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巫秀 《无线互联科技》2021,(11):117-118
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文章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遵循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PLC为例,阐述江苏省润州中等专业学校落实三教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一大特点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这一特点在给这一领域带来蓬勃生机的同时,也为本科生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很大挑战。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在知识体系上的良好融合,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培养面临的难题;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基于本身专业发展特色,在融合式课程体系建设上进行了一些尝试,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4.
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发展迅速,专业类人才需求量大,但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观念落后、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注重理论、工程实践不足等问题.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有效整合高校的教学要素和企业的生产资源,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培养电子信息行业急需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侧重于传授传统电力系统相关知识,未融合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知识。基于此,本文对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题体系进行介绍,分析其不能完全适应双碳背景下电力行业的原因,并提出双碳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意见,以期为我国培养适应双碳背景下新一代电力人才,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物联网应用人才需求背景分析,结合四川地区产业特色分布情况,对四川省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26所学校的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从人才需求学历层次、主要技术岗位、从业人员素质要求、学校培养情况等方面分析了调研结果,对人才培养规模、目标、规格、课程设置、实训条件设置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在高校扩招,每年大批本科毕业生输入社会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就业率成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应该立足于地方特色,着力为地方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校企深度合作开展产教融合的重要一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下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最终将落实于课程改革。文章针对校企共同实施的CAM课程在教学过程设计、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一些看法,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课程教学为例,阐述工程教育认证和产教融合的特点,提出工程教育认证、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设置符合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推进应用型本科的课程建设是各新工科院校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旨在通过一门具体的专业课程建设探讨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阐述一种实践方法,文中提到的构建“线上”+“线下”的智慧学习是对课程建设的一种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大学生从学校受益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就是课程。为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运动控制系统“金课”建设为抓手,以永磁同步电机滑模变结构控制案例的设计与调试为载体,以系统观念为指导,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控制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工程思维,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要。该教学案例研究不仅对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中基于传统感应电机的磁场定向控制进行补充与拓展,同时为提升该课程整体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做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速度快,应用范围广,越来越多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高职技术院校出现新发展,其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为基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满足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对网络信息技术的需要,同时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专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我国整体高职院校的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推动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展向内涵升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面对国际国内日益复杂的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新格局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了推动国内市场新一轮消费升级、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革的重要动力。文章分析了新格局在需求端和供给端的改革变化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对新机遇的详细解读,提出电信运营商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流课程背景下"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从线上学习空间建设、递阶式混合教学体系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合、课程考核评定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改革措施.最后对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流课程背景下"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从线上学习空间建设、递阶式混合教学体系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合、课程考核评定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改革措施.最后对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背景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具体思政方法构成的解决措施内环,以工程认证思想构成的理念约束外环,在内外双环手段的共同作用下,使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能够在专业认证理念约束的框架下,合理并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最终实现专业认证、课程思政工作相互促进融合与立德树人的伟大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在认真分析目前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工科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目标设定和优化设计进行了理论探索,进而结合“三全育人”的综合教育理念,讨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方法、协同路径和科学评价,旨在完善专业深造、学术传承与政治认同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在未来科技发展中能掌握先机,为国家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热潮为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将为提升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绝佳的契机.本文主要围绕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部署步骤展开论述,试图为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遵循集团公司信息化的阶段特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逐渐完善的原则,逐步实现集团公司的信息化改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建设情况,摸索工程教育的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尝试翻转课堂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编著《电力系统分析》教材,实现了内容的继承和创新、重要知识点的交叉和融合。建设数字仿真及物理模拟实验室,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以“注重学习过程,加强平时考核,淡化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综合考评,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证明了本课程建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阶段的电网信息化营销现状进行简要介绍,然后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在电力信息化营销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此解决现阶段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加速我国电网信息化营销建设,推动我国智能电网系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