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总结了"催化原理II"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几点实践经验。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同探索学习的培养模式,通过对课程建设效果的总结与反思,提出了"虚拟平行班"等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归纳了化学分析课程的全英文教学特点,探索了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方法,总结了化学分析(全英)课程建设过程的经验与不足,并展望了在化学国际合作办学中推广化学分析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肖莹  于清峰 《大学化学》2017,32(8):37-41
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英文教学是无中文基础的留学生的最佳选择。分析化学实验为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本文针对药学专业留学生分析化学实验课的全英文教学过程,从课程的教学安排、教材选用、教学师资、授课方式和考评方式等方面讲述了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希望为开设同类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伟  郭婷 《化学教育》2022,43(2):96-100
药物化学课程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高等院校中开展药物化学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对提高药学拔尖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推动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药物化学课程全英文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药物化学课程全英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就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授课方式和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总结了我校开设仪器分析实验(全英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鲜亮 《大学化学》2020,(12):169-173
该文将"对分课堂"(PAD)教学法应用于研究生"绿色化学"和"材料化学"的授课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中发现讨论题目的设置对于形成有效的讨论至关重要。文中详细分析并举例论证了影响"讨论"环节教学效果的各个要素。PAD教学法的实施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明辨性思维和独立科学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7.
Liang Xian 《大学化学》1986,35(12):169-173
In this paper, the PAD (presentation, assimilation,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was applied in the courses of "green chemistry" and "material chemistry" for postgraduates and perfect teaching effect was achieved. In this teaching reform, it was found that topic selec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effective discussion. This paper analyzes by examples and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various factors impac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discussion"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of PAD teaching method in postgraduates' courses is helpful for 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depend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is also beneficial to the postgraduat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8.
浙江大学海外教师主导的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于2013年开始进行建设,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借此契机,在原研究生课程《高分子材料表面与界面》的基础上,邀请德国海德堡大学M.Grunze教授进行全英文教学。本课程旨在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具有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且受益面广的全英文课程,提高高分子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水平,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英语交流水平,同时培养一支具有国际化教学能力的中青年师资队伍。本文就该课程三年建设期以来的教学内容形式、课堂管理、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针对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基本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给实验教学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笔者对安徽建筑大学18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疫情后的实验教学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分析,发现采用传统的“面对面、手把手”实验线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困境:(1)共享资源不足,线下实验教学任务剧增;(2)学生要完成的实验项目太多,实验后收获不大;(3)实验教学效果下滑等。针对如上困难,提出了采取“线下+远程虚拟仿真‘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对策。希望既能够通过仿真平台的建设打破时空的限制,构建无处不在的“云实验室”,又能通过线下实验教学克服仿真实验教学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把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引入中职化工专业必修课"甲醇生产工艺"教学,探究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对中职教学的作用。选取平行和实验班设计了传统、虚拟仿真2种教学方案,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构建甲醇工业生产虚拟场景,模拟生产操作流程、控制、危险因素演示等,使学习者在无毒无害环境下轻松操作练习甲醇生产流程。结果显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能有效弥补实训手段的不足,促进学生知识原理和操作过程的掌握,改善学习态度,有效提升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在提升学习效果和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整合校内教师及短期外籍专家师资力量,面向化学工程领域本科生开展全英文通识课程“过程强化”建设的经验。针对高校通识教育普遍存在课程覆盖面窄、学生积极性低、师资力量薄弱、授课形式单一等问题,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创新、专业思政融合等3个方面,总结了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特色实践。在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下,通过简单的语言将化工过程强化的概念原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生动展示化工学科实用性强和适用面广的特点,既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又促进了学生对专业英语感悟能力、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的提升,为化工类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会东  张歆皓 《化学教育》2016,37(10):19-22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必修课程,为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在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在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讨论式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面探索如何开展兴趣教学。  相似文献   

13.
结合生物化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知识更新快等特点, 对在师范类化学教育专业开设生物化学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中国学生的中文大学化学课堂和留学生的全英文大学化学课堂的特点和差异,分别提出了提高中英文课堂学习效果的应对方法。包括取长补短,引入多元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开阔思路,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学化学的内容;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中外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中、英文课堂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从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出发,讨论了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实验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建设策略以及课程思政实施与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结合实验教学过程探讨了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王丽萍 《大学化学》2016,31(1):23-27
针对有机材料化学课的全英文教学实践,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组织和设计、专业和英语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与信息反馈等角度进行探讨,阐述了全英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英汉修辞中的语篇结构和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其在化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语篇是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它通常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构成,具有句法上的组织性和交际上的独立性;修辞是语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布局谋篇时,为达到语义上的连贯流畅采取的手段等方面,英汉两种语言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高分子复合材料》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的研究生选修课,任课教师小组尝试通过三个途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一是采用形象化教学,重视与研究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习兴趣;二是充分结合任课教师小组的研究背景,通过对研究思路和研究案例的分析,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三是鼓励研究生阅读文献、整理文献并进行学术演讲,在给研究生们“喂食”的同时,培养其主动“找食”与“分享食物”的能力。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类课程是新工科背景下推进大类招生与专业分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校通识教育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从课程定位、教学方式、资源配置和评价体系等4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才的培养质量,旨为通识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