇的提取率的影响, 采用Matlab软件编程对动力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拟合的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 根据模型计算了石蒜中石蒜碱、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以及虎杖中大黄素和白藜芦醇在MAE提取过程中的扩散系数D, 与溶剂加热回流法(SRE)比较, 引入增强因子γ, 表征了微波对溶质分子扩散传质的影响及其对不同基质药材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虎杖中大黄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薄层色谱法测定了中药虎杖中大黄素的含量,以硅胶作吸附剂的色层板作为固定相,以甲苯、乙酸乙酯及甲酸(体积比为30比4比2)的混合溶剂为展开剂。用双波长反射线性扫描对大黄素斑点进行定量检测,测定波长为440nm,参比波长为600nm。线性回归方程为y=1899.9850x+122.9461,相关系数为0.9840,斑点峰面积的积分值与其中大黄素质量在0.40~0.81μg之间呈线性关系。在同一硅胶板上,精密地点上相同量的对照标准溶液,每个点4μL,作该方法的精密度试验,所得相对标准偏差(n=7)为0.95%。在含已知和不同量大黄素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溶液作回收试验,所得结果在95.7%~99.4%之间。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胶束电动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乙肝解毒胶囊中的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芩苷、大黄素5种药效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使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以30 mmol/L月桂酸-70mmol/L氨水溶液(含20%乙腈,pH10.0)为缓冲液、70%异丙醇(含3 mmol/L乙酸)为鞘液。结果表明,在18 min内各组分达到基线分离,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芩苷、大黄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20、0.05~15、0.05~10、2.0~500、0.02~15 mg/L,检出限分别为0.007、0.02、0.02、0.60、0.006 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5%~10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9%。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已成功用于乙肝解毒胶囊中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芩苷、大黄素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季三黄丸中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大黄素的含量。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利用Phenomenex Luna C_(18)色谱柱进行分离,以乙腈-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大黄素检测波长分别为240,345,278,287nm。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和大黄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66~76.6,8.99~89.9,3.87~38.7,4.45~44.5mg·L~(-1),检出限(3S/N)分别为0.27,0.038,0.037,0.048mg·L~(-1)。加标回收率在96.3%~99.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1.7%~2.4%之间。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体外酶活性实验结合离心超滤LC-ESI-MSn技术从富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虎杖和大黄提取物中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首先,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对虎杖和大黄提取物的体外酶抑制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虎杖和大黄提取物对α-葡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027和0.050 g/L。其次,利用离心超滤技术对虎杖和大黄提取物种的潜在的α-葡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了筛选,并通过LC-ESI-MSn对筛选得到的潜在抑制剂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虎杖和大黄中各鉴定得到12和7种,共计16种活性小分子成分。其中大黄素等7种化合物属于蒽醌类;虎杖苷等5种化合物属于多元酚类;莲花掌甘等4种化合物都具有没食子酰基取代基。结果表明,蒽醌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可以为开发新的安全有效的富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降糖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辅助提取石蒜和虎杖中有效成分的热力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MAE)技术研究了石蒜和虎杖两种不同植物中石蒜碱、力可拉敏和加兰他敏以及白藜芦醇和大黄素提取过程的热力学机理. 以溶剂回流提取方法(SRE)作为对比, 采用一种简单的测定提取分配系数的方法, 计算了这些组分在两种提取过程中的热力学函数ΔH0, ΔS0和ΔG0, 对其化学结构与极性以及在MAE过程中的热力学行为进行了讨论, 并用扫描电镜法观察了MAE和SRE提取后样品的细胞结构. 结果表明, 石蒜和虎杖的提取是一个吸热熵增的过程, 微波的作用导致石蒜和虎杖细胞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使MAE热力学函数变化较大, 其提取过程的热力学行为特征与SRE明显不同, 但提取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潘智然  梁海龙  梁朝晖  徐文 《色谱》2015,33(1):22-28
建立了基于超高压液相色谱-电喷雾-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HPLC-ESI-HRMS)的中药虎杖化学成分的快速定性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UPLC C18色谱柱,乙腈-甲酸水系统梯度洗脱,采用ESI-LTQ-Orbitrap高分辨杂交质谱技术负离子采集,线性离子阱质谱进行多级质谱碎裂,轨道离子阱高分辨检测,获取多维质谱数据.利用代表性成分的诊断离子进行搜寻,结合质谱偶电子规律、氮规律、不饱和度和同位素峰等信息,参阅文献,总结主要成分的裂解规律,对主要峰进行指认与鉴定.结果显示,整个分析过程在10 min内完成,该方法分离良好,灵敏度高.对虎杖根中的34种成分进行了结构分析,研究从中药虎杖中发现了多种酚酸取代二苯乙烯苷、酚酸取代蒽醌苷和蒽醌硫酸盐衍生物等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为虎杖的后续化学成分研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润燥止痒胶囊中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甲醇-盐酸(10+0.3)混合溶液加热提取水解30min,采用Hypersil ODS 2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混合的甲醇和磷酸(0.1+99.9)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和99.7%。  相似文献   

18.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白藜芦醇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白藜芦醇苷对Luminol KIO4 H2O2体系化学发光的抑制作用,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白藜芦醇苷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白藜芦醇苷的线性范围为2.0×10-8~8.8×10-6mol L;检出限为6.7×10-9mol L;相对标准偏差为1.9%(c白藜芦醇苷=4.4×10-7mol L,n=11);采样频率为144次 h。该方法可用于葡萄酒和中药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药典收载的六味安消胶囊中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典型案例,揭示了色谱柱是影响HPLC质量控制方法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关键风险因素。参加能力验证的155家实验室均采用方法规定的C18柱,但由于不同品牌C18柱间的选择性差异,有20家实验室的分析结果中大黄素峰与样品水解产物的色谱峰共流出,导致测定结果明显偏离正常值。统计结果表明,A型(早期开发、硅羟基残留较多)和E型(内嵌极性基团或以极性基团封尾)C18柱更适于六味安消胶囊中大黄素与大黄酚的含量测定,这可能是因为大黄素和大黄酚结构中含有多个酚羟基,能与A型柱的残留硅羟基或E型柱内嵌/封尾的极性基团相互作用,从而增强其保留行为有关。建议相关实验室在制订HPLC质量控制方法时应特别注重色谱柱的耐用性考察,并尝试采用国外色谱柱分类数据库科学地指导色谱柱的选择,尽量采用难分离物质对作为系统适用性指标,完善质量标准,减少由于色谱柱选择不适宜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固相萃取(SPE)/定量核磁共振波谱(q NMR)无标样测定乳增宁胶囊中有效成分淫羊藿苷含量的方法。样品用10%乙醇室温下超声提取,以HC-C18型SPE柱对提取液进行浓缩除杂后,用q NMR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考察了超声时间、SPE样品前处理条件以及定量核磁共振实验条件对定量结果的影响。选择氘代二甲基亚砜为溶剂,2,3,5-三碘苯甲酸为内标,并用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对其进行标定。选择脉冲宽度P1=14.1μs,扫描次数NS=256为q NMR定量淫羊藿苷的实验条件。淫羊藿苷的定量峰为δ7.9(2',6'-H,d,2H)。结果显示,所建方法的日内精密度RSD为0.43%,日间精密度RSD为0.75%,淫羊藿苷与2,3,5-三碘苯甲酸峰面积比与质量比的零截距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且斜率与理论值相符。该法测定淫羊藿苷的LOD为0.122 mg/g;LOQ为0.368 mg/g。样品经SPE预处理后淫羊藿苷的回收率为99.8%~103.0%。可在不用对照品的情况下对乳增宁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