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通过改变硅源和晶化时间的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SAPO-5分子筛材料,用X光衍射(XRD)和^27AlMAS NMR对产物的晶相结构进行表征,用^13C CP MAS NMR研究不同阶段的产物中模板剂的存在状态,结果可见:以SiO2凝胶为硅源时,薄水铝石反应物有罗高的活性,在48g的晶化时间内,延长晶化时间有助于SAPO-5分子筛的完整结晶,当晶化时间超过48h时,其中已形成的SAPO-5的结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SAPO-5分子筛的前身体中加入不同含量不同形式的钯盐方式,直接合成出了分子筛上担载贵金属的双功能催化剂,X光衍射(XRD)结果表明把的加入并不影响SAPO-5分子筛的生成,但降低了分子筛结晶度。当把以碱性介质加入反应物时,使产物中有少量SAPO-34伴生,由MASNMR实验结果可见,反应物中把的加入抑制了硅进入分子筛骨架,使骨架铝配位环境更加对称,并使三乙胺模板分解,改变了其在分子筛中的存在状态。从而导致分子筛结晶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用MAS NMR方法研究了SAPO-34分子筛的晶化过程.发现硅进入骨架有两种方式,在晶核形成过程中,硅直接参与反应,与磷和铝同时进入骨架;在晶化过程的后期,部分硅原子取代了骨架中的磷原子或磷铝原子对进入骨架,从而形成了SAPO-34分子筛的多种硅铝结构. 相似文献
4.
不同模板剂合成SAPO-34分子筛的表征与热分解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XRD、SEM、FT IR、TG DTA等表征手段 ,对分别以正磷酸、拟薄水铝石和硅溶胶为磷源、铝源和硅源 ,用五种模板剂合成的SAPO 34分子筛进行了表征 .不同模板剂合成的SAPO 34分子筛在晶粒粒度分布上有相当大的差异 .通过TEAOH Et3 N或者TEAOH Morpholine复合模板剂法可以有效地调节晶粒粒度 .不同模板剂合成的SAPO 34分子筛的红外骨架振动相似 ;而模板剂分子与分子筛骨架的作用方式有区别 .模板剂种类对SAPO 34分子筛骨架热稳定性没有影响 ,但对其热分解的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在合成一系列ZSM-5/11分子筛的基础上,用固体高分辨~(13)C-NMR技术考察样品中模板剂TBA~+的存在状态.讨论了TBA~+在ZSM-5和ZSM-11孔道中的分布方式,并发现了TBA~+的分解产物正丁胺的存在,从而说明了在SiO_2/Al_2O_3不十分高的体系中,TBA~+和正丁胺是ZSM-5共生晶相的模板剂。 相似文献
7.
8.
采用PECVD工艺制备了非晶,微晶和多形硅薄膜,研究了电极间热梯度对氢化硅薄膜结构的影响.根据拉曼光谱得到了微晶硅的晶化率,并在椭偏仪中用BEMA模型验证了其准确性.根据理论模型研究了热梯度对微晶和多形硅薄膜沉积机理的影响.研究薄膜厚度对晶化率的影响表明微晶薄膜底端和表面之间存在晶化梯度,而多形硅薄膜中无晶化梯度存在.采用Tauc-Lorentz模型拟合得到薄膜的结构参数表明非晶硅薄膜的致密度和有序度低,而多形硅和微晶硅薄膜的有序度、致密度相近,且明显高于非晶硅.
关键词:
氢化硅
晶化
热梯度
结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些常规固体核磁共振的技术的发展状况, 并综述了固体核磁共振在多孔材料中的应用情况, 其中包括沸石分子筛酸性和结构表征以及目前在分子筛合成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固体核磁共振结合其它表征技术研究了一类介孔固体酸催化材料的酸性以及两种微孔磷铝分子筛的合成晶化过程. 利用有机聚合物为模板剂合成出两种介孔复合氧化物MoOx/ZrO2与WOx/ZrO2固体酸材料. 并对其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 研究发现它们在较高的焙烧温度下仍保持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及规整的孔径.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及DFT计算的方法发现在介孔WOx/ZrO2及MoOx/ZrO2表面存在两种类型的Br[AKo¨D]nsted酸位, 其酸强度强于传统的HZSM-5分子筛, 与典型的固体强酸硫酸锆相当, 但弱于100%的硫酸. 借助于理论计算清楚地揭示了酸性位的具体结构和酸强度信息, 且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非常好. 除了弱酸性的Zr-OH基团外, 在介孔氧化锆表面存在大量的Lewis酸位(配位不饱和的Zr4+). 在引入Mo或W物种后, Mo-OH或W-OH与不饱和的Zr4+配位产生作为Br[AKo¨D]nsted酸位的桥式Mo-OH-Zr(或W-OH-Zr)羟基, 并且导致氧化锆表面Lewis酸位的大量减少. 利用理论计算证实了单聚或多聚体形式的桥式Mo-OH-Zr(或W-OH-Zr)羟基是强Br[AKo¨D]nsted酸性位产生的根源, 同时提出了酸性位形成的机理. 利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AlPO4-5和MgAPO-36两种具有重要工业潜在应用价值的分子筛材料并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结合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了它们的详细晶化过程. 研究发现在HF存在条件下加热120 min后具有AFI类型的骨架晶化开始. 此时31P NMR谱中在δ -22与 δ -29处出现两个来源于骨架P-O-Al单元的信号, 19F NMR谱中在 δ -120处出现来源于骨架F-Alpen-O-P单元的信号, 证实了晶体骨架开始形成. 另外, 凝胶中五配位Al(F-Alpen-O-P)的出现是分子筛晶化开始的另一个标志. 利用27Al→31P HETCOR、 31P{27Al} TRAPDOR及1H→31P CP/MAS等双共振实验详细研究了初始凝胶相及晶化开始时凝胶相的结构, 在120 min加热凝胶中区分出具有不同化学环境的配位P原子, 提出了详细的晶化过程机理. 对于另一种具有高活性的镁取代的MgAPO-36分子筛催化材料, XRD发现在第二阶段423 K时, 加热1.5 h后骨架晶化开始. 31P NMR证实此时凝胶相中形成了P-O-Al及Mg-O-P骨架单元, 此后(2 h)凝胶相中出现半晶相的棒状颗粒. 并最终晶化为不规则球状的MgAPO 36晶体(18 h后). 利用27Al→31P HETCOR及1H→31P CP/MAS分析了中间凝胶相的微观结构并利用31P{27Al} TRAPDOR NMR技术研究骨架晶化开始时凝胶相中P(nAl) (n=1~4)的配位结构, 得出了5种具有不同配位状态的微观化学环境, 提出了详细的晶化过程机理. 相似文献
10.
研究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模板剂用量对合成的β沸石的结构及脱胺行为的影响。合成β沸石的模板剂的较佳用量(TEA+/Al)为2.10~1.68,合成的β沸石的相对结晶度均大于84%;β沸石中的铝含量(Al/Al+Si)及骨架铝含量(TdAl/TdAl+OhAl)随晶化混合液的TEA+/Al而变,存在最佳TEA+/Al点为1.9,此时合成的β沸石非骨架铝量最少,结构硅铝比最高;含TEA的β沸石脱胺过程为Hofmann降解反应,TGA测定的失重量、DSC测定的吸热量与β沸石中TEA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推导出分子射线中分子的速度分布,速率分布,计算出分子射线中分子的最概率速率,平均速率,方均根速率,用计算机快速,精确地绘制出分子射线及蒸气源中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也绘出速度分量分布函数曲线及两个速度分量分布函数曲面,并讨论它们的极大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分子轨道法(PPP-CI)计算了25种芳烃化合物的基态和第一激发单重态的。电荷分布、偶极矩、键级,以及各分子轨道的能级分布的变化。计算得到的分子吸收光谱波长与实验值非常一致。发现计算得到的荧光辐射能△EL与荧光米谱波数vfl;计算得到的分子激发过程中的平均键级变化△P与荧光量子产率φ存在如下关系:=7.0560△Efl十23.382O(Kcm-1)r=0.9881Inφ=-0.8407In△P—4.0044r=0.9079 相似文献
13.
为弄清聚芳醚酮单体在硫酸中变色(红)现象,通过13C NMR研究了它们在CDCl3、CDCl3+DMSO-d6和H2SO4的13C谱化学位移及氟端基偶合情况.研究表明:这些单体溶于硫酸时,羰基碳弛豫时间缩短化学位移增加,而与羰基相连的季碳弛豫时间减小化学位移也减少.据此,首次提出硫酸使这些单体极化的机理为正极性磺酸基使羰基发生电子离城,变温13C谱对此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第Ⅶ类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偶数阶等阶N次方Y压缩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本文构造了由多模相干态|{Zj}>q与多模虚相干态的相反态|{-iZj}>q这两者的线性叠加所组成的第Ⅶ类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ψ7(2)>q.利用多模压缩态理论,研究了态|ψ7(2)>q的偶数阶等阶N次方Y压缩特性.结果发现:在压缩阶数N=2p、并且P=2m+1(m=0,1,2,3,…,…)的条件下,如果各模的初始相位φj(j=1,2,3,…,q)、态间的初始相位差与各单模相干态光场的平均光子数之和 等分别满足一定的取值条件,则在这种情况下态|ψ7(2)>q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偶数阶等阶N次方Y压缩效应. 相似文献
15.
结晶紫在不同溶剂中,用超导核磁谱仪观测,得出多样性的质子图谱。提出用"分子空穴"在结晶紫中的共振态,对各质子的影响,来解释谱峰中质子数的分配多少。并用激光Raman和UV/Vis光谱观测质子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EPR和13C NMR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糖与氨基酸反应的产物。EPR波谱分析表明,反应产物的结构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结构。13C NMR波谱的化学位移表明、反应产物的结构应该是2,5-哌嗪二酮,糖是作为1,4位取代的配位基。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Co2+:ZnAl2O4晶体电子光谱及其2E态双重谱线结构的Jahn-Teller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中间场耦合图象中,利用Racak不可约张量算符法和Wigner-Eckart定理,建立了3d7(C3v)电子组态的完全能量矩阵;利用该矩阵研究了Co2+:ZnAl2O4晶体的电子光谱,理论与观测十分吻合.首次定量地解释了2E态的双重谱线结构,并从理论上预言了4A2基态2.93cm-1的零场分裂(ZFS).研究结果定量地表明,Jahn-Teller效应所致Co2+:ZnAl2O4晶体Co2+中心局域结构的畸变假设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