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在碱性介质中,金属络合物Calcon-Cu(Ⅱ)作为光谱探针与蛋白质的反应.结果表明,Calcon-Cu(Ⅱ)与蛋白质反应生成复合物可作为蛋白质测定的基础.研究了反应条件,干扰物质及进行了样品分析.提出了用双波长技术直接求出一个蛋白质分子结合探针个数的方法,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钡(Ⅱ)-偶氮氯膦Ⅲ络合物探针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pH 1.0~1.5的酸性介质中,蛋白质与Ba(Ⅱ)-偶氮氯膦Ⅲ络合物发生作用,导致络合物溶液褪色,其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的降低值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基于此建立了以Ba(Ⅱ)-偶氮氯膦Ⅲ络合物为光谱探针,分光光度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蛋白质(以牛血清白蛋白为例)的浓度在0~40 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56=6.47×105 L·mol-1·cm-1.生物体内常见物质均不产生干扰,直接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在pH 1.0~ 1.5的酸性介质中 ,蛋白质与Ba 偶氮氯膦Ⅲ络合物发生作用 ,导致络合物溶液褪色 ,其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的降低值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基于此建立了以Ba 偶氮氯膦Ⅲ络合物为光谱探针 ,分光光度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该法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蛋白质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例 )的浓度在 0~ 4 0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56=6 .4 7× 10 5L·mol-1·cm-1。生物体内常见物质均不产生干扰 ,直接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在pH 3.80~4.20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Cu(Ⅱ)-ARS络合物作用,其吸收光谱发生大幅度变化,生成的深红色三元复合物,λmax为538 nm,比试剂本身红移118 nm,比络合物λmax红移30 nm。研究了有生物大分子参与的三元复合物反应体系的光谱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解释了初步机理,在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建立了以Cu(Ⅱ)-ARS络合物为光谱探针光度法测定人血清蛋白质的新方法。蛋白质在0~300 mg/L的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5ε38=2.37×105L.mol-1.cm-1(人血清白蛋白)。用于实际人血清样品的测定基本无干扰,灵敏度比茜素红S探针法高23.7倍。  相似文献   

5.
无机探针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红雨 《大学化学》1991,6(1):32-34
随着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现代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无机试剂作为生物探针来研究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金属(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或络合物具有优越的物理化学特性,如果能适当地将这些具独特的光学、磁学等特性的金属或络合物引入生物大分子,就使现代一些分析技术,如电子光谱、NMR、ESR、Mossbauer、荧光光谱等在研究生物大分子领域中如虎添翼。使用无机探针已成为生物无机化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二甲酚橙(XO)-Cu(Ⅱ)配合物与牛血清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共振散射光谱(RLS)和电子吸收光谱,建立了一种利用金属配合物为探针测定痕量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在pH 2.5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XO-Cu(Ⅱ)与BSA作用后在λ=557 nm处出现一增强的共振散射峰,且增强的RLS强度与蛋白质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在选定的优化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18~15μg/mL.线性方程为I(Rts)=46.5+64.8ρ(μg/mL),r=0.998,方法检出限为0.15μg/mL.该方法用于牛尿及牛血样品分析测定.对二甲酚橙-Cu(Ⅱ)配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二甲酚橙-Cu(Ⅱ)配合物与蛋白质之间主要存在的相互作用是静电引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Mo(Ⅵ)-邻硝基苯基荧光酮(o-NPF)配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光谱性质. 提出了以Mo(Ⅵ)-邻硝基苯基荧光酮配合物作为光谱探针测定微量蛋白质的方法. 结果表明, 在pH为2.2的 HAc-NaAc缓冲介质中, 乳化剂OP存在下, o-NPF-Mo(Ⅵ)在40 ℃加热10 min后与蛋白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至587 nm. 蛋白质质量浓度在0~10 mg/L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53×106 L·mol-1·cm-1. 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可直接用于人尿、新生牛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 回收率分别为93%和99%.  相似文献   

8.
孙伟  王学亮  焦奎  陆路德 《分析化学》2005,33(1):143-14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是临床检测、生化分析等方面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溴甲酚绿为电化学探针,考察了其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最佳条件,建立了测定蛋白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该方法试剂和反应体系稳定,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应用此法对人血清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同传统的考马斯亮蓝G-250光度法一致。  相似文献   

9.
1,10-邻菲绕啉是一类重要的双齿含氮配体,能与许多过渡金属及镧系金属形成络合物。系统和深入地了解稀土与1,10-邻菲绕啉所形成的配合物性质、结构和成键规律,对稀土的研究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Melby等制备了多种镧系络合物,并测定了散射光谱。络合物三-(β-戊二酮)-1,10-邻菲绕啉合铕(Ⅲ)[Eu(C_5H_7O_2)_3(C_(10)H_8N_2)]的荧光光谱存在着~5D_0→~7F_0、~5D_0→~7F_1和~5D_0→~7F_2三种可能的跃迁,从这种低对称性络合物的荧光光谱中不能确定它的分子结构。Watson等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该络合物的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空  相似文献   

10.
钇(Ⅲ)-偶氮胂Ⅲ配合物探针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 2.3~2.5的B-R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钇(Ⅲ)-偶氮胂Ⅲ配合物发生结合反应,引起配合物溶液褪色及吸光度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其最大吸光度降低值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基于此,建立了以钇(Ⅲ)-偶氮胂Ⅲ配合物为光谱探针,分光光度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该法灵敏度高,线性关系好,人血清白蛋白的含量在0~20mg/L范围内与配合物吸光度的降低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6ε52为2.60×106L.mol-1.cm-1;生物体内的常见物质基本上不干扰测定。本法可直接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的β-环糊精聚合物树脂与1-(2-吡啶偶氮-2-萘酚形成的包结络合物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吸附络合物.本文报道了以这种包结络合物吸附富集铜、镉、镍与锰的实验条件以及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镉、镍与锰的研究.实验中详细地研究了有关的吸附条件及富集倍数,提出了一种富集与测定痕量金属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在生化分析、临床检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常用于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荧光法和光散射技术等.本文选择了具有电活性的偶氮类物质偶氮胂Ⅰ,利用其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和蛋白质分子发生静电作用形成生物超分子复合物的原理,详细研究了结合反应的条件和电化学测定条件,建立了以偶氮胂Ⅰ为电化学探针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方法,并应用电化学方法求解了结合常数与结合比.  相似文献   

13.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担载过渡金属簇羰基络合物在担载及活化时的结构变化过程,不但有助于系统了解固载的过渡金属簇羰基络合物的表面金属有机化学,还可以获得制备高分散金属簇催化剂的信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担载过渡金属簇羰基络合物是Fe,Os,Rh等络合物,对Pt簇络合物的研究比较少.其中Ichikawa研究了担载的[Pt_3(CO)_6]_n·NEt_4(n=1—5)的红外光谱和络合物分解后CO的吸附态及金属分散度.  相似文献   

14.
钇(Ⅲ)-对乙酰基偶氮胂配合物与蛋白质的作用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蛋白质与钇(Ⅲ)-对乙酰基偶氮胂配合物的结合反应,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以钇(Ⅲ)-对乙酰基偶氮胂配合物为光谱探针,分光光度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在pH3.7~4.0 HAc-NaAc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钇(Ⅲ)-对乙酰基偶氮胂(AsA-pA-Y(Ⅲ))配合物发生作用,使配合物褪色。当以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653 nm)为检测波长时,蛋白质(以人血清白蛋白为例)的质量浓度在0~20 mg/L范围内与配合物吸光度的降低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53=1.98×106L.mol-1.cm-1。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总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楚宁宁  冯成亮  吉民 《化学学报》2013,71(11):1459-1476
菁染料是一种商品化的近红外荧光染料, 其光谱范围位于近红外区域, 此光谱区域内生物基体光吸收或荧光强度较小, 因此利用菁染料对生物体进行成像, 可以降低背景干扰. 吲哚七甲川菁染料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菁染料, 其由吲哚杂环、七甲川链和N-取代基侧链组成, 由于具有溶解性好, 最大吸收波长可调, 摩尔消光系数大等优良的光学性质, 被广泛用于肿瘤靶向治疗、蛋白标记、痕量金属离子检测等生物方面. 以吲哚七甲川为母体, 通过向母体中引入活性基团或改变它们的结构, 使探针具有不同的功能, 这已成为生物领域荧光成像的研究热点. 分别从检测金属阳离子、pH变化、小分子和靶向标记肿瘤细胞、蛋白质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生物体荧光成像的吲哚七甲川类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其中也对荧光探针在生物体内(模型)分布、光学成像及代谢方面进行了介绍, 最后讨论了这类荧光探针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烯烃氢甲酰化反应(Hydroformylation或Oxo reaction)是当前工业上使用过渡金属络合物为催化剂的少数几个重要反应(Wacker, Vinyl acetate, Oxo, MeOH carbonylation和Ziegler-Natta processes)之一。本文使用20余种单核金属络合物、多核和异核金属簇化合物,考察了不同金属中心、配位体和反应参数对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测定了反应速度常数和活化能,利用在线原位红外光谱考察了反应中间络合物的生成过程和影响因素,讨论了反应机理,得出了某些一般性的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7.
含三价铕荧光络合物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发光材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荧光性能优异的Eu(TTA) 3 ·2TPPO络合物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制备了一系列发出红色荧光的光致发光材料 .荧光测定结果表明 :PMMA膜的荧光强度随膜中络合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络合物与PMM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透射电镜观测结果表明络合物在复合膜中是以亚微米颗粒分散的 .  相似文献   

18.
罗黎  江崇球  李磊 《分析化学》2003,31(12):1504-1507
以氧氟沙星 铽 (Tb3+ )作为荧光探针 ,利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研究了氧氟沙星 铽 (Tb3+ )络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脱氧核糖核酸能显著增强氧氟沙星 Tb3+ 体系的荧光 ,据此建立了脱氧核糖核酸的测定方法 ,线性范围为 5 .0× 1 0 - 6 ~ 1 .0× 1 0 - 4mol L ;检出限为 1 .7× 1 0 - 6mol L,通过人血清中DNA测定的回收率实验 ,结果令人满意。实验还表明 :氧氟沙星 Tb3+ 探针与DNA分子之间主要是沟槽式结合。  相似文献   

19.
CIT的J.K.Baton,哥伦比亚大学的N.J.Turro及法国巴斯德大学共同找到一种与DNA结合后可以发光的过渡金属络合物,有可能用作 DNA 试样的灵敏探针。这个小组曾经用 Ru(1,10-菲咯啉)_3~(2+)及其衍生物作为 DNA 结构的光谱探针。但此化合物有较强的背景荧光,且结合力弱,与 DNA 结合后的发射增益不高,难以推广使用。新化合物是  相似文献   

20.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荧光素衍生物——硫代异氰酸苯酯荧光素(FHBS);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在乙醇/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体积比1∶1,pH=7.0)溶液中,研究了FHBS作为检测探针对Hg2+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该探针对Hg2+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性,其它阴、阳离子的存在不干扰其对汞离子的测定.另外,Hg2+的加入使探针溶液从无色变为亮黄色,荧光从无色变为亮绿色,因此该探针为Hg2+的比色/荧光双模式探针,并可用于细胞的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