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的本质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理解科学的本质,实际上要回答"科学是什么"、"科学不是什么"、"科学能做什么"和"科学不能做什么"等问题.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主导学科和重要学科,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物理教学应加强科学本质的教育,使学生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钱易 《工科物理》1998,8(6):1-6,17
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出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需要全人类的努力,更离不开科学技术和工程行动,可持续发展在呼唤新的科技革命,工程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新需要,除培养环境工程的专门人才外,应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的公共课、选修课,并在呼专业课程内容中贯彻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提高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必要的技术知识及技能。  相似文献   

3.
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出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这需要全人类的努力,更离不开科学技术和工程行动.可持续发展在呼唤新的科技革命.工程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新需要,除培养环境工程的专门人才外,应大力加强环境保护的公共课、选修课,并在各专业课程内容中贯彻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提高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必要的技术知识及技能  相似文献   

4.
王凯  矫金龙  陈海 《物理与工程》2023,(2):60-72+80
为了继承发扬王淦昌先生“以身许国”的精神,浙江大学物理学系2018年起开设“工程物理导论”课程,将涉及核武器的公开物理原理和我国研制核武器的历史特别是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精神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工程物理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一方面核结合能的释放是一个微观核物理过程,而要得到宏观效应则是一个典型的非平衡态统计物理的输运问题,因此,涵盖了核物理、原子物理、中子输运、等离子体物理等一大批学科方向。课程以培养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对大科学工程和工程科学的理解为目标。为纪念王淦昌先生诞辰115周年,我们将课程讲义的导论部分整理修改形成了此文。  相似文献   

5.
影响高能激光系统核心特征量的要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对国际上正在发展的高能激光系统核心特征量的理解。分析了影响这个核心特征量的若干要素:主激光器选择变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原因;光束质量是高能激光系统的生命线,做好光束质量是一个多环节的科学工程;分析了这一技术链条上游、中游和下游的技术难点以及与其都有关系的全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最后,把这些要素结合起来,可将核心特征量综合表达为目标上的激光亮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根据我们多年在小班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大学物理课程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科学思维"为"产出目标"的相关教学理念,并建立了一种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预习+提问+讨论+讲授"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并且针对课堂如何照顾个性发展,以及建立"教育产出和实际成效"的评价与考核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传感器"作为人教版<物理>选修3-2模块的二级主题,集中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如果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学传感器知识应用到生活、学习中去,搞出"小发明"、"小创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物理知识》2009,(2):57-57
STS(科学-社会-技术)教育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强调要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科学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运用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众所周知,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现代物理,因此,将现代物理与STS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对月球的向往自古有之,我们对月球的探索从未停止。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探月工程又命名为"嫦娥工程"。工程规划分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实现"精确变轨,成功绕月"的预定目标,在轨有效探测16个月,2009年3月成功受控撞月,实现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并获得全月图。探月工程一期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正"理解科学需要艺术,而理解艺术也需要科学。"——(美)乔治·萨顿科学美不美?面对这个问题,从事自然科学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同一个答案——"科学很美"。但如果再接着问:科学为什么美?科学哪里美?也许,很多人就要摸一摸脑袋想一想该怎么说了。诚然,科学真的很美,但科学如何成为美?又该如何  相似文献   

11.
基本粒子物理学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们正走在探索自然规律的道路上。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这一探索的现状,并且讨论最终理解支配我们的世界的自然规律所必需的新的发现和认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目标是理解和认识我们的世界。实现这个目标并不要求解决很多尽管是很有趣的问题,例如黑洞信息悖论和多宇宙理论。我们的理论必须是一个同时有量子理论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各国掀起了"脑科学热",大力推进脑科学研究,其中发展新型神经技术成为其重要内容。在"脑计划"的推动下,"神经光子学"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然而,目前国际上鲜有相关专著或课程系统地介绍该新兴学科,难以满足培养兼具脑科学与仪器科学等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以清华大学研究生专业课"神经光子学"为例,介绍光学工程与脑科学的交叉融合教学探索。通过多项改革措施,使本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低温与制冷行业盼望已久的“第七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于2005年11月28日-30日在春城昆明顺利召开,来自全国研究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实体等33个单位、118人参加了会议。此次大会由中国制冷学会主办,昆明物理研究所北方红外科技集团低温技术公司承办。大会按国际惯例进行,分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分会场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低温与超导》杂志编委周远先生在"低温技术在能源回收中的运用"的讲演中,量化介绍了中国能源的稀缺性,分析了能源回收的各种手段和优劣,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低温技术回收能源的新途径,这种通过现有技术解决国家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高等光电技术实验》课程中的"激光陀螺技术"实验模块为例,介绍了在实验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步达到了利用综合性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薛钰康 《物理通报》2016,35(12):121-127
义务制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应该包括理解基本科学观点、理解科 学方法、科学精神.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物理学史中去汲取营养. 笔者通过比较国内各个版本的教材,建议编写 者要重视物理学史在教材中的合理呈现  相似文献   

16.
"STS"是英文Science.Technology & Society的缩写,意为"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以期培养出对科学、技术和社会有整体认识和理解,具有科学的意识和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作为面向社会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大学基础物理学规划(IUPP)旨在改革微积分水平的物理课程。IUPP仅作为一个开端:我们意识到这门课程的改变,将要对从中学到大学物理专业的物理课程计划进行再评价。这个课题是由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教师协会共同发起的,IUPP是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大学科学、工程、数学各部门的赞助的。  相似文献   

18.
吴祖仁 《物理通报》2006,(2):1-3,21
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口号,正在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而奋斗.如何理解、实践这个口号,把每个行业、每个领域建设成创新型子系统,从而使整个国家有效地向着创新型国家目标发展,是13亿中国人民共同的任务,是历史赋予当代炎黄子孙的使命。我们必须在深入学习、研究理解胡锦涛主席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重要讲话的基础上,对本专业领域的创新型发展提出奋斗目标,作出科学规划。为此,我们就此主题谈一些想法,以期引起物理学界和教育界的朋友们深入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7月23日,在我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升空,开始了一段长途之旅,目标是人类早已心驰神往的火星。经过长时间的旅行,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派探测器登陆火星的国家。2021年5月22日,登陆器释放了一辆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了对火星这个神奇世界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彭桓武 《物理》2005,34(6):392-394
值此庆祝世界物理年之际,请允许我谈谈我对物理学和理论物理的理解.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将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决议指出:“物理学是认识自然界的基础,物理学是当今众多技术发展的基石,物理教育为培养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学基础;并指出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几项重要发现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高度评价物理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提高人的科学素质等方面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