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在自制的GS-1型光声光谱仪上首次测得的La2O3、CeO2、Pr6O11、Nd2O3、Sm2O3、Eu2O3、Gd2O3、Tb4O7、Dy2O3、Ho2O3、Er2O3、Tm2O3、Yb2O3、Lu2O3等镧系元素14个稀土氧化物的光声光谱。实验结果与文献报导的漫反射谱一致。为从事稀土化合物研究和应用的人员提供了可参考的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了5种钒取代的Dawson型磷钼酸H7[P2Mo17VO62]、H8[P2Mo16V2O62]、H9[P2Mo15V3O62]、H8[P2Mo14V4O62H2]和H9[P2Mo13V5O62H2](分别简写为P2Mo17V、P2Mo16V2、P2Mo15V3、P2Mo14V4和P2Mo13V5)对蘑菇酪氨酸酶二酚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效应物P2Mo17V、P2Mo16V2和P2Mo15V3能够明显地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0.409、0.386和0.386 mmol/L,且均表现为可逆的竞争型抑制,效应物P2Mo17V、P2Mo16V2和P2Mo15V3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I分别为0.234、0.391和0.249 mmol/L。 而效应物P2Mo14V4在0~1.0 mmol/L浓度范围内,对酪氨酸酶二酚酶无明显抑制作用,效应物P2Mo13V5对酪氨酸酶二酚酶表现为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原子蒸汽法合成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近几年来才有报导。Evans等报导了用La、Sm、Nd、Er、Yb等金属原子蒸汽与乙烯、丙烯、丁二烯、1,2-丙二烯和已炔反应合成稀土有机金属络合物。Dekock曾将La、Ce、Nd、Er、Yb等稀土金属原子与环辛四烯反应,分别得到有机金属给合物,[La2(C8H8)3]·2C4H8O;Ce2(C8H8)3;[Nd2(C8H8)3]·2C4H8O;Yb(C8H8);[Er2(C8H8)3]·2C4H8O。本文研究了金属钕在高温高真空下所产生的蒸汽与苯在-196℃反应的规律和所得产物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硅宾/有机铝组成的Lewis酸碱对(LP)体系引发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的性能,合成了4种硅宾:L(Ph2P)Si(Si-1, L=Ph C(NtBu)2)、L[4-MeC6H4(Ph2P)N]Si (Si-2)、L[2,6-iPr2C6H3(1,5-C8H14B)N]Si (Si-3)、L(LSi)Si (Si-4)和6种有机铝:Al(C6F5)3、AlMe(BHT)2、AliBu(BHT)2、AliBu2(BHT)、AliBu(BHT*)2、AliBu2(BHT...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CH3CH=C(CH3)CH=CH2(1)、CH3C(CH,)=CHCH=CH2(2)、CH3CH=C(CH3)C(CH3)=CH2(3)、CH3C(CH3)=CHC(CH3)=CH2(4)、CH3C(CH3)=C(CH3)C(CH3)=CH2(5)和CH3CH=CHCH=CH2(6)的质谱,对其中的(1)、(3)、(5)化合物做了亚稳和高分辨测定,阐述了它们的断裂规律,提出了断裂机理。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基于萘酰亚胺-咪唑鎓的受体分子1和2,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受体分子1和2对阴离子F-、Cl-、Br-、I-、AcO-、HSO-4、H2PO-4、NO-3、ClO-4的识别性能。 研究发现,在受体分子1和2的乙腈溶液(5.0×10-6 mol/L)中加入10倍化学计量的H2PO-4时,受体分子1的荧光猝灭率高达98%,受体分子2的荧光猝灭率仅为24%。 表明具有多重识别位点的受体分子1在构型上与H2PO-4更匹配,可作为H2PO-4的荧光关闭型(turn-off)探针。 受体分子1与H2PO-4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1.25±0.11)×105 L/mol,检出限为6.90×10-6 mol/L。  相似文献   

7.
(Sr,Ba)SiO3:Eu3+是以SrCO3、BaCO3、H2SiO3、Li2CO3、Eu2(C2O4)3为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合成发光材料过程中,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实验条件的探索。得到了发光材料的最佳组成为:(Sr0.8Ba0.2)0.95Eu0.025Li0.025SiO3或Si0.95Eu0.025Li0.025SiO3。最佳实验条件为:灼烧温度1150℃,灼烧时间3小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谱、激光荧光光谱、发光光谱和激发光谱研究了发光材料的结构和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基于蒽-苯并咪唑鎓的受体分子12,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受体分子12对F-、Cl-、Br-、I-、AcO-、HSO4-、H2PO4-、NO3-、ClO4-等阴离子的识别性能。 研究发现,在受体分子12的乙腈溶液(5.0×10-6 mol/L)中加入10倍化学计量的H2PO4-时,受体分子1的荧光猝灭百分数为13%,受体分子2的荧光猝灭百分数高达94%,表明受体分子2在构型上与H2PO4-更匹配,可作为H2PO4-的荧光关闭型(turn-off)探针。 受体分子2与H2PO4-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3.70±0.16)×104 L/mol,检出限为3.77×10-6 mol/L。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氨丙基键合硅胶(SiO2-N)、乙二胺-N-丙基键合硅胶(SiO2-2N)、二乙烯三胺基键合硅胶(SiO2-3N)、三乙烯四胺基键合硅胶(SiO2-4N)、四乙烯五胺基键合硅胶(SiO2-5N)、五乙烯六胺基键合硅胶(SiO2-6N)和聚乙烯亚胺基键合硅胶(SiO2-nN),一步法制备的SiO2-N和SiO2-2N的胺基键合密度高达2.07 mmol/g和1.71mmol/g,两步法制备的SiO2-nN的胺基键合密度为0.02mmol/g,其余胺基键合硅胶中胺基密度约为0.50mmol/g。这7种胺基键合硅胶被用于水溶液中常见重金属离子Pb2+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在30℃条件下,分别加入10 mL 400 mg/L的Pb2+溶液(pH 5)和20 mg胺基键合硅胶进行吸附,10 h后,Pb2+吸附量达到最大,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SiO2-N、SiO2-2N、SiO2-3N、SiO2-4N、SiO2-5N、SiO2-6N和SiO2-nN对Pb2+的吸附量依次为131.28、138.98、85.37、75.22、61.87、79.12和114.06 mg/g,这些胺基键合硅胶在吸附Pb2+方面均非常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高纯α1α2β11β12和γ为标准样品,测定了它们在SDS-PAGE电泳中的迁移距离,利用这些组份的分子量的对数log Mn与迁移距离的线性关系,对从酸溶胶原中分离出来的a、b,c、d、e和f六个不同级份进行了鉴定,表明从a到f的六个不同的分离级份是α<sub>1a,α1b,β11β12,αz,和(α1+β11)。这一分离是成功的。其中α1αα1b是首次分离成功。  相似文献   

11.
355 nm光照下利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进行了有氧、无氧条件下二苯醚与亚硝酸体系的反应机理研究, 考察了其中瞬态物种的衰减行为, 并对其光解产物进行了GC-MS分析. 研究表明, HNO2在355 nm紫外光的照射下产生的OH自由基和二苯醚反应生成C12H10O-OH 加合物, N2条件下C12H10O-OH衰减的速率常数为(1.86±0.14)×105 s-1, 在有氧条件下, C12H10O-OH可转化为C12H10O-OHO2, 衰减的速率常数为(6.6±0.4)×106 s-1. N2条件下最终产物为苯酚、2-羟基二苯醚、4-羟基二苯醚、4-硝基二苯醚.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以硅胶/淀粉/硝酸铵作固定相,用磷酸三丁酯/丁酮/乙酸乙酯/硝酸作展开剂的薄层色谱分离轻稀土元素,钇与钕元素。在硅胶/淀粉/硝酸铵为2.8/0.15/0.5,磷酸三丁酯/丁酮/乙酸乙酯/硝酸(1∶1)为24/45/13.5/2.4时、镧、铈、谱、钕、钐可以满意地分离;磷酸三丁酯/丁酮/乙酸乙酯/硝酸(1∶1)为18/45/13.5/2.4时,钇与钕比例在1∶1—100∶1时也可以满意地分离。应用偶氮氯膦Ⅲ吸光光度法测定分离后稀土元素,可用于轻稀土为主的稀土氧化物中镧、铈、镨、钕的分离及测定。应用本法分离及测定了独居石中镧、铈、镨、钕。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11个新的含三氮唑环的Schif碱类化合物,UV、IR、1HNMR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一些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化合物Ⅱe、Ⅰb、Ⅰc和Ⅰe具有良好的细胞分裂素活性,化合物Ⅱa、Ⅰa、Ⅰe、Ⅰi和Ⅰj具有优异的生根性能.  相似文献   

14.
应用剩余极化的概念和Mori布朗运动方程,得介电常数的计算公式。应用于H2O-LiCl、H2O-NaCl、CH3OH-LiCl,CH3OH-NaCl、CH3OH-Nal、HCONH2-NaI表明,水盐体系的计算值接近实验值,HCONH2-NaI较差。  相似文献   

15.
在合成(NH4)3PMo12O40和K3PMo12O40的基础上,用改进的方法合成了(NH4)3AsMo12O40和K3AsMo12O40,以FTIR、XRD、TG-DTA、ESR和TPR等手段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进行了考查,当中心原子由P换成As后,杂多钼酸盐热稳定性下降,还原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用紫外光谱滴定法研究了3种香豆素衍生物与阴离子间存在的特殊识别行为,比较了受体分子结构对阴离子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阴离子浓度对配合物光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受体分子对F- 、Cl-、Br-、Ac-、H2PO4-、HSO4-等不同种阴离子客体的识别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受体分子与阴离子通过氢键结合,由于氢键良好的方向性和选择性,对F-、Ac-、H2PO4-等有较好的选择性和识别能力,而与其他的阴离子几乎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L-苯丙氨酸和α-溴代肉桂醛为起始原料,Fe2+、 Ni2+和Zn2+为金属核心,设计并合成了3种新型的光催化材料(C18H19NO4BrFe2+、 C18H19NO4BrNi2+和C18H19NO4BrZn2+),其结构经UV-Vis, FL, 1H NMR, IR, MS(EI)和元素分析表征。研究了目标产物在甲醇 水中对罗丹明B(RhB)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18H19NO4BrFe2+、 C18H19NO4BrNi2+和C18H19NO4BrZn2+对RhB的降解率分别为54.1%、 63.9%和72.7%。  相似文献   

18.
液膜分离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分离技术[1]。早在1968年Tosteson[2]就已观察到冠醚化合物在人造膜中对K+、Na+离子的选择性与天然大环化合物在细胞膜中的作用具有共同之处。Cussler[3]曾测定了DB-18-C-6为载体的液膜中一些金属离子的传输通量。Lamb[4]比较了以DB-18-C-6、DT-18-C-6及DKP-18-C-6为载体的氯仿液膜中Pb2+/Na+、Pb2+/Ca2+、Pb2+/Fe3+、Pb2+/Zn2+的选择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采用TPR技术研究了Cu/SiO2、Sb/SiO2和Cu-Sb/SiO2催化剂的表面特征,并与甲醛、异丁烯一步合成异戊二烯的催化活性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   

20.
用Pitzer理论预测混合电解质溶液的偏摩尔体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itzer理论研究了混合电解质溶液的偏摩尔体积,建立了偏摩尔体积的预测方法,并利用所得电解质溶液的表观摩尔体积的Pitzer参数预测了HNO3-UO2(NO3)2-H2O、KCl-Na2SO4-H2O、NaCl-Na2SO4-H2O、NaCl-CaCl2-H2O、KCl-CaCl2-H2O、KCl-MgCl2-H2O和KCl-NaBr-H2O共7个系统4种类型的混合溶液的偏摩尔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