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吴峰芬  季晓英  邱晓园  蒋良炎  蔡建伟 《应用数学》2013,35(19):1746-17,471,751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山区维持性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进行维持性透析患者90例(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各45例),使用KDQOL—SFTM量表对两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比较两种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腹膜透析组患者总体健康、疼痛评分、活力、心理健康总分以及KDTA总分、症状影响、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血液透析患者(均P〈0.05)。透析年限、文化程度及年龄是36项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调查(SF-36)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透析年限、文化程度是KDT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山区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腹膜透析其生活质量明显优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2.
应用酶法快速检测盒测定121例患者血清唾液酸(SialicAcid,即SA)浓度,用酶法及免疫扩散法同步测定血脂,载脂蛋白,其测定值经多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血清平均唾液酸浓度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POB/APOAI)成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成负相关,提示血清唾液酸浓度受血脂的影响,可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6(BMP-6)和铁调素(Hepc)与贫血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9例RA患者、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BMP-6、Hepc水平,同时检测RA患者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水平(HGB)、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铁(SI)、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铁蛋白(SF),分析比较RA组与SLE组和健康对照组、RA患者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慢性病性贫血(ACD)与慢性病伴缺铁性贫血(IDA+ACD)组间及不同疾病活动度组间BMP-6、Hepc和其他贫血相关指标,以及RA患者血清BMP-6和Hepc水平与其他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贫血发生率为59.6%,其中ACD占52.5%, IDA+ACD占47.5%。血清BMP-6和Hepc水平在RA患者中明显升高,与SLE组、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贫血组的IL-6水平及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较非贫血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SI、SF、BMP-6和Hepc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伴ACD患者的血清SF、Hepc、BMP-6水平及DAS28评分均明显高于RA伴IDA+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AS28>5.1的RA疾病高度活动组血清BMP-6及Hepc较DAS28评分≤5.1的疾病非高度活动组明显升高,而HG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的血清BMP-6与Hepc水平呈正相关(P<0.01),且两者均与IL-6、DAS28呈正相关(P<0.05),BMP-6还与SI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贫血类型以ACD为主,其血清BMP-6和Hepc水平均明显升高,在伴ACD或疾病高度活动的RA患者中升高尤其明显,且互相关系密切,说明BMP-6和Hepc水平异常正是诱导RA患者发生ACD的主要因素之一,两者可能可以作为RA患者ACD治疗的靶点,其在RA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在系统性疾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病(ILD)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 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0 例系统性疾病相关ILD 患者,并设立对照组,统计血清CEA 水平,并将血清CEA 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最后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 回归分析评估血清CEA 水平对1 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血清CEA 水平明显升高,血清CEA 水平与ILD 严重程度指标均相关,并与1年生存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血清CEA 水平是评估系统性疾病相关ILD 病情及预后有较好相关性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水平与慢性乙肝(CHB)和慢性丙肝(CHC)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5例CHB、41例CHC患者血清LEP浓度,同期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与CHC患者LEP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0.01),CHB和CHC患者血清LEP水平在纤维化程度较高者均明显高于纤维化程度较低者(均P<0.01),且CHC组血清LEP水平显著高于相同纤维化分期CHB患者(P<0.05或0.01)。结论血清LEP水平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血清LEP水平可作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 年在温州地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资料,并根据美国肾脏病协会指南(KDOQI)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CSN)制订的《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导》计算患者的血钙、血磷、iPTH 的达标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2 227 例2013 年在温州地区各家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资料。按KDOQI 指南标准,患者血钙、血磷、iPTH 的达标率分别为44.90%、46.30%、27.64%,3 项均达标者占6.29%;按《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导》建议,患者血钙、血磷、iPTH 的达标率分别为57.66%、46.30%、61.14%,3 项均达标者占16.97%。此外,三级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血磷水平为(1.67±0.51)mmol/L,血磷达标率49.10%,二级医院患者的平均血磷水平为(1.79±0.53)mmol/L,达标率为43.22%,三级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达标率情况优于二级医院。血白蛋白、含钙磷结合剂的使用及透析频率是影响血钙达标的独立相关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活性维生素D 的使用、透析龄及透析频率是影响血磷达标的独立相关因素。患者活性维生素D的使用是影响iPTH 达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温州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纠正情况与有关指南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患者性别、营养状态、透析频率、含钙磷结合剂的服用、活性维生素D 的使用等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纠正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三霞  周峻  孙久庆  朱红亮  顾春枫 《应用数学》2013,35(11):1045-1048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DN)、视网膜病变(DR)和周围神经病变(DP)的关联。方法选取T2DM患者436例,根据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分为SCH组39例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EUT组)397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记录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和吸烟史,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计算体重指数。空腹采血测定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丙氨酸转氨酶(ALT)、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激素和血肌酐(Scr)。取中段晨尿行尿白蛋白和Scr检测,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率(UACR)。SCH与DN、DR及DP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法。结果 SCH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吸烟史、TC、LDL-C、Scr、UACR和TSH水平明显高于EU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校正多种影响因素后,发现SCH与DN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SCH与DR和DP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SCH为T2DM患者DN的独立危险因素,与T2DM患者DR和DP病变无关。  相似文献   

8.
厉向  夏君慧  张旭 《应用数学》2013,35(20):1795-17,981,801
目的:探讨血清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意义。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测定23例MS、57例临床孤立综合征(CIS)、41例其他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OIND)、37例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ONND)患者的血清抗MOG抗体水平。并对MRI发现中枢神经脱髓鞘患者的病灶负荷进行测定,将其与患者血清中抗MOG抗体水平作相关性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血清抗MOG抗体水平、脑脊液IgG指数、24h鞘内IgG合成率等参数对MS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MS组患者血清中抗MOG抗体的水平及抗MO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CIS组、OIND组和ON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活动期血清抗MOG抗体的水平及阳性率高于缓解期(P<0.05)。中枢脱髓鞘病变(MS和CIS)患者MRI显示的病灶负荷与其血清抗MOG抗体水平呈正相关(P<0.01)。抗MOG抗体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脑脊液IgG指数、24h鞘内IgG合成率。结论血清抗MOG抗体可以成为可靠的诊断MS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赵书山  王健  袁成达 《应用数学》2013,35(13):1260-1262
目的探讨IL-17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2例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SLE患者(SLE组)及26例同期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清IL-17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抗ds- DNA等抗体及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期和缓解期SLE患者间血清IL-17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皮肤损害的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较无皮肤损害者高,使用环磷酰胺的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较未使用环磷酰胺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SLEDAI、血沉、CRP、IgG、C3、C4均无相关性(均P>0.05)。19例SLE活动期患者治疗1个月后血清IL-1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与狼疮患者的皮肤损害密切相关;IL-17在SLE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与疾病严重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姚建平  李顺斌  郑淑莺  邱蔚 《应用数学》2015,37(12):1058-1060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应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1 例无DR 的糖尿病患者(NDR 组)、33例非增殖性DR 患者(NPDR 组)、34 例增殖性DR 患者(PDR组)和36例无糖尿病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RBP4 水平,比较4组RBP4水平,并分析其与BM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G 等的关系。结果 NDR 组、NPDR 组和PDR组患者血清RBP4 水平分别为(18.76±5.17)、(25.33±4.68)、(31.57±5.98)mg/L,与对照组[(11.65±4.3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0.01);NPDR 组、PDR组患者血清RBP4水平高于ND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 水平与BMI、hs-CRP、TG 及HOMA-IR 呈显著正相关(r= 0.714、0.837、0.796、0.801,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s-CRP 和HOMA-IR 显著影响RBP4 水平(P<0.05)。结论 血清RBP4 在糖尿病患者中显著升高,其水平变化与DR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开放性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血清中封闭蛋白5(CLDN5)、密封蛋白(OCLN)和紧密连接蛋白1(ZO1)的含量与患者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非开放性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92例。患者入院后立即留取外周血,检测血清中CLDN5、OCLN和ZO1的含量,分析三者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内血肿体积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不同GCS的患者间血清CLDN5和OCLN含量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同血肿体积的患者间CLDN5和OCLN含量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死亡患者的血清CLDN5和OCLN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在不同GCS、血肿体积和预后的患者间比较,ZO1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GCS与血清CLDN5、OCLN含量均呈负相关(rCLDN5=-0.84,rOCLN=-0.85,均P<0.01),与ZO1无相关性(rZO1=0.14,P>0.05);血肿体积与血清CLDN5、OCLN和ZO1含量均呈正相关(rCLDN5=0.82,rOCLN=0.93,rZO1=0.82,均P<0.01)。结论血清CLDN5、OCLN可以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中心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谱、耐药状况及合理的经验性用药情况。方法选取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74例(共发生109例次PD相关性腹膜炎),记录其透析流出液培养结果、初始治疗方案、疗效和转归。结果共分离出103株病原菌,G+菌69株(67.0%),G-菌27株(26.2%),真菌7株(6.8%),培养阴性21例次(18.1%)。G+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30株、29.1%);G-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3株,12.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为10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G+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20.0%。初始治疗方案含头孢唑啉和含万古霉素的疗效以及含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他啶的疗效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腹膜炎的致病菌谱仍以G+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达100%,不宜将头孢唑啉作为所有患者的经验性用药,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或丁胺卡那霉素均可作为初始用药。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MS),也称X 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和心血管代谢紊乱综合征患者的共同特点为胰岛素抵抗(IR),高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中心性肥胖和高血压。也有人将其定义为: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HDL-C血症和高血压等同时存在。MS已成为本世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大问题,IR是MS的核心,美国学者Festa等[1]于2000年提出慢性亚临床炎症是IR的组成成分,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一项敏感的炎症反应标志物,其在人体内的水平可能与机体IR有关[2-4]。本研究通过对本院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HUA)检出者相关生化指标的分析,探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hs-CRP变化及其与IR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季霞  蔡建庭 《应用数学》2015,37(1):42-43
目的 探讨>70 岁老年患者慢性胃炎中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 慢性胃炎240 例,分为>70岁老年研究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60 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和20~60岁的中青年对照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的PGⅠ、PGⅡ,计算PGⅠ/ PGⅡ(PGR)。结果 对照组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GⅠ、PGR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中慢性萎缩性胃炎较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PGⅠ、PGR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PGⅠ、PGR降低(P<0.05)。根据ROC 曲线>70岁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GⅠ和PGR 的界值分别为97.25μg/L、6.75。结论 血清PG检测对老年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筛查有意义,针对老年患者需进一步研究确定其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肥胖、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对112例PCOS患者(肥胖型68例,非肥胖型44例)和年龄、BMI配对的90例健康体检女性(健康对照组肥胖型47例,非肥胖型43例),检测并比较两组及亚组之间MPV、NLR、hs-CRP、生殖内分泌激素及代谢指标。结果PCOS组血清空腹血糖水平(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NLR、hs-CRP、MPV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肥胖型PCOS组NLR、hs-CRP、MPV高于肥胖型健康对照组(均P<0.05)。肥胖型PCOS组NLR、hs-CRP、MPV均高于非肥胖型PCOS组(均P<0.05)。NLR、hs-CRP、MPV的AUC及95%CI分别为0.819(0.763~0.903)、0.982(0.959~1.000)、0.906(0.848~965)。结论肥胖型PCOS患者血清NLR、hs-CRP、MPV水平明显升高,这些指标的变化对肥胖型PCOS代谢异常有较强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咳嗽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与特应性体质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91例慢性咳嗽的患儿进行FeNO、血TIgE的检测及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并进行分组对比。结果特应性体质组FeNO值为(29.74±14.24)ppb,TIgE为(483.95±384.57)IU/ml,非特应性体质组FeNO值为(13.82±7.91) ppb,TIgE为(154.09±143.42)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TIgE增高患儿FeNO值为(29.15±15.30)ppb,血清IgE正常患儿FeNO值为(16.22±9.75)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FeNO水平与过敏原数目不存在相关(P=0.278)。结论特应性体质可使慢性咳嗽患儿FeNO水平明显升高,而FeNO与皮肤过敏原阳性数目无明显相关性,在诊断哮喘时应注意特应性体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TBX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42例乳腺癌患者、7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80例健康女性血清中TBX3的表达水平,并比较3者之间的差异,分析血清TBX3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TNM分期以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42例乳腺癌患者血清TBX3水平为2.13(1.01-6.15)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60(0.99-2.18)ng/ml]及良性对照组[1.58(0.71-3.1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清TBX3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月经无关,但随着乳腺癌组织学级别增加、TNM分期进展、出现腋窝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而显著升高。此外,ER阳性及Her-2过表达者血清TBX3表达水平较ER阴性及Her-2低表达者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i-67≥14%者与Ki-67<14%者、PR阳性者与PR阴性者之间血清TBX3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TBX3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且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腋窝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ER及Her-2密切相关,提示血清TBX3可能可以作为乳腺癌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及随访监测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魏巍  刘葵葵  韩捷 《应用数学》2013,35(13):1257-1259
目的探讨Tregs细胞CCR4、CCR6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病时的意义。方法选择45例活动期RA患者(RA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RA患者外周血中CD4+Foxp3+细胞(Tregs)占比及其该类细胞上CCR4、CCR6的表达水平,并对Tregs上CCR4、CCR6水平与RA临床活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活动期患者外周血Tregs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期患者外周血Tregs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期患者外周血Tregs细胞CCR4、CCR6表达水平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中Tregs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CR4、CCR6表达增加,可能是Tregs细胞获得定向迁徙至病变关节能力的表现,也是机体炎症反应时反馈性调节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时血压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病1、2级患者共80例,均行血脂、血糖、hs- CRP和BaPWV检测,然后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运动平板试验,分别测量运动前、运动亚极量、运动后的血压情况,按照运动高血压的标准,将受试者分为运动高血压组(H组)和运动血压正常组(N组),比较两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hs- CRP和BaPWV等指标,以及运动血压水平与hs- CRP、BaPWV的相关性。结果 H组hs- CRP浓度和BaPWV值[(8.42±3.82)mg/L、(19.84±8.13)m/s]均高于N组[(6.64±4.12)mg/L、(15.71±9.24) m/s](均P<0.05),并与运动亚极量时SBP、PP水平具有相关性(hs- CRP与SBP、PP,r=0.26、0.25,均P<0.05;BaPWV与SBP、PP,r=0.29、0.36,P<0.05或0.01)。结论运功高血压患者较运动血压正常者炎症反应和动脉硬化程度更明显,对运动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丁全华  张优萍  李建阳 《应用数学》2015,37(12):1068-1069,1072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 月至 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SAP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10 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d 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并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均P<0.01);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均P<0.01),并且治疗组上升更明显(均P<0.0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3.75%,治疗组总有效率8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SAP 治疗有效,能有效调控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阻断炎症进程,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