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12年,维克托·赫斯携带着自己设计的能够承受高空大气温度和气压变化的验电器,首先在维也纳的一片牧草地上测量了地面辐射强度,然后乘坐气球升到5300米的高空,测量到大气中的辐射强度是地面上的9倍,得出结论:高穿透力的辐射不是来自于地球,而是来自太空。13年后,罗伯特·密立根(做油滴实验的那位)为之起名宇宙射线(cosmicray,亦译作宇宙线),意思是来自宇宙的不知名的射线。这种命名法在当时是普遍的,即将未知辐射谓之某某射线,比如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后来即便研究清楚了射线的粒子本质(上述射线分别是能量高于可见光并且能量依次增高的三种光子、氦核、电子),仍然保留了惯常叫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物理知识》2010,(1):67-67
2010年2月3日,北京谱仪(BESIII)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对外宣布,利用重大改造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上产生的1亿ψ′事例,BESIII合作组获得了首批重要物理成果,三篇文章已分别投稿至本领域一流期刊Chinese Physics C,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和 Physical Review D。  相似文献   

3.
<正>11爱因斯坦与希尔伯特的合作与竞争在广义相对论诞生前后的几个月内,爱因斯坦与希尔伯特之间既进行了合作探讨,又产生了竞争~([14,15]).在与爱因斯坦的讨论中,希尔伯特对爱因斯坦的新理论产生了兴趣,他也开始寻找场方程的正确形式.希尔伯特不愧是数学大师,他很快赶了上来.在爱因斯坦把自己的最终论文投给杂志社的同时,希尔伯特也投了稿.  相似文献   

4.
1981年,本文作者Narducci教授应中国光学学会的邀请来我国讲学和访问.他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和上海激光学会年会上作了介绍量子光学的讲演.应本刊之约,作者写成此文.现分两次刊载:(Ⅰ)包括引言(本刊略有删节)和共振荧光两节;(Ⅱ)包括超荧光、光学双稳性和有序结构的产生三节.在此,我们感谢Lorenzo M.Narducci教授对本刊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王士谦 《应用声学》1989,8(5):39-44
在前面我们曾说过,嗓音链的另一端为嗓声的接受与感知,即嗓声的听觉方面。在这一个专题中,我们要介绍关于听觉的三个方面。一、一些与嗓声有关的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二、一些重要听觉理论;三、介绍(主要是近些年来的)一些嗓声感知实验的研究结果。因为国内对于言语声的感知研究已有较多介绍,而声乐声的感知研究的文献却罕见;又因为本嗓声讲座主要对象是艺术噪声的教育、医学和工程界,我们将以介绍声乐声的感知为主。关于听觉系统的解剖生理,即人耳对声接受的通道方面这里从略。  相似文献   

6.
7.
王士谦 《应用声学》1990,9(2):41-43,46
上文(现代嗓声科学系列讲座之三——有关的心理声学。应用声学,8-5(1989),39.)讲了有关的心理声学部分,本文继之讲声乐声感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摩尔是SI基本单位之一,摩尔对化学和物理计量很重要.摩尔的采纳使化学有了基本单位,从而结束了无量纲的历史.通过阿伏伽德罗常量、摩尔质量等,实现了化学各量之间的换算,同时有可能重新定义质量单位--千克.国际计量界已全面合作,致力于不断提高测量阿伏伽德罗常量的准确度,并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当前准确测量阿伏伽德罗常量的技术关键主要是制备高纯的、完美无缺的、超高圆度的单晶硅球;准确测量其直径、圆度、密度、原子量、晶格常量、空穴等.  相似文献   

9.
我们现在从基本粒子来到原子核的层次。核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核技术在能源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深入开展核物理的研究,科学家发明了加速器,用高能量的粒子束流作为"炮弹",打开原子核的奥秘。为了开发蕴藏在原子核内部的巨大能量,科学家发明了反应堆,建成了核能发电站,并研究更安全、更有效的核能装置,造福于人类。从20世纪30年代中子的发现起,人们就知道原子核主要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核物理研究的前沿又推进到放射性核束物理、核天体物理、重子物理、超核、超  相似文献   

10.
玻恩一生有哪些主要合作者?玻恩一生培养过多少位博士?他们都是谁?玻恩曾是哪些国家科学院或学会的院士或会员?玻恩一生主要获得过哪些奖项?玻恩认为自己最重要的科学贡献是什么?……这些问题在玻恩的自传以及传记中都找不到准确而全面的答案.但是20世纪50年代末已经结束自己科学生涯的玻恩,在写给英国皇家学会的一份机密个人档案文件中,对这些问题都给出了确切的答案.本文基于这一文献,并参考其他相关文献,从各方面总结玻恩的科学生涯.  相似文献   

11.
丁红明 《物理通报》2022,(12):49-54
科学探究是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方案,通过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以“向心力(第1课时)”为例,将教学分解成3个任务,紧紧围绕科学探究的四大要素开展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物理》2001,(1)
由清华大学虞昊和黄延复两先生编著的《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一书,已于2000年9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向海内外公开发行.这是一本以叶企孙的成长历程、治学经验、创业经过和半世坎坷为主线,以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央研究院和北京大学为主要活动舞台,贯穿着吴有训、梅贻琦、翁文灏、顾毓、周培源、赵忠尧、萨本栋、李书华、严济慈、竺可桢、饶毓泰、吴大猷、熊庆来、杨武之等等一批留学回国人员,如何创立中国科技事业,如何造就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赵九章、彭桓武、邓稼先、王竹溪、钱学森、钱三强、王大珩、…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本体论意义上与认识论意义上的“简单性”的涵义;指出了对“简单性”的追求,其核心思想是在复杂的事物中找寻统一性及共同的本质,介绍了追求“简单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钱时惕 《物理通报》2013,(8):122-124,129
论述了追求"简单性"与探索"复杂性"的关系,介绍了当前"复杂性"研究的主要领域——非线性科学,论证了非线性是系统"复杂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