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浸渍法制备Fe-Cu/活性炭非均相催化剂,利用EDS、XPS、BET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Fe和Cu主要以Fe2O3和CuO形式分布在活性炭的微孔内.Fe-Cu/活性炭非均相催化剂用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CWPO)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时,CWPO工艺处理出水CODCr去除效率比普通AC/H2O2工艺高,去除率可从普通工艺的17.03%提高到34.84%,出水水质基本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78-2002)一级B标准.得到的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双氧水质量分数0.075%,水力停留时间(HRT)2 h,反应塔每周冲洗1次,每次冲洗3 h.  相似文献   

2.
老龄的垃圾渗滤液经过生化处理之后仍然不能达标排放,需要进行深度处理。本文采用混凝/UV/O_3组合工艺对经氧化塘出水的垃圾渗滤液进行了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探索了较优的组合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混凝反应阶段,当pH值为5、PFS投加量为1 200 mL(100 g/1 000 mL)、PAM投加量为1 000 mL(1 g/1 000 mL),COD去除率可达60.2%;在光化学反应阶段,当反应时间为60 min、pH值为9、紫外光照强度为3.8 W·L~(-1)、臭氧通气量为80 L·h~(-1),COD去除率可达79.1%。该组合工艺对水样的COD综合去除率为91.7%,最终出水COD值由1 560 mg·L~(-1)降低至130 mg·L~(-1),出水可接近GB16889-2008排放标准。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了混凝与光化学处理工艺组合应用的必要性,与单纯的UV/O_3光化学处理工艺相比,混凝/UV/O_3组合处理工艺对垃圾渗滤液COD的去除率提升了23.5%。  相似文献   

3.
印染废水达标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印染废水为主的综合废水采用生化与物化相结合的处理工艺进行达标处理.对该废水首先进行中和处理,再采用A/O工艺处理,厌氧处理CODCr去除率一般在15%~20%左右;好氧生物处理CODCr的去除率在60%~70%,BOD5去除率达到90%以上.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处理出水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同时,对印染厂预处理后废水在以砂过滤、臭氧氧化等作为预处理的前提下,采用集成膜(连续超微滤+反渗透)为核心的深度处理,经研究发现深度处理出水可回用于印染加工过程,这为印染废水的达标处理和回用技术提供了相应工程资料.  相似文献   

4.
用自制的壳聚糖-活性炭吸附剂去除水中的CHCl3、CHBrCl2.研究了该吸附剂对CHCl3、CHBrCl2的吸附行为以及pH值、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CHCl3和CHBrC12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在Ce<60μg/L时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在Ce>60 μg/L时表现为多层吸附.在多吸附质条件下,CHCl3、CHBrCl2之间存在竞争吸附.pH对三卤甲烷吸附影响较小.在投加量为1.67 g/L,振荡至平衡时间后,吸附剂对CHCl3、CHBrCl2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79.67%和87.66%.  相似文献   

5.
利用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Rpf)促进活的但不可培养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的细菌复苏和生长的特性,通过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实验,探究用Rpf增效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工艺(powder activated carbon treatmeat,PACT)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工况,同时研究了Rpf对活性污泥的强化机理和对微生物的影响。实验选用302型木质粉末活性炭(PAC),得到最佳投加条件为PAC 30 mg·L-1·d-1,Rpf 6 mg·L-1·(3 d)-1。实验表明,PAC和Rpf具有协同作用,可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增强传统PACT的生化处理能力,提高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大种群丰度,使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臭氧氧化技术是一项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污泥减量技术, 但臭氧处理会导致污泥脱水性能恶化, 影响后续处理处置, 需要其他技术或手段的辅助以提高污泥脱水性能. 以市政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 采用FeOOH、Fe2O3、TiO2、MnO2、Al2O3粉、Al2O3球、果壳活性炭、椰壳活性炭、粉质炭、煤质炭、铜丝等11种非均相催化剂开展污泥的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实验, 研究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11种非均相催化剂中, TiO2、Fe2O3、Al2O3球、铜丝、FeOOH、粉质炭能够显著抑制臭氧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恶化作用, 其中FeOOH、粉质炭和铜丝效果最佳. 在FeOOH、粉质炭和铜丝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中, 22.50mg·L-1臭氧为较优浓度, 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 3种催化剂中, FeOOH催化臭氧氧化对低含固率(0.5%和1%)污泥的脱水性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FeOOH投加量的增加有利于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向含固率为0.5%的污泥中投加300mg·g-1 DS FeOOH、37.95mg·L-1臭氧, 污泥的CST可在5min内下降21.1%. FeOOH催化臭氧氧化是一种有前景的强化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活化法将造纸污泥制备成活性炭,运用SEM、BET、EDS、FT-IR等常规表征技术分析其理化性质,再将制备的污泥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应用于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橙黄Ⅱ模拟染料废水,并考察不同因素对橙黄Ⅱ降解效果的影响,探究污泥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橙黄Ⅱ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1)造纸污泥活性炭的理想制备条件为:原污泥与氯化锌质量比为1∶2,活化时间为12h,炭化温度为600℃,炭化时间为60min.(2)在污泥活性炭催化臭氧体系中,污泥活性炭投加量和臭氧流量的增加有利于橙黄Ⅱ去除率的提高,但随着溶液初始pH值的增大,橙黄Ⅱ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猪场沼液一级生化出水,研究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量、pH值对C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分析臭氧对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提高臭氧投加量和pH值均能提高COD去除率,但pH值过高COD去除率反而会降低,pH从10.6提高至11.8时,COD去除率从42.2%降至35.5%;反应条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为反应时间pH值臭氧投加量,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0 min、臭氧投加量30 g·h~(-1)、pH值9.6;臭氧可有效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废水经过40 min的氧化,B/C由0.12提高至0.45,氧化时间过长会使B/C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行设计一体化光催化内循环耦合MBR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当垃圾渗滤液进水COD为250mg·L-1,催化循环段水力停留时间为3h、双氧水投加量为106mg·L-1;MBR段水力停留时间为25h,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可以达到67.3%。试验过程中检测不同双氧水投加条件下MBR体系中EPS的变化及跨膜压差的变化。系统操作灵活,易于控制。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膜污染是制约纳滤技术在废水处理和回用应用的主要问题。吸附法和混凝法是废水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污水的浊度和色度物质,保障后续膜工艺的稳定运行。但由于不同类型废水中污染物含量和组成特点各不相同,对活性炭吸附或混凝处理的性能和效率有显著的影响,需要针对性的筛选和优化来选取合适的预处理工艺参数条件。本研究采用4种活性炭(A-D型)和4种混凝剂(FeCl3,Al2(SO4)3,PACla和PAClb)对城市污水、制药废水和纺织废水的预处理效率进行优化。结果表明,B型投加量为30 g·L-1对城市污水处理效率最高,对制药废水D型投加量为20 g·L-1是更可取的,针对纺织废水D型投加量为30 g·L-1时是最合适的选择。混凝预处理方法下,城市污水和纺织废水使用0.5 mmol·L-1的PACla效果最佳,而制药废水则是投加0.5 mmol·L-1的FeCl3效果更好。通过对优化后的吸附剂和混凝剂预处理效果的比较,表明采用吸附剂和混凝剂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获得最佳的预处理效果,且成本更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磁力泵替代计量泵,通过变频器和电磁流量计构成闭环控制系统;并针对磁力泵的故有缺点,采取多种连锁控制保护措施,确保了磁力泵的正常运行.实践证明,通过选配合适的磁力泵和变频器.可以构成稳定可靠的加药系统,满足化工、制药、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催化铁-氧腐蚀电池处理活性艳红X-3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活性碳与铁屑组成的腐蚀体系中添加氧催化剂 Mn O2 ,并进行曝气形成催化铁 -氧腐蚀电池 .使用这种催化铁 -氧腐蚀电池对活性艳红 X- 3B模拟染料废水进行了处理 ,并研究了若干因素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法比普通铁屑处理法效果大有提高 ,处理 10 m in脱色率就可达到 98%以上 ,COD去除率高达 82 % (一般在 70 %~ 80 %之间 ) ,最佳处理效果时的 p H=7,不需要另调 p H,对处理条件要求宽松 ,应用前景广泛 .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对虾集约化养殖尾水的富营养化程度以及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采用龙须菜和缢蛏单养和混养方式来研究对海水养殖尾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效率及处理过程中的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应用大型藻类龙须菜以及龙须菜和滤食性贝类缢蛏混养处理海水对虾养殖尾水均能取得明显效果, 其中龙须菜和缢蛏混养24h对水体中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磷酸盐、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6.92%、77.97%、77.88%、80.00%、71.67%和71.95%. 缢蛏对水体浮游植物和总磷也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但在实验时间内未能观察到对其他营养盐含量的明显去除效果; 且实验期间浮游植物种类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但进行过程中混养组浮游植物丰度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活性炭吸附方法控制饮用水中的三卤甲烷(THMs)。对筛选的活性炭进行动态和静态吸附实验。在ACL1,ACL2,ACY,ACM 4种活性炭中,椰壳活性炭ACL1对THMs的平衡吸附量最高;吸附行为更符合Freundlich经验模型。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前1 h ACL1对THMs的吸附效率较高,4 h内达到吸附平衡,当温度为27~36℃时,温度变化对活性炭吸附THMs的影响较小;当THMs的初始浓度为200μg·L-1时,ACL1对THMs的去除率大于90%;ACL1对THMs的吸附效率依次为CHBr3>CHClBr2>CHCl2Br>CHCl3。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的THMs浓度为200μg·L-1时,出水THMs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所需的最大吸附时长分别为:CH...  相似文献   

15.
从城乡一体化角度,阐述城乡供排水系统统筹建设、协调发展的规划原则和措施对策.主要包括是否与城市联网供水、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模式的选择、不同地区排水系统的确定、水源保护以及适合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方式等几个方面,并提出实施的具体对策,以期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区域协调供排水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6.
硝化池中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的检测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污水处理系统中氨氧化细菌的种群组成,筛选合成了一对对氨氧化细菌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特异结合的引物序列,利用PCR技术对从活性污泥中抽提的细菌总DNA进行扩增,得到不同重组子的amoA序列片段.运用BLAST程序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的公开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在该污水处理系统中分布有大量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细菌,其中最主要的是欧洲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europaea),由此推测Nitrosomonas属细菌在该系统的氨氧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