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舍方法。我们研究了基态的O^3(2s^22p^2P)与氢分子碰撞的解南电荷转移过程.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了自旋耦合价带理论计算的三原子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耦合矩阵元.对氢分子的自身转动,我们采用无限阶的冲量近似方法,在入射离子能量为0.1 eV/u到500 eV/u的能量区间。我们得到了非解离碰撞过程的振动态选择单电子俘获截面和解离碰撞过程的单电子俘获微分截面,发现解离碰撞截面大约占非解离过程的10%.这表明在实际的应用中。必须包含解离俘获过程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利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我们研究了基态的O3 (2s22p2P)与氚分子和氢分子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方位角为45°,能量分别为0.1eV/u,1.0eV/u,100eV/u,500eV/u的单电子俘获的振动分辨的态选择截面及总截面.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了自旋耦合价带理论计算的三原子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耦合矩阵元.对体系的电子运动同H2(T2)或H2 (T2 )的转动和振动之间的耦合,根据能量的不同,分别采用了无限阶的冲量近似或振动冲量近似.结果发现,低能O3 与H2碰撞电子俘获过程中靶的同位素效应显著:对不同的同位素靶,单电子俘获的总截面以及振动分辨态选择截面的分布明显不同;入射离子能量越低,同位素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利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我们研究了基态的O^3+(2s^22p^2P)与氚分子和氢分子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方位角为45°,能量分别为0.1eV/u,1.0eV/u,100eV/u,500eV/u的单电子俘获的振动分辨的态选择截面及总截面.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了自旋耦合价带理论计算的三原子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耦合矩阵元,对体系的电子运动同H2(T2)或H2^+(T2^+)的转动和振动之间的耦合,根据能量的不同,分别采用了无限阶的冲量近似或振动冲量近似.结果发现,低能O^3+与H2碰撞电子俘获过程中靶的同位素效应显著:对不同的同位素靶,单电子俘获的总截面以及振动分辨态选择截面的分布明显不同;入射离子能量越低,同位素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应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基态的O3 (2s22p 2P)与氢分子碰撞的非解离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不同方位角(25°,45°,89°),能量分别为100,500,1000和5000eV/u时的单电子俘获的振动分辨的态选择截面及相应的微分截面.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了自旋耦合价带理论计算的三原子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耦合矩阵元.对氢分子的自身转动,采用无限阶的冲量近似方法;对体系的电子运动同H2或H 2的振动之间的耦合,采用了振动冲量近似.结果发现,对不同的入射能量,振动态选择截面随振动量子数的分布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不同入射能量和不同方位角的振动态分辨的微分截面具有类似的结构,在极小的散射角附近出现一个最大值平台,然后散射截面随着散射角的增大而减小,并出现大量的震荡结构,其中第一个震荡结构对应的散射角位置随入射能量Ep以E-1/2p的标度规律变化;微分截面的结构和大小对H2方位角α的变化敏感,这种性质为H2取向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吴勇  刘玲  王建国 《物理学报》2008,57(2):947-956
应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基态的O3+(2s22p 2P)与氢分子碰撞的非解离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不同方位角(25°,45°,89°),能量分别为100,500,1000和5000eV/u时的单电子俘获的振动分辨的态选择截面及相应的微分截面.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了自旋耦合价带理论计算的三原子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耦合矩阵元.对氢分子的自身转动,采用无限阶的冲量近似方法;对体系的电子运动同H2或H+< 关键词: 非解离电荷转移过程 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 无限阶冲量近似 振动冲量近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0604011 10574020)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惯性约束聚变领域资助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吴勇  刘玲  王建国 《中国物理 B》2008,17(2):947-956
应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基态的O3+(2s22p 2P)与氢分子碰撞的非解离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不同方位角(25°,45°,89°),能量分别为100,500,1000和5000eV/u时的单电子俘获的振动分辨的态选择截面及相应的微分截面.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了自旋耦合价带理论计算的三原子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耦合矩阵元.对氢分子的自身转动,采用无限阶的冲量近似方法;对体系的电子运动同H2或H+<  相似文献   

7.
应用双中心的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He2+-He碰撞中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随入射离子能量变化的单电子俘获总截面及各个次壳层的态选择截面,并与其它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我们的理论结果与实验很好的符合.针对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最近的实验测量,我们也计算了电荷转移过程的微分截面.  相似文献   

8.
应用双中心的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理想等离子体环境中的He2 -H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不同德拜半径下随入射粒子能量变化的单电子俘获过程的总截面及态选择截面.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德拜半径的变化,等离子体中原子的电子波函数及其能量本征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且,随着屏蔽效应的增加,发生电荷转移过程的反应通道的个数逐渐减少,因此导致总的单电子俘获截面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数值求解非玻恩-奥本海默近似下的一维含时薛定谔方程模拟了强场中初始振动态对H_2~+解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振动态H_2~+的对应的核动能谱结构不同.低振动态时解离过程主要由阈上解离通道贡献,振动态提高时会增加一个键的软化通道.  相似文献   

10.
闫世杰  刘玲  王建国 《计算物理》2009,26(2):254-260
应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He2+-H-碰撞的单次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中,对入射粒子He2+,包含n=1~7的所有束缚态,计算的能量本征值与NIST标准数据在百分之几的精度内符合很好;对靶H-,包括一个束缚态1s和五个连续态ns(n=2~6),束缚态能量与他人理论结果一致.在4~400 keV的入射粒子能量范围,计算单电子俘获过程的总截面及到各个壳层上的态选择截面.发现在较低的入射粒子能量,电子主要俘获到He+离子主量子数n=3~5的壳层,高能区俘获到n=2的壳层为主;对同一主量子数n,在低能区俘获到高角动量态(l=n-1,n-2)的电荷转移截面相对较大,在高能区主要俘获到l=1的p壳层.同时还计算入射粒子能量分别为4 keV和400 keV时,电子俘获到激发态辐射退激发产生的电荷转移发射光谱,并发现cascade效应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双中心的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理想等离子体环境中的He^2+-H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不同德拜半径下随入射粒子能量变化的单电子俘获过程的总截面及态选择截面.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德拜半径的变化,等离子体中原子的电子波函数及其能量本征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且,随着屏蔽效应的增加,发生电荷转移过程的反应通道的个数逐渐减少,因此导致总的单电子俘获截面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器和散射离子-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900?keV的Sq++H2碰撞产生的H+碎片的能量分布,实验表明部分Hr+2发生解离.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程序模拟离子与分子碰撞中的反冲离子飞行时间谱.模拟结果与实验(S2++H2,S2++He)测量到的TOF谱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进行了定性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器和散射离子-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900keV的S^q H2碰撞产生的H^ 碎片的能量分布,实验表明部分H2^r 发生解离。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程序模拟离子与分子碰撞中的反冲离子飞行时间谱。模拟结果与实验(S^2 H2,S^2 He)测量到的TOF谱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进行了定性讨论。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和经典径迹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从低能到高能的离子与原子和分子碰撞反应截面和速率系数.在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从头计算法得到的绝热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转动耦合矩阵元,经过幺正变换后,求解强耦合方程组.本文以Si3+离子与氢原子碰撞过程为例,计算了重粒子碰撞过程中发生的电荷转移、碰撞电离和碰撞激发截面和速率系数,并与现存的理论结果和实验测量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季玲玲  童明强  王玉华 《物理学报》2014,63(18):180301-180301
研究了周期量级激光脉冲的波长变化对氘分子离子D_2~+强场解离过程中电子局域化的影响.通过求解波恩,奥本海默近似下关于核波包演化的双能级含时薛定谔方程,发现电子局域化的不对称性对激光波长有反常的依赖关系.电子局域程度随着波长的增加呈现增强的趋势,但在某些波长范围内电子局域化出现了显著的衰减.导致电子局域化程度被削弱的直接原因是在某些波长下不同振动态的电子局域化对脉冲载波包络相位的响应出现了反相抵消.分析表明,当波长发生变化时,决定电子局域化的核运动和电子运动在外场作用下出现不一致的运动响应,最终导致了电子局域化的非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赵益清  刘玲  刘春雷  薛平  王建国 《物理学报》2009,58(5):3248-3254
应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H+与里德伯态原子Li(5d)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电子转移到氢原子各个n,l壳层(这里n为主量子数,l为角量子数)的态选择截面.结果发现,电荷转移的末态主要分布在与初态电子能量5d接近的n=4—7能级,该分布随碰撞能量的变化不大;但俘获末态的l分布对入射离子能量很敏感:在1 keV左右的低能时主要分布在高l的末态,随着碰撞能量增加峰值逐渐向低l方向移动,并在l= 关键词: 电子俘获过程 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 态选择截面  相似文献   

17.
O5+离子与H原子碰撞时电子俘获概率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利光  王军 《物理学报》2003,52(2):312-315
利用原子轨道作基函数展开系统波函数,附加电子转移因子修正O5+离子和H原子相互作用时的边界条件,计算了初始通道的势能.在得出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的情况下,验证了计算参数的可靠性.在碰撞参数b=80a.u.,碰撞速度v=2200a.u.的条件下,利用心核近似方法完成了O5+离子和H原子碰撞过程中8个Σ状态的随时间变化电子俘获概率的理论计算. 关键词: O5+离子 H原子 碰撞 电子俘获  相似文献   

18.
慢电子与H2O分子弹性碰撞截面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们用H_2O分子的单中心类氖波函数推导了投射电子与H_2O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的解析表达式,其中包含了投射电子与H_2O分子间的静电库仑相互作用、极化作用及交换作用。我们应用上述解析表达式计算了投射电子在H_2O分子场中运动的畸变波函数、分波相移(l≤5)分波截面、总截面,动量转移截面及微分散射截面。  相似文献   

19.
应用程函近似的连续扭曲波方法研究He2+离子与氢原子的碰撞电离过程,计算了随入射离子能量变化的总截面、出射电子随角度和速度变化的一阶、二阶微分截面.计算结果展示了软碰撞、电子转移到入射离子连续态、两体相遇碰撞等电离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双中心原子轨道强耦合方法研究了H+离子与里德堡态的Li(5d)原子碰撞的电荷转移过程,计算了5d电子转移到氢原子各个次壳层的态选择截面及总截面.研究了态选择截面随俘获电子主量子数及角量子数变化的规律,并尝试给出了解析的标度关系;探讨了标度规律随入射粒子能量的变化,分析了高激发态电子电荷转移过程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