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结构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马建方  倪嘉缵 《化学进展》1996,8(4):259-276
本文系统地对200 多个稀土羧酸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重点对配合物的结构骨架、羧基的配位方式及稀土离子的配位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本文描述了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学基础研究及有关应用研究的国内外动态。评述了近十年来稀土-β二酮配合物发光研究的新进展及在工农业、科技方面的应用。对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稀土生物荧光标记、稀土离子在生物大分子结构探针研究方面也给予了综合报道。此外,对稀土-高分子有机配合物、低价态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研究的概况做了介绍。最后,本文还展望了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稀土与含硫有机配体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伟光  唐宁 《应用化学》1992,9(3):83-86
  相似文献   

4.
5.
稀土配合物发光中的能量传递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就稀土发光的能量传递开展了3个方面的初步研究。首先,研究了稀土镧和铕掺杂后共发光的现象和机制;其次是研究了稀土铽配合物作为能量传递桥可以将能量从导电高分子聚乙烯咔唑(PVK)有效地传递给铕配合物;第三,发现通过物理掺杂的方法可以改变稀土铕配合物的激发光谱的形状,使其向着长波长方向移动,这样可以使铕配合物的激发光谱和PVK的发射光谱发生更大的重叠,从而增强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6.
稀土二茂铁甲酸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15种稀土元素的二茂铁甲酸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质谱、溶液电导、X-射线粉末衍射、付立叶红外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η ̄5C_5H_5Feη ̄5C_5H_4COO ̄-)_3·Ln·H_2O,(Ln=La~Lu及Y,pm除外),且均为类质同晶化合物,COO ̄-都以螯合方式与Ln ̄(3+)配位,在红外光谱中观察到明显的“Ln系效应”。  相似文献   

7.
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其发展历程,对其合成方法以及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掺杂型和键合型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硝酸稀土丙氨酸固体配合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未见文献报道的稀土硝酸盐水合物与α-丙氨酸1:1和1:4两种固体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IR、UV和FS光谱。  相似文献   

9.
稀土—桑色素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固态Ln(Ⅲ)-桑色素(C_(15)H_(10)O_7·2H_2O)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萤光光谱、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四圆衍射和摩尔电导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合元素分析数据确定其化学组成为Ln(C_(15)H_(10)O_7)_2Cl_3(Ln=La,Ce,Pr,Nd,Eu)。  相似文献   

10.
稀土—丝氨酸配合物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25℃和μ=0.15mol[NaCl]条件下,用电位法测定了L-丝氨酸的质子化常数、15个稀土元素与该配体生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表明稀土与L-丝氨酸可生成1:1及1:2配合物。讨论了“四分组效应”及钇的位置。用量热滴定法直接测定了稀土与L-丝氨酸生成1:1配合物的△H_(101)值,计算了△S_(101)和△G_(101)值。  相似文献   

11.
稀土高分子荧光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稀土高分子荧光材料的研究基础,比较了不同方法合成的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介绍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稀土有机EL器件的光伏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电致发光 (OEL)是当前发光研究的热点之一[1,2 ] ,OEL器件正处于研究开发阶段[3] 。其中稀土OEL研究也是重要内容之一[4 ,5] ,但对于稀土OEL器件 ,人们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这些器件的电光转换性能上 ,有关光电转换特性报道很少 ,我们在研究OEL器件过程中发现 ,通常的双层稀土OEL器件具有明显的光伏性能 ,而且超过TPD/AlQ双层OEL器件[6] 的光电 (PV)性能。图 1给出了本研究所用材料分子结构 ,图 2给出了双层器件ITO/TPD/Gd(DBM ) 3bath/Mg :Ag的光电压和光电流响应曲线。这与它们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利用稀土离子与活性硅醇交联聚氨基硅氧烷,得到了聚氨基硅氧烷-稀土复合物;用热重分析仪(TG)分析了其热稳定性,测试了其在电场中的受力状况,推导其相对极化率,发现含不同稀土样品的极化率有较大差异,说明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不同电学性能的有机硅材料。同时研究了它们的吸收、发射光谱,并与稀土氯化物溶液的吸收光谱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它们的不同并讨论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共掺杂稀土配合物Tb0.5Eu0.5(asprin)3phen电致发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合成了共掺杂稀土配合物Tb0.5Eu0.5(asprin)3phen,将其掺杂到导电聚合物PVK中,制成结构为ITO/PVK:RE配合物/PBD/Al的电致发光器件,与PVK:Eu(asprin)3phen体系为发光层的相同结构的器件相比,我们发现铽离子的引入能猝灭PVK的发光,增强铕的发光,而Tb3 本身的发光很弱,几乎看不到,说明Pb3 在其中起到能量的中间传递作用,促进了PVK到Eu^3 的能量传递,本文就器件的发光特性及掺杂体系的能量传递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两种新型稀土配合物[Tb(m-MBA)3phen]2·2H2O和TbY(m-MBA)6(phen)2·2H2O, 将其掺杂到导电聚合物PVK中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 这样改善了配合物的成膜特性和导电性质. 用这种搀杂体系分别制作了单层发光器件和以AlQ为电子传输层的双层器件. 研究了这些单、双层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 对比了以[Tb(m-MBA)3phen]2·2H2O为发光层的双层器件和以TbY(m-MBA)6(phen)2·2H2O为发光层的器件, 发现后者效率更高, 为0.88 cd·A-1, 其最大亮度为123 cd·m-2.  相似文献   

16.
将新型稀土配合物TbY(m-MOBA)6(phen)2·2H2O掺杂到导电聚合物PVK中改善了铽配合物的成膜特性和导电性质.用此掺杂体系制作了单层发光器件,发现掺杂浓度为1:5,甩膜转速为1000r·min-1时器件的发光效果最好,起亮电压为9 V,最大亮度在17 V时达到15.7cd·m-2.对比[Tb(m-MOBA)3phen]2·2H2O的单层器件的发光,说明Y3 的存在促进了PVK到Tb3 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7.
稀土复合变质对新型铸造热锻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稀土复合变质对新型铸造热锻模具钢(CHD钢)组织与性能的组织。结果表明,稀土复合变质能细化晶粒,并且随着稀土量的增加。细化效果明显;加入适量的稀土复合变质后,夹杂物数量明显减少,夹杂物趋于球化并均匀地分布在钢中,形态和分布得以了改善,向钢中加入稀土进行复合变质,能促进贝氏体、奥氏体和位错亚结构的形成,细化马氏体板条。当残留稀土含量为0.02%时,CHD钢的硬度、强度变化不大,断裂韧性(KIC)和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Kth)有所提高,冲击韧性、延伸率、断面收缩率提高了近一倍,抗热疲劳性能也最好。  相似文献   

18.
络合吸附波极谱法测定稀土钢中微量稀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pH9.2-pH9.5的NH30Na2B4O7介质中,稀土与百里香酚酞的络合物极谱波,波高与镧量在4.0×10^-7-3.6×10^-6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方法已用于稀土钢中微量稀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稀土配合物Tb(p-MBA)3phen的有机电致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铽配合物材料Tb(p-MBA)3phen,把它作为发光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中.把铽配合物掺杂在导电聚合物PVK中采用旋涂法制得发光层,并利用AlQ作为电子传输层制作了单层、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1(ITO/PVK):Tb(p-MBA)3phen/Al;器件2(ITO/PVK):Tb(p-MBA)3phen/AlQ/LiF/Al,得到了纯正的、明亮的Tb3 离子的绿光发射,4个特征峰分别对应着能级5D4到7Fj(j=6,5,4,3)的跃迁,而PVK的发光完全被抑制.研究了两种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并通过选择AlQ的厚度得到了发光性能较好的器件,其最大亮度在20 V时达到152 cd·m-2.  相似文献   

20.
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和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配合物Tb(acac)3dad, 讨论了其光致发光的性质 . 以其为发射层制备了结构为ITO/TPD (50 nm)/Tb(acac)3dad (75 nm)/PBD (50 nm)/Al (400 nm) 的电致发光器件, 该器件的启动电压为7 V, 18 V时得到了最大亮度为62 cd·m -2, 发现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与配合物Tb(acac)3dad的光致发光光谱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